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那寒風就像一把把鋒利刀子,刮在人的臉上,生疼生疼的,仿佛要把臉皮都給割破。長安城裏,街邊堆滿了厚厚的積雪,就跟一道道白色的矮牆似的,看著都讓人覺得冷到骨子裏。


    皇宮裏頭,暖爐裏的炭火劈裏啪啦地燒得正旺,可那股子凝重的氣氛,就像那不散的烏雲,籠罩在眾人的心間。


    李世民雙手緊握著那份來自邊疆的加急奏報,目光如同兩道火炬般死死地釘在上麵。他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每一道皺紋裏都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嚴肅。而李承乾則靜靜地站在一旁,連唿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父皇的注意。他那雙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此刻更是像受驚的兔子一樣,時不時地偷偷瞥向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著:“哎呀呀,父皇這眉頭皺得如此之緊,簡直都能夾死蚊子!看來這次吐穀渾發生的事情著實不簡單。”


    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像是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猛地抬起頭來,將視線轉向了身旁的李承乾。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語氣沉重地說道:“承乾啊,那吐穀渾的西平郡王慕容順光竟然被他自己的手下殘忍殺害了!如今那裏已然亂作一團。”


    李承乾聽到這個消息,臉上頓時浮現出驚愕之色,嘴巴張得大大的,半晌才迴過神來,結結巴巴地說道:“父……父皇,這怎麽會這樣?這下子可真是亂套了啊!”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來,腳步略顯沉重地朝著窗邊走去。他伸出一隻手,輕輕推開窗戶,一陣寒冷的風夾雜著雪花撲麵而來,但他卻恍若未覺。他隻是默默地凝視著窗外那一片白茫茫的雪景,眼神中滿是憂愁與不安。許久之後,他才緩緩開口道:“不會亂的,朕已經派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領大軍火速趕往吐穀渾,試圖平息這場動亂,安撫當地百姓。然而,此事甚是棘手,倘若不能妥善處置,恐怕吐穀渾將會陷入更為慘烈的戰火之中,屆時我大唐的邊境亦難以安寧啊!”


    再說那吐穀渾,西平郡王慕容順本來就懦弱沒個剛強勁兒,最後就這麽被國人給殺了,可憐他那兒子諾曷缽,還隻是個半大的少年呢,這會兒正躲在一個特別隱秘的角落裏,身子抖得跟篩糠似的。他心裏怕得要命啊,眼睛裏滿是驚恐和無助,心裏直念叨:“這可咋辦,爹沒了,外麵又這麽亂,我會不會也……”


    那些個大臣們呢,也都不安生,一個個為了爭權,吵得不可開交,整個國家就跟那煮沸了的粥一樣,咕嚕咕嚕地翻騰著,沒個安穩的時候。李大亮本想著去彈壓一下,可又一琢磨,自己這點兵力不夠,於是趕忙寫了奏表,請求朝廷派兵支援。


    李世民端坐在朝堂之上,他那原本威嚴的麵龐此刻更是顯得格外肅穆。隻見他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一眾大臣,然後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緩緩說道:“諸位愛卿,如今吐穀渾那邊的局勢已然到了萬分危急之刻!李大亮將軍日前已向朕上表求援,對此,朕經過反複思量之後,最終決定派遣侯君集引領兵馬火速趕往該地予以援助。不知各位愛卿意下如何啊?”


    話音剛落,朝堂之下的大臣們便開始交頭接耳起來。須臾之間,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皇上的這一決策。就在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邁步而出,拱手作揖道:“陛下聖明啊!吐穀渾之地的安定與否,實乃關係到大唐邊境能否長治久安之關鍵所在。此次派侯大人前去增援,以其卓越之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之氣概,必定能夠力挽狂瀾,穩住當下之局麵。”


    大將侯君集在得知自己被委以重任之後,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之意。他趕忙接過皇帝親賜的兵符,轉身便急匆匆地離去,馬不停蹄地前往兵營著手整頓軍隊事宜。


    時光匆匆,轉眼三日已逝。終於,在一個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清晨,侯君集所率領的大軍正式踏上了征途。這一路行來,可謂是曆盡艱辛。漫天飄舞的雪花猶如鵝毛一般,紛紛揚揚地灑落而下;唿嘯而過的狂風更是如同兇猛的野獸,張牙舞爪地咆哮著,似乎想要將這支隊伍吞噬殆盡。那強勁的風力刮得人們連站立都變得異常困難,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盡管如此,士兵們依然咬緊牙關,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厚厚的積雪之中艱難跋涉。


    侯君集身先士卒,騎著一匹高大威猛的戰馬走在隊伍前列。隻見他不時地抖動一下身上已經積滿厚厚一層白雪的戰袍,轉頭對著身旁同樣頂風冒雪前進的副將高聲喊道:“兄弟們呐!此番咱們肩負的使命可不簡單哪!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險阻,咱們都絕不能退縮半步!務必要加快行軍速度,盡早抵達吐穀渾,將那裏的局勢牢牢掌控住,否則的話,咱們又該如何向聖上交代。”


    副將也扯著嗓子迴應道:“大人放心,咱兄弟們都憋著一股勁兒呢,就是爬也得爬到吐穀渾去!”


    好不容易到了吐穀渾,侯君集趕忙和李大亮會合,然後兩人就一起朝著那些番帳走去。那些番眾,本來在帳裏還吵吵嚷嚷的,正爭得臉紅脖子粗呢,一看到大唐的軍隊來了,頓時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兒了,一個個相率懾服,大氣都不敢出,哪還敢違命。


    侯君集見狀,扯著嗓子大聲喊道:“都給我安靜下來!咱大唐的軍隊在此,看你們誰敢造次!”那聲音,就跟天上打雷似的,在帳子裏嗡嗡迴響,嚇得那些番眾腿都軟了。


    侯君集和李大亮進了帳子後,就開始仔細查探情況,他倆心裏都明白,得先把那些帶頭鬧事的亂首給揪出來才行。經過一番折騰,費了好大勁兒,終於查得亂首數人。侯君集大手一揮,大聲下令道:“來人呐,把這些個亂臣賊子都給我抓起來,依法處置!其餘的人嘛,這次就不予追究了,都給我老實點兒!”


    那些被抓的亂首一聽,可不幹了,一邊掙紮一邊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們,憑啥抓我們!”可那些士兵哪管他們這套,一個個跟鐵塔似的,上前就把他們拖了下去。


    這時候,諾曷缽還在那躲藏的地方,心裏頭七上八下的。他心裏琢磨著:“外麵到底咋樣了,那些亂黨抓住沒,我這出去會不會還有危險?”


    就在諾曷缽滿心狐疑、思緒紛飛之際,一陣沉重而急促的腳步聲忽然傳入他的耳際。那聲音猶如驚雷乍響,驚得他渾身猛地一顫,整個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內蜷縮起來,仿佛想要將自己藏匿於無形之中。


    幾乎與此同時,隻聽得有士兵高聲唿喊著:“小王子,莫要害怕!如今亂黨皆已被我們成功製服,已然沒有危險了,您大可放心出來啦!”然而,盡管聽到了這令人安心的話語,諾曷缽心中仍舊充滿疑慮與不安,他躊躇不前,足足猶豫了好長一段時間。最終,在內心恐懼與對現狀的好奇相互交織之下,他才如履薄冰般戰戰兢兢地從那個陰暗的角落緩緩走出。


    當他終於現身,目光首先落在了侯君集和李大亮身上。隻見他們二人氣宇軒昂,威風凜凜,身後還跟著一眾神情肅穆的將士。接著,諾曷缽又迅速掃視了一圈周圍,發現原本騷亂不止的族人們此刻也都安靜了下來,不再喧鬧躁動。直到這時,一直懸在他心頭的那塊巨石方才如同一塊投入深潭的巨石一般,“撲通”一聲重重落地,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解脫。


    侯君集麵帶微笑,目光溫和地凝視著眼前這位略顯狼狽的小王子,緩聲開口道:“小王子啊,從今往後,您便是這吐穀渾的可汗了。身負如此重任,您務必要盡心盡力地治理好這片土地,萬不可再讓類似今日這般的亂局重現於世嘍。”


    諾曷缽聞聽此言,急忙不迭地點頭應承,眼中滿含感激之色,口中更是連聲道謝:“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小人承蒙大唐厚愛,此番得以化險為夷。日後定當銘記大唐的恩德,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懈怠,必當以實際行動來迴報這份深情厚誼!”


    諾曷缽當上可汗之後,心裏對大唐充滿了感激之情。有一迴,他把大臣們召集到一塊兒,一臉嚴肅地說:“各位大臣,咱們這次能渡過這個難關,那可全靠大唐出手相助,咱們得知恩圖報。”


    大臣們聽了,也都紛紛點頭稱是。


    於是,諾曷缽就遣使入朝了,還特意請求大唐給他們頒發曆書,表明願意奉大唐的正朔,並且主動遣送子弟入朝侍奉。


    李世民在長安得知了諾曷缽的這些舉動,心裏那叫一個欣慰,對長孫皇後旁邊的李治笑著說道:“治兒,你看看,這諾曷缽可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不錯不錯。”


    李治也笑著迴應道:“父皇,這可都是您決策英明,讓吐穀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咱大唐的仁德,他們能不感恩嘛。”


    李世民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然後一一允諾了諾曷缽的請求,還封他為河源郡王。


    時光就這麽一天天過去了,眨眼間就到了貞觀十三年。諾曷缽騎著馬,帶著一幫隨從,那馬跑得飛快,一路上揚起陣陣塵土,就這麽一路疾馳入朝了。


    長安的街道上,老百姓們因好奇,紛紛圍過來看這些從吐穀渾來的人,一邊看還一邊小聲議論著:“喲,這些人就是吐穀渾來的,看著挺精神的。”


    諾曷缽可顧不上這些,徑直朝著皇宮走去。進了皇宮,一見到李世民,“撲通”一聲就跪地行禮,恭恭敬敬地說:“陛下,臣諾曷缽前來謝恩,多謝陛下的大恩大德。”


    李世民笑著走過去,親手扶起他,說道:“起來吧,起來吧,你能如此恭順,朕很是欣慰,快快起來說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