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誌與前世記憶產生勾連,夢中的故事仍在繼續。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夢中的李治也慢慢長大了一些。


    一日,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凝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心中思索著國家的未來戰略。那地圖上的線條縱橫交錯,宛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連接著大唐的每一寸土地。李世民的目光停留在洛陽這個重要的城市上,洛陽宮作為隋朝的東都,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仿佛能穿透時空,看到未來的繁榮與昌盛。


    李世民深知,加強對東部地區的統治至關重要,而修繕洛陽宮殿,不僅可以彰顯大唐的威嚴,更能為日後的巡幸和政務活動提供便利。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渴望為大唐的繁榮做出更大的功績。於是,旨意一下,各地紛紛開始征調兵士,準備投入到這項浩大的工程之中。


    消息傳出,朝堂之上,眾人各有所思。大臣們的臉上露出不同的表情,有的憂慮,有的讚同,有的則保持著沉默。而此時,侍禦史張玄素卻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的信念。他深知,剛剛從戰亂中走出的大唐,百姓們急需休養生息,此時大興土木,絕非明智之舉。


    此刻,張玄素想起了那些在戰亂中受苦受難的百姓,他們的家園被毀,田地荒蕪,生活陷入了困境。他知道,此時的大唐需要的是安寧與穩定,是讓百姓們重建家園、過上安穩日子的機會。而不是再次將他們推向繁重的勞役之中。


    朝堂之上,張玄素毅然出列,恭敬地行禮後,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不得不奏。陛下欲修繕洛陽之乾元殿,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妥。”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張玄素繼續說道:“想當年,那豪華壯麗的阿房宮,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巍峨聳立,美輪美奐,然而秦國百姓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阿房宮的建成,看似彰顯了秦國的強大與威嚴,可實際上卻讓秦國的民心漸漸離散。百姓們在繁重的勞役中苦苦掙紮,他們的汗水與淚水交織,心中的不滿與怨憤也在不斷累積。最終,秦國雖有如此宏偉的宮殿,卻失去了民心這個最為根本的根基,走向了衰落與滅亡。”張玄素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慨,他仿佛看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看到了秦國百姓的苦難與無奈。


    “再看那楚靈王的章華台,耗費巨資,精心修築。那高台拔地而起,氣勢恢宏,裝飾精美絕倫。但楚國也正因這章華台的修建,陷入了困境。百姓們被強征去勞作,田園荒蕪,生計艱難。國家的財力、物力被大量消耗在這華美的建築之上,而百姓的疾苦卻無人問津。於是,楚國眾叛親離,曾經的輝煌也逐漸黯淡。”張玄素的聲音中充滿了悲憤,他為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感到痛心,也為國家的命運感到擔憂。


    “如今陛下欲修繕的這乾元殿,曾在隋朝便是靡費民脂民膏的象征。隋朝為了修建此殿,不知讓多少百姓背井離鄉,投身於繁重的勞役之中。他們拋家舍業,日夜勞作,隻為滿足帝王的奢華欲望。而當這宮殿完工之時,隋朝人民的心也就碎了。他們對朝廷的不滿與絕望,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無法阻擋。隋朝也正是在這種民怨沸騰中走向了滅亡。”張玄素的聲音中充滿了沉痛,他希望李世民能夠吸取曆史的教訓,不要重蹈隋朝的覆轍。


    李世民聽著張玄素的話,悶不作聲,臉上漸漸露出不悅的神情。他微微皺起眉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滿。在他心中,自己一心為了大唐的繁榮,修繕宮殿也是為了日後更好地治理國家,卻沒想到被張玄素如此直言反對。但是,聽聞張玄素的直言,他的心中此刻也是充滿了矛盾和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張玄素並未因李世民的不悅而退縮,他繼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唐雖日漸昌盛,但剛剛從戰亂中走出。百姓們曆經多年的戰火洗禮,家園被毀,田地荒蕪。他們渴望的是安寧與穩定,是能夠重建家園、過上安穩日子的機會。此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讓民眾去重建那被戰亂毀壞的家園,而不是再次將他們推向繁重的勞役之中。如果此時役使飽受戰爭創傷的百姓去修繕宮殿,那便是重犯隋朝滅亡的錯誤。陛下之英明遠勝隋煬帝,萬不可步其後塵,否則恐怕比隋煬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陛下當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念,慎重考慮重修洛陽宮殿之事。”張玄素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忠誠,他希望李世民能夠聽取他的建議,為大唐的未來做出正確的決策。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大臣們的心中既有緊張又有讚歎,他們不知道李世民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一些大臣們擔心張玄素會因此觸怒皇帝,遭受責罰;而另一些大臣則對張玄素的勇氣表示欽佩,他們也深知此時大興土木確實不妥,但卻不敢像張玄素那樣直言進諫。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朝堂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眼中射出一絲怒光。他緊緊地盯著張玄素,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他心中惱怒,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難道連修繕一座宮殿的權力都沒有嗎?


    此時,朝廷眾臣們的心情也十分複雜。他們的臉上露出不同的表情,有的憂慮,有的讚同,有的則保持著沉默。他們知道,張玄素的話雖然刺耳,但卻有一定的道理。他們也在思考著大唐的未來,希望李世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他開始冷靜地思考張玄素的話,心中明白,自己確實有些欠考慮了。他想起了那些在戰亂中受苦受難的百姓,想起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他知道,自己不能為了一時的奢華而忽視百姓的疾苦,不能重蹈隋朝的覆轍。


    李世民微微歎了口氣,臉上忽然雲開霧散,微笑著說:“你說得好啊!朕沒有仔細考慮,以至於失誤到這般地步。所有的建造工程都應該馬上停下來。朕有魏征,有你這樣的臣子做鏡子,可以經常看見自己的過失,隨時改正。”李世民的聲音中充滿了真誠和感激,他知道,張玄素的直言進諫是為了大唐的未來,是為了百姓的幸福。


    張玄素聽到李世民的話,心中鬆了一口氣,連忙跪地行禮道:“陛下聖明,臣隻是盡臣子之責,為陛下和大唐的江山社稷著想。”張玄素的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李世民終於聽取了他的建議。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張卿之忠直,朕深感欣慰。朕當以此次為鑒,今後更加謹慎地做出決策。”李世民的聲音中透出一種無可更改的堅定和決心,他知道,自己作為一國之君,必須時刻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念,才能作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隨後,李世民下令停止了修洛陽宮的勞役,並賞賜張玄素彩帛二百匹,以表彰他的直言進諫。


    散朝後,那彩帛與張玄素一同進入張府,彩帛在陽光下閃爍著絢麗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李世民的寬容和大度。


    此事傳到長孫皇後的耳朵裏,長孫皇後也暗暗稱讚了張玄素。她知道,張玄素的直言進諫是為了大唐的未來,是為了百姓。她也為李世民的寬容和大度感到欣慰,自己丈夫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能夠聽取臣子的建議,做出正確的決策。


    魏征對張玄素的勇氣和忠誠滿是感慨和敬佩,就連他也感歎地說:“張公論事真有扭轉天意的能力,可以說仁義誠信之人的話,給國家的利益是很大的啊!”


    夢中的李誌,現在長孫皇後的懷中,也是一陣無語。他知道,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的。遇到這種杠精,殺又殺不得,殺了反而成全了他們的美名,皇帝變為暴君。但是曆朝曆代,這種諍臣大多出現在開國之初和蒸蒸日上之時,平庸治世幾乎無諍臣生長之土壤,即便有,也是偶爾出現。可即便如此,諍臣也不是越多越好,否則就會像李世民一朝那樣,杠精紮堆,除了張玄素,還有魏征、孔穎達、於誌寧、杜正倫、陸德明等等,想一想就頭疼。


    李誌總結為:當昏君,自己快樂,百姓受罪;當明君,自己受罪,百姓安樂。


    在張玄素的勸諫下,大唐避免了一次可能的錯誤決策,百姓們也得以繼續安心地休養生息,為大唐的繁榮富強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而張玄素的勇敢和忠誠,也成為了大唐曆史上一段佳話。


    但是隨後,張杠精就被發配給時任太子李承乾當老師,多年以後,李承乾受不了張玄素,甚至派人暗殺過。另外,幾年後,洛陽宮照修不誤,這也都是後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