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帕特魯王子登大月國大汗位。
封傅青雲為右賢王,曾猛、劉鐵柱、祖慶、等眾人也得到封賞。
西日阿洪將軍、艾麥爾將軍,因平叛有功,亦有封賞。
太後,也就是帕特魯大汗的母親,又向傅青雲提出招傅青雲為大月國駙馬,將熱依古麗公主嫁給傅青雲。
傅青雲與熱依古麗公主本就互有好感,欣然同意。
於是在帕特魯登基後的第三日,便在大月國都城舉行了盛大的婚典。這日,都城到處張燈結彩,人們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熱依古麗公主本就生性善良,在百姓中口碑極好,加之傅青雲又兩次參與平叛,救大月國於危難之中,尤其是這次,更是以新軍和新式武器,很快摧毀了叛軍,在老百姓中的威望極高。兩個年輕人的結合,得到了大月國都城全體百姓的誠摯祝福。
傅青雲等人在大月國都城又逗留了數日。
這日,傅青雲等人在都城內閑逛,來到一處集市上,這裏有各種土特產。
突然,他被眼前的一種東西吸引了,趕忙走上前去,拿起其中一個,仔細打量,興奮的眼睛發亮,“大叔,你這個是哪裏來的?”
“哦,你說這個啊,就在我們村東頭的地裏。我們也不知道叫什麽,不過我們能吃,牲畜也能吃。”
令傅青雲感到興奮的不是別的,就是後世的馬鈴薯。
在這個世界,大夏處於中原地帶,老百姓的糧食主要以水稻和麥子為主,但產量卻極低。每畝最多也就打個二三百斤,這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要是遇到幹旱、洪澇、蝗災,等不好的年份,隻能產個百十斤,甚至顆粒無收。即使年成好了,還要繳官府的各種稅,交地租,忙碌一年也剩不下幾口糧食。老百姓一直在生死線上掙紮。
而馬鈴薯要比水稻耐旱,比小麥耐澇,而且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長得很好,最關鍵的是,產量高。正常情況下,是水稻產量的兩到三倍。如果是後世的話就更高了,但那是以嚴格的田間管理為前提的,這個世界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其產量也很可觀了。這要是把馬鈴薯引進到中原地區,可以解決很多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傅大哥,這是什麽呀?”一起來的眾人好奇地圍上來,紛紛看向傅青雲手中的這個奇形怪狀的疙瘩。
傅青雲來不及理會他們,繼續問道:“大叔,可否帶我去你們村裏看看?”
“帶你去看倒是可以,可是我這......”大叔看著地攤上那一堆馬鈴薯,似乎犯了難。
傅青雲看出了這個大叔的難處,“大叔放心,這些我都買了。”說著就拿出了一大堆大月錢幣。他搞不懂這些馬鈴薯需要多少大月國錢幣,於是索性把熱依古麗給他的零花錢一股腦兒全部掏了出來。
那個大叔一看,頓時吃驚地看著傅青雲,“太多了,要不了。”
說著,隻拿去了一點點。然後帶著傅青雲等人來到了自己的村子。接著又帶著他們到了村東頭長馬鈴薯的地裏。
這裏果真長著大片大片的馬鈴薯。
傅青雲興奮極了。看著眼前的這些馬鈴薯,似乎已經看到中原地區,看到宿州地區,老百姓每家每戶正在收獲一筐一筐的馬鈴薯。
傅青雲於是又掏出一把錢遞給大叔,“你這些馬鈴薯全部賣給我,我全要了。”
那個大叔隻收了一半的錢,其餘的又塞迴到傅青雲手裏,“這些錢夠了。”
傅青雲又讓大叔刨了這些馬鈴薯後送到都城王宮。這才和眾人原路返迴。
迴去的路上,劉鐵柱、曾猛他們都疑惑地問傅青雲,為什麽要買這麽多馬鈴薯。
傅青雲把所知道的告訴了眾人,大家都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但最終還是選擇相信傅青雲所說的,因為,這些天傅青雲帶給他們的震撼實在太多了。
他們剛迴到王宮,那個賣馬鈴薯的大叔便趕著駱駝,送來了十幾袋馬鈴薯。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了。傅青雲和眾人帶領漳澤郡的兩千新軍和梁家堡的莊丁,帶著十幾袋馬鈴薯返迴了梁家堡。
此時,正值初春,由於地處北方,草原上依舊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大雪覆蓋下的千裏草原,顯得蒼茫而壯闊,湛藍的天空顯得廣闊而深邃,偶爾一兩隻老鷹從空中掠過。襯著藍色的背景,顯得肅穆而高遠。然而,這美好的一切過不多久就將再次隨著鴞國人貪婪的侵襲而被打破。
傅青雲覺得,要趁著這幾個月,厲兵秣馬,做好各項準備,才能在夏季到來的時候從容應對。這次,他不僅要帶領邊境地區的軍民保衛家園,還要學一學自己原來的那個世界曆史上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把鴞國人趕到千裏之外,送你離開。要讓他們感到害怕,要讓他們不再敢輕易地踏足中原大地,還邊境老百姓一片安寧。
在梁家堡稍作停留後便返迴了漳澤城。
張宏本來要給傅青雲單獨一處宅院,被傅青雲拒絕了,他覺得住在郡守府就挺好,有事情便於與郡守商量。張宏本就是一個清廉的官員,覺得傅青雲與自己性格相投,故而也就沒有堅持。
一迴郡守府,傅青雲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張宏,一臉興奮地說道:“張兄,你可知我這次去大月國給你帶了什麽好禮物?”
張宏一臉不相信地看著傅青雲,心想,看你那摳門的樣,還給我什麽好禮物?
傅青雲也不等張宏迴話,便自顧自地讓人抗來一袋馬鈴薯,打開袋子。
張宏一看,這啥玩意兒?長的不是長的,圓的不是圓的,這麽醜。一臉好奇地看了半天,“這是什麽?”
傅青雲故作神秘地一笑,“張兄可知我大夏每畝土地能產多少糧食?”
張宏不屑地看了一眼傅青雲,“這些我豈不知?遇到風調雨順的好年成,小麥、水稻兩季最多可產八到十石,如果年成差一些,隻有六石左右。如果遇到大旱或大災,則顆粒無收。我大夏百姓苦啊。”說完,張宏歎了口氣。
封傅青雲為右賢王,曾猛、劉鐵柱、祖慶、等眾人也得到封賞。
西日阿洪將軍、艾麥爾將軍,因平叛有功,亦有封賞。
太後,也就是帕特魯大汗的母親,又向傅青雲提出招傅青雲為大月國駙馬,將熱依古麗公主嫁給傅青雲。
傅青雲與熱依古麗公主本就互有好感,欣然同意。
於是在帕特魯登基後的第三日,便在大月國都城舉行了盛大的婚典。這日,都城到處張燈結彩,人們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熱依古麗公主本就生性善良,在百姓中口碑極好,加之傅青雲又兩次參與平叛,救大月國於危難之中,尤其是這次,更是以新軍和新式武器,很快摧毀了叛軍,在老百姓中的威望極高。兩個年輕人的結合,得到了大月國都城全體百姓的誠摯祝福。
傅青雲等人在大月國都城又逗留了數日。
這日,傅青雲等人在都城內閑逛,來到一處集市上,這裏有各種土特產。
突然,他被眼前的一種東西吸引了,趕忙走上前去,拿起其中一個,仔細打量,興奮的眼睛發亮,“大叔,你這個是哪裏來的?”
“哦,你說這個啊,就在我們村東頭的地裏。我們也不知道叫什麽,不過我們能吃,牲畜也能吃。”
令傅青雲感到興奮的不是別的,就是後世的馬鈴薯。
在這個世界,大夏處於中原地帶,老百姓的糧食主要以水稻和麥子為主,但產量卻極低。每畝最多也就打個二三百斤,這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要是遇到幹旱、洪澇、蝗災,等不好的年份,隻能產個百十斤,甚至顆粒無收。即使年成好了,還要繳官府的各種稅,交地租,忙碌一年也剩不下幾口糧食。老百姓一直在生死線上掙紮。
而馬鈴薯要比水稻耐旱,比小麥耐澇,而且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長得很好,最關鍵的是,產量高。正常情況下,是水稻產量的兩到三倍。如果是後世的話就更高了,但那是以嚴格的田間管理為前提的,這個世界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其產量也很可觀了。這要是把馬鈴薯引進到中原地區,可以解決很多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傅大哥,這是什麽呀?”一起來的眾人好奇地圍上來,紛紛看向傅青雲手中的這個奇形怪狀的疙瘩。
傅青雲來不及理會他們,繼續問道:“大叔,可否帶我去你們村裏看看?”
“帶你去看倒是可以,可是我這......”大叔看著地攤上那一堆馬鈴薯,似乎犯了難。
傅青雲看出了這個大叔的難處,“大叔放心,這些我都買了。”說著就拿出了一大堆大月錢幣。他搞不懂這些馬鈴薯需要多少大月國錢幣,於是索性把熱依古麗給他的零花錢一股腦兒全部掏了出來。
那個大叔一看,頓時吃驚地看著傅青雲,“太多了,要不了。”
說著,隻拿去了一點點。然後帶著傅青雲等人來到了自己的村子。接著又帶著他們到了村東頭長馬鈴薯的地裏。
這裏果真長著大片大片的馬鈴薯。
傅青雲興奮極了。看著眼前的這些馬鈴薯,似乎已經看到中原地區,看到宿州地區,老百姓每家每戶正在收獲一筐一筐的馬鈴薯。
傅青雲於是又掏出一把錢遞給大叔,“你這些馬鈴薯全部賣給我,我全要了。”
那個大叔隻收了一半的錢,其餘的又塞迴到傅青雲手裏,“這些錢夠了。”
傅青雲又讓大叔刨了這些馬鈴薯後送到都城王宮。這才和眾人原路返迴。
迴去的路上,劉鐵柱、曾猛他們都疑惑地問傅青雲,為什麽要買這麽多馬鈴薯。
傅青雲把所知道的告訴了眾人,大家都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但最終還是選擇相信傅青雲所說的,因為,這些天傅青雲帶給他們的震撼實在太多了。
他們剛迴到王宮,那個賣馬鈴薯的大叔便趕著駱駝,送來了十幾袋馬鈴薯。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了。傅青雲和眾人帶領漳澤郡的兩千新軍和梁家堡的莊丁,帶著十幾袋馬鈴薯返迴了梁家堡。
此時,正值初春,由於地處北方,草原上依舊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大雪覆蓋下的千裏草原,顯得蒼茫而壯闊,湛藍的天空顯得廣闊而深邃,偶爾一兩隻老鷹從空中掠過。襯著藍色的背景,顯得肅穆而高遠。然而,這美好的一切過不多久就將再次隨著鴞國人貪婪的侵襲而被打破。
傅青雲覺得,要趁著這幾個月,厲兵秣馬,做好各項準備,才能在夏季到來的時候從容應對。這次,他不僅要帶領邊境地區的軍民保衛家園,還要學一學自己原來的那個世界曆史上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把鴞國人趕到千裏之外,送你離開。要讓他們感到害怕,要讓他們不再敢輕易地踏足中原大地,還邊境老百姓一片安寧。
在梁家堡稍作停留後便返迴了漳澤城。
張宏本來要給傅青雲單獨一處宅院,被傅青雲拒絕了,他覺得住在郡守府就挺好,有事情便於與郡守商量。張宏本就是一個清廉的官員,覺得傅青雲與自己性格相投,故而也就沒有堅持。
一迴郡守府,傅青雲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張宏,一臉興奮地說道:“張兄,你可知我這次去大月國給你帶了什麽好禮物?”
張宏一臉不相信地看著傅青雲,心想,看你那摳門的樣,還給我什麽好禮物?
傅青雲也不等張宏迴話,便自顧自地讓人抗來一袋馬鈴薯,打開袋子。
張宏一看,這啥玩意兒?長的不是長的,圓的不是圓的,這麽醜。一臉好奇地看了半天,“這是什麽?”
傅青雲故作神秘地一笑,“張兄可知我大夏每畝土地能產多少糧食?”
張宏不屑地看了一眼傅青雲,“這些我豈不知?遇到風調雨順的好年成,小麥、水稻兩季最多可產八到十石,如果年成差一些,隻有六石左右。如果遇到大旱或大災,則顆粒無收。我大夏百姓苦啊。”說完,張宏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