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公與私的權衡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作者:五指雲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貞觀七年十一月,長安的冬日猶如一位冷酷的君主,帶著幾分凜冽的寒意降臨世間。街道上的行人全都行色匆匆,用厚厚的麻布衣服緊緊裹住身體,試圖抵禦這刺骨的寒冷。
皇宮的宮殿在寒風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冰山,卻依然威嚴聳立。宮牆內的鬆柏依舊翠綠挺拔,像是一群堅守崗位、不畏嚴寒的衛士,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宮廷的故事,為這寒冷的宮廷增添了幾分頑強的生機。
朝堂之上,氣氛略顯凝重,李世民微微清了清嗓子,他緩緩開口道:“前些天,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司空。”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嗡嗡作響,那是大臣們的議論之聲。長孫無忌更是神色一震,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安,急忙出列,“噗通”一聲跪地,神色懇切地說道:“陛下,臣忝列外戚,此等重任,臣萬萬不能接受。臣深知陛下對臣的信任,但臣更擔心天下人會說陛下徇私情,這於陛下聖名有損啊。陛下之聖明,乃大唐之根基,臣不能因一己之私而讓陛下背負此等罵名。”他一臉誠懇,額頭緊緊貼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可見其心中的惶恐。
李世民微微皺眉,神色嚴肅地說道:“無忌,朕意已決。朕選你為司空,並非因你是朕的外戚這層關係。朕向來用人唯賢,是根據官職所需來選擇合適的人才,這一點你應當明白。”他的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目光緊緊盯著長孫無忌,眼中透著對他的信任與期望。
長孫無忌仍磕頭推辭,語氣急切地說道:“陛下,即便陛下如此說,臣心中依然不安。外戚掌權,在曆史上多有禍亂,臣不願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想讓陛下陷入輿論的漩渦。還望陛下收迴成命,臣實在不敢擔此重任。”他的額頭因不斷磕頭而微微發紅,臉上滿是惶恐與不安,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不利局麵。
李世民見狀,站起身來,龍袍隨風飄動,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下台階,來到長孫無忌麵前,伸手扶起他,目光溫和而堅定地說道:“你我相識多年,你還不知朕的為人嗎?朕若真是循私情之人,大唐怎會有今日之繁榮昌盛?朕用人,向來隻看才能,從不因親疏而有所偏頗。”
長孫無忌抬起頭,眼中滿是感動,嘴唇微微顫抖,說道:“陛下,臣自然知曉陛下的聖明與公正。但天下悠悠眾口,人言可畏。一旦有了流言蜚語,便如洪水猛獸,難以阻擋,臣實在是擔心會影響陛下的聲譽和大唐的穩定。”
李世民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力度適中卻飽含力量,轉身麵向群臣,目光如炬,大聲說道:“朕今日便在此把話說明白。朕用人,隻看才能。若沒有才能,即使是親屬,朕也不會任用。就如襄邑王李神符,雖是朕的親屬,但因其能力不足,無法勝任重要職位,朕並未因親而給予特殊關照。而若有才能,即使過去有仇怨,朕也不會棄之不用,魏徵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魏徵曾是朕的對手,多次直言進諫,與朕有過爭執,但朕看中他的治國之才,依然重用他。今日推舉長孫無忌為司空,是因為他有卓越的才能,能為大唐的發展出謀劃策,絕不是徇私情。”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如同敲響的警鍾,讓群臣為之動容。
群臣聽了,紛紛點頭,有人輕聲說道:“陛下聖明,所言極是。”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微微弓著背,卻依然透著一股威嚴,拱手說道:“陛下聖明。長孫大人之才,我等有目共睹,他的能力確實足以勝任司空之職。隻是這世俗偏見,由來已久,深入人心,確實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啊。這就像那頑固的病根,想要徹底祛除,並非易事。”
李世民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著自信與從容,說道:“朕之大唐,當以賢能為重,豈會被世俗偏見所左右?朕相信,隻要長孫無忌能在司空之位上有所作為,那些流言蜚語自然會不攻自破。無忌,你不要再推辭了。”
長孫無忌心中十分糾結,他眉頭緊鎖,心中思緒萬千。他心想:陛下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辭,倒顯得矯情,也辜負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可我這外戚的身份,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實在讓我如履薄冰。萬一因我而讓陛下被人詬病,損害了陛下的聖名,我可就萬死莫贖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似乎看穿了長孫無忌的心思,眼神中透著理解與鼓勵,說道:“無忌,你無需擔憂。朕既然敢任命你,就有十足的把握應對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你隻需安心為大唐效力,用你的才能和行動證明朕的決定是正確的,讓那些質疑的人無話可說。”
長孫無忌終於不再推辭,他緩緩跪地,眼中閃著淚花,拜謝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為大唐鞠躬盡瘁。臣必不負陛下的信任,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守護大唐。”
下朝後,長孫無忌迴到家中,仍然心事重重,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他在書房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他的夫人看到他的樣子,心中擔憂,走上前來,輕聲問道:“老爺,今日陛下任命你為司空,這是天大的好事啊,你為何還如此憂愁?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長孫無忌停下腳步,歎了口氣,神色凝重地說道:“夫人,你不知。我身為外戚,這司空之位太敏感了,稍有不慎,就可能給陛下帶來麻煩,也怕自己能力有限,擔不起這個重任啊。其中的利害關係,猶如一團亂麻,讓我心煩意亂。”
夫人輕輕握住他的手,安慰他道:“老爺,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你,你就好好做就是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勝任這個職位。”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心中仿佛已經下定決心。
在皇宮的禦花園裏,李世民正在散步,他的心情也有些複雜。寒風吹過,花園中的花草微微搖曳,仿佛也在為這複雜的局勢而不安。他知道任命長孫無忌為司空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他深信長孫無忌的能力,相信他能應對一切挑戰。
這時,一個小太監匆匆前來稟報:“陛下,魏徵求見。”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讓他進來。”
魏徵身著朝服,神色嚴肅地走進禦花園,行禮後說道:“陛下,今日任命長孫大人為司空之事,臣略有耳聞。陛下此舉,雖出於公心,但難免會有一些風言風語。這官場如江湖,人心難測,臣擔心會有人借此興風作浪。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笑道:“魏卿,朕不怕那些風言風語。隻要長孫無忌能做好司空之職,用事實說話,那些流言自然會消散於無形。朕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大唐的臣子們大多是明事理之人。”
魏徵點頭道:“陛下英明。不過,還是要多加留意,以防小人利用此事做文章。這就像在平靜的海麵下,可能隱藏著暗礁,一不小心就會觸礁沉船,不可不防。”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心中有數。魏卿,你覺得長孫無忌能勝任司空嗎?”
魏徵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長孫大人才能卓越,無論是智謀還是謀略,都堪稱一流,定能勝任司空之職。隻是人心難測,隻希望長孫大人能夠謹慎行事。”
李世民看著遠方,目光深邃,仿佛能看穿這宮廷的風雲變幻,說道:“朕相信無忌,也相信大唐的臣子們都是明事理之人。朕希望大唐能在賢能之士的輔佐下,蒸蒸日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長孫無忌走馬上任司空。他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地開始整頓吏治,他深入調查官員們的政績和行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改革一些不合理的製度,每一項決策都深思熟慮,旨在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為百姓謀福。他的這種作風,讓一些官員既敬佩又畏懼。
一次,在處理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事務時,一位官員貪汙了工程款。長孫無忌得知後,怒不可遏,他把那官員召到跟前,嚴厲地斥責道:“你身為朝廷官員,本應為民謀利,肩負著百姓的信任和朝廷的使命,卻中飽私囊,你可知罪?這水利工程關乎百姓的生計,關乎一方土地的繁榮,你卻為了一己私利,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事,你良心何在?”他的眼神如利刃般盯著那官員,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
那官員嚇得臉色蒼白,跪地求饒,渾身顫抖地說道:“大人,饒命啊!小的也是一時糊塗。家中老母生病,急需用錢,小的才鬼迷心竅,做出這等錯事。大人,求您網開一麵。”他邊說邊磕頭,額頭在地上撞得砰砰響。
長孫無忌怒道:“一時糊塗?這是關乎百姓生計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為官者,當清正廉潔,為民著想。你家中有困難,可向朝廷求助,怎能以此為借口貪汙公款?來人,將他拉下去,交給大理寺,按律處置,絕不姑息。”他的聲音威嚴而堅定,不容置疑。
這件事傳開後,百姓們都稱讚長孫無忌公正嚴明,對他的質疑聲也漸漸少了。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談論著長孫無忌的公正無私,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而在朝廷中,許多人在暗中觀察著長孫無忌的一舉一動,其中就有一些人嫉妒長孫無忌得到陛下的信任和重用。
一位心懷不軌的官員對他的同夥說:“長孫無忌如今勢頭正盛,深得陛下信任,我們得想辦法整一整他,不能讓他一家獨大。否則,我們以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他的眼中閃著嫉妒和怨恨的光芒,眉頭緊皺,神色陰沉。
同夥有些擔憂地說道:“他現在深得陛下信任,又老謀深算,我們不好下手啊。要是被陛下發現,我們可就完了。”
“哼,總會有機會的。我們慢慢找他的把柄,隻要他稍有差池,我們就趁機參劾。”那心懷不軌的官員眼中閃過一絲陰險的神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孫無忌在司空這個職位上越來越得心應手,他提出的一係列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實施,為大唐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李世民看到長孫無忌的表現,心中十分欣慰,他在宮中對長孫皇後說:“朕沒有選錯人,無忌果然不負朕望。他在司空之位上兢兢業業,為大唐盡心盡力,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長孫皇後微笑著說:“陛下慧眼識珠,臣妾代兄長謝過陛下的信任。陛下的信任讓兄長能充分施展才華,為大唐效力,這也是大唐之福。隻是,還是希望陛下能盡快找到一位更合適的人選,接替司空的位置。”
李世民笑道:“這是他應得的。大唐有這樣的能臣,是朕之幸,也是百姓之福。替換無忌的事,以後再說吧。”
在這複雜的官場風雲中,長孫無忌憑借自己的才能和李世民的支持,站穩了腳跟,那些曾經質疑的聲音也漸漸消失。
皇宮的宮殿在寒風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冰山,卻依然威嚴聳立。宮牆內的鬆柏依舊翠綠挺拔,像是一群堅守崗位、不畏嚴寒的衛士,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宮廷的故事,為這寒冷的宮廷增添了幾分頑強的生機。
朝堂之上,氣氛略顯凝重,李世民微微清了清嗓子,他緩緩開口道:“前些天,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司空。”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嗡嗡作響,那是大臣們的議論之聲。長孫無忌更是神色一震,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安,急忙出列,“噗通”一聲跪地,神色懇切地說道:“陛下,臣忝列外戚,此等重任,臣萬萬不能接受。臣深知陛下對臣的信任,但臣更擔心天下人會說陛下徇私情,這於陛下聖名有損啊。陛下之聖明,乃大唐之根基,臣不能因一己之私而讓陛下背負此等罵名。”他一臉誠懇,額頭緊緊貼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可見其心中的惶恐。
李世民微微皺眉,神色嚴肅地說道:“無忌,朕意已決。朕選你為司空,並非因你是朕的外戚這層關係。朕向來用人唯賢,是根據官職所需來選擇合適的人才,這一點你應當明白。”他的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目光緊緊盯著長孫無忌,眼中透著對他的信任與期望。
長孫無忌仍磕頭推辭,語氣急切地說道:“陛下,即便陛下如此說,臣心中依然不安。外戚掌權,在曆史上多有禍亂,臣不願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想讓陛下陷入輿論的漩渦。還望陛下收迴成命,臣實在不敢擔此重任。”他的額頭因不斷磕頭而微微發紅,臉上滿是惶恐與不安,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不利局麵。
李世民見狀,站起身來,龍袍隨風飄動,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下台階,來到長孫無忌麵前,伸手扶起他,目光溫和而堅定地說道:“你我相識多年,你還不知朕的為人嗎?朕若真是循私情之人,大唐怎會有今日之繁榮昌盛?朕用人,向來隻看才能,從不因親疏而有所偏頗。”
長孫無忌抬起頭,眼中滿是感動,嘴唇微微顫抖,說道:“陛下,臣自然知曉陛下的聖明與公正。但天下悠悠眾口,人言可畏。一旦有了流言蜚語,便如洪水猛獸,難以阻擋,臣實在是擔心會影響陛下的聲譽和大唐的穩定。”
李世民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力度適中卻飽含力量,轉身麵向群臣,目光如炬,大聲說道:“朕今日便在此把話說明白。朕用人,隻看才能。若沒有才能,即使是親屬,朕也不會任用。就如襄邑王李神符,雖是朕的親屬,但因其能力不足,無法勝任重要職位,朕並未因親而給予特殊關照。而若有才能,即使過去有仇怨,朕也不會棄之不用,魏徵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魏徵曾是朕的對手,多次直言進諫,與朕有過爭執,但朕看中他的治國之才,依然重用他。今日推舉長孫無忌為司空,是因為他有卓越的才能,能為大唐的發展出謀劃策,絕不是徇私情。”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如同敲響的警鍾,讓群臣為之動容。
群臣聽了,紛紛點頭,有人輕聲說道:“陛下聖明,所言極是。”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微微弓著背,卻依然透著一股威嚴,拱手說道:“陛下聖明。長孫大人之才,我等有目共睹,他的能力確實足以勝任司空之職。隻是這世俗偏見,由來已久,深入人心,確實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啊。這就像那頑固的病根,想要徹底祛除,並非易事。”
李世民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著自信與從容,說道:“朕之大唐,當以賢能為重,豈會被世俗偏見所左右?朕相信,隻要長孫無忌能在司空之位上有所作為,那些流言蜚語自然會不攻自破。無忌,你不要再推辭了。”
長孫無忌心中十分糾結,他眉頭緊鎖,心中思緒萬千。他心想:陛下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辭,倒顯得矯情,也辜負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可我這外戚的身份,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實在讓我如履薄冰。萬一因我而讓陛下被人詬病,損害了陛下的聖名,我可就萬死莫贖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似乎看穿了長孫無忌的心思,眼神中透著理解與鼓勵,說道:“無忌,你無需擔憂。朕既然敢任命你,就有十足的把握應對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你隻需安心為大唐效力,用你的才能和行動證明朕的決定是正確的,讓那些質疑的人無話可說。”
長孫無忌終於不再推辭,他緩緩跪地,眼中閃著淚花,拜謝道:“陛下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為大唐鞠躬盡瘁。臣必不負陛下的信任,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守護大唐。”
下朝後,長孫無忌迴到家中,仍然心事重重,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他在書房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他的夫人看到他的樣子,心中擔憂,走上前來,輕聲問道:“老爺,今日陛下任命你為司空,這是天大的好事啊,你為何還如此憂愁?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長孫無忌停下腳步,歎了口氣,神色凝重地說道:“夫人,你不知。我身為外戚,這司空之位太敏感了,稍有不慎,就可能給陛下帶來麻煩,也怕自己能力有限,擔不起這個重任啊。其中的利害關係,猶如一團亂麻,讓我心煩意亂。”
夫人輕輕握住他的手,安慰他道:“老爺,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你,你就好好做就是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勝任這個職位。”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心中仿佛已經下定決心。
在皇宮的禦花園裏,李世民正在散步,他的心情也有些複雜。寒風吹過,花園中的花草微微搖曳,仿佛也在為這複雜的局勢而不安。他知道任命長孫無忌為司空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他深信長孫無忌的能力,相信他能應對一切挑戰。
這時,一個小太監匆匆前來稟報:“陛下,魏徵求見。”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讓他進來。”
魏徵身著朝服,神色嚴肅地走進禦花園,行禮後說道:“陛下,今日任命長孫大人為司空之事,臣略有耳聞。陛下此舉,雖出於公心,但難免會有一些風言風語。這官場如江湖,人心難測,臣擔心會有人借此興風作浪。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笑道:“魏卿,朕不怕那些風言風語。隻要長孫無忌能做好司空之職,用事實說話,那些流言自然會消散於無形。朕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大唐的臣子們大多是明事理之人。”
魏徵點頭道:“陛下英明。不過,還是要多加留意,以防小人利用此事做文章。這就像在平靜的海麵下,可能隱藏著暗礁,一不小心就會觸礁沉船,不可不防。”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心中有數。魏卿,你覺得長孫無忌能勝任司空嗎?”
魏徵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長孫大人才能卓越,無論是智謀還是謀略,都堪稱一流,定能勝任司空之職。隻是人心難測,隻希望長孫大人能夠謹慎行事。”
李世民看著遠方,目光深邃,仿佛能看穿這宮廷的風雲變幻,說道:“朕相信無忌,也相信大唐的臣子們都是明事理之人。朕希望大唐能在賢能之士的輔佐下,蒸蒸日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長孫無忌走馬上任司空。他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地開始整頓吏治,他深入調查官員們的政績和行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改革一些不合理的製度,每一項決策都深思熟慮,旨在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為百姓謀福。他的這種作風,讓一些官員既敬佩又畏懼。
一次,在處理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事務時,一位官員貪汙了工程款。長孫無忌得知後,怒不可遏,他把那官員召到跟前,嚴厲地斥責道:“你身為朝廷官員,本應為民謀利,肩負著百姓的信任和朝廷的使命,卻中飽私囊,你可知罪?這水利工程關乎百姓的生計,關乎一方土地的繁榮,你卻為了一己私利,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事,你良心何在?”他的眼神如利刃般盯著那官員,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
那官員嚇得臉色蒼白,跪地求饒,渾身顫抖地說道:“大人,饒命啊!小的也是一時糊塗。家中老母生病,急需用錢,小的才鬼迷心竅,做出這等錯事。大人,求您網開一麵。”他邊說邊磕頭,額頭在地上撞得砰砰響。
長孫無忌怒道:“一時糊塗?這是關乎百姓生計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為官者,當清正廉潔,為民著想。你家中有困難,可向朝廷求助,怎能以此為借口貪汙公款?來人,將他拉下去,交給大理寺,按律處置,絕不姑息。”他的聲音威嚴而堅定,不容置疑。
這件事傳開後,百姓們都稱讚長孫無忌公正嚴明,對他的質疑聲也漸漸少了。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談論著長孫無忌的公正無私,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而在朝廷中,許多人在暗中觀察著長孫無忌的一舉一動,其中就有一些人嫉妒長孫無忌得到陛下的信任和重用。
一位心懷不軌的官員對他的同夥說:“長孫無忌如今勢頭正盛,深得陛下信任,我們得想辦法整一整他,不能讓他一家獨大。否則,我們以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他的眼中閃著嫉妒和怨恨的光芒,眉頭緊皺,神色陰沉。
同夥有些擔憂地說道:“他現在深得陛下信任,又老謀深算,我們不好下手啊。要是被陛下發現,我們可就完了。”
“哼,總會有機會的。我們慢慢找他的把柄,隻要他稍有差池,我們就趁機參劾。”那心懷不軌的官員眼中閃過一絲陰險的神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孫無忌在司空這個職位上越來越得心應手,他提出的一係列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實施,為大唐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李世民看到長孫無忌的表現,心中十分欣慰,他在宮中對長孫皇後說:“朕沒有選錯人,無忌果然不負朕望。他在司空之位上兢兢業業,為大唐盡心盡力,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長孫皇後微笑著說:“陛下慧眼識珠,臣妾代兄長謝過陛下的信任。陛下的信任讓兄長能充分施展才華,為大唐效力,這也是大唐之福。隻是,還是希望陛下能盡快找到一位更合適的人選,接替司空的位置。”
李世民笑道:“這是他應得的。大唐有這樣的能臣,是朕之幸,也是百姓之福。替換無忌的事,以後再說吧。”
在這複雜的官場風雲中,長孫無忌憑借自己的才能和李世民的支持,站穩了腳跟,那些曾經質疑的聲音也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