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不去,道義上說不過去,太後生病想念你,你都不去,你枉為人子。其次,還犯了抗旨不尊之罪。
當晚,晉王姚振河便召集了王府心腹官員商討此事。
擺在大家麵前的有三條路,第一條,應召進京,無疑自投羅網,顯然走不通。第二條,帶私兵進京,也相當於宣布自己謀反了,必將麵對禁軍和勤王軍隊的圍剿。第三條路,直接殺了欽差,就地宣布造反,雖然也是造反,但風險要比第二條小很多,畢竟經營晉州多年,有黑雲山十萬私兵,再加上五皇子的鎮西軍,自立為王問題不大。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最終決定,殺了欽差,自立為王。
當天夜裏,王府親兵便衝進欽差下榻的驛館把欽差給殺了。
黑雲山的十萬大軍也迅速集結,駐防晉州,隨時準備對付朝廷派來的軍隊。
同時,鎮西軍軍營,帥帳內氣氛也很緊張。
剛才接到消息,晉王宣布不再接受大夏朝廷的轄製,也就是造反了。有的將領認為,作為鎮西軍,職責就是穩定京西地區的穩定,現在晉王造反,就應該立即進行平叛圍剿。也有不少將軍認為,現在還沒接到朝廷調兵文書,私自用兵是大罪。
主帥黃炎平見眾人爭論不休,抬手虛壓了一下,大家立即安靜下來。
“無詔不得私自調兵,這是朝廷定下的規矩,任何人不得違反。”
他掃視了一圈,繼續說道:“自當下始,各位將軍看好自己的部下,不得私自出營。凡有私自出營者,休怪本帥無情。”
有些將領雖有異議,但也不敢多說什麽,隻好領命而去。
不日,晉王謀反的消息便傳遍了大半個天下,朝野上下,一片震驚。
姚鎮山更是暴跳如雷,滿臉通紅。
隨即下詔,要求鎮西軍立即對晉王進行鎮壓。同時還調派了附近的其它州的地方軍,圍剿晉王的叛軍。
一時間,晉州地區,兵荒馬亂,狼煙四起。
鎮西軍接到出兵的詔書,按理應該立即出兵。可一天過去了,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手下一些忠於姚鎮山的將領坐不住了,他們跑到帥帳,要求黃炎平立即出兵。
可黃炎平卻以大軍需要準備為由,把他們打發了。
當夜,鎮西軍大營內便發生了大規模內亂,黃炎平指揮自己的親信部隊對那些與自己有異心的將領發動了突然襲擊,雙方展開了對戰,最終黃炎平控製了整個鎮西軍,那些忠於姚鎮山的將領除了幾個逃掉的以外,全部被斬殺殆盡。
第二天黃炎平便宣布鎮西軍脫離大夏,歸屬晉王治下。
晉王的總兵力一下達到了二十多萬。
原本前來圍困和鎮壓晉王的周邊幾個州的十幾萬城防軍,很快便潰敗下來。
晉王趁勢攻打與晉州接壤的郡縣,搶占地盤,那些郡縣哪裏抵擋得住,不肖多日,便被攻陷了。晉王的地盤也隨之擴大了一兩倍。
原本還在西南部地區傳教的天蠶教,見自己的地盤遭到晉王的蠶食,也坐不住了,索性組織了數萬教眾,開始公開造反。迅速占領了晉州以南的秦州、慶州、焦州大部分地區。
朝廷又下旨,調派駐守在南部地區的鎮南軍對天蠶教進行鎮壓。一時間,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
夏朝半壁江山陷入了戰火之中。
本就在生死線上掙紮的老百姓更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處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傅青雲治下的涼州、宕州、黃州、肅州、雍州等地,隨著一條條政策的落實,農業、工業、商業日益繁榮,百姓們生活安定,富足幸福。
那些處於戰亂地區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們聽說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如潮水一般,紛紛投奔。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湧入。
有不少官員擔心湧入的流民多了,會帶來社會動蕩,再次建議關閉入境通道,阻止流民進入。
傅青雲非但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還明確要求,隻要從外地流入的百姓,必須無條件接受,要搭建簡易房屋,讓他們有地方住;每天按人口供應一定的飯食。
各郡縣要設法開辟工作崗位,如修路、築橋、墾荒、興辦工坊、鼓勵經商和開店,讓他們有維係生活的收入。
這些從戰火中逃出來到百姓們在涼州、宕州等地生活一段時間後,覺得這裏簡直就是天堂。對傅青雲更是感恩戴德,不少人家寧可省吃儉用也要請人畫一張傅青雲的畫像,掛在家裏。原來天天祭拜的菩薩沒有讓他們擺脫苦難的命運,可傅青雲卻讓他們從地獄來到了天堂。這一刻,傅青雲就是他們心中的活菩薩。
但這活菩薩也不是好當的。
隨著湧入的流民越來越多,很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首先是口糧緊缺。原本傅青雲轄下的各州、郡,自給自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現在湧入了這麽多流民,人人要吃飯,哪來這麽多糧食?
民無糧不穩,國無商不富。
一旦糧食短缺,勢必給剛剛穩定下來的局麵帶來巨大的隱患。
經過一番思考後,傅青雲拿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
首先,要求各州、郡、縣組織閑散的百姓,自主開墾荒地,所開墾的土地,每個人口可以無償擁有兩畝,均由官府進行登記,發給田契。也就是說,這二畝地將完全歸開墾者所有。
多開墾出來的土地,則由官府擁有,但必須給予開墾者工錢,而且誰開墾,誰擁有優先租賃權。
種子則由官府無償賒借,待收獲時按量按質歸還官府即可。
此政策一出台,大批從外地湧入的流民紛紛加入到墾荒種地的大軍之中。
但開荒種地,畢竟還要好幾個月才會有收獲,無法解決眼下糧食短缺的問題。
於是,他組織了大批糧商,去往正在動蕩的晉州、秦州、慶州、焦州等地區,進行收購。
當晚,晉王姚振河便召集了王府心腹官員商討此事。
擺在大家麵前的有三條路,第一條,應召進京,無疑自投羅網,顯然走不通。第二條,帶私兵進京,也相當於宣布自己謀反了,必將麵對禁軍和勤王軍隊的圍剿。第三條路,直接殺了欽差,就地宣布造反,雖然也是造反,但風險要比第二條小很多,畢竟經營晉州多年,有黑雲山十萬私兵,再加上五皇子的鎮西軍,自立為王問題不大。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最終決定,殺了欽差,自立為王。
當天夜裏,王府親兵便衝進欽差下榻的驛館把欽差給殺了。
黑雲山的十萬大軍也迅速集結,駐防晉州,隨時準備對付朝廷派來的軍隊。
同時,鎮西軍軍營,帥帳內氣氛也很緊張。
剛才接到消息,晉王宣布不再接受大夏朝廷的轄製,也就是造反了。有的將領認為,作為鎮西軍,職責就是穩定京西地區的穩定,現在晉王造反,就應該立即進行平叛圍剿。也有不少將軍認為,現在還沒接到朝廷調兵文書,私自用兵是大罪。
主帥黃炎平見眾人爭論不休,抬手虛壓了一下,大家立即安靜下來。
“無詔不得私自調兵,這是朝廷定下的規矩,任何人不得違反。”
他掃視了一圈,繼續說道:“自當下始,各位將軍看好自己的部下,不得私自出營。凡有私自出營者,休怪本帥無情。”
有些將領雖有異議,但也不敢多說什麽,隻好領命而去。
不日,晉王謀反的消息便傳遍了大半個天下,朝野上下,一片震驚。
姚鎮山更是暴跳如雷,滿臉通紅。
隨即下詔,要求鎮西軍立即對晉王進行鎮壓。同時還調派了附近的其它州的地方軍,圍剿晉王的叛軍。
一時間,晉州地區,兵荒馬亂,狼煙四起。
鎮西軍接到出兵的詔書,按理應該立即出兵。可一天過去了,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手下一些忠於姚鎮山的將領坐不住了,他們跑到帥帳,要求黃炎平立即出兵。
可黃炎平卻以大軍需要準備為由,把他們打發了。
當夜,鎮西軍大營內便發生了大規模內亂,黃炎平指揮自己的親信部隊對那些與自己有異心的將領發動了突然襲擊,雙方展開了對戰,最終黃炎平控製了整個鎮西軍,那些忠於姚鎮山的將領除了幾個逃掉的以外,全部被斬殺殆盡。
第二天黃炎平便宣布鎮西軍脫離大夏,歸屬晉王治下。
晉王的總兵力一下達到了二十多萬。
原本前來圍困和鎮壓晉王的周邊幾個州的十幾萬城防軍,很快便潰敗下來。
晉王趁勢攻打與晉州接壤的郡縣,搶占地盤,那些郡縣哪裏抵擋得住,不肖多日,便被攻陷了。晉王的地盤也隨之擴大了一兩倍。
原本還在西南部地區傳教的天蠶教,見自己的地盤遭到晉王的蠶食,也坐不住了,索性組織了數萬教眾,開始公開造反。迅速占領了晉州以南的秦州、慶州、焦州大部分地區。
朝廷又下旨,調派駐守在南部地區的鎮南軍對天蠶教進行鎮壓。一時間,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
夏朝半壁江山陷入了戰火之中。
本就在生死線上掙紮的老百姓更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處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傅青雲治下的涼州、宕州、黃州、肅州、雍州等地,隨著一條條政策的落實,農業、工業、商業日益繁榮,百姓們生活安定,富足幸福。
那些處於戰亂地區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們聽說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如潮水一般,紛紛投奔。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湧入。
有不少官員擔心湧入的流民多了,會帶來社會動蕩,再次建議關閉入境通道,阻止流民進入。
傅青雲非但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還明確要求,隻要從外地流入的百姓,必須無條件接受,要搭建簡易房屋,讓他們有地方住;每天按人口供應一定的飯食。
各郡縣要設法開辟工作崗位,如修路、築橋、墾荒、興辦工坊、鼓勵經商和開店,讓他們有維係生活的收入。
這些從戰火中逃出來到百姓們在涼州、宕州等地生活一段時間後,覺得這裏簡直就是天堂。對傅青雲更是感恩戴德,不少人家寧可省吃儉用也要請人畫一張傅青雲的畫像,掛在家裏。原來天天祭拜的菩薩沒有讓他們擺脫苦難的命運,可傅青雲卻讓他們從地獄來到了天堂。這一刻,傅青雲就是他們心中的活菩薩。
但這活菩薩也不是好當的。
隨著湧入的流民越來越多,很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首先是口糧緊缺。原本傅青雲轄下的各州、郡,自給自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現在湧入了這麽多流民,人人要吃飯,哪來這麽多糧食?
民無糧不穩,國無商不富。
一旦糧食短缺,勢必給剛剛穩定下來的局麵帶來巨大的隱患。
經過一番思考後,傅青雲拿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
首先,要求各州、郡、縣組織閑散的百姓,自主開墾荒地,所開墾的土地,每個人口可以無償擁有兩畝,均由官府進行登記,發給田契。也就是說,這二畝地將完全歸開墾者所有。
多開墾出來的土地,則由官府擁有,但必須給予開墾者工錢,而且誰開墾,誰擁有優先租賃權。
種子則由官府無償賒借,待收獲時按量按質歸還官府即可。
此政策一出台,大批從外地湧入的流民紛紛加入到墾荒種地的大軍之中。
但開荒種地,畢竟還要好幾個月才會有收獲,無法解決眼下糧食短缺的問題。
於是,他組織了大批糧商,去往正在動蕩的晉州、秦州、慶州、焦州等地區,進行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