打敗海賊,繳獲一艘大船,還俘虜了海賊,讓劉永陸在萬尾島的威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幾姓也真心誠服了。


    在這海外的飛地,爹不親娘不愛的地方,實力為王啊,弱者都必須依附強者才能生存。


    消息也傳到巫頭島了,巫頭島以阮姓為首的三家地主心裏有些慌了,劉永陸居然能打敗兩艘海船還繳獲了一艘,這武力強大到了這個地步。


    他統一了萬尾島,那下一步會不會是巫頭島呢?


    三家地主坐在一起商量,認為不能坐以待斃,要麽去安南告黑狀請安南官府來收拾劉永陸,要麽就是想辦法把劉永陸給殺了。


    京族三島當初都是流民,憑啥這幾家能成為地主,占了三島最好的地方,那不是善男信女就能做到的事情。


    安南官府也不一定對京族三島感興趣,十幾年都不會來個正經官員,除非就是塞錢,但就三島這個經濟實力,能塞的官員願意從海上過來,那也把家底搞得差不多了。


    三家地主想來想去,還是想辦法下手,直接打過去不可能的。


    三家地主並沒有統一巫頭島,沒有那個號召力,隻有找人去刺殺這一招。


    屁大的地方上哪找刺客去,隻有找各家的佃戶了,三家地主開過會,於是各自去物色人選去了。


    田虎迴到萬尾島之後,將沈雲峰的話帶給了劉永陸。


    劉永陸聽了之後陷入了沉思,其他的他都能理解,就是要留下這二十來個海賊的事他有點不理解。


    田虎看著劉永陸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有想不通的地方,於是就把山上前後收複了四批土匪的事情告訴了他。


    田虎指著海裏的那兩艘大船說,現在島上的人可以操兩艘船,四艘也可以,甚至八艘也可以,但是要是更大的船呢,更多的船呢?人力從哪裏來?沒有足夠的人力,人家用人也能堆死你。


    劉永陸笑了笑,拍拍田虎的肩膀說:“你意思我聽得懂,你這麽一說,我也知道怎麽去做,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沈總的心到底有多大。”


    田虎也笑了,說:“你別怕,沈總的心沒那麽大,他不造反,他就是想強大一點,讓這世界沒人欺負他,沒人欺負這幫子兄弟而已。哦,還有,有好的吃,過上好日子。”


    劉永陸點點頭說:“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沒沈總想的那麽大,反正跟在後麵幹吧。”


    “說的也是,萬尾島就這點人,東邊大清欽州廉州要是看上了,也是想推倒就推,西邊安南海防看上了,也是想推倒就推。”


    “我就試試,能不能在我活著的時候,東邊也不敢動萬尾島,西邊也不敢動萬尾島。”


    “你迴去對沈總說,他心意我領了,弄些人上山是減輕萬尾島的負擔,但故土難離,這些人也不願意當自己廢物被人養著。”劉永陸說。


    田虎笑了,說:“怎麽是廢物了,隻要不是癡呆,山上都能找到事情讓他做,自己養活自己都是可以的,有小孩的,還可以讀書,終歸是可以安排的。”


    “你不知道山上,可不像島上,除了下海就是種田,田又沒什麽田。等巫頭島收攏了,山上會派人下來教你們種田,你就知道了,有許多事讓人幹的。”


    “還有那些小孩子,總不成以後長大了還就是這兩條路走,總的讓他們多一點路走吧。反正你自己看吧,這也不是啥大事情,我估計沈總也就是字麵上的意思,有時候別把沈總想的太複雜。”


    隔了月餘,李九章終於盼來了兩廣提督林則徐大人的褒獎,而且是發到各州的通報褒獎。


    褒獎意思是對近期工作表現比較突出的地方予以書麵表揚,防城縣由於地理偏僻,人口少,但以朝廷基業為重,籌措團練,不忘海防,給予褒獎,讓其他州縣要認真向防城縣學習。


    也就是林則徐拿防城縣點了個炮,推進籌措團練鄉勇之事,人家那麽窮都籌措了兩百人的團練,你們還強調什麽困難。


    這一下,李九章成了廣東省官場的當紅炸子雞,去欽州聽知州傳達通報嘉獎後,同僚們都紛紛道賀,李知縣此次得到提督大人的青睞,高升指日可待。


    林則徐大人可是通天人物,保舉李知縣到州府任職不是小菜一碟。


    一片道賀聲中,欽州知州大人是個老油條,會後把李九章留下告誡了幾句,調走了才算調走了,到任了才能算高升了,現在務必要低調,迴去切勿出現亂子。


    李九章連忙起身作揖,感謝知州大人提點。


    迴到防城縣,李九章把自己到任後的工作認真梳理,看看有無漏洞。經手的賬目讓師爺帶著人反複查看,確保無誤。鄉紳也好言相待,沒事走訪誇獎,一切都做好離開防城縣的準備。


    當然,他根本不知道,還有一個多月,英國人的軍艦將集結在廣州,林則徐已經沒有精力來顧及他這樣的後備幹部的培養了。


    此時的柏家村,春種已經基本結束,已經全力投入了基地建設和工業生產。


    柏家村有經驗的技工全部都集中在工場裏,概不外放了。工場集中力量生產“火箭彈”和“手榴彈”,一點點的消耗著白家秘藏的近百年的火藥儲存。


    經過這段時間的生產,技工們對“火箭彈”和“手榴彈”生產已經非常熟稔,改進計劃暫時也不做多大改進,先管用上再說。


    沈鬆、沈濤濤的工作重點已經放在研製大炮的工作上了。


    有了製造火箭彈的前車之鑒,他們迴頭認真研究了迫擊炮,現代的迫擊炮沒有膛線,也輕巧,是因為現代的鑄造技術遠遠好於清朝這個年代。


    憑借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那麽再在鑄造上下功夫,沒有幾年可能都沒有大的進步,不如換個思路。


    這個新思路就是用大口徑無縫鋼管來直接做大炮。但無縫鋼管顯然是不能作為專業炮管的。


    那麽就土洋結合,就是內膛用無縫鋼管,在外麵用鐵再鑄一層,增加無縫鋼管的強度。


    隻要能夠使再鑄一層的鋼鐵和無縫鋼管嚴絲密封契合在一起,就完全有可能造出大炮來。


    當然,這種思路要是放在現代,完全不可取,因為現代炮彈的爆炸當量遠遠大於火藥作為發射藥的當量。


    過去大炮鑄造那麽厚重,主要還是因為鑄造工藝問題,鑄造時候克服不了空氣形成的氣泡,炮管在火藥爆炸時容易在氣泡處爆開。


    現代工業鑄造的無縫鋼管基本沒有這個問題,不達標是出不了廠的,尤其是這種厚管壁的無縫鋼管,往往都是用在壓力設備上,更是要經過x光抽測的。


    後世民用水平的無縫鋼管出口到某些國家,那就是大部分加工成各類大炮使用的,極受歡迎。


    方向雖然明確了,但工作依然是艱巨的,無縫鋼管外加一層土鋼鐵鑄造要嚴絲合縫還是要反複磨合,甚至要加入一些現代鋼鐵的料子進去提升品質。


    沒辦法,沒有現代工業體係做支撐,隻有自己不斷地調試。


    沈雲峰工作的主要中心也在研製大炮上,對於他來說,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安全自保能力。能夠研發出實戰中使用的大炮,那是重中之重。


    發展經濟,其實就是為了推進安保能力,裝備的提升需要人力,人力又需要糧食和金錢來維持,最終都是圍繞著自保能力的提升而推動。


    玻璃廠仍然少量生產,因為從萬尾島賣到商船的酒還都是玻璃包裝,這個很受歡迎。


    因為一瓶酒可以揣在懷裏到處喝,酒壇子就不大方便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弄個精致的銀酒壺揣在懷裏的,那都是船長、大副或者商戶才弄得起。


    另外就是生產煤油燈,老管一時好玩弄出來的煤油燈罩子和底座。


    這玩意沈雲峰認為可以改善生活質量,也能拿煤炭裏麵幹餾出來的火油代替食用油,起到節約作用,所以同意生產一批。


    此時,沈雲峰還沒意識到這是未來一項重要的財路。


    根據田虎介紹的上次海戰的情況,還製作了幾把短火銃,就是像手槍一樣,采取底火擊發。


    由於槍管短,根本沒有任何準頭,彈丸被火藥推出槍管後,就是天女散花。


    但是短距離殺傷作用很顯著,尤其是在船上,水手上到對方的船上,先開一槍,打亂別人的防禦,再用刀來攻擊,效果會非常顯著。


    即使不事先攻擊,遇到多人時候,來一槍也能解困救命。


    前段時間柏有誌曾經研製過紙包彈,效果雖然不算很好,紙張殘留比較多,影響第二次裝彈發射,但這種設計隻是開一槍的話,還是管用的。


    開戰之前先把彈裝好,插在腰間就行了,需要時候拔出來開一槍救命。


    由於底火的存量少,算是精貴物品,所以,這種槍也沒製造很多,按照田虎的想法,就是給突擊隊使用的。


    上次海戰中盾牌和頭盔的作用還是比較顯著,村裏的婦女們除了加工麻繩之外,多了一項任務,就是加工盾牌和頭盔。


    盾牌采用山上最密實的細竹子整根編製,然後用桐油油一遍防腐,再塗上煤瀝青,一般火銃的彈丸和箭矢是穿不透的,甚至橫刀一刀下去,也無法斬透。


    頭盔是用山間的藤條編製的,可以遮擋弓箭和彈丸,效果不一定多好,但有防護總比沒有防護好。


    這兩件防護裝備最大的弱點就是怕火攻。用多了,敵人有準備了,那就不太好使了。


    這個年代沒有有機玻璃,用鋼板來做盾牌,又不夠輕便,還是先用這種竹子和藤條做的實用一些。


    基地那邊的建設沒有停止,都是讓赤腰瑤寨的瑤人和收編的土匪們來幹。


    土匪們要遷出柏家村到基地去住,學堂也要遷到基地去。


    因為現在融合的更加緊密,赤腰瑤寨的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要到學堂上課,原先的學堂已經無法容納了。


    也不再提供學生宿舍給赤腰瑤寨的學生了,基地大門修整好了,晚上放學也不怕安全問題了。學生宿舍已經是提供給萬尾島的孩子集中居住了。


    由於團練巡邏隊抽走一批精幹,安保部又分別從赤腰瑤寨、柏家村和收編來的土匪裏麵擇優增加了進去,每天除了放哨站崗,就是集中訓練。


    朱十八已經被任命為新的三班班長了,赤腰瑤寨一個阿貴也被任命為班長,總共現在六個班,正在向兩個排的編製發展。


    範有財已經是副排長了,主要在巡邏隊那邊工作。


    朱十八表示非常的不服氣,但是想到狗日的範有財在山下巡邏,晚上睡不到老婆,他又表示很公道。


    因為人力缺乏,已經從十家瑤寨招工了,招了二十名青壯到製磚廠當力工和基地蓋房子。


    這些人力都是要拿銀子來發工資的,所以當初搞了個“代銀券”還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建設的資金壓力。畢竟,赤腰瑤寨的瑤人手上用的都是“代銀券”而不是銀兩。


    糧食由於要供應萬尾島那麽多人,而且大建設期間,力工都能吃,所以糧食也是剛剛夠,要等今年第一期收獲才能稍微緩解。


    老管也在開拓思路,組織種植一些不用太多人力的作物,比如黃豆,隻要不太在乎產量,基本撒下去施了肥,就可以不太管了。


    加大一些蔬菜的供應,來抵消糧食的攝入量。從物流園快遞裏拆出來的種子都是現代經過多少培育才出現的品種,蔬菜的鮮嫩程度是清朝的品種無法媲美的。


    就像現在的西瓜能做到皮薄籽少,在清朝是不可能的,這時代的西瓜皮比冬瓜皮不薄些,籽賊多。


    老管則大力推廣種植冬瓜、南瓜、瓠瓜、韭菜這些產量特別大的蔬菜,食堂的婦女照看著就行了,隻要一旦能吃,就能連續吃上兩三個月。


    沈雲峰、老管他們又率先垂範,多吃蔬菜,在課堂上也講授蔬菜裏含著人生長必須得元素。


    沈雲彤也多次到食堂教婦女們蔬菜的做法,用現代的口味來征服清朝人的口味。漸漸的,大家也開始接受,一定程度上,也代替了糧食的一些用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