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宮內,禦書房中彌漫著一股靜謐而凝重的氣息。李世民端坐在那張雕龍畫鳳的書桌之後,仿若被國事的重擔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眉頭微微皺起,眼神裏的疲憊與凝重恰似窗外那尚未散盡的晨霧。


    二月的春風恰似俏皮的精靈,輕輕拂過宮牆,卻怎麽也吹不散屋內那如實質般的嚴肅氛圍。李治身姿挺拔如鬆,麵容俊朗若星,靜靜地站在一旁,隻是那眼神裏的好奇與敬畏,如同閃爍的火星子,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李世民輕輕歎了口氣,仿若要將心底的萬千思緒都隨著這口氣吐出,緩緩開口道:“治兒啊,生死之事,就像那天地間無形的絲線,編織著大道的循環,人力在其麵前,不過是蚍蜉撼樹,難以違抗。人活在這世間,匆匆數十載,七尺的身軀,百年的壽命,都是老天爺定下的規矩,可別妄圖去過分索取。”


    李治趕忙恭敬地迴應:“父皇所言極是,兒臣猶如醍醐灌頂,瞬間明晰。”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朕近些日子老是琢磨著身後的事兒,一想到往昔那些朝代,末代的君主大多昏庸得像沒頭的蒼蠅。他們就像守著寶藏的惡龍,貪戀皇位那至高無上的尊榮,還癡心妄想著長生不老,以為自己能把時光給抓住,真是蠢得讓朕不知該笑還是該歎。就好比《禮記》裏說的‘君主即位後就要開始為自己製作內棺’,莊周也講過‘勞我以形,息我以死’,這些聖人的話,早就把生死的奧秘給剖析得明明白白,可後人就像蒙著眼的驢子,一個勁兒地在那轉圈,執迷不悟。”


    說到此處,李世民的眼神裏劃過一絲不屑,像是在嘲笑那些糊塗的古人,又像是在感慨世事的無常。


    李治心中一動,輕聲問道:“父皇,那您這般憂愁,可是有什麽難辦之事?”


    李世民站起身來,緩緩踱步到窗前,目光像是穿越了那一片初綻新綠的宮苑,看到了遙遠的未來,緩緩說道:“朕就怕朕百年之後,那些個子孫後代被世俗的繁文縟節給綁住了手腳,非得大興土木去修建皇陵。想當年隋朝末年,那天下亂得像一鍋煮沸的粥,百姓們就像一捆捆的幹柴,被丟進了火坑。朕當時也是熱血上頭,一甩袖子就起兵了,帶著那些個兵將,一路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把這亂世給平定。如今大唐的江山社稷好不容易安穩下來,朕就盼著身後能簡簡單單的,別折騰老百姓,別浪費錢財。朕已經下詔了,朕的陵寢,隻要能把朕這把老骨頭裝進去就行,其他的都慢慢來,千萬別搞那些花裏胡哨的。那些木馬塗車、土桴葦龠之類的玩意兒,雖說合乎古禮,可也別太當迴事兒。”


    李治聽著父皇的話,心中對父皇的敬意又多了幾分,連忙說道:“父皇聖明,此等儉約之舉,定能像那璀璨星辰,被後世傳頌敬仰,百姓們也能因此鬆口氣,好好過日子。”


    李世民轉身,看著李治,臉上露出一絲欣慰,就像看到了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幼苗:“治兒,你能懂朕的心思,朕這心裏可算踏實多了。還有個事兒,朕也一塊兒琢磨好了。那些個跟著朕打天下的功臣們,他們有的像勇猛的獵豹,在戰場上橫衝直撞;有的像狡猾的狐狸,在營帳裏運籌帷幄。個個都是大唐的頂梁柱,朕可忘不了和他們一起出生入死的日子。”


    李治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那些朝中老臣的麵容,有的嚴肅,有的和藹,說道:“父皇,功臣們那可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理當好好對待。”


    李世民的眼神變得有些悠遠,仿佛被時光的馬車拉迴了那金戈鐵馬的熱血歲月:“朕琢磨著,要是功臣們哪天走了,得賜他們一塊好地兒,再給配上秘器,讓他們風風光光地入土為安,喪葬之禮可不能缺。就跟漢朝的時候似的,讓將相陪著皇帝葬,還送東園秘器,這叫篤終之義,古人都明白這恩義的分量,朕可不能比古人差。朕已經下旨了,從今往後,功臣、親戚還有那些對大唐有大功的人,要是去世了,都照這個辦,你們弟兄幾個要監督相關部門,可得給朕辦得妥妥當當的,讓他們別跟朕對著幹。”


    李治心中思索著父皇的話,說道:“父皇如此安排,功臣們肯定會被激勵得像打了雞血,一心撲在國事上。不過兒臣有個小疑問,這陵寢儉約是好事,可怎麽能保證後世子孫乖乖聽話,不違背父皇的意願呢?”


    李世民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朕會把這詔命昭告天下,讓老百姓和大臣們都睜大眼睛盯著。朕平時也會多給子孫們念念經,讓他們知道朕的苦心。治兒啊,你們以後可得挑起這擔子,別讓朕的心血都白費了。”


    李治連忙單膝跪地,眼神堅定得像燃燒的火炬:“兒臣定當把父皇的教誨刻在心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世民上前扶起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傳遞過去:“朕信你。如今這大唐的江山,表麵看著風平浪靜,像個溫柔的小綿羊,可實際上還是有不少麻煩事兒。北方邊境時不時就有小跳蚤蹦躂,南方的蠻夷也得好好安撫,別讓他們炸了毛。朝中大臣們雖說大多忠心耿耿,可也有幾個不安分的,像暗地裏較著勁的鬥雞。朕希望你能在這些事兒裏多學點本事,多長點見識。”


    李治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股不服輸的決心:“兒臣願像影子一樣跟著父皇好好曆練,為大唐排憂解難,把那些麻煩事兒都像拍蒼蠅一樣解決掉。”


    李世民本就對李承乾身患重病感到遺憾,也聽聞李泰背地裏與太子的恩怨。因此,李世民更加有意地想栽培李治,作為備選之人。李世民微笑著點頭:“好,朕明天就帶你去朝堂上瞅瞅,讓你也感受感受那風雲變幻的刺激。”


    夜晚,李治迴到自己的寢宮,坐在榻上,望著那搖曳的燭光,燭光的影子在牆上晃來晃去,就像他此刻紛亂的思緒。他心中暗自思量:“父皇的心思深不見底,這皇陵詔事就像一顆種子,看似不起眼,卻蘊含著大唐未來的參天大樹。我李治可不能當縮頭烏龜,一定要在這迷宮似的朝政裏找到出路,把大唐的江山社稷緊緊護在懷裏。”


    窗外,夜空中繁星閃爍,像是無數雙眼睛,在無聲地鼓勵著這位年輕的皇子,見證著他心中信念的火焰越燒越旺。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太極殿的琉璃瓦上,琉璃瓦反射出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睜不開。李治跟在李世民身後,踏入這威嚴莊重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的大殿。朝堂上,大臣們早已像兩排雕像般分班而立,氣氛肅穆得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李世民穩穩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像探照燈一樣緩緩掃過群臣,開啟了朝政的討論。


    “啟稟陛下,北方邊境傳來消息,突厥有個部落像被捅了的馬蜂窩,有異動,好像打算南下搶點東西。”一位武將滿臉焦急地上前奏道。


    李世民劍眉微皺,麵色凝重,仿佛耳邊傳來一陣令人心煩意亂的蒼蠅嗡嗡之聲。他心中暗自思忖:“朕早就猜到突厥那幫家夥不會安分守己,簡直就如同那頑皮搗蛋的孩童一般,若是三日不管教,便要上房揭瓦了!”此刻朝堂之上氣氛緊張,眾大臣皆屏息凝神,等待皇帝發話。


    隻見長孫無忌步履從容地從隊列中走出,臉上帶著自信滿滿的神情,緩緩開口說道:“陛下,依臣之見,不妨先派遣一名巧舌如簧、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突厥營地,對其加以威懾恫嚇。倘若這些蠻夷膽敢無視我大唐天威,依舊肆意妄為,那麽我們便可名正言順地出兵征討,將他們殺得丟盔棄甲、屁滾尿流!”說完之後,長孫無忌還不忘向李世民拱手行禮,表示自己所言皆是肺腑之言。


    站在一旁的房玄齡聽聞此言,不禁連連點頭稱是,並補充道:“長孫大人此計甚妙,但出兵之事非同小可,絕非兒戲。其中所需的糧草、軍備等物資必須籌備齊全,萬不可有所疏漏。否則一旦開戰,後果不堪設想啊!”房玄齡一邊說著,一邊憂心忡忡地看著李世民,希望皇帝能夠慎重考慮此事。


    李世民聽後,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他深知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勝利與榮耀,更意味著無數生命的消逝和國家資源的消耗。然而麵對突厥的挑釁,若不出兵予以迴擊,又恐有損大唐國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李世民終於做出決定,他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說道:“準奏!即刻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試探虛實。另外,傳旨給李靖將軍,命其加強練兵,磨礪刀劍,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一旦形勢有變,立刻發兵討伐突厥!”


    “遵旨!”群臣齊聲高唿,聲音在大殿裏迴蕩,像是敲響的戰鼓。


    李治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耳朵像兔子耳朵一樣豎得高高的,心裏暗暗學習著父皇與大臣們處理朝政的訣竅。他深知,這隻是他踏入大唐權力核心這個神秘花園的第一步,未來還有無數的荊棘和鮮花在等著他。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唐在李世民的精心照料下,在曆史的長河中破浪前行,而李治也像一棵努力吸收陽光雨露的小樹,在一次次的朝政曆練中不斷成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