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姚啟辰這段時間很是鬱悶,三皇子、五皇子一直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現在又有天蠶教和晉王公開支持,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公然站在他們那一邊。而自己這邊的勢力卻越來越薄弱。
老不死的爹,不僅不支持自己,想著瓦解老三和老五的勢力,竟然也落井下石,說什麽要廢掉我的太子之位。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奮起一搏。
當天傍晚,他便通過關係找到了殺手組織暗香閣,不知道允諾了什麽,換取了暗香閣對他的幫助。
在殺手組織暗香閣的幫助下,順利地把他老爹姚鎮山送走了。
可他剛登基沒幾天,晉王便率領大軍打到了京都洛城。
晉王的三十萬大軍與禁軍鏖戰十多天後,終於攻陷了洛城。
新皇姚啟辰不知下落。
五皇子姚啟銘還天真地以為晉王是來幫助自己奪皇位的,可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晉王送去見了他死鬼老爹。
晉王終於如願登基,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
而此時三皇子烑啟亮在虎衛營耿俊輝的保護下逃到了天蠶教的地盤。並帶著天蠶教的幾十萬大軍四處出擊,更加瘋狂地搶奪地盤。毫不顧忌百姓的死活。
也有不少人勸傅青雲,趁晉王奪位之際,搶占更多地盤。但傅青雲卻不以為意。一門心思用於已有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升、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提高、科學發展,以及人才的吸引方麵。
由於大夏朝連續更迭,有些官員審時度勢,紛紛舉家跑到了宿州。其中就包括名將魏通、房師堯,以及一些有骨氣的文臣。有文有武,大大小小幾十人。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傅青雲很多新的政策實施起來更加順利了。
一直以來,讀書都是那些世家大族或官宦子弟才享有的特權,老百姓的子弟基本沒什麽機會讀書。就連那些商人的孩子也同樣沒有資格與他們的子弟同窗而讀。
再說,老百姓的孩子確實也讀不起書,一來書籍被那些權貴階層壟斷了,二來筆墨紙硯價格昂貴,三是學費高昂。
這就導致官宦後代還是官宦,世家子弟永遠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
老百姓的孩子就隻能永遠生活在社會底層,多少輩子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當年原主父親傅茂山生前畢竟還是行軍司馬,他才有資格讀書,母親薑氏將少得可憐的撫恤金摳出一部分供他讀書,後來撫恤金用完了,書也沒法再繼續讀下去了。原主自然就成了文不成無不就的泥腿子。
讓平民百姓的孩子都讀得起書,也算是完成原主的遺願。
為此,傅青雲在其所轄的宿州、信州、林州、楚州、湖州等地,興辦了大量學堂。以前,一個縣才有一個學堂,而且這個學堂隻有十幾名學子,當然都是官宦子弟或世族子弟。而現在,一個縣有七八個學堂,學子人數也很多,有的學堂達到了上百人,更為重要的是,其中九成是平民百姓的孩子,甚至一些鄉的學堂幾乎百分百全是平民子弟。
活字印刷技術的推廣,打破了書籍被少數人壟斷的局麵。不少老百姓的孩子也能買得到書,買得起書。
活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還帶來了另一項新的產業鏈——寫書、印書、賣書。讀書人也自然多了一項出路。幾個月後,僅這幾個州,大大小小的書局有幾十個。一些商人也看中了這一新興產業,成立不少書局、書店。
三年多前,傅青雲在被朝廷抓壯丁去往西北的路上,就曾想過,有朝一日,要把前世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書帶到這一世來。這些天來,閑暇之餘,也開始寫起了書。前世那麽多好書,他隨便搬運一下,一本好書就誕生了。像《人鬼情》,就是前世的那本齋書的內容搬運了過來;《石猴子》仿照了前世的西行記情節。有人誇讚他的時候,他總是厚著臉皮謙虛地說道:“我隻是故事的搬運工”。
一時間,很多茶館、飯店裏多了很多說書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不識字嘛,所以聽書成了老百姓閑暇之餘最喜歡的娛樂項目。如果哪個茶樓、飯店邀請的說書先生說得好,百姓們特別喜歡,這些 茶樓、飯店就會出現一座難求的局麵。
說書的多起來了,茶館、飯店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日益繁榮。
辦學經費方麵,一方麵由官府出資,另一方麵,鼓勵有錢人積極捐助,凡是捐資助學的,不僅會減免相應的稅負,還會將名字刻在學堂的功德碑上。甚至還可以由捐資人給學堂命名。這些鼓勵政策的出台,吸納了不少民間資金,大大減小了官府的財政壓力。
學費方麵,不僅實行免息借貸政策,還設立了助學金和獎學金。資助那些有誌於學的孩子,鼓勵學子們勤奮學習。
所學的內容上,增加了不少新的學習科目,如健體、算術、科學、律法、農業等。當然,這些科目由於都是新增的,缺乏這方麵的先生,故而,隻能找那些在學問上稍微沾點邊的人,勉強教一教。比如,他動員了好幾個原來在大夏朝工部任職的官員,兼任科學學科的先生;動員了原夏朝刑部任職的官員兼任律法先生。
通過尋訪,找來了經驗極其豐富的老農,任農業學科的先生。
健體則由軍隊的校尉或都尉兼任。
這些新興學科的教書先生很少,故而,不是所有的學堂都能開設。每個縣基本能保證有一所學堂可以開設這些新學科。
在興辦學堂的同時,他還在宿州籌辦了一所軍事學堂。選拔了一大批有誌從軍、德行較好、身體素質好、聰明好學的孩子,從十歲左右便開始係統學習軍事知識,練習功夫、開展軍事訓練,接受思想教育。為日後儲備人才。
他親自擔任學堂負責人,並教授這些學子的部分課程,如軍事理論、思想教育。通過思想教育課,他要這些未來的各級軍隊指揮員們牢記:國家的軍隊不是皇帝的私軍,要永遠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護國家安寧和百姓生命安全,是軍人的天職。
他的這些新思想,在這些孩子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老不死的爹,不僅不支持自己,想著瓦解老三和老五的勢力,竟然也落井下石,說什麽要廢掉我的太子之位。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奮起一搏。
當天傍晚,他便通過關係找到了殺手組織暗香閣,不知道允諾了什麽,換取了暗香閣對他的幫助。
在殺手組織暗香閣的幫助下,順利地把他老爹姚鎮山送走了。
可他剛登基沒幾天,晉王便率領大軍打到了京都洛城。
晉王的三十萬大軍與禁軍鏖戰十多天後,終於攻陷了洛城。
新皇姚啟辰不知下落。
五皇子姚啟銘還天真地以為晉王是來幫助自己奪皇位的,可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晉王送去見了他死鬼老爹。
晉王終於如願登基,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
而此時三皇子烑啟亮在虎衛營耿俊輝的保護下逃到了天蠶教的地盤。並帶著天蠶教的幾十萬大軍四處出擊,更加瘋狂地搶奪地盤。毫不顧忌百姓的死活。
也有不少人勸傅青雲,趁晉王奪位之際,搶占更多地盤。但傅青雲卻不以為意。一門心思用於已有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升、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提高、科學發展,以及人才的吸引方麵。
由於大夏朝連續更迭,有些官員審時度勢,紛紛舉家跑到了宿州。其中就包括名將魏通、房師堯,以及一些有骨氣的文臣。有文有武,大大小小幾十人。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傅青雲很多新的政策實施起來更加順利了。
一直以來,讀書都是那些世家大族或官宦子弟才享有的特權,老百姓的子弟基本沒什麽機會讀書。就連那些商人的孩子也同樣沒有資格與他們的子弟同窗而讀。
再說,老百姓的孩子確實也讀不起書,一來書籍被那些權貴階層壟斷了,二來筆墨紙硯價格昂貴,三是學費高昂。
這就導致官宦後代還是官宦,世家子弟永遠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
老百姓的孩子就隻能永遠生活在社會底層,多少輩子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當年原主父親傅茂山生前畢竟還是行軍司馬,他才有資格讀書,母親薑氏將少得可憐的撫恤金摳出一部分供他讀書,後來撫恤金用完了,書也沒法再繼續讀下去了。原主自然就成了文不成無不就的泥腿子。
讓平民百姓的孩子都讀得起書,也算是完成原主的遺願。
為此,傅青雲在其所轄的宿州、信州、林州、楚州、湖州等地,興辦了大量學堂。以前,一個縣才有一個學堂,而且這個學堂隻有十幾名學子,當然都是官宦子弟或世族子弟。而現在,一個縣有七八個學堂,學子人數也很多,有的學堂達到了上百人,更為重要的是,其中九成是平民百姓的孩子,甚至一些鄉的學堂幾乎百分百全是平民子弟。
活字印刷技術的推廣,打破了書籍被少數人壟斷的局麵。不少老百姓的孩子也能買得到書,買得起書。
活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還帶來了另一項新的產業鏈——寫書、印書、賣書。讀書人也自然多了一項出路。幾個月後,僅這幾個州,大大小小的書局有幾十個。一些商人也看中了這一新興產業,成立不少書局、書店。
三年多前,傅青雲在被朝廷抓壯丁去往西北的路上,就曾想過,有朝一日,要把前世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書帶到這一世來。這些天來,閑暇之餘,也開始寫起了書。前世那麽多好書,他隨便搬運一下,一本好書就誕生了。像《人鬼情》,就是前世的那本齋書的內容搬運了過來;《石猴子》仿照了前世的西行記情節。有人誇讚他的時候,他總是厚著臉皮謙虛地說道:“我隻是故事的搬運工”。
一時間,很多茶館、飯店裏多了很多說書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不識字嘛,所以聽書成了老百姓閑暇之餘最喜歡的娛樂項目。如果哪個茶樓、飯店邀請的說書先生說得好,百姓們特別喜歡,這些 茶樓、飯店就會出現一座難求的局麵。
說書的多起來了,茶館、飯店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日益繁榮。
辦學經費方麵,一方麵由官府出資,另一方麵,鼓勵有錢人積極捐助,凡是捐資助學的,不僅會減免相應的稅負,還會將名字刻在學堂的功德碑上。甚至還可以由捐資人給學堂命名。這些鼓勵政策的出台,吸納了不少民間資金,大大減小了官府的財政壓力。
學費方麵,不僅實行免息借貸政策,還設立了助學金和獎學金。資助那些有誌於學的孩子,鼓勵學子們勤奮學習。
所學的內容上,增加了不少新的學習科目,如健體、算術、科學、律法、農業等。當然,這些科目由於都是新增的,缺乏這方麵的先生,故而,隻能找那些在學問上稍微沾點邊的人,勉強教一教。比如,他動員了好幾個原來在大夏朝工部任職的官員,兼任科學學科的先生;動員了原夏朝刑部任職的官員兼任律法先生。
通過尋訪,找來了經驗極其豐富的老農,任農業學科的先生。
健體則由軍隊的校尉或都尉兼任。
這些新興學科的教書先生很少,故而,不是所有的學堂都能開設。每個縣基本能保證有一所學堂可以開設這些新學科。
在興辦學堂的同時,他還在宿州籌辦了一所軍事學堂。選拔了一大批有誌從軍、德行較好、身體素質好、聰明好學的孩子,從十歲左右便開始係統學習軍事知識,練習功夫、開展軍事訓練,接受思想教育。為日後儲備人才。
他親自擔任學堂負責人,並教授這些學子的部分課程,如軍事理論、思想教育。通過思想教育課,他要這些未來的各級軍隊指揮員們牢記:國家的軍隊不是皇帝的私軍,要永遠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護國家安寧和百姓生命安全,是軍人的天職。
他的這些新思想,在這些孩子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