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臘月二十六。
內閣經過多輪激烈商議,大明推行了一項全新的工作製度,堪稱古代版的“九九六”。
今日,便是這一製度實施以來第一個年假的首日。
按照新規,每日早朝於巳時初(9點)開啟,僅持續一個時辰。
散朝之後,內閣及軍機處的官員們並未離去,而是留在宮中繼續忙碌。
他們協助朱元璋處理繁雜的朝政與軍政要務,還要批閱堆積如山的奏疏。朱元璋貼心地為他們提供午餐,餐後有兩刻鍾(半小時)的休息時間,隨後眾人又投入緊張工作,直至夜裏亥時初(晚9點)才結束。
並且每工作六天,官員們便能休沐一天,每年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也都放假休沐。
其中春節假期最長,從臘月二十六一直延續至正月十五,其他節日則均休假一日。
這一政策雷厲風行,全大明的官方機構都要統一執行。
昨日,作為春節年假前的最後一天,剛剛散朝不久,倭國的奏疏便緊急送達。
事關重大,朱元璋破例與幾位重臣挑燈夜戰,熬了個通宵。
“百室、天德,你們這身子板,熬了一宿還撐得住不?”朱元璋雖然同樣熬了一夜,但他依舊神采奕奕,滿麵容光,眼神中透著關切,詢問著徐達和李善長 。
徐達一聽,用力拍著胸脯,那聲音如同戰鼓般震天響,豪爽地說道:“上位這是哪裏話!內閣一眾文官都能撐得住,我刀裏來火裏去,這身板能差得了?現在給我一把刀,照樣能立即北上砍韃子去!”
此刻,不過是坐著商議軍國大事,對徐達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麽。
更何況,倭國傳來大捷的喜訊,這等天大的好事,讓他和朱元璋一樣,整個人都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此時,殿中幾人當中,年紀最長的當屬呂昶。
因他管理戶口成效顯著,新近被提拔進入內閣。
已年過六旬的呂昶,畢竟熬了一夜,精神顯得有些萎靡不振。
聽到朱元璋的話,他強打精神,努力挺直腰板說道:“陛下,老臣雖已年邁,但恰逢盛世降臨,累點又如何?哪怕累死在這,老臣那也能青史留名。”
如今的大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景象,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蓬勃發展。
先是有洪薯傳入,商隊後又發現土豆,這兩種畝產驚人的神奇作物,來年若能大規模推廣開來,百姓便不必再為饑餓所困。
昨天,倭國傳迴奏疏,此役收獲堪稱驚人,單單白銀一項,便多達五千萬兩之巨。
而且,還有無數金銀礦山尚未開采,更有四十多萬女倭等待分配給大明士卒。
眾人展望未來,洪武十年、十一年,必將迎來人口的爆發式增長!
在曆朝曆代,人口爆增往往意味著盛世的降臨。
呂昶心中想著,能為這盛世添磚加瓦,即便累死又有何妨?!
“什麽話!?累死?那可不成!”朱元璋口中雖然帶著怒意,但臉上洋溢的笑容卻清晰地告訴所有人,他此刻有多高興。“你要累死,先生迴來又該在奉天殿上指著咱鼻子罵了。”
李善長適時地扭了扭脖子,活動了一下因久坐而僵硬的身體,接過話茬,拱手說道:“上位,些許操勞,不值一提,此乃我等臣子份內之事。”
“哈哈哈……”朱元璋聞言,仰頭大笑,那爽朗的笑聲在大殿內迴蕩:“好,善長啊,有你們這樣的忠臣輔佐,何愁大明不興!散了吧,你們迴去都好好歇著,其他事情,年後再說。”
正當眾臣打算告退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馬秀英帶著玉兒和宮女,端著幾個大托盤,上麵放著幾碗熱氣騰騰的粥。
她微笑著說道:“重八,大家夥都累了一宿,我熬了點洪薯小米粥,讓大家夥兒喝一碗暖暖身子再走。”
馬秀英得知朱元璋和大臣們徹夜商議國事,便早早起身,親自走進廚房,精心用洪薯熬了一鍋小米粥。
這洪薯小米粥,營養豐富,煮好後香氣撲鼻,香甜可口,最適合暖胃和滋補身體。
她自從喝了朱鏡靜熬的洪薯小米粥後,便深深喜歡上了這種獨特的煮法。
大臣們紛紛上前,接過馬秀英遞來的粥碗,心中滿是感激。
他們端起粥碗,輕輕吹散熱氣,然後緩緩送入口中。
醇厚的小米香與甘甜的洪薯味完美交融,順著喉嚨滑下,溫暖了整個身體,也驅散了一夜的疲憊。
眾人一邊喝著粥,一邊輕聲交談著,氣氛輕鬆而融洽。
這時,皇城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隻見一騎如疾風般飛速闖入承天門,一路疾馳而過,馬蹄聲在石板路上敲出一連串急促的鼓點。
那騎手絲毫不停,徑直穿過午門、奉天門,直入皇宮大內而來。
“八百裏加急!北平告急!”
當聲音傳到大殿時,瞬間,殿內的氣氛凝固了。
朱元璋臉色驟變,原本輕鬆的神情瞬間被凝重所取代。
大臣們也紛紛放下手中的粥碗,站起身來,眼神中滿是震驚與擔憂。
待那騎手翻身下馬,衝入大殿,撲通一聲跪地,呈上緊急軍報。
朱元璋迅速展開軍報,快速瀏覽著,眉頭越皺越緊。
原來,北元殘部韃靼趁著冬季大雪,發動突然襲擊,南下叩邊。
他們來勢洶洶,一路勢如破竹,連破三關,如今兵鋒直逼北平府。
“這群韃子,竟敢在此時進犯!”徐達率先反應過來,怒目圓睜,雙手緊緊握拳,身上的殺氣瞬間彌漫開來,仿佛隨時準備奔赴戰場,將敵人斬於馬下。
李善長的臉色也變得極為難看,他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上位,北平乃北方重鎮,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絕不能有失。當務之急,需立刻調兵遣將,前往支援。”
呂昶雖然年邁,但此刻也強打起精神,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可先命附近衛所的軍隊迅速集結,前往阻攔韃靼軍的攻勢,為後續大軍的調動爭取時間。”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在眾臣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徐達身上,沉聲道:“天德,你意下如何?”
徐達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大聲說道:“陛下,末將願率大軍北上,定將韃子趕出我大明邊境,保我北平百姓周全!”
朱元璋看著徐達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好!天德,咱命你為征虜大將軍,即刻點兵三十萬,北上迎敵。既然他們不想讓咱過個好年,他們也就不必過年了!咱許你火器調撥權!鑄造司火藥司任你調撥,地雷給咱全戴上!”
“遵旨!”徐達領命後,迅速起身,大步走出大殿,準備去調兵遣將。
朱元璋又轉頭對李善長說道:“善長,此次戰事緊急,後勤糧草供應至關重要,你統領內閣,務必安排妥當,不可有絲毫差錯。”
李善長拱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保障前線糧草充足。”
隨後,朱元璋又對其他大臣一一做出部署,眾人領命後,各自匆匆離去,去執行自己的任務。
原本還充滿溫馨的大殿,此刻因這突如其來的軍情,變得緊張而忙碌。
朱元璋望著大臣們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本以為可以迎來一個安穩的春節,與家人、大臣們共享太平,沒想到北元殘部竟在此時挑起戰火。
但他心中沒有絲毫退縮之意,眼神中反而透露出一股堅定的決心。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韃靼軍徹底擊敗,守護大明的疆土和百姓。
馬秀英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朱元璋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擔憂。
但她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慌亂,要給予朱元璋支持和鼓勵。
她輕輕走上前,為朱元璋披上一件披風,柔聲道:“重八,你要保重身體。我相信,有你和大臣們在,一定能擊退韃靼,守護好我們的大明。”
朱元璋轉過身,看著馬秀英關切的眼神,心中一陣感動。
他握住馬秀英的手,說道:“妹子,放心吧。大明曆經風雨,走到今天,絕不會被這群韃子輕易打敗。”
說完,朱元璋轉身大步邁向禦書房,他要去親自製定後續作戰計劃,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充分準備。
而此時,整個皇宮都因這緊急軍情而迅速運轉起來,大明的命運,又一次在這戰火紛飛中麵臨嚴峻考驗 。
內閣經過多輪激烈商議,大明推行了一項全新的工作製度,堪稱古代版的“九九六”。
今日,便是這一製度實施以來第一個年假的首日。
按照新規,每日早朝於巳時初(9點)開啟,僅持續一個時辰。
散朝之後,內閣及軍機處的官員們並未離去,而是留在宮中繼續忙碌。
他們協助朱元璋處理繁雜的朝政與軍政要務,還要批閱堆積如山的奏疏。朱元璋貼心地為他們提供午餐,餐後有兩刻鍾(半小時)的休息時間,隨後眾人又投入緊張工作,直至夜裏亥時初(晚9點)才結束。
並且每工作六天,官員們便能休沐一天,每年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也都放假休沐。
其中春節假期最長,從臘月二十六一直延續至正月十五,其他節日則均休假一日。
這一政策雷厲風行,全大明的官方機構都要統一執行。
昨日,作為春節年假前的最後一天,剛剛散朝不久,倭國的奏疏便緊急送達。
事關重大,朱元璋破例與幾位重臣挑燈夜戰,熬了個通宵。
“百室、天德,你們這身子板,熬了一宿還撐得住不?”朱元璋雖然同樣熬了一夜,但他依舊神采奕奕,滿麵容光,眼神中透著關切,詢問著徐達和李善長 。
徐達一聽,用力拍著胸脯,那聲音如同戰鼓般震天響,豪爽地說道:“上位這是哪裏話!內閣一眾文官都能撐得住,我刀裏來火裏去,這身板能差得了?現在給我一把刀,照樣能立即北上砍韃子去!”
此刻,不過是坐著商議軍國大事,對徐達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麽。
更何況,倭國傳來大捷的喜訊,這等天大的好事,讓他和朱元璋一樣,整個人都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此時,殿中幾人當中,年紀最長的當屬呂昶。
因他管理戶口成效顯著,新近被提拔進入內閣。
已年過六旬的呂昶,畢竟熬了一夜,精神顯得有些萎靡不振。
聽到朱元璋的話,他強打精神,努力挺直腰板說道:“陛下,老臣雖已年邁,但恰逢盛世降臨,累點又如何?哪怕累死在這,老臣那也能青史留名。”
如今的大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景象,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蓬勃發展。
先是有洪薯傳入,商隊後又發現土豆,這兩種畝產驚人的神奇作物,來年若能大規模推廣開來,百姓便不必再為饑餓所困。
昨天,倭國傳迴奏疏,此役收獲堪稱驚人,單單白銀一項,便多達五千萬兩之巨。
而且,還有無數金銀礦山尚未開采,更有四十多萬女倭等待分配給大明士卒。
眾人展望未來,洪武十年、十一年,必將迎來人口的爆發式增長!
在曆朝曆代,人口爆增往往意味著盛世的降臨。
呂昶心中想著,能為這盛世添磚加瓦,即便累死又有何妨?!
“什麽話!?累死?那可不成!”朱元璋口中雖然帶著怒意,但臉上洋溢的笑容卻清晰地告訴所有人,他此刻有多高興。“你要累死,先生迴來又該在奉天殿上指著咱鼻子罵了。”
李善長適時地扭了扭脖子,活動了一下因久坐而僵硬的身體,接過話茬,拱手說道:“上位,些許操勞,不值一提,此乃我等臣子份內之事。”
“哈哈哈……”朱元璋聞言,仰頭大笑,那爽朗的笑聲在大殿內迴蕩:“好,善長啊,有你們這樣的忠臣輔佐,何愁大明不興!散了吧,你們迴去都好好歇著,其他事情,年後再說。”
正當眾臣打算告退之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馬秀英帶著玉兒和宮女,端著幾個大托盤,上麵放著幾碗熱氣騰騰的粥。
她微笑著說道:“重八,大家夥都累了一宿,我熬了點洪薯小米粥,讓大家夥兒喝一碗暖暖身子再走。”
馬秀英得知朱元璋和大臣們徹夜商議國事,便早早起身,親自走進廚房,精心用洪薯熬了一鍋小米粥。
這洪薯小米粥,營養豐富,煮好後香氣撲鼻,香甜可口,最適合暖胃和滋補身體。
她自從喝了朱鏡靜熬的洪薯小米粥後,便深深喜歡上了這種獨特的煮法。
大臣們紛紛上前,接過馬秀英遞來的粥碗,心中滿是感激。
他們端起粥碗,輕輕吹散熱氣,然後緩緩送入口中。
醇厚的小米香與甘甜的洪薯味完美交融,順著喉嚨滑下,溫暖了整個身體,也驅散了一夜的疲憊。
眾人一邊喝著粥,一邊輕聲交談著,氣氛輕鬆而融洽。
這時,皇城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隻見一騎如疾風般飛速闖入承天門,一路疾馳而過,馬蹄聲在石板路上敲出一連串急促的鼓點。
那騎手絲毫不停,徑直穿過午門、奉天門,直入皇宮大內而來。
“八百裏加急!北平告急!”
當聲音傳到大殿時,瞬間,殿內的氣氛凝固了。
朱元璋臉色驟變,原本輕鬆的神情瞬間被凝重所取代。
大臣們也紛紛放下手中的粥碗,站起身來,眼神中滿是震驚與擔憂。
待那騎手翻身下馬,衝入大殿,撲通一聲跪地,呈上緊急軍報。
朱元璋迅速展開軍報,快速瀏覽著,眉頭越皺越緊。
原來,北元殘部韃靼趁著冬季大雪,發動突然襲擊,南下叩邊。
他們來勢洶洶,一路勢如破竹,連破三關,如今兵鋒直逼北平府。
“這群韃子,竟敢在此時進犯!”徐達率先反應過來,怒目圓睜,雙手緊緊握拳,身上的殺氣瞬間彌漫開來,仿佛隨時準備奔赴戰場,將敵人斬於馬下。
李善長的臉色也變得極為難看,他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上位,北平乃北方重鎮,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絕不能有失。當務之急,需立刻調兵遣將,前往支援。”
呂昶雖然年邁,但此刻也強打起精神,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可先命附近衛所的軍隊迅速集結,前往阻攔韃靼軍的攻勢,為後續大軍的調動爭取時間。”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在眾臣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徐達身上,沉聲道:“天德,你意下如何?”
徐達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大聲說道:“陛下,末將願率大軍北上,定將韃子趕出我大明邊境,保我北平百姓周全!”
朱元璋看著徐達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好!天德,咱命你為征虜大將軍,即刻點兵三十萬,北上迎敵。既然他們不想讓咱過個好年,他們也就不必過年了!咱許你火器調撥權!鑄造司火藥司任你調撥,地雷給咱全戴上!”
“遵旨!”徐達領命後,迅速起身,大步走出大殿,準備去調兵遣將。
朱元璋又轉頭對李善長說道:“善長,此次戰事緊急,後勤糧草供應至關重要,你統領內閣,務必安排妥當,不可有絲毫差錯。”
李善長拱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保障前線糧草充足。”
隨後,朱元璋又對其他大臣一一做出部署,眾人領命後,各自匆匆離去,去執行自己的任務。
原本還充滿溫馨的大殿,此刻因這突如其來的軍情,變得緊張而忙碌。
朱元璋望著大臣們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本以為可以迎來一個安穩的春節,與家人、大臣們共享太平,沒想到北元殘部竟在此時挑起戰火。
但他心中沒有絲毫退縮之意,眼神中反而透露出一股堅定的決心。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韃靼軍徹底擊敗,守護大明的疆土和百姓。
馬秀英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朱元璋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擔憂。
但她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慌亂,要給予朱元璋支持和鼓勵。
她輕輕走上前,為朱元璋披上一件披風,柔聲道:“重八,你要保重身體。我相信,有你和大臣們在,一定能擊退韃靼,守護好我們的大明。”
朱元璋轉過身,看著馬秀英關切的眼神,心中一陣感動。
他握住馬秀英的手,說道:“妹子,放心吧。大明曆經風雨,走到今天,絕不會被這群韃子輕易打敗。”
說完,朱元璋轉身大步邁向禦書房,他要去親自製定後續作戰計劃,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充分準備。
而此時,整個皇宮都因這緊急軍情而迅速運轉起來,大明的命運,又一次在這戰火紛飛中麵臨嚴峻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