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的一處靜謐角落,庭院被巍峨宮牆緊緊環抱,宛如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天地。幾株古鬆如歲月的老者,靜靜佇立,枝葉繁茂,綠意盎然,樹下的石桌石凳似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散發著古樸而沉靜的氣息。


    在不遠處的書房內,年僅十歲的李治端坐在書桌前,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鬆苗。他麵前攤開著一本《孝經》,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世間萬物皆化為虛無,唯有眼前這書中的文字能吸引他的目光。時而,他眉頭輕皺,似在思索著經文中的深奧哲理;時而,又輕聲誦讀,那稚嫩的聲音在靜謐的書房內迴蕩,宛如一曲悠揚的古韻。


    而此時,李世民剛剛結束了早朝。朝堂之上的種種事務並未讓他放下對皇子們學業的牽掛。他深知,皇子們猶如大唐未來天空中璀璨的星辰,他們的品德修養與學識深淺,將直接關乎大唐的興衰榮辱。尤其是李治,那純善的性子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而柔和,聰慧的天資恰似夜空中閃爍的星芒,耀眼而奪目,這一切都讓李世民對他的教育傾注了格外多的心血。


    李世民邁著穩健而有力的步伐,朝著李治讀書的書房緩緩走去。他的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對皇子教育的深切期望,那腳步聲踏在石板路上,發出輕微卻又清晰的迴響,恰似他內心深處對皇子們成才渴望的聲聲叩問。


    當李世民走進書房時,李治正沉浸在《孝經》的世界裏,竟全然未察覺父皇的到來。李世民看著兒子那專注的背影,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欣慰,嘴角微微上揚,輕咳了一聲,似是提醒,又似是讚賞。


    李治這才如夢初醒,急忙站起身來,行禮道:“父皇,兒臣不知父皇駕臨,實在是有失遠迎,還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輕輕擺了擺手,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示意他坐下,而後徑直走到桌前。他的目光落在那本《孝經》上,眼神中帶著一絲審視與期待,緩緩開口問道:“治兒,你研習這《孝經》已然有一段時日了,朕今日且來考考你,此書中何言為要啊?”


    李治心中微微一緊,他明白這是父皇對自己的一次重要考驗。然而,在這段時間裏,蕭德言老師的悉心教導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在《孝經》學習之路上的迷茫。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朗聲道:“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雙親開始,中間階段體現在侍奉君主上,最終則是成就自身的德行與事業。君子在侍奉君主時,在朝堂之上就要思考如何竭盡忠誠,退朝之後則要思索如何彌補自身的過錯,對於君主的美德善政要順勢促成並加以發揚,對於君主的過失惡行要予以糾正補救。”


    李世民原本嚴肅的麵容瞬間如春風拂過湖麵,泛起層層笑意。那笑容明亮而溫暖,仿若春日裏最燦爛的暖陽,瞬間驅散了他臉上平日的陰霾。他滿心歡喜地說道:“做到這些,就足夠用來侍奉父親兄長,擔當臣子的職責了。”


    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這小小年紀的孩子,竟能如此精準而深刻地把握《孝經》的核心要義,且這迴答正契合自己一直秉持的“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他凝視著李治,仿佛透過眼前的少年,看到了大唐未來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位恪守孝道的孝子,一位能穩穩守護大唐江山的皇室棟梁。


    李治望著父皇那大悅的神情,心中的緊張頓時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他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深知孝乃為人立身之根本,亦是君民相處之綱常。兒臣在這宮廷之中,每日目睹父皇日夜操勞,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費盡心血,殫精竭慮。兒臣便暗自下定決心,定要努力學習,如此一來,日後既能悉心侍奉父皇,盡孝道之責,又能如父皇一般心懷天下,以天下百姓為念,做一個對大唐真正有用之人。”


    李世民緩緩坐到椅子上,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期許,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治兒,你能有此心意,實在是甚好。這《孝經》雖篇幅短小,看似寥寥數語,卻猶如一座蘊含無盡智慧的寶藏。朕期望你不僅僅是將其熟讀背誦,如同鸚鵡學舌般流於表麵,更要將其中的深刻道理銘刻於心,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切實付諸行動。你且看看那古往今來的曆史長河,多少朝代因孝道昌盛興隆而走向繁榮興盛,又有多少朝代因孝道崩壞淪喪而陷入衰敗滅亡。”


    李治連連點頭,應道:“父皇,兒臣明白。兒臣也曾聽聞,在民間,百姓們皆以孝為先,家庭之中父慈子孝,和睦相處,鄰裏之間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兒臣心想,若我大唐上下皆能尊崇孝道,將孝道之風盛行於每一寸土地,那必定會呈現出一片盛世繁華之象,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將固若金湯。”


    李世民微微點頭,心中對李治的迴答頗為滿意。他站起身來,踱步走到窗前,目光透過窗戶,望向窗外那庭院中的景色。庭院中,花朵嬌豔欲滴,綠草如茵,微風拂過,花枝輕搖,綠草搖曳,一片生機盎然。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說道:“治兒,你身為皇子,日後所要承擔的責任重如泰山。如今你能領悟《孝經》要義,朕深感欣慰。但你需知曉,這僅僅是你學習之路的開端。你還需廣泛涉獵更多的經史子集,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透徹了解治國理政的精髓與門道。朕衷心期望你能成長為一個既有高尚德行,又具非凡智慧的皇子,將來無論是輔佐兄長治理國家,還是就藩後為大唐的黎民百姓謀求福祉,都能夠不辱使命,不負朕望。”


    李治亦走到窗前,靜靜地站在父皇身旁。他學著父皇的樣子,目光隨著李世民的視線望向遠方,眼神堅定而明亮,擲地有聲地說:“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努力學習,絕不辜負父皇的殷切期望。兒臣在學習之餘,亦常常悉心觀察宮中諸事。兒臣見父皇處理政務之時公正嚴明,賞罰分明,令兒臣深感欽佩。兒臣亦渴望學習如何才能做一個明辨是非、洞察善惡的人,如何巧妙運用大唐的律法,使其如同堅固的盾牌,更好地保障百姓的安居樂業,護佑大唐的太平盛世。”


    李世民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笑著伸出手,輕輕拍了拍李治的肩膀,打趣道:“你這孩子,年紀尚小,考慮之事竟如此周全。這宮中之事猶如一團亂麻,複雜多變,暗藏玄機,你能有此敏銳的觀察力,著實很不錯。不過此刻,你的首要且緊要的任務依舊是好好讀書,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與學識。朕自會為你精心安排更多的良師益友,助你在學海中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


    李治心中滿是對父皇的感激之情,他真誠地說道:“多謝父皇關愛。兒臣尚有一事,心中疑惑不解,想請教父皇。這《孝經》中所講的孝道,在麵對國家大義之時,又該如何抉擇呢?比如,倘若有外敵入侵,兒臣是應當先盡孝於父母,陪伴在他們身邊,還是應當先盡忠於國家,奔赴戰場奮勇殺敵呢?”


    李世民微微一愣,他未曾料到李治會提出如此深刻且尖銳的問題。他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之後,神色嚴肅地說道:“治兒,在朕看來,國家大義與孝道實則並非相互矛盾、水火不容。當外敵悍然入侵,為君者理應挺身而出,帶領萬千臣民奮起抵抗,浴血奮戰。此乃為了守護大唐的錦繡山河,保護無數家庭的安寧與幸福。而每一位大唐的臣民,自然也包括你,都應當毫不猶豫地將國家的安危置於首位。因為唯有國家太平昌盛,百姓方能安居樂業,父母才能真正安享晚年。從這個層麵而言,這亦是一種更為廣義、更為深沉的孝,是對天下所有父母的大孝。”


    李治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緩緩說道:“兒臣明白了,父皇。就如同古時的那些仁人誌士,為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寧,毅然決然地舍小家為大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英勇行為,實則也是在以一種獨特而偉大的方式踐行孝道,隻不過這種孝的境界更為宏大,胸懷更為寬廣。”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稱讚:“正是如此。治兒,你能如此深入地思考問題,這足以表明你對學問並非囫圇吞棗,而是真正用心去領悟,去探究其中的深刻內涵與精髓。”


    這時,一旁侍奉的太監輕聲說道:“陛下,蕭德言大人求見,說是前來向陛下匯報晉王殿下的學業情況。”


    李世民微微抬頭,說道:“宣他進來。”


    蕭德言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書房,行禮之後,李世民微笑著說道:“蕭愛卿,朕剛剛考問了治兒關於《孝經》的要義,他的迴答讓朕頗為滿意。這可都離不開你的悉心教導啊。”


    蕭德言恭敬地迴應道:“陛下,晉王殿下聰慧過人,且學習態度極為刻苦認真,對書中道理的領悟更是深刻透徹。這亦是殿下自身不懈努力的成果。”


    李治轉身麵向蕭德言,感激地說道:“先生,若不是您的耐心講解與精心教誨,兒臣恐難以對《孝經》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先生的每一句教誨,兒臣都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蕭德言看著李治,眼中滿是讚許與期待,笑著說:“殿下謙遜好學,才思敏捷,日後必成大器。陛下,臣以為,可在今後的課業安排中,逐漸引入一些曆史典故,讓殿下能更好地從古人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的養分,為日後治理國家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點頭稱是:“蕭愛卿所言極是。朕亦期望治兒能多了解些曆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之理,明得失之道。”


    在之後的日子裏,李治在蕭德言的悉心教導下,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經典著作。他常常在書房中與蕭德言深入探討學問,話題從優美的詩詞歌賦到深邃的經史子集,從宏觀的治國方略到具體的民生疾苦,無所不及。


    有一次,蕭德言講述到古代的賦稅製度,李治眨著眼睛,好奇地問道:“先生,那古時的賦稅製度對百姓的生活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或興或衰,皆與之息息相關。如今大唐的賦稅又該如何巧妙調整,方能既確保國家擁有充足的財政收入,以維持各項事務的正常運轉,又能讓百姓富足安樂,盡享太平呢?”


    蕭德言看著李治,眼中的讚許之意更濃,他說道:“殿下,這賦稅之事,需權衡各方利益,更要慎之又慎。輕徭薄賦固然可讓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但亦不可忽視國家的各項必要開支,諸如水利工程的興修建設、軍事防禦的鞏固加強等。殿下日後若參與朝政,可與朝中大臣們共同商議,集思廣益,方可製定出更為妥善的賦稅政策。”


    李治認真地點頭,說道:“先生,學生明白了。這賦稅就如同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便能如春風化雨,促進國家繁榮昌盛;若運用失當,則會如洪水猛獸,讓百姓陷入困苦艱難之中。”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李治的學識如春筍拔節般日益增長,他的思維也愈發成熟穩重。李世民目睹著李治的成長與蛻變,心中對他的期望也在不知不覺間悄然發生著變化。原本隻期望他能在未來做一個安穩守成的臣子,如今卻在他身上看到了更多熠熠生輝的潛力與可能。


    而李治,始終懷揣著一顆謙遜孝順的心,在學習與成長的道路上堅定而穩步地前行。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大唐的未來與希望,無論是為了迴應父皇的殷切期望,還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他都必須持之以恆地努力,方可成為一個能擔當起大唐江山社稷重任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