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懷良鬆雪在囚禁北朝,並受辱的消息傳到了後醍醐和懷良親王的耳朵裏。
“八嘎!量仁你這個老畜牲!鬆雪那可是我的親孫女,是你的堂妹!該死的老畜牲!”
已經年俞八旬的後醍醐,差點被沒這消息當場送走,氣的上氣不接下氣,老半天才緩過神。
他不是無法接受族內通婚,而是無法接受難得皇室出一個如此漂亮的公主,居然就這麽被五十一的老頭子霍霍了!
“該死!鬆雪不是在大明嗎?為什麽現在會在北朝那群混蛋手裏?”身高五尺有六的懷良親王,氣的一蹦五寸高,一刀劈斷了眼前的竹子。“開戰開戰!我要親手殺了量仁那個老混蛋!”
對於倭人來說,懷良親王已經算是高大威猛玉樹臨風了。
足利尊氏聽到這消息也是火冒三丈,然而他並沒有像後醍醐父子那般失去理智。
“天皇陛下,親王殿下,這必定是大明的陰謀!”
自宋末小皇帝趙昺崖山一躍,倭人便以華夏正統自居。
對入主中原蒙元韃靼嗤之以鼻,對推翻蒙元的朱元璋同樣沒有好臉色。
認為他不過是區區一介乞丐,妄自稱帝,他們倭國絕不會承認大明是漢唐的繼承者。
這便是洪武二年,斬殺大明使者的根本原因。
如今朱元璋派遣朱棣,向他們送來宣戰國書,並揚言之後僅僅相隔數日,北朝便傳來消息囚禁了懷良鬆雪。
之前從朱棣口中得知,大明識破了他們的計劃,斬殺了所有武僧和武士,還抓住了懷良鬆雪。
如今懷良鬆雪突現北朝,顯然是大明在背後搞鬼。
想明白這一切後,足利尊氏便將心中的推測,全盤托出。
“原來如此,將軍閣下,那我們應該怎麽做?不能就坐視北朝偽皇欺辱鬆雪公主不顧吧?”
足利尊氏眼珠子一轉,悠悠說道:“我們可以假意拿三座城池換迴公主殿下,然後……”
他深知北朝皇室要的是三神器,對於倭國來說,三神器的地位相當於傳國玉璽於中原王朝的作用。
他是絕不可能交出去的,更不可能是為了換一個女人就交出去。
就這樣,半個月後足利尊氏借著北朝大將軍足種直義不在的機會,以明麵城池換公主,暗地伏兵城中化作百姓。
在交換完成後,伏殺北朝派駐城中的官員及士卒,雙方的全麵戰爭正式上演。
而目睹這一切的朱棣等人,此時已經帶著全部情報,坐上迴歸大明的寶船。
“些許兵器,一個女人,成功挑起倭國內戰,這買賣真劃算。”
計劃順利實施,朱棣心情大好,還白賺了十萬兩銀子,這一趟倭國之行,可謂賺大發了。
“殿下,奏疏已經完成,您過目?”
蔣瓛此行,帶來的一千錦衣衛已將倭國的情報,全部收集。
這無疑是大功一件,把情報匯總之後,他寫了一份給老朱的奏疏,隻是提出請朱棣過目,並不是什麽討好之舉。
而是奉老朱之命,對朱棣的試探。
全大明,能在老朱之前,提前過目錦衣衛奏疏的隻有朱標一人。
雖然馬秀英也能看,但她一般情況下,並不會主動去看。
因為一般情況下,她都會遵循老朱製定的後宮不得幹政。
倘若朱棣因完成任務高興暈了頭,打開蔣瓛給老朱的奏疏,雖然不會發生什麽,但是在老朱的眼裏,他朱棣逆子反臣的標簽就會被牢牢套上,誰也無法抹去。
雖然季如風和他說過,隻要有他在,就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但是,老朱私底下,還是不得不防一手。
“你這是什麽話,你們錦衣衛的奏疏是我能看的嗎?除非父皇允許!”
事實上,朱棣心底下,還是想看看錦衣衛都收集了些什麽情況,可這僭越之事,他還是有分寸的,碰都不能去碰。
蔣瓛見狀,抱拳拱手便退了下去。
甲板上,朱棣望著剛才還是風和日麗的天空,突然烏雲密布。
心情也跟著糟糕了起來,輕輕歎了口氣:“唉…父皇這對我還是不放心啊……”
不遠處,饕餮倚著欄杆,獨自喝著悶酒。
朝堂上這些勾心鬥角的醃臢事,他是不會去觸碰的,他和其他暗衛一樣,隻忠於皇帝,隻奉皇命行事,其他事一概不管。
此時,應城府卻是碧空如洗。
今日早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短,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老朱僅匆匆宣布退散。
不過卻沒有讓眾官員迴去,而是全給帶到了禦花園裏。
這可是建立大明以來,頭一朝。
“嘿嘿……史官,你可給咱都記好嘍,一個字都不許落下。今兒咱看看,這一畝地的洪薯,到底能不能產出三千斤!”
百官隊伍中,史官連聲稱是,表示定會如實記載。
畝產三千斤的神物,記載這樣的史實,他做為史官,也會青史留名,自然不會允許自己出錯。
“上位大可放心,季先生……哦不,甌國公斷言此物乃是畝產三千斤之物,那定然不會有假。上位真是洪福齊天,有此神種,大明甚幸!百姓甚幸!”
跟在為首三人身後的是朱標,而緊跟著朱標的便是首任內閣首輔兼右丞相、韓國公李善長。
如今的他,是朱元璋和朱標的堅實簇擁。
這種討好老朱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雖然老朱幾次國策新政,讓他的財富大幅度縮水。
但是,季如風帶給他的話說的很對,他要把自己整個家族綁定在大明這艘巨船上。
隻要船不翻,他李家就能成為世家大族!就能一直富貴下去!
誰要破壞這船,他李善長第一個不答應!
洪薯這等畝產三千斤的作物出世,無疑會讓大明這船行駛的更穩當。
身兼丞相、內閣首輔雖然讓他很累,可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很上頭,很喜歡。
“哈哈……百室說的對!妹子,標兒,有先生在,實乃大明之福。”
“重八,不如讓欽天監擇個良辰吉日,給先生和靜兒把喜事辦了。”
“爹!娘!還是先把洪薯挖了再說吧,若是那土豆再豐收了,咱大明百姓就再也不會挨餓了。”
“八嘎!量仁你這個老畜牲!鬆雪那可是我的親孫女,是你的堂妹!該死的老畜牲!”
已經年俞八旬的後醍醐,差點被沒這消息當場送走,氣的上氣不接下氣,老半天才緩過神。
他不是無法接受族內通婚,而是無法接受難得皇室出一個如此漂亮的公主,居然就這麽被五十一的老頭子霍霍了!
“該死!鬆雪不是在大明嗎?為什麽現在會在北朝那群混蛋手裏?”身高五尺有六的懷良親王,氣的一蹦五寸高,一刀劈斷了眼前的竹子。“開戰開戰!我要親手殺了量仁那個老混蛋!”
對於倭人來說,懷良親王已經算是高大威猛玉樹臨風了。
足利尊氏聽到這消息也是火冒三丈,然而他並沒有像後醍醐父子那般失去理智。
“天皇陛下,親王殿下,這必定是大明的陰謀!”
自宋末小皇帝趙昺崖山一躍,倭人便以華夏正統自居。
對入主中原蒙元韃靼嗤之以鼻,對推翻蒙元的朱元璋同樣沒有好臉色。
認為他不過是區區一介乞丐,妄自稱帝,他們倭國絕不會承認大明是漢唐的繼承者。
這便是洪武二年,斬殺大明使者的根本原因。
如今朱元璋派遣朱棣,向他們送來宣戰國書,並揚言之後僅僅相隔數日,北朝便傳來消息囚禁了懷良鬆雪。
之前從朱棣口中得知,大明識破了他們的計劃,斬殺了所有武僧和武士,還抓住了懷良鬆雪。
如今懷良鬆雪突現北朝,顯然是大明在背後搞鬼。
想明白這一切後,足利尊氏便將心中的推測,全盤托出。
“原來如此,將軍閣下,那我們應該怎麽做?不能就坐視北朝偽皇欺辱鬆雪公主不顧吧?”
足利尊氏眼珠子一轉,悠悠說道:“我們可以假意拿三座城池換迴公主殿下,然後……”
他深知北朝皇室要的是三神器,對於倭國來說,三神器的地位相當於傳國玉璽於中原王朝的作用。
他是絕不可能交出去的,更不可能是為了換一個女人就交出去。
就這樣,半個月後足利尊氏借著北朝大將軍足種直義不在的機會,以明麵城池換公主,暗地伏兵城中化作百姓。
在交換完成後,伏殺北朝派駐城中的官員及士卒,雙方的全麵戰爭正式上演。
而目睹這一切的朱棣等人,此時已經帶著全部情報,坐上迴歸大明的寶船。
“些許兵器,一個女人,成功挑起倭國內戰,這買賣真劃算。”
計劃順利實施,朱棣心情大好,還白賺了十萬兩銀子,這一趟倭國之行,可謂賺大發了。
“殿下,奏疏已經完成,您過目?”
蔣瓛此行,帶來的一千錦衣衛已將倭國的情報,全部收集。
這無疑是大功一件,把情報匯總之後,他寫了一份給老朱的奏疏,隻是提出請朱棣過目,並不是什麽討好之舉。
而是奉老朱之命,對朱棣的試探。
全大明,能在老朱之前,提前過目錦衣衛奏疏的隻有朱標一人。
雖然馬秀英也能看,但她一般情況下,並不會主動去看。
因為一般情況下,她都會遵循老朱製定的後宮不得幹政。
倘若朱棣因完成任務高興暈了頭,打開蔣瓛給老朱的奏疏,雖然不會發生什麽,但是在老朱的眼裏,他朱棣逆子反臣的標簽就會被牢牢套上,誰也無法抹去。
雖然季如風和他說過,隻要有他在,就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但是,老朱私底下,還是不得不防一手。
“你這是什麽話,你們錦衣衛的奏疏是我能看的嗎?除非父皇允許!”
事實上,朱棣心底下,還是想看看錦衣衛都收集了些什麽情況,可這僭越之事,他還是有分寸的,碰都不能去碰。
蔣瓛見狀,抱拳拱手便退了下去。
甲板上,朱棣望著剛才還是風和日麗的天空,突然烏雲密布。
心情也跟著糟糕了起來,輕輕歎了口氣:“唉…父皇這對我還是不放心啊……”
不遠處,饕餮倚著欄杆,獨自喝著悶酒。
朝堂上這些勾心鬥角的醃臢事,他是不會去觸碰的,他和其他暗衛一樣,隻忠於皇帝,隻奉皇命行事,其他事一概不管。
此時,應城府卻是碧空如洗。
今日早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短,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老朱僅匆匆宣布退散。
不過卻沒有讓眾官員迴去,而是全給帶到了禦花園裏。
這可是建立大明以來,頭一朝。
“嘿嘿……史官,你可給咱都記好嘍,一個字都不許落下。今兒咱看看,這一畝地的洪薯,到底能不能產出三千斤!”
百官隊伍中,史官連聲稱是,表示定會如實記載。
畝產三千斤的神物,記載這樣的史實,他做為史官,也會青史留名,自然不會允許自己出錯。
“上位大可放心,季先生……哦不,甌國公斷言此物乃是畝產三千斤之物,那定然不會有假。上位真是洪福齊天,有此神種,大明甚幸!百姓甚幸!”
跟在為首三人身後的是朱標,而緊跟著朱標的便是首任內閣首輔兼右丞相、韓國公李善長。
如今的他,是朱元璋和朱標的堅實簇擁。
這種討好老朱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雖然老朱幾次國策新政,讓他的財富大幅度縮水。
但是,季如風帶給他的話說的很對,他要把自己整個家族綁定在大明這艘巨船上。
隻要船不翻,他李家就能成為世家大族!就能一直富貴下去!
誰要破壞這船,他李善長第一個不答應!
洪薯這等畝產三千斤的作物出世,無疑會讓大明這船行駛的更穩當。
身兼丞相、內閣首輔雖然讓他很累,可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很上頭,很喜歡。
“哈哈……百室說的對!妹子,標兒,有先生在,實乃大明之福。”
“重八,不如讓欽天監擇個良辰吉日,給先生和靜兒把喜事辦了。”
“爹!娘!還是先把洪薯挖了再說吧,若是那土豆再豐收了,咱大明百姓就再也不會挨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