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聲,立即驚醒了正在院子裏練劍的蕭先成。也驚動了將軍府內的親兵。
蕭先成立即返迴屋子,穿上鎧甲,提上大刀,騎上戰馬,就往外衝。同時,那些親兵也已全部集結完畢,緊緊圍在蕭先成的周圍。
與匆匆趕來的劉鐵柱正好撞上。
相互也不答話,直接開打。
五百銀甲軍在敵陣中揮舞著馬刀,與蕭先成的親兵打鬥起來。
不到一炷香功夫,親兵已經幾乎被全部斬殺。
可蕭先成這時卻不見了蹤影。劉鐵柱命令銀甲軍四處搜索,仍舊沒有找到蕭先成。
另一隊,祖慶和郎瑛帶著兩千五百銀甲軍很快便衝到了鴞國軍營。
一個巡邏兵率先發現了,剛想喊叫,還沒張口,一支弩箭射來,正中咽喉。
其他巡邏兵也同時被射殺。
緊接著,銀甲軍紛紛拿出箭頭裹著棉絮的箭矢,用火石點燃,霎時間,軍營四周出現了無數的“星星”。
“放!”兩千五百支燃燒著火苗的箭矢被射入軍營之中,一時間,軍營裏燃起熊熊大火,劈裏啪啦,火越燒越大。
軍營裏的幾萬鴞國士兵,不少還在睡夢中就無聲無息地沒了。有些被濃煙嗆醒了,直往外跑,剛跑到外麵,又被迎麵射來的弩箭射成了刺蝟。有的全身著火,在地上不住地打滾、哀嚎。
此時的鴞國軍營已然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一些僥幸逃出來的,也被圍在四周的銀甲軍一刀送上了西天。
半個時辰後,大火漸漸熄滅,整個軍營發出一陣難聞的屍體烤焦的味道。
除了少數逃竄出去以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覆滅。
當得知蕭先成逃走之後,傅青雲命令大家連夜全城搜尋,直到天明也沒找到。不知道藏到了哪個角落,還是趁亂逃出了城。
第二天,當九原城的人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發現原來滿大街的兇神惡煞般的鴞國人全部消失不見了。
傅青雲也派人及時把九原城已經奪迴的消息傳迴了高闕城。蔣詮得知這個消息,再一次震驚了,短短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消滅了近四萬鴞國人,奪迴了九原城。這支銀甲軍雖不是神兵天將,但勝似神兵天將!
沒兩天,分散駐守在其它郡縣的一萬多鴞國人也被李輝和陳大海收拾了,隻是沒有像九原城的那些鴞國人那樣被聚殲,除了少部分被殺以外,其餘全部被攆迴了草原。
蔣詮作為黃州刺史,九原城的守護任務自然也是他負責。
於是,隨即派出自己的第一副將李輝作為九原城守將,從黃州其它郡縣湊了三萬人駐守九原。
時間迴到五天前,雁門關外。
秋風瑟瑟,關樓上的大旗被吹得獵獵作響。
關外二十裏處,鴞國東路十萬大軍在左穀蠡王耶律休哥和右穀蠡王耶律畢烈的率領下正駐紮在這裏。
十萬大軍分為兩個大的營寨。方圓十裏,一眼望去,全是軍帳,黑色的旗幟在風中啪啪作響。
已經連續攻打雁門關兩天了,雙方互有傷亡。
鴞國人戰死三千多人,重傷八百多人,輕傷一千多人。
鎮北將軍鄭海龍率領的大夏軍陣亡近兩千人,重傷五百多人,輕傷近一千人。
此時的雁門關,集結了雍州各郡縣的大部分邊軍,加上雁門關駐軍兩萬人,共計六萬多人。
麵對近乎兩倍於己的敵人,鄭海龍並不慌張,他很清楚,雁門關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 ,要想攻打雁門關,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從這兩天雙方的傷亡比例就可以看出。
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占據了地利的優勢,加上自己駐守雁門關多年,關隘城高牆厚,如同銅牆鐵壁。加上三十年來與鴞國人作戰的經驗,即使再來幾萬,也絲毫不懼。
然而他怎麽也沒想到,距離此處三百裏外的九原城竟然很輕易地被蕭先成的中路軍攻破了。
如果不是對高昌懷的了解,他真懷疑高昌懷是不是背叛了。
當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無比震驚。九原城也算是一座堅固的邊城關隘,同樣易守難攻,隻要堅守不出,敵人是不可能輕易攻下來的。
東路軍在得知中路軍已經攻入了九原城,一方麵士氣高漲,覺得攻下雁門關也是早晚的事情,另一方麵,左蠡穀王和右蠡穀王覺得輸給了蕭先成這個異姓王,心裏很是氣惱。
所以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的進攻中,更加瘋狂,從卯時一直到酉時,一波接一波,如同潮水一般,一浪下去,一浪又上來。
城上城下,關內關外,屍積如山,血流成淵。
一天下來,鴞國人死亡近萬人,大夏也有七千多人戰死。
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這令鄭海龍不免有些隱隱的擔心,他一方麵擔心關內的兵力,如果再有幾天下去,六萬人將死傷殆盡。那時,即使關城還在,也將無兵可守。
令他更為擔心的是,九原城破,蕭先成也將會派兵協助東路軍進攻雁門關,如果從北邊過來,勢必加強鴞國東路軍的力量。而如果從南邊取道上郡,一路向東,隻需兩三日,便可對雁門關形成合圍,雁門關危矣!
屆時,雁門關即使在自己手上也失去了中原門戶的作用,變得毫無意義。
想到這裏,鄭海龍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決定按最壞的打算重新調整部署。
於是派出副將逢堯領兵八千,駐守上郡。阻止九原的敵人東下。
同時,八百裏加急,請求朝廷派兵協防並州,以防敵人南下。並州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京都洛州。
果然不出所料,蕭先成攻下九原後,派出了大兒子右大將蕭延海領兵三萬,取道上郡,直奔雍州。
一路上勢如破竹,第二天便抵達上郡城外。
此時,逢堯也剛剛抵達上郡,尚未來得及進城,兩軍就在上郡城外打了起來。
經過半日鏖戰,逢堯的八千人僅有一千多人逃向並州,其餘全部戰死。
蕭延海打敗逢堯後,又攻打上郡,上郡兵力本就空虛,沒一個時辰便被攻破。蕭延海在上郡城中大肆殺戮,劫掠一空。然後繼續揮師東進,一天半後抵達雁門關內城附近。
蕭先成立即返迴屋子,穿上鎧甲,提上大刀,騎上戰馬,就往外衝。同時,那些親兵也已全部集結完畢,緊緊圍在蕭先成的周圍。
與匆匆趕來的劉鐵柱正好撞上。
相互也不答話,直接開打。
五百銀甲軍在敵陣中揮舞著馬刀,與蕭先成的親兵打鬥起來。
不到一炷香功夫,親兵已經幾乎被全部斬殺。
可蕭先成這時卻不見了蹤影。劉鐵柱命令銀甲軍四處搜索,仍舊沒有找到蕭先成。
另一隊,祖慶和郎瑛帶著兩千五百銀甲軍很快便衝到了鴞國軍營。
一個巡邏兵率先發現了,剛想喊叫,還沒張口,一支弩箭射來,正中咽喉。
其他巡邏兵也同時被射殺。
緊接著,銀甲軍紛紛拿出箭頭裹著棉絮的箭矢,用火石點燃,霎時間,軍營四周出現了無數的“星星”。
“放!”兩千五百支燃燒著火苗的箭矢被射入軍營之中,一時間,軍營裏燃起熊熊大火,劈裏啪啦,火越燒越大。
軍營裏的幾萬鴞國士兵,不少還在睡夢中就無聲無息地沒了。有些被濃煙嗆醒了,直往外跑,剛跑到外麵,又被迎麵射來的弩箭射成了刺蝟。有的全身著火,在地上不住地打滾、哀嚎。
此時的鴞國軍營已然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一些僥幸逃出來的,也被圍在四周的銀甲軍一刀送上了西天。
半個時辰後,大火漸漸熄滅,整個軍營發出一陣難聞的屍體烤焦的味道。
除了少數逃竄出去以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覆滅。
當得知蕭先成逃走之後,傅青雲命令大家連夜全城搜尋,直到天明也沒找到。不知道藏到了哪個角落,還是趁亂逃出了城。
第二天,當九原城的人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發現原來滿大街的兇神惡煞般的鴞國人全部消失不見了。
傅青雲也派人及時把九原城已經奪迴的消息傳迴了高闕城。蔣詮得知這個消息,再一次震驚了,短短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消滅了近四萬鴞國人,奪迴了九原城。這支銀甲軍雖不是神兵天將,但勝似神兵天將!
沒兩天,分散駐守在其它郡縣的一萬多鴞國人也被李輝和陳大海收拾了,隻是沒有像九原城的那些鴞國人那樣被聚殲,除了少部分被殺以外,其餘全部被攆迴了草原。
蔣詮作為黃州刺史,九原城的守護任務自然也是他負責。
於是,隨即派出自己的第一副將李輝作為九原城守將,從黃州其它郡縣湊了三萬人駐守九原。
時間迴到五天前,雁門關外。
秋風瑟瑟,關樓上的大旗被吹得獵獵作響。
關外二十裏處,鴞國東路十萬大軍在左穀蠡王耶律休哥和右穀蠡王耶律畢烈的率領下正駐紮在這裏。
十萬大軍分為兩個大的營寨。方圓十裏,一眼望去,全是軍帳,黑色的旗幟在風中啪啪作響。
已經連續攻打雁門關兩天了,雙方互有傷亡。
鴞國人戰死三千多人,重傷八百多人,輕傷一千多人。
鎮北將軍鄭海龍率領的大夏軍陣亡近兩千人,重傷五百多人,輕傷近一千人。
此時的雁門關,集結了雍州各郡縣的大部分邊軍,加上雁門關駐軍兩萬人,共計六萬多人。
麵對近乎兩倍於己的敵人,鄭海龍並不慌張,他很清楚,雁門關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 ,要想攻打雁門關,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從這兩天雙方的傷亡比例就可以看出。
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占據了地利的優勢,加上自己駐守雁門關多年,關隘城高牆厚,如同銅牆鐵壁。加上三十年來與鴞國人作戰的經驗,即使再來幾萬,也絲毫不懼。
然而他怎麽也沒想到,距離此處三百裏外的九原城竟然很輕易地被蕭先成的中路軍攻破了。
如果不是對高昌懷的了解,他真懷疑高昌懷是不是背叛了。
當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無比震驚。九原城也算是一座堅固的邊城關隘,同樣易守難攻,隻要堅守不出,敵人是不可能輕易攻下來的。
東路軍在得知中路軍已經攻入了九原城,一方麵士氣高漲,覺得攻下雁門關也是早晚的事情,另一方麵,左蠡穀王和右蠡穀王覺得輸給了蕭先成這個異姓王,心裏很是氣惱。
所以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的進攻中,更加瘋狂,從卯時一直到酉時,一波接一波,如同潮水一般,一浪下去,一浪又上來。
城上城下,關內關外,屍積如山,血流成淵。
一天下來,鴞國人死亡近萬人,大夏也有七千多人戰死。
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這令鄭海龍不免有些隱隱的擔心,他一方麵擔心關內的兵力,如果再有幾天下去,六萬人將死傷殆盡。那時,即使關城還在,也將無兵可守。
令他更為擔心的是,九原城破,蕭先成也將會派兵協助東路軍進攻雁門關,如果從北邊過來,勢必加強鴞國東路軍的力量。而如果從南邊取道上郡,一路向東,隻需兩三日,便可對雁門關形成合圍,雁門關危矣!
屆時,雁門關即使在自己手上也失去了中原門戶的作用,變得毫無意義。
想到這裏,鄭海龍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決定按最壞的打算重新調整部署。
於是派出副將逢堯領兵八千,駐守上郡。阻止九原的敵人東下。
同時,八百裏加急,請求朝廷派兵協防並州,以防敵人南下。並州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京都洛州。
果然不出所料,蕭先成攻下九原後,派出了大兒子右大將蕭延海領兵三萬,取道上郡,直奔雍州。
一路上勢如破竹,第二天便抵達上郡城外。
此時,逢堯也剛剛抵達上郡,尚未來得及進城,兩軍就在上郡城外打了起來。
經過半日鏖戰,逢堯的八千人僅有一千多人逃向並州,其餘全部戰死。
蕭延海打敗逢堯後,又攻打上郡,上郡兵力本就空虛,沒一個時辰便被攻破。蕭延海在上郡城中大肆殺戮,劫掠一空。然後繼續揮師東進,一天半後抵達雁門關內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