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季如風所說的一切,朱元境稍加思考就能想明白。
不同於朱標,他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翻身下馬,將馬交給朱標,便穿進馬車找他的妹子去了。
“先生,爹他這是怎麽了?”
朱元璋的反應,也在季如風的預料之中。
“還能怎麽了,找你娘商量去了唄……我們隻管走著就是,再有三四十裏地,就到中都了。”
馬車內,馬秀英見朱元璋神情嚴肅地鑽進車廂,明白他心中有解不開的心結,想要和她交流一二。
輕歎口氣,拉住他的手,柔聲問道:“重八,你有什麽事,跟我說說吧,別悶在心裏。”
“唉!......”
一句話,讓朱元璋長歎了一口氣,挑開簾子瞥了一眼,見季如風和朱標離著馬車約莫有二十餘丈,才放下心來。
“妹子,咱不知道該不該真的信那季如風,他自稱來自後世,又是劉伯溫的師弟。你是知道咱的,咱最討厭劉伯溫那種能掐會算,又是天文又是撲卦,搞得跟神棍似的。可他的話,又很難讓人不信,因為確實說的在理。”
馬秀英一如既往,依然還是那個崇拜他的大妹子,兩眼癡癡的看著朱元璋。
“可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妹子、標兒、雄英……咱真不敢想象失去你們之後,咱會變成啥樣……咱第一個感覺就是咱的天都塌了……”
隨後的時間裏,他把季如風和他說的白貓黑貓理論說了一遍,然後滿懷期待的看著馬秀英。
馬秀英這個被後世譽為華夏第一千古賢後的女子,此時此刻,柔情似水的雙眸中滿是理解與溫情。
她微微抿了抿唇,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重八,這世間之事,本就難以預料。那季先生所言,雖令人震驚,卻也並非毫無道理。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便是好貓,此理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
她輕輕握住朱元璋的手,聲音溫柔而堅定:“你為天下之主,所做決策關乎萬民福祉。若季先生所言能為江山社稷帶來益處,又何必糾結於他的來曆呢?至於那些未來之事,雖令人擔憂,可我們如今既已知曉,便有了應對之策。我相信,以你的睿智與果敢,定能妥善處理。”
朱元璋聽著馬秀英的話,心中的煩亂漸漸平息。
他看著眼前這個陪伴自己走過無數風雨的女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妹子,有你在,咱便有了主心骨。咱定當仔細斟酌,為了咱的江山,為了咱的家人,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馬車上的氣氛漸漸緩和,兩人緊緊依偎,共同思索著未來的路。
而車外,季如風和朱標繼續前行,他早已料到,他還能自己的話,會在在朱元璋和馬秀英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隨著馬車的緩緩前行,離中都越來越近。
如季如風所料的一般,一場官場風暴即將襲卷大明朝堂。
在幾人身後二裏地,四名暗衛一直在不遠不近地跟著。
對於暗衛來說,朱元璋一家在哪裏,他們就在哪裏。
知道他們行蹤的,除了朱元璋之外,和擅長推算的季如風,隻有一個錦衣衛總指揮使蔣瓛知道。
朱元璋雖然離開了應天城,可朝堂上的點點滴滴都在他的掌控之內。
每隔一段時間,錦衣衛便會將朝堂上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報告給蔣瓛,再由他找上暗衛,由他們再轉交到朱元璋手中。
此時,車廂內,朱元璋手中握的正是剛剛送過來的一份奏疏。
“胡惟庸真是越來越放肆了!咱是讓中書省給咱監國,他竟然敢繞過徐達這個左相。”
“重八,你這是打算處置胡惟庸了?”
做為開國夫妻,朱元璋在朝堂上,總是乾綱獨斷,可在私下麵對馬秀英時,他還是經常詢問這個賢內助的意見。
朱元璋直接將奏疏遞送到馬秀英手上,奏疏上詳細記錄了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一切。
原來,監察禦史陳寧發現有官員,上呈戶部的賬目有問題。
明初,朝廷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州縣的官吏都需要進京向戶部呈送賬目,包括一年中的糧食、各類財政稅款及各方麵收支賬本。
而且各布政司、府州縣的官吏所呈上的數據必須與戶部的完全相符,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會被戶部駁迴,官吏需要迴到任職地,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但是,由於交通不便,陝、甘、湖廣、雲貴等地到應天路途遙遠,來迴一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而錢糧等在運輸過程中會有損耗,所以從地方到戶部接收時的數字很難完全相符。
部分官員為了避免因賬冊數據不符而遠距離來迴折騰,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往往會帶上一些提前加蓋了官印的空白賬冊。
如果被戶部退迴,則在這些空白賬冊上重新填寫、上報。
這種做法自元朝開始便有,但是為了圖省事,還是逐漸成為一種大家默認的慣例。
可是,當早朝上,陳寧將這一情況上報中書省時。
被胡惟庸為首的淮西派強行壓製住,以這是元朝以往的例慣為由,將這道奏疏打了迴去。
事後,更是無視左丞徐達上報朱元璋的提及,不但捏造罪名將陳寧打入大牢,更是企圖毀掉證據,抹除這件事瞞過朱元璋。
殊不知,陳寧其實後地底還有一重身份:錦衣衛僉事!
陳寧一開始是朱元璋為了掌握劉伯溫,特意安排給他當學生,同時還將劉伯溫的家奴六子收入錦衣衛。
在年初劉伯溫死後,陳寧便暗中監視胡惟庸,為了取得他的信任,給劉伯溫賜藥的時候,就是派陳寧與胡惟庸同行。
因此,胡惟庸暗中調換藥物,害死劉伯溫的全過程,都看在陳寧眼裏,這成功讓陳寧取得了胡惟庸的信任。
隻是,這次陳寧為了空印一事,跳了出來,並沒有事先和胡惟庸通氣。
胡惟庸便想借此機會,除掉陳寧以保全自己。
不同於朱標,他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翻身下馬,將馬交給朱標,便穿進馬車找他的妹子去了。
“先生,爹他這是怎麽了?”
朱元璋的反應,也在季如風的預料之中。
“還能怎麽了,找你娘商量去了唄……我們隻管走著就是,再有三四十裏地,就到中都了。”
馬車內,馬秀英見朱元璋神情嚴肅地鑽進車廂,明白他心中有解不開的心結,想要和她交流一二。
輕歎口氣,拉住他的手,柔聲問道:“重八,你有什麽事,跟我說說吧,別悶在心裏。”
“唉!......”
一句話,讓朱元璋長歎了一口氣,挑開簾子瞥了一眼,見季如風和朱標離著馬車約莫有二十餘丈,才放下心來。
“妹子,咱不知道該不該真的信那季如風,他自稱來自後世,又是劉伯溫的師弟。你是知道咱的,咱最討厭劉伯溫那種能掐會算,又是天文又是撲卦,搞得跟神棍似的。可他的話,又很難讓人不信,因為確實說的在理。”
馬秀英一如既往,依然還是那個崇拜他的大妹子,兩眼癡癡的看著朱元璋。
“可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妹子、標兒、雄英……咱真不敢想象失去你們之後,咱會變成啥樣……咱第一個感覺就是咱的天都塌了……”
隨後的時間裏,他把季如風和他說的白貓黑貓理論說了一遍,然後滿懷期待的看著馬秀英。
馬秀英這個被後世譽為華夏第一千古賢後的女子,此時此刻,柔情似水的雙眸中滿是理解與溫情。
她微微抿了抿唇,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重八,這世間之事,本就難以預料。那季先生所言,雖令人震驚,卻也並非毫無道理。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便是好貓,此理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
她輕輕握住朱元璋的手,聲音溫柔而堅定:“你為天下之主,所做決策關乎萬民福祉。若季先生所言能為江山社稷帶來益處,又何必糾結於他的來曆呢?至於那些未來之事,雖令人擔憂,可我們如今既已知曉,便有了應對之策。我相信,以你的睿智與果敢,定能妥善處理。”
朱元璋聽著馬秀英的話,心中的煩亂漸漸平息。
他看著眼前這個陪伴自己走過無數風雨的女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妹子,有你在,咱便有了主心骨。咱定當仔細斟酌,為了咱的江山,為了咱的家人,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馬車上的氣氛漸漸緩和,兩人緊緊依偎,共同思索著未來的路。
而車外,季如風和朱標繼續前行,他早已料到,他還能自己的話,會在在朱元璋和馬秀英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隨著馬車的緩緩前行,離中都越來越近。
如季如風所料的一般,一場官場風暴即將襲卷大明朝堂。
在幾人身後二裏地,四名暗衛一直在不遠不近地跟著。
對於暗衛來說,朱元璋一家在哪裏,他們就在哪裏。
知道他們行蹤的,除了朱元璋之外,和擅長推算的季如風,隻有一個錦衣衛總指揮使蔣瓛知道。
朱元璋雖然離開了應天城,可朝堂上的點點滴滴都在他的掌控之內。
每隔一段時間,錦衣衛便會將朝堂上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報告給蔣瓛,再由他找上暗衛,由他們再轉交到朱元璋手中。
此時,車廂內,朱元璋手中握的正是剛剛送過來的一份奏疏。
“胡惟庸真是越來越放肆了!咱是讓中書省給咱監國,他竟然敢繞過徐達這個左相。”
“重八,你這是打算處置胡惟庸了?”
做為開國夫妻,朱元璋在朝堂上,總是乾綱獨斷,可在私下麵對馬秀英時,他還是經常詢問這個賢內助的意見。
朱元璋直接將奏疏遞送到馬秀英手上,奏疏上詳細記錄了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一切。
原來,監察禦史陳寧發現有官員,上呈戶部的賬目有問題。
明初,朝廷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州縣的官吏都需要進京向戶部呈送賬目,包括一年中的糧食、各類財政稅款及各方麵收支賬本。
而且各布政司、府州縣的官吏所呈上的數據必須與戶部的完全相符,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會被戶部駁迴,官吏需要迴到任職地,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但是,由於交通不便,陝、甘、湖廣、雲貴等地到應天路途遙遠,來迴一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而錢糧等在運輸過程中會有損耗,所以從地方到戶部接收時的數字很難完全相符。
部分官員為了避免因賬冊數據不符而遠距離來迴折騰,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往往會帶上一些提前加蓋了官印的空白賬冊。
如果被戶部退迴,則在這些空白賬冊上重新填寫、上報。
這種做法自元朝開始便有,但是為了圖省事,還是逐漸成為一種大家默認的慣例。
可是,當早朝上,陳寧將這一情況上報中書省時。
被胡惟庸為首的淮西派強行壓製住,以這是元朝以往的例慣為由,將這道奏疏打了迴去。
事後,更是無視左丞徐達上報朱元璋的提及,不但捏造罪名將陳寧打入大牢,更是企圖毀掉證據,抹除這件事瞞過朱元璋。
殊不知,陳寧其實後地底還有一重身份:錦衣衛僉事!
陳寧一開始是朱元璋為了掌握劉伯溫,特意安排給他當學生,同時還將劉伯溫的家奴六子收入錦衣衛。
在年初劉伯溫死後,陳寧便暗中監視胡惟庸,為了取得他的信任,給劉伯溫賜藥的時候,就是派陳寧與胡惟庸同行。
因此,胡惟庸暗中調換藥物,害死劉伯溫的全過程,都看在陳寧眼裏,這成功讓陳寧取得了胡惟庸的信任。
隻是,這次陳寧為了空印一事,跳了出來,並沒有事先和胡惟庸通氣。
胡惟庸便想借此機會,除掉陳寧以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