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繼續前行,不多時,便漸近鳳陽地界。
季如風撩開車簾,目光眺望遠方,隻見那鳳陽城外,農田廣袤卻略顯荒蕪,村落稀疏且屋舍破舊。
一些百姓正於田間辛苦勞作,衣衫襤褸,麵容愁苦。
“殿下,待入了城,咱們先尋一處落腳之處,再去拜會當地官員,了解詳情。”季如風轉頭對朱鏡靜說道。
朱鏡靜點頭稱是,馬車緩緩駛入鳳陽城中。
城內街道雖寬闊,然行人寥寥,商鋪亦是門可羅雀。
季如風與朱鏡靜尋了一家客棧住下,稍作休整後,便前往知府衙門。
鳳陽知府聽聞臨安公主與季先生前來,趕忙率一眾官員出迎。
眾人入了正堂,分賓主落座。
季如風率先開口道:“知府大人,此次我與公主殿下前來,乃是為推行農耕新政。素聞鳳陽之地,農事艱難,還望大人如實告知詳情,以便我等對症下藥。”
知府大人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苦著臉道:“季先生,公主殿下,這鳳陽之地,土地貧瘠,灌溉不便,且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雖有幾戶富戶,然皆為吝嗇之輩,對農事亦無甚助力。”
季如風沉思片刻,便道:“鳳陽距離玉帶河不遠,或是可興修水利之便利……此地可有特產?”
知府思索一番後迴道:“迴先生話,鳳陽有一特產,名曰鳳陽花鼓,頗受民間喜愛,然此僅為娛樂之物,於農事無補。至於水利,雖有幾條小河,然年久失修,且水流湍急,難以引灌農田。”
提到鳳陽花鼓,他便想起了上次和老朱北巡,走到鳳陽時聽到的那段花鼓,麵色有些怪異。
朱鏡靜在一旁聽著,忍不住說道:“這鳳陽花鼓既受百姓喜愛,何不想法將其推廣,以增百姓收入?至於水利,可招募民夫,官府出資,重新修繕。”
季如風點頭讚許道:“公主所言甚是,不過,這推廣鳳陽花鼓,需有妥善之策,不可盲目行事。可先組織能工巧匠,改良花鼓樣式與表演形式,再於周邊城鎮宣傳,吸引商客。而水利之事,亦需詳加規劃,先勘察河道,繪製圖紙,再行招募。”
知府大人連忙應道:“謹遵先生與公主殿下吩咐。隻是這所需資費,還望朝廷能多有撥發。”
季如風看了一眼朱鏡靜,說道:“公主,此事還需你修書一封,呈於上位,陳明鳳陽之事,懇請上位恩準撥發資費,以助新政推行。”
朱鏡靜毫不猶豫地應下,當下便迴客棧準備修書。
季如風則留在衙門,與知府及其他官員繼續商討新政細節,從土地分配到農具改良,從耕牛養殖到新穀種的引進,事無巨細,皆一一謀劃。
數日後,朱鏡靜的書信送往京城,而鳳陽城中,在季如風與當地官員的努力下,新政推行的準備工作已悄然展開。
季如風親自深入田間地頭,與老農交談,了解土地的習性與耕種的難處;又走訪富戶,勸說他們出資助力水利修繕與新穀種的購置。
朱鏡靜亦沒閑著,她在城中組織婦女兒童,學習改良後的鳳陽花鼓表演,準備待時機成熟,便前往周邊城鎮展示。
鳳陽的天空下,一場由上而下的變革正在緩緩醞釀,似有一股新的氣息,即將吹散這片土地上長久以來的陰霾。
幾日勘察,季如風決定,在中都以北,秦淮河與方丘湖之間挖一條人工河,這樣方丘湖可以做為泄洪區,雨季調節秦淮河的流量。
再將方丘湖和中都護城河東北角的玉帶河連接起來,如此一來,中都護城河的水就成了活水。
最後便是從中都南部承天門護城河,開一條人工渠,引水至鳳陽府。
初步計算,整個工程需要兩萬民夫和三月工期,耗費資金8萬銀兩。
“嘿嘿,先生,這件小事,就交給我吧,我找父皇要錢。”
對於這個乖巧聰慧的丫頭,季如風有些糾結,到底是帶迴山去,讓她成為小師妹,還是留在身邊收為徒弟。
朱鏡靜可沒那麽多心思,帶著滿滿的信心,將那封詳述鳳陽現狀與新政規劃、懇切請求資費撥發的書信,鄭重交予了加急送往京城的信使。
信使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不出幾日,便抵達了繁華威嚴的京城皇宮。
值守太監接過書信,不敢有絲毫耽擱,一路小跑著呈至禦前。
老朱展開書信,逐字細讀,鳳陽之地的凋敝之景仿若就在眼前,臨安與季如風的拳拳用心亦躍然紙上,神色漸漸凝重,又滿含期許。
鳳陽乃龍興之地,如今這般困窘,革新勢在必行,當即傳旨內務府,先從內庫撥出兩萬銀兩,著令快馬送去鳳陽,以解燃眉之急,助新政籌備能順利開啟,餘下六萬銀兩,亦責令戶部速速籌備調配,限時發往鳳陽,不得有誤。
而鳳陽這邊,季如風得了朱鏡靜傳來老朱已先行撥下部分資費的喜訊,精神大振,當即召集知府與一眾工匠,緊鑼密鼓籌備水利工程開工事宜。
招募告示張貼滿大街小巷,聽聞能改善鳳陽水利、造福鄉土,年輕力壯的後生們紛紛踴躍報名,不出兩日,兩萬民夫便齊聚中都以北的河畔,人頭攢動,摩拳擦掌,隻待一聲令下。
季如風頭戴鬥笠、身披蓑衣,親赴現場指揮,依照既定規劃,劃分施工段,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帶領各小組,有的負責挖掘河道,有的搬運土石,有的修築堤岸。
這種拋開修為,以凡人之軀行事的曆練,讓他心境有了很大變化。
每日晨曦微露,號子聲便在河畔此起彼伏,眾人齊心協力,一鍬一鏟,讓那荒蕪的土地逐漸被蜿蜒的河道雛形所取代。
與此同時,朱鏡靜在城中的花鼓教習也漸入佳境。
經能工巧匠改良後的鳳陽花鼓,樣式更為精美華麗,鼓身繪著鳳陽的山川田園,色彩斑斕;表演形式融合了詼諧有趣的民間故事與靈動活潑的舞步,引得婦女兒童興致盎然,練習愈加刻苦。
待得周邊城鎮集市日,臨安公主朱鏡靜便帶著這支花鼓隊伍,浩浩蕩蕩前往,在熱鬧集市中心搭起高台。
開場鑼鼓一響,身著鮮豔服飾的表演者們魚貫而出,花鼓在手中翻轉敲擊,節奏明快,舞步輕盈,故事妙趣橫生,引得四方百姓紛紛圍攏,喝彩聲、叫好聲不絕於耳,商客們亦被吸引,私下打聽這新穎花鼓的來曆與商機,更有甚者,當場與朱鏡靜商議預訂,欲將這改良後的鳳陽花鼓引入自家店鋪售賣,或是請去他處表演,以添熱鬧。
隨著水利工程穩步推進,耗時兩月有餘,人工河已初見規模,河水在新開河道中緩緩流淌,似一條靈動的綢帶蜿蜒穿過田野。
方丘湖與各水係連通後,水位漸趨穩定,雨季時,湖水穩穩收納過量雨水,秦淮河再無泛濫之虞,旱季時,又能適時補給,潤澤周邊農田。
而這時,一個不請自到的人,出現在季如風麵前。
季如風撩開車簾,目光眺望遠方,隻見那鳳陽城外,農田廣袤卻略顯荒蕪,村落稀疏且屋舍破舊。
一些百姓正於田間辛苦勞作,衣衫襤褸,麵容愁苦。
“殿下,待入了城,咱們先尋一處落腳之處,再去拜會當地官員,了解詳情。”季如風轉頭對朱鏡靜說道。
朱鏡靜點頭稱是,馬車緩緩駛入鳳陽城中。
城內街道雖寬闊,然行人寥寥,商鋪亦是門可羅雀。
季如風與朱鏡靜尋了一家客棧住下,稍作休整後,便前往知府衙門。
鳳陽知府聽聞臨安公主與季先生前來,趕忙率一眾官員出迎。
眾人入了正堂,分賓主落座。
季如風率先開口道:“知府大人,此次我與公主殿下前來,乃是為推行農耕新政。素聞鳳陽之地,農事艱難,還望大人如實告知詳情,以便我等對症下藥。”
知府大人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苦著臉道:“季先生,公主殿下,這鳳陽之地,土地貧瘠,灌溉不便,且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雖有幾戶富戶,然皆為吝嗇之輩,對農事亦無甚助力。”
季如風沉思片刻,便道:“鳳陽距離玉帶河不遠,或是可興修水利之便利……此地可有特產?”
知府思索一番後迴道:“迴先生話,鳳陽有一特產,名曰鳳陽花鼓,頗受民間喜愛,然此僅為娛樂之物,於農事無補。至於水利,雖有幾條小河,然年久失修,且水流湍急,難以引灌農田。”
提到鳳陽花鼓,他便想起了上次和老朱北巡,走到鳳陽時聽到的那段花鼓,麵色有些怪異。
朱鏡靜在一旁聽著,忍不住說道:“這鳳陽花鼓既受百姓喜愛,何不想法將其推廣,以增百姓收入?至於水利,可招募民夫,官府出資,重新修繕。”
季如風點頭讚許道:“公主所言甚是,不過,這推廣鳳陽花鼓,需有妥善之策,不可盲目行事。可先組織能工巧匠,改良花鼓樣式與表演形式,再於周邊城鎮宣傳,吸引商客。而水利之事,亦需詳加規劃,先勘察河道,繪製圖紙,再行招募。”
知府大人連忙應道:“謹遵先生與公主殿下吩咐。隻是這所需資費,還望朝廷能多有撥發。”
季如風看了一眼朱鏡靜,說道:“公主,此事還需你修書一封,呈於上位,陳明鳳陽之事,懇請上位恩準撥發資費,以助新政推行。”
朱鏡靜毫不猶豫地應下,當下便迴客棧準備修書。
季如風則留在衙門,與知府及其他官員繼續商討新政細節,從土地分配到農具改良,從耕牛養殖到新穀種的引進,事無巨細,皆一一謀劃。
數日後,朱鏡靜的書信送往京城,而鳳陽城中,在季如風與當地官員的努力下,新政推行的準備工作已悄然展開。
季如風親自深入田間地頭,與老農交談,了解土地的習性與耕種的難處;又走訪富戶,勸說他們出資助力水利修繕與新穀種的購置。
朱鏡靜亦沒閑著,她在城中組織婦女兒童,學習改良後的鳳陽花鼓表演,準備待時機成熟,便前往周邊城鎮展示。
鳳陽的天空下,一場由上而下的變革正在緩緩醞釀,似有一股新的氣息,即將吹散這片土地上長久以來的陰霾。
幾日勘察,季如風決定,在中都以北,秦淮河與方丘湖之間挖一條人工河,這樣方丘湖可以做為泄洪區,雨季調節秦淮河的流量。
再將方丘湖和中都護城河東北角的玉帶河連接起來,如此一來,中都護城河的水就成了活水。
最後便是從中都南部承天門護城河,開一條人工渠,引水至鳳陽府。
初步計算,整個工程需要兩萬民夫和三月工期,耗費資金8萬銀兩。
“嘿嘿,先生,這件小事,就交給我吧,我找父皇要錢。”
對於這個乖巧聰慧的丫頭,季如風有些糾結,到底是帶迴山去,讓她成為小師妹,還是留在身邊收為徒弟。
朱鏡靜可沒那麽多心思,帶著滿滿的信心,將那封詳述鳳陽現狀與新政規劃、懇切請求資費撥發的書信,鄭重交予了加急送往京城的信使。
信使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不出幾日,便抵達了繁華威嚴的京城皇宮。
值守太監接過書信,不敢有絲毫耽擱,一路小跑著呈至禦前。
老朱展開書信,逐字細讀,鳳陽之地的凋敝之景仿若就在眼前,臨安與季如風的拳拳用心亦躍然紙上,神色漸漸凝重,又滿含期許。
鳳陽乃龍興之地,如今這般困窘,革新勢在必行,當即傳旨內務府,先從內庫撥出兩萬銀兩,著令快馬送去鳳陽,以解燃眉之急,助新政籌備能順利開啟,餘下六萬銀兩,亦責令戶部速速籌備調配,限時發往鳳陽,不得有誤。
而鳳陽這邊,季如風得了朱鏡靜傳來老朱已先行撥下部分資費的喜訊,精神大振,當即召集知府與一眾工匠,緊鑼密鼓籌備水利工程開工事宜。
招募告示張貼滿大街小巷,聽聞能改善鳳陽水利、造福鄉土,年輕力壯的後生們紛紛踴躍報名,不出兩日,兩萬民夫便齊聚中都以北的河畔,人頭攢動,摩拳擦掌,隻待一聲令下。
季如風頭戴鬥笠、身披蓑衣,親赴現場指揮,依照既定規劃,劃分施工段,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帶領各小組,有的負責挖掘河道,有的搬運土石,有的修築堤岸。
這種拋開修為,以凡人之軀行事的曆練,讓他心境有了很大變化。
每日晨曦微露,號子聲便在河畔此起彼伏,眾人齊心協力,一鍬一鏟,讓那荒蕪的土地逐漸被蜿蜒的河道雛形所取代。
與此同時,朱鏡靜在城中的花鼓教習也漸入佳境。
經能工巧匠改良後的鳳陽花鼓,樣式更為精美華麗,鼓身繪著鳳陽的山川田園,色彩斑斕;表演形式融合了詼諧有趣的民間故事與靈動活潑的舞步,引得婦女兒童興致盎然,練習愈加刻苦。
待得周邊城鎮集市日,臨安公主朱鏡靜便帶著這支花鼓隊伍,浩浩蕩蕩前往,在熱鬧集市中心搭起高台。
開場鑼鼓一響,身著鮮豔服飾的表演者們魚貫而出,花鼓在手中翻轉敲擊,節奏明快,舞步輕盈,故事妙趣橫生,引得四方百姓紛紛圍攏,喝彩聲、叫好聲不絕於耳,商客們亦被吸引,私下打聽這新穎花鼓的來曆與商機,更有甚者,當場與朱鏡靜商議預訂,欲將這改良後的鳳陽花鼓引入自家店鋪售賣,或是請去他處表演,以添熱鬧。
隨著水利工程穩步推進,耗時兩月有餘,人工河已初見規模,河水在新開河道中緩緩流淌,似一條靈動的綢帶蜿蜒穿過田野。
方丘湖與各水係連通後,水位漸趨穩定,雨季時,湖水穩穩收納過量雨水,秦淮河再無泛濫之虞,旱季時,又能適時補給,潤澤周邊農田。
而這時,一個不請自到的人,出現在季如風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