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解決鹵味生意的原材料問題
重生75:繼母分家後,我把妻女寵上天 作者:煜煜吃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像王長友對自己的評價一般。
供銷社負責人官不大,權力大得嚇人。
這裏說的權利,指的不是管理權,行政權。
而是對於各種生活物資的控製權。
在這個商業經濟一片空白的年代。
供銷社,百貨商店,副食商品,菜店等國有銷售點,成為老百姓購物的唯一選擇。
越往下,權力越大。
到了公社一級。
供銷社幾乎包辦了所有的商品銷售和買賣。
城市居民有副食本,每月除了工資,還會得到一些票卷。
商店種類較為豐富,購買商品的渠道也相對較多。
到了看天吃飯的鄉村地區,供銷社包辦一切。
想要將鹵味生意做起來,首先要解決原材料問題。
用來烹製鹵味的肉,可以通過上山狩獵獲得。
雖然野獸肉和家畜肉口感有些差異,但是在這個人人嗷嗷待哺的年代,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忽略的。
最開始。
陸遠拜托王大鵬去肉聯廠購買豬下水和豬頭,僅僅是為了測試,野豬肉和家豬肉鹵煮之後的味道差異。
試驗證明,差距不小。
不過可以通過用鹵湯長時間鹵煮進行解決。
肉的問題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調味料了。
鹵肉鹵肉,沒有鹵豈有肉。
香料和調味料屬於限量供應。
縱然是城裏,每人每月也隻能買到幾兩白糖。
聽了陸遠的想法,王長友點燃一支煙,琢磨起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幹。
陸遠這邊靠山吃山。
通過狩獵解決了家裏的吃肉問題。
又因為家裏女眷較多,剩下的肉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很快就會發臭變味。
有鑒於此,陸遠想到了趙大爺的秘方。
將狩獵帶迴來的肉一邊留作家裏使用,另外的肉通過秘方進行鹵製,給自己和家裏換一些生活費。
陸遠目前已經和前進煤礦拉上了關係,部分鹵肉可以賣給他們。
至於另外一半。
陸遠的意思是交給供銷社,進行以物換物。
用鹵肉換取鹵製這些肉的香料,調味料,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由於農村地區沒有副食本,也不發糧票,肉票,布票等一係列的生活用票,公社供銷社還接受以物易物。
收入糧食,蔬菜,棉花,肉蛋等農村剩餘物資,兌換等價的商品。
而這,又是下麵供銷社最大的一塊進項。
怎麽換,還多少,都是供銷社說的算。
一斤雞蛋是換三兩糖,還是換半斤。
都要看供銷社主任的一句話。
“小陸,這兩天把你做的鹵味拿來一些,我和同誌們先嚐嚐,如果沒問題的話,一切都好說。”
尋思了十來分鍾,王長友決定先嚐嚐看。
要是味道好。
後麵的合作也就沒啥問題了。
“王哥,我後天就給你帶一些過來,保證同誌們吃完讚不絕口。”
事情有了眉目,陸遠立刻起身告辭。
隻要打通供銷社這邊的渠道,鹵味生意也算正式開張了。
縱然當前依舊屬於計劃經濟時期,個人做生意屬於被嚴厲打擊的投機倒把行為。
但是說話說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隻要擦邊球打得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群。
任誰都挑不出陸遠的毛病。
更何況天高皇帝遠。
隻要公社不和陸遠翻臉,陸遠跑到公社大集上擺攤,都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迴到陸家莊,陸遠首先找到趙大爺。
老爺子和中草藥打了半輩子交道,不但懂得開方子下藥。
藥膳食補,也是中醫必備能力之一。
通過香料,調味料,部分中草藥蓋住獸肉特有的腥膻味,增加鹵肉的香氣,成了陸遠和趙大爺共同研究的內容。
野豬肉,麅子肉,山雞肉,鹿肉……
總而言之。
山中飛禽走獸皆可鹵。
這麽一來,不但能夠提高家裏的收入,還能解決沒有冰箱,獸肉難以存放的問題。
兩鍋鹵湯放了整整大半個月,味道絕對夠濃。
隔天,陸遠燒火添柴將最後一點香料放進鹵湯。
在媳婦和妹妹的幫助下,陸遠做了整整五十斤鹵麅子肉。
“沒想到除了牛肉,其他肉也能鹵著吃,味道非常好。”
供銷社倉庫中間,放著一張四四方方的木頭桌子。
上麵擺放著陸遠帶來鹵麅子肉,過年剩下的一些豬下水。
王長友左手端著酒杯,右手拿著筷子,一口麅子肉,一口豬頭肉,吃得滿嘴流油不亦樂乎。
兩旁的供銷社職工個個笑逐顏開。
誰能想到吃肉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情,會被陸遠搞出這麽多花樣。
豬頭肉肥而不膩,麅子肉香而不柴。
吃進嘴裏,口齒之間處處留香。
聽陸遠說吃鹵肉需要配酒,王長友馬上從倉庫裏取來一瓶老白幹。
別說。
鹵肉陪酒,好吃得不得了。
一口酒,一口肉,給個神仙都不換。
“遠哥,你說你是怎麽琢磨著,經過這麽一鹵,肉的味道也太特麽香了。”
“好吃!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吃的肉,鮮香味美,又解饞又解餓。”
“如果將鹵肉擺在咱們供銷社的櫃台上,我看不出三天,就會被一搶而空。”
“三天?小馬,你埋汰誰呢?都不用別人,就公社那些領導和家屬,一天就能給你買空了。”
男女售貨員們對於桌上的鹵肉讚不絕口。
要問整個公社誰是吃過見過的主,答案絕對不是公社領導。
而是這些捧著銀飯碗的供銷社工作人員。
能讓這些人有口皆碑。
鹵味的口感已經無需多言。
王長友放下酒杯,哈哈大笑道:“同誌們說得沒錯,這麽好的東西,肯定是不愁賣。”
“大家吃了陸遠同誌送來的美味佳肴,還不敬他一杯。”
聽到這話。
不論男女紛紛找來酒杯,一人一杯給陸遠敬酒。
陸遠來者不拒,笑容滿麵地和眾人把酒言歡。
小小的供銷社,裏麵的門道大了去了。
成為工人是端上鐵飯碗。
而能在供銷社上班,等於端上了比鐵飯碗更加珍貴的銀飯碗。
到了幾年後。
成為高考大學生將成為誰也砸不壞的金飯碗。
能夠進到供銷社上班的男男女女,沒有一個是普通人。
說不準誰家親戚在縣裏上班。
誰的叔叔伯伯是市裏的幹部。
廟小菩薩多,人人都有靠山和背景。
當晚。
陸遠趕過來的馬車上,多了大量的麻袋和木箱。
王長友一口氣將供銷社一半庫存的白糖,鹽,醬油等主要調味料暫時賒借給陸遠。
至於這麽做會不會物資短缺。
根本不在王長友的考慮範圍之內。
供銷社“缺貨”,又不是一天兩天。
有什麽好奇怪的。
供銷社負責人官不大,權力大得嚇人。
這裏說的權利,指的不是管理權,行政權。
而是對於各種生活物資的控製權。
在這個商業經濟一片空白的年代。
供銷社,百貨商店,副食商品,菜店等國有銷售點,成為老百姓購物的唯一選擇。
越往下,權力越大。
到了公社一級。
供銷社幾乎包辦了所有的商品銷售和買賣。
城市居民有副食本,每月除了工資,還會得到一些票卷。
商店種類較為豐富,購買商品的渠道也相對較多。
到了看天吃飯的鄉村地區,供銷社包辦一切。
想要將鹵味生意做起來,首先要解決原材料問題。
用來烹製鹵味的肉,可以通過上山狩獵獲得。
雖然野獸肉和家畜肉口感有些差異,但是在這個人人嗷嗷待哺的年代,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忽略的。
最開始。
陸遠拜托王大鵬去肉聯廠購買豬下水和豬頭,僅僅是為了測試,野豬肉和家豬肉鹵煮之後的味道差異。
試驗證明,差距不小。
不過可以通過用鹵湯長時間鹵煮進行解決。
肉的問題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調味料了。
鹵肉鹵肉,沒有鹵豈有肉。
香料和調味料屬於限量供應。
縱然是城裏,每人每月也隻能買到幾兩白糖。
聽了陸遠的想法,王長友點燃一支煙,琢磨起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幹。
陸遠這邊靠山吃山。
通過狩獵解決了家裏的吃肉問題。
又因為家裏女眷較多,剩下的肉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很快就會發臭變味。
有鑒於此,陸遠想到了趙大爺的秘方。
將狩獵帶迴來的肉一邊留作家裏使用,另外的肉通過秘方進行鹵製,給自己和家裏換一些生活費。
陸遠目前已經和前進煤礦拉上了關係,部分鹵肉可以賣給他們。
至於另外一半。
陸遠的意思是交給供銷社,進行以物換物。
用鹵肉換取鹵製這些肉的香料,調味料,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由於農村地區沒有副食本,也不發糧票,肉票,布票等一係列的生活用票,公社供銷社還接受以物易物。
收入糧食,蔬菜,棉花,肉蛋等農村剩餘物資,兌換等價的商品。
而這,又是下麵供銷社最大的一塊進項。
怎麽換,還多少,都是供銷社說的算。
一斤雞蛋是換三兩糖,還是換半斤。
都要看供銷社主任的一句話。
“小陸,這兩天把你做的鹵味拿來一些,我和同誌們先嚐嚐,如果沒問題的話,一切都好說。”
尋思了十來分鍾,王長友決定先嚐嚐看。
要是味道好。
後麵的合作也就沒啥問題了。
“王哥,我後天就給你帶一些過來,保證同誌們吃完讚不絕口。”
事情有了眉目,陸遠立刻起身告辭。
隻要打通供銷社這邊的渠道,鹵味生意也算正式開張了。
縱然當前依舊屬於計劃經濟時期,個人做生意屬於被嚴厲打擊的投機倒把行為。
但是說話說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隻要擦邊球打得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群。
任誰都挑不出陸遠的毛病。
更何況天高皇帝遠。
隻要公社不和陸遠翻臉,陸遠跑到公社大集上擺攤,都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迴到陸家莊,陸遠首先找到趙大爺。
老爺子和中草藥打了半輩子交道,不但懂得開方子下藥。
藥膳食補,也是中醫必備能力之一。
通過香料,調味料,部分中草藥蓋住獸肉特有的腥膻味,增加鹵肉的香氣,成了陸遠和趙大爺共同研究的內容。
野豬肉,麅子肉,山雞肉,鹿肉……
總而言之。
山中飛禽走獸皆可鹵。
這麽一來,不但能夠提高家裏的收入,還能解決沒有冰箱,獸肉難以存放的問題。
兩鍋鹵湯放了整整大半個月,味道絕對夠濃。
隔天,陸遠燒火添柴將最後一點香料放進鹵湯。
在媳婦和妹妹的幫助下,陸遠做了整整五十斤鹵麅子肉。
“沒想到除了牛肉,其他肉也能鹵著吃,味道非常好。”
供銷社倉庫中間,放著一張四四方方的木頭桌子。
上麵擺放著陸遠帶來鹵麅子肉,過年剩下的一些豬下水。
王長友左手端著酒杯,右手拿著筷子,一口麅子肉,一口豬頭肉,吃得滿嘴流油不亦樂乎。
兩旁的供銷社職工個個笑逐顏開。
誰能想到吃肉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情,會被陸遠搞出這麽多花樣。
豬頭肉肥而不膩,麅子肉香而不柴。
吃進嘴裏,口齒之間處處留香。
聽陸遠說吃鹵肉需要配酒,王長友馬上從倉庫裏取來一瓶老白幹。
別說。
鹵肉陪酒,好吃得不得了。
一口酒,一口肉,給個神仙都不換。
“遠哥,你說你是怎麽琢磨著,經過這麽一鹵,肉的味道也太特麽香了。”
“好吃!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吃的肉,鮮香味美,又解饞又解餓。”
“如果將鹵肉擺在咱們供銷社的櫃台上,我看不出三天,就會被一搶而空。”
“三天?小馬,你埋汰誰呢?都不用別人,就公社那些領導和家屬,一天就能給你買空了。”
男女售貨員們對於桌上的鹵肉讚不絕口。
要問整個公社誰是吃過見過的主,答案絕對不是公社領導。
而是這些捧著銀飯碗的供銷社工作人員。
能讓這些人有口皆碑。
鹵味的口感已經無需多言。
王長友放下酒杯,哈哈大笑道:“同誌們說得沒錯,這麽好的東西,肯定是不愁賣。”
“大家吃了陸遠同誌送來的美味佳肴,還不敬他一杯。”
聽到這話。
不論男女紛紛找來酒杯,一人一杯給陸遠敬酒。
陸遠來者不拒,笑容滿麵地和眾人把酒言歡。
小小的供銷社,裏麵的門道大了去了。
成為工人是端上鐵飯碗。
而能在供銷社上班,等於端上了比鐵飯碗更加珍貴的銀飯碗。
到了幾年後。
成為高考大學生將成為誰也砸不壞的金飯碗。
能夠進到供銷社上班的男男女女,沒有一個是普通人。
說不準誰家親戚在縣裏上班。
誰的叔叔伯伯是市裏的幹部。
廟小菩薩多,人人都有靠山和背景。
當晚。
陸遠趕過來的馬車上,多了大量的麻袋和木箱。
王長友一口氣將供銷社一半庫存的白糖,鹽,醬油等主要調味料暫時賒借給陸遠。
至於這麽做會不會物資短缺。
根本不在王長友的考慮範圍之內。
供銷社“缺貨”,又不是一天兩天。
有什麽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