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位老將軍這次卻沒鳥朝廷和姚鎮山。給與的迴複是:“治罪也要等到打退鴞狗。到時任殺任剮,絕無怨言。”畢竟抗旨是事實。


    那幾位派來北境三關接任的文官,鎮北軍根本每人理會他們。你一個隻知道咬文嚼字、紙上談兵的,也配對這些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戍邊將士們指手畫腳?


    最後他們不得不乖乖滾迴京都向姚鎮山告狀去了。


    朝廷經過緊急商議,最後認定,鄭海龍和蔣詮等一幹北境將士為大夏叛軍,亂臣賊子。派鎮西軍前往討伐。


    鄭海龍和蔣詮接到消息,無比心寒。


    自己為了大夏朝,拚了一輩子,僅身上的傷痕,就有上百處,到了晚年,卻被自己拚死保護的朝廷認定為亂臣賊子。如何不難受,如何不傷心。


    外族入侵,率軍抵抗,何錯之有?何罪之有?難道不抵抗,把國土、百姓拱手讓給外族,才是忠臣?可那樣的忠有何意義?就為了那虛無的“忠臣”二字?


    晚上,兩個老人聚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流下渾濁的老淚。


    現在,他們才逐漸明白,為什麽傅青雲寧可不當什麽將軍,不要大夏朝給的前途,也要造反了。


    既然,走到這一步,也沒辦法了。


    隨後,兩人商量起眼前的具體事宜。


    關外有鴞狗,關內有即將抵達的鎮西軍,兩麵受敵。加之糧草、軍餉也快沒了。


    麵對這樣的形勢,兩人同時想到了一個人——傅青雲。


    於是修書一封,派了可靠的親信送給了傅青雲。


    傅青雲接到信後,立即展開了行動。


    一方麵派繆凱峰押運了數百車糧草,送往三關。另一方麵,讓張宏為鎮北軍籌措了足夠的軍餉。


    同時,派程嬰率領三萬大軍,阻擊鎮西軍。派姬友道,率領三萬人從側翼攻擊鎮西軍。


    曾猛帶領兩千護堡隊和移動炮隊,從側翼攻擊高闕城外的鴞國軍隊。


    大月國也派出了一支三萬人的騎兵,繞到九原城北,攻擊鴞國後背。


    自己則親帥銀甲軍,帶著移動炮隊,長途奔襲,繞到雁門以北,攻擊鴞國大軍的後背。


    很快,鴞國大軍再次被打敗。如同潮水一樣退去。


    遺憾的是,此戰並沒有給鴞國造成很大的損失。估計休整之後,還會再來。不過,傅青雲目前也沒有更多的兵力和精力徹底解除鴞國的威脅。隻能暫先這樣了。


    而關內這邊也傳來了好消息。


    程嬰雖然隻帶了三萬新軍,但經過幾個月的嚴格訓練,實力已經提升了幾個檔次,在與十幾萬鎮西軍對壘時,非但沒有輸,而且還把十幾萬鎮西軍打得狼狽不堪。再加上姬友道率領的宕州軍從側翼夾擊,鎮西軍全麵潰敗,損失慘重。


    北境危機暫時解除,三關將士一片歡騰。他們很清楚,這次能化險為夷,完全依靠傅青雲。如果不是傅青雲,鴞國大軍不會退去。鎮西軍也會死死咬住。腹背受敵,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全軍上下對傅青雲無比感激、崇拜。他在鎮北軍心中的影響力絲毫不弱於鄭海龍和蔣詮。


    有了鎮北軍的加持,傅青雲自然而然便擁有了北境三州——黃州、肅州和雍州。


    地盤更大,人口更多,傅青雲感覺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他對目前所占地盤進行了盤點,重新製定了一係列政策和改革措施,包括人員的調整。


    目前地盤有涼州全境、宕州一大部分、晉州少部分郡縣、黃州全境、肅州全境和雍州大部分地區。人口達到了五百多萬。


    軍隊方麵,有鎮北軍約十萬,在此前與鴞國的戰鬥中傷亡了三四萬,後來又陸續補充了一部分,總共約十萬。宕州軍約六萬。涼州軍三萬。銀甲軍三千。其他各郡縣守城軍加起來約四萬。


    總兵力二十三萬多。


    他始終認為,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單兵素質不行,不僅會造成巨大的錢糧消耗,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還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單兵素質較差,戰場上就會比其他士兵更容易傷亡,不僅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還給這個家庭造成深重的災難。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人才可以隨時加入軍隊以外,暫時不再征招新兵。重點將現有軍隊進行改編和訓練,盡量讓他們在戰場上少流血。


    編製方麵,既要利於作戰,又不能太過冒進,脫離實際,導致失敗。


    他采用了二十一世紀最先進的模塊化編製: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為一屯,設屯長;五屯為一隊,大概在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人,設隊長,對應大夏的百夫長級別;五隊為一營,大約六百五十至七百人,設統領;五個營約三千六百人左右,編為一個旅,設校尉,這是最基本的作戰單位。


    五個營為一師,約一萬八至兩萬人,設主將、副將和參將。


    如果需要更大戰鬥組合,則不固定單位數,根據需要,可以是兩個師,三個師或更多,則設統兵元帥,但元帥隻負責戰時統兵。


    北境三關,各關常備守軍一個師,一萬八到兩萬人。畢竟是國門,而且麵對的又是能征善戰、身體素質極好的鴞國軍隊。守軍人數不能太少。同時各配備火炮十門。


    鄭海龍、蔣詮、李輝三位守將本來還擔心守軍是不是少了些,得知還有十門火炮相助,立馬激動得不行。


    各郡縣均有駐軍,根據地盤大小和人口多少確定駐軍人數。多的一個營,約七百人,少的一兩隊,二三百人。主要負責維護地方治安,保護百姓不受山匪騷擾。遇有外敵入侵,則統一調配。各郡縣守軍的首領仍叫都頭,隻是手下人數不同而已。


    其餘十四萬多人,則按照新的編製,編為了七個師。


    銀甲軍作為機動部隊,進行了擴充,人數從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劉鐵柱擔任主將,祖慶和郎瑛擔任副將。


    各個師配備了一個火炮隊,四到六架火炮,用馬車運輸,便於移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棄婿崛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狐獨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狐獨孤並收藏棄婿崛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