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將空氣凍住,胡惟庸前腳剛率領百官鬧出那場驚世駭俗的罷朝鬧劇,後腳正副錦衣衛指揮使毛驤、蔣瓛,便神色匆匆地帶著一隊身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抬著兩隻沉甸甸的大箱子,健步如飛地走進這莊嚴肅穆的大殿。
“皇爺,臣毛驤(蔣瓛),前來複命。”
二人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卻又透著幾分小心翼翼,在這空曠的大殿中激起細微的迴響。
此時的大殿,地上東倒西歪地散落著一地的官帽,像是一場無聲的抗議,又似是百官倉皇逃離後留下的狼狽證據。僅剩下稀稀拉拉七八名文官與二十餘武將,他們或麵色蒼白,或眉頭緊鎖,各自心懷忐忑。
這些武將,幾乎都是從血雨腥風中一路追隨朱元璋,從那微末得不能再微末的草莽時代,靠著一刀一槍、一身血勇拚殺過來的大明武勳。
他們身上的傷疤猶如勳章,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
雖說平日裏,仗著軍功,其中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有些飛揚跋扈,幹下不少不法之事,可一旦麵對朱元璋,麵對這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們骨子裏對朱元璋的忠誠,便如熊熊燃燒的烈火,熾熱且毋庸置疑。
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目光森冷得仿若能穿透一切,死死地凝視著那兩隻透著神秘與不祥的大箱子,微微抬手,那寬大的袖袍輕輕一揮,聲音低沉卻如同洪鍾般透著無盡的威嚴:“打開。”
毛驤與蔣瓛領命,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緊張與決然,上前一步,雙手穩穩地握住箱蓋,緩緩用力掀開。
刹那間,殿內本就微弱的光線似乎都被箱中的物件吸引過去,隻見箱中滿是各類密信,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隱藏著無數的陰謀與罪惡;賬冊一本本摞得整齊,可那裏麵記錄的巨額賄賂、挪用官銀之事,卻如同一顆顆毒瘤,侵蝕著大明的根基;還有一些閃爍著寒光的物件,或是暗藏玄機的兵器,或是代表特殊身份的信物,在微光中散發著冷冽的氣息。
毛驤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鬆,抱拳行禮,朗聲道:“陛下,此乃臣等暗中查探胡惟庸一黨所得。這些密信,詳實記錄著他們私下串聯官員,那蠅營狗苟的模樣好似暗夜中的老鼠,四處勾結富商,妄圖以金錢為繩索,操控朝政,將大明江山玩弄於股掌之間。賬冊則事無巨細地記載了他們收受的巨額賄賂,每一筆金銀財寶的進出,都是對國法的踐踏,對百姓的掠奪。更令人發指的是,那胡惟庸為了掩蓋罪行,竟迫使劉璉跳井自證清白,如此惡行,簡直天理難容!至於這些……”
毛驤說著,拿起一把暗藏機關的匕首,“乃是在胡惟庸府邸暗室搜出,這般精心籌備的兇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時,殿內僅存的文官武將們麵麵相覷,臉上神色各異。
有的瞪大了雙眼,滿是震驚,仿若聽聞了天方夜譚;有的則嚇得瑟瑟發抖,惶恐之色溢於言表,暗自慶幸自己未卷入這趟渾水;還有的目光閃爍,似在思索著對策,又似在權衡利弊。
朱元璋緩緩起身,他每一步落下,都仿若踏在眾人的心尖上,踱步至箱前,目光如炬,一一掃過那些罪證,臉色愈發陰沉得可怕,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墨雲,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咱待胡惟庸不薄,委以重任,視他為肱股之臣,他竟敢如此忤逆犯上,結黨營私,妄圖顛覆我大明江山,其心可誅!”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猶如悶雷炸響,震得眾人耳中嗡嗡作響,殿中的梁柱似乎都在這怒吼聲中微微顫抖。
武將中,一員老將挺身而出,正是那戰功赫赫的傅友德。
他虎目圓睜,抱拳高聲道:“陛下,胡惟庸這等奸臣,就是我大明的禍根,是長在大明軀體上的惡瘡,若不速速連根拔除,嚴懲不貸,必後患無窮!當以他的血,警示朝堂,以儆效尤!”其餘武將紛紛附和,聲浪滾滾,仿若要將大殿的屋頂掀翻。
文官們雖未多言,但也紛紛點頭,那細微的動作中,滿是對胡惟庸行徑的譴責,此時的他們,深知沉默是金,在這風口浪尖,多說一句都可能引火燒身。
得虧藍玉不在,否則,以他的性格,怕是直接衝出去拎刀幹仗了。
朱元璋轉身,龍袍獵獵作響,重新坐迴龍椅之上,眼神中透著決然,仿若已經對胡惟庸一黨宣判了死刑:“傳令下去,鄧愈率禁軍,錦衣衛輔佐,封鎖胡府,嚴禁任何人出入。著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聯合徹查胡黨餘孽,凡涉及之人,不論官職高低,一律嚴懲不貸。若有反抗,格殺勿論!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敢謀逆者,絕無好下場!”
“遵旨!”
鄧愈、毛驤與蔣瓛齊聲應道,隨後帶著錦衣衛匆匆離去,那腳步聲急促而有力,仿佛是命運的鼓點,敲響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
而那七八名文官與二十餘武將在殿內待命,氣氛凝重壓抑得仿若能將人窒息。
“征虜大將軍中書右丞相、魏國公徐達立即前往,接管五軍都督府;左副將軍、中書省平章李文忠,接管京城十二衛禁軍;左柱國、中山侯湯和持虎符,出城接管京營、神機營;右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潁川侯傅友德持咱手喻領金吾衛、禁軍封閉京城九門,無咱旨意禁止任何人出入應天。其餘眾人,各自迴府,明日聽詔上朝!”
朱元璋目光緩緩掃過他們,那眼神仿若能洞察人心,緩緩開口:“咱知道,你們中有些人或許曾與胡惟庸有過交集,但此刻若能迷途知返,忠心為咱,為大明,咱可既往不咎。但若有隱匿不報,或仍心存二心者……”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那未盡之言猶如懸在眾人頭頂的利劍,隻需輕輕一揮,便能取人性命,令人膽寒。
文官角落,一年輕官員站出,他身形略顯單薄,卻在此時鼓足了勇氣,躬身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忠盡智,輔佐陛下推行新政,絕不再受奸佞蠱惑。”
其他臣子見狀,也紛紛表態,誓言效忠大明,一時間,大殿內誓言聲聲,仿若要驅散那籠罩的陰霾。
朱元璋微微點頭,神色稍緩:“既如此,諸位愛卿便各司其職,協助內閣處理政務,莫要讓胡惟庸之事擾亂了我大明根基。李善長,內閣之事,咱全賴你等妥善安排,務必使新政穩步推行,莫負了咱的希望。”
李善長趕忙出列,他雖年事已高,行動卻依舊敏捷,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定當鞠躬盡瘁,與同僚齊心協力,為大明開創盛世竭盡全力。”
於是,在這一場罷朝風波演變成了胡惟庸謀逆大案,在此衝擊下,大明的朝堂開始了一場內部的整頓與革新。
錦衣衛如鬼魅穿梭於街巷,四處清查,朝堂官員人人自危,仿若驚弓之鳥,而新政也在這動蕩之中艱難地繼續前行,猶如一艘在狂風巨浪中努力駛向彼岸的巨輪,雖麵臨重重險阻,卻因朱元璋的決心與一眾忠臣的堅守,依然堅定地沿著既定的航線破浪前行,其命運與走向,皆在這風雲變幻的曆史長河中,等待著時間的進一步書寫與見證。
胡府中,500 死侍,各持刀劍,嚴陣以待。他們皆蒙著麵,隻露出一雙雙透著兇狠與決絕的眼睛,在胡府的庭院、迴廊、屋舍間錯落分布,仿若一張致命的蛛網,又似一群擇人而噬的惡狼。
這些死士,皆是胡惟庸多年來精心培養的心腹死士,對他忠心耿耿,從入府那日起,便將生死置之度外,此刻雖明知外麵局勢危急,猶如驚濤駭浪即將席卷而來,卻毫無懼色,隻等胡惟庸一聲令下,便要拚死一戰,用鮮血扞衛他們心中的“忠誠”。
然而,胡惟庸此時卻並未在府中坐鎮指揮。
他是何等精明之人,深知一旦謀反之事敗露,這胡府便是首當其衝的戰場,自己若被困於此,便是插翅難逃。
於是,他帶著幾名最親信的隨從,喬裝改扮得仿若市井平民,悄悄潛入了城中一處極為隱蔽的秘密據點。
這據點位於一片繁華街區的深處,外表看就是普普通通的民居,青瓦白牆,毫不起眼,實則內部機關重重。
暗門藏於書架之後,密室隱匿在床榻之下,通道蜿蜒曲折,通向未知的暗處,是他為自己預留的最後退路,仿若狡兔三窟中的最後一窟。
在據點中,胡惟庸心急如焚,卻仍強作鎮定,他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在微光中閃爍,雙手背在身後,來迴踱步,腳下的磚石都快被他磨出痕跡。
他不斷派出手下親信,這些親信仿若幽靈,穿梭於人群之中,試圖打探皇宮與外界的消息,同時也在謀劃著下一步的應對之策,那大腦飛速運轉,試圖在絕境中尋出一條生路。
“難道事情已然敗露?可為何至今未見官兵前來圍剿?”
他喃喃自語,聲音中透著疑惑與不安,仿若迷失在黑暗中的羔羊,平日的自信與從容早已蕩然無存。
那幾名隨從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隻是靜靜地等待著胡惟庸的指示,仿若等待審判的囚犯。
而此時,奉命前來圍剿胡府的禁軍與錦衣衛,在鄧愈、毛驤、蔣瓛等人的率領下,迅速將胡府圍了個水泄不通。
鄧愈騎在高頭大馬上,麵色冷峻得仿若冬日的寒潭,眼神中透著威嚴與果敢,仿若戰神下凡。
他抬手一揮,那手中的馬鞭在空中劃出一道淩厲的弧線,身後的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胡府大門。
“哐當!”一聲巨響,厚重的大門被撞開,木屑紛飛,仿若破碎的希望。
禁軍士卒呐喊著衝了進去,仿若洶湧的洪流,要將一切阻擋之物衝垮。
胡府內的死士們見狀,毫不猶豫地迎了上去,一時間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天。
他們身形矯健,招式狠辣,仿若地獄的修羅,每一刀每一劍都帶著赴死的決絕。
這些死士雖個個武藝高強,但終究寡不敵眾,在官兵的猛烈攻擊下,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胡府的地麵,仿若鋪開的紅毯,隻是這紅毯,滿是血腥與絕望。
不過,他們臨死前的瘋狂反撲,也給禁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有的士卒捂著傷口慘叫,有的則驚恐地瞪大了眼睛,戰爭的殘酷在此刻盡顯無遺。
在城中的秘密據點,胡惟庸終於等來了消息,得知胡府已被禁軍和錦衣衛重重包圍,正在遭受猛烈攻擊。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若被抽幹了所有的血色,“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絕望地歎息道,那聲音仿若來自九幽地獄。
但片刻之後,他眼中又閃過一絲狠厲,仿若絕境中的困獸,“不行,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
他轉身對隨從說道:“你們去召集城中所有還能調動的人手,準備與我拚死一搏。我就不信,這應天城中,便沒有我胡惟庸的一絲生機!”
他的聲音透著瘋狂與不甘,仿若要與命運做最後的抗爭。
隨從們領命而去,胡惟庸則在據點中來迴踱步,心中思緒萬千,往昔的榮華富貴、權力巔峰仿若昨日黃花,如今卻陷入這般絕境,可他仍不甘心就此失敗,妄圖在這絕境中尋得一線生機,哪怕是與整個大明為敵,也要做最後的掙紮,那執念仿若燃燒的火焰,要將一切吞噬。
而此時的應天城,因為胡惟庸的謀反之事,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蕩之中,各方勢力暗流湧動,仿若平靜湖麵下的洶湧暗流,局勢愈發撲朔迷離,仿佛一場巨大的風暴正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上空醞釀,即將席卷一切,改寫無數人的命運,也將大明的曆史進程推向了一個充滿未知與變數的十字路口。
“皇爺,臣毛驤(蔣瓛),前來複命。”
二人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卻又透著幾分小心翼翼,在這空曠的大殿中激起細微的迴響。
此時的大殿,地上東倒西歪地散落著一地的官帽,像是一場無聲的抗議,又似是百官倉皇逃離後留下的狼狽證據。僅剩下稀稀拉拉七八名文官與二十餘武將,他們或麵色蒼白,或眉頭緊鎖,各自心懷忐忑。
這些武將,幾乎都是從血雨腥風中一路追隨朱元璋,從那微末得不能再微末的草莽時代,靠著一刀一槍、一身血勇拚殺過來的大明武勳。
他們身上的傷疤猶如勳章,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
雖說平日裏,仗著軍功,其中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有些飛揚跋扈,幹下不少不法之事,可一旦麵對朱元璋,麵對這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們骨子裏對朱元璋的忠誠,便如熊熊燃燒的烈火,熾熱且毋庸置疑。
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目光森冷得仿若能穿透一切,死死地凝視著那兩隻透著神秘與不祥的大箱子,微微抬手,那寬大的袖袍輕輕一揮,聲音低沉卻如同洪鍾般透著無盡的威嚴:“打開。”
毛驤與蔣瓛領命,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緊張與決然,上前一步,雙手穩穩地握住箱蓋,緩緩用力掀開。
刹那間,殿內本就微弱的光線似乎都被箱中的物件吸引過去,隻見箱中滿是各類密信,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隱藏著無數的陰謀與罪惡;賬冊一本本摞得整齊,可那裏麵記錄的巨額賄賂、挪用官銀之事,卻如同一顆顆毒瘤,侵蝕著大明的根基;還有一些閃爍著寒光的物件,或是暗藏玄機的兵器,或是代表特殊身份的信物,在微光中散發著冷冽的氣息。
毛驤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鬆,抱拳行禮,朗聲道:“陛下,此乃臣等暗中查探胡惟庸一黨所得。這些密信,詳實記錄著他們私下串聯官員,那蠅營狗苟的模樣好似暗夜中的老鼠,四處勾結富商,妄圖以金錢為繩索,操控朝政,將大明江山玩弄於股掌之間。賬冊則事無巨細地記載了他們收受的巨額賄賂,每一筆金銀財寶的進出,都是對國法的踐踏,對百姓的掠奪。更令人發指的是,那胡惟庸為了掩蓋罪行,竟迫使劉璉跳井自證清白,如此惡行,簡直天理難容!至於這些……”
毛驤說著,拿起一把暗藏機關的匕首,“乃是在胡惟庸府邸暗室搜出,這般精心籌備的兇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時,殿內僅存的文官武將們麵麵相覷,臉上神色各異。
有的瞪大了雙眼,滿是震驚,仿若聽聞了天方夜譚;有的則嚇得瑟瑟發抖,惶恐之色溢於言表,暗自慶幸自己未卷入這趟渾水;還有的目光閃爍,似在思索著對策,又似在權衡利弊。
朱元璋緩緩起身,他每一步落下,都仿若踏在眾人的心尖上,踱步至箱前,目光如炬,一一掃過那些罪證,臉色愈發陰沉得可怕,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墨雲,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咱待胡惟庸不薄,委以重任,視他為肱股之臣,他竟敢如此忤逆犯上,結黨營私,妄圖顛覆我大明江山,其心可誅!”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猶如悶雷炸響,震得眾人耳中嗡嗡作響,殿中的梁柱似乎都在這怒吼聲中微微顫抖。
武將中,一員老將挺身而出,正是那戰功赫赫的傅友德。
他虎目圓睜,抱拳高聲道:“陛下,胡惟庸這等奸臣,就是我大明的禍根,是長在大明軀體上的惡瘡,若不速速連根拔除,嚴懲不貸,必後患無窮!當以他的血,警示朝堂,以儆效尤!”其餘武將紛紛附和,聲浪滾滾,仿若要將大殿的屋頂掀翻。
文官們雖未多言,但也紛紛點頭,那細微的動作中,滿是對胡惟庸行徑的譴責,此時的他們,深知沉默是金,在這風口浪尖,多說一句都可能引火燒身。
得虧藍玉不在,否則,以他的性格,怕是直接衝出去拎刀幹仗了。
朱元璋轉身,龍袍獵獵作響,重新坐迴龍椅之上,眼神中透著決然,仿若已經對胡惟庸一黨宣判了死刑:“傳令下去,鄧愈率禁軍,錦衣衛輔佐,封鎖胡府,嚴禁任何人出入。著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聯合徹查胡黨餘孽,凡涉及之人,不論官職高低,一律嚴懲不貸。若有反抗,格殺勿論!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敢謀逆者,絕無好下場!”
“遵旨!”
鄧愈、毛驤與蔣瓛齊聲應道,隨後帶著錦衣衛匆匆離去,那腳步聲急促而有力,仿佛是命運的鼓點,敲響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
而那七八名文官與二十餘武將在殿內待命,氣氛凝重壓抑得仿若能將人窒息。
“征虜大將軍中書右丞相、魏國公徐達立即前往,接管五軍都督府;左副將軍、中書省平章李文忠,接管京城十二衛禁軍;左柱國、中山侯湯和持虎符,出城接管京營、神機營;右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潁川侯傅友德持咱手喻領金吾衛、禁軍封閉京城九門,無咱旨意禁止任何人出入應天。其餘眾人,各自迴府,明日聽詔上朝!”
朱元璋目光緩緩掃過他們,那眼神仿若能洞察人心,緩緩開口:“咱知道,你們中有些人或許曾與胡惟庸有過交集,但此刻若能迷途知返,忠心為咱,為大明,咱可既往不咎。但若有隱匿不報,或仍心存二心者……”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那未盡之言猶如懸在眾人頭頂的利劍,隻需輕輕一揮,便能取人性命,令人膽寒。
文官角落,一年輕官員站出,他身形略顯單薄,卻在此時鼓足了勇氣,躬身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忠盡智,輔佐陛下推行新政,絕不再受奸佞蠱惑。”
其他臣子見狀,也紛紛表態,誓言效忠大明,一時間,大殿內誓言聲聲,仿若要驅散那籠罩的陰霾。
朱元璋微微點頭,神色稍緩:“既如此,諸位愛卿便各司其職,協助內閣處理政務,莫要讓胡惟庸之事擾亂了我大明根基。李善長,內閣之事,咱全賴你等妥善安排,務必使新政穩步推行,莫負了咱的希望。”
李善長趕忙出列,他雖年事已高,行動卻依舊敏捷,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定當鞠躬盡瘁,與同僚齊心協力,為大明開創盛世竭盡全力。”
於是,在這一場罷朝風波演變成了胡惟庸謀逆大案,在此衝擊下,大明的朝堂開始了一場內部的整頓與革新。
錦衣衛如鬼魅穿梭於街巷,四處清查,朝堂官員人人自危,仿若驚弓之鳥,而新政也在這動蕩之中艱難地繼續前行,猶如一艘在狂風巨浪中努力駛向彼岸的巨輪,雖麵臨重重險阻,卻因朱元璋的決心與一眾忠臣的堅守,依然堅定地沿著既定的航線破浪前行,其命運與走向,皆在這風雲變幻的曆史長河中,等待著時間的進一步書寫與見證。
胡府中,500 死侍,各持刀劍,嚴陣以待。他們皆蒙著麵,隻露出一雙雙透著兇狠與決絕的眼睛,在胡府的庭院、迴廊、屋舍間錯落分布,仿若一張致命的蛛網,又似一群擇人而噬的惡狼。
這些死士,皆是胡惟庸多年來精心培養的心腹死士,對他忠心耿耿,從入府那日起,便將生死置之度外,此刻雖明知外麵局勢危急,猶如驚濤駭浪即將席卷而來,卻毫無懼色,隻等胡惟庸一聲令下,便要拚死一戰,用鮮血扞衛他們心中的“忠誠”。
然而,胡惟庸此時卻並未在府中坐鎮指揮。
他是何等精明之人,深知一旦謀反之事敗露,這胡府便是首當其衝的戰場,自己若被困於此,便是插翅難逃。
於是,他帶著幾名最親信的隨從,喬裝改扮得仿若市井平民,悄悄潛入了城中一處極為隱蔽的秘密據點。
這據點位於一片繁華街區的深處,外表看就是普普通通的民居,青瓦白牆,毫不起眼,實則內部機關重重。
暗門藏於書架之後,密室隱匿在床榻之下,通道蜿蜒曲折,通向未知的暗處,是他為自己預留的最後退路,仿若狡兔三窟中的最後一窟。
在據點中,胡惟庸心急如焚,卻仍強作鎮定,他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在微光中閃爍,雙手背在身後,來迴踱步,腳下的磚石都快被他磨出痕跡。
他不斷派出手下親信,這些親信仿若幽靈,穿梭於人群之中,試圖打探皇宮與外界的消息,同時也在謀劃著下一步的應對之策,那大腦飛速運轉,試圖在絕境中尋出一條生路。
“難道事情已然敗露?可為何至今未見官兵前來圍剿?”
他喃喃自語,聲音中透著疑惑與不安,仿若迷失在黑暗中的羔羊,平日的自信與從容早已蕩然無存。
那幾名隨從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隻是靜靜地等待著胡惟庸的指示,仿若等待審判的囚犯。
而此時,奉命前來圍剿胡府的禁軍與錦衣衛,在鄧愈、毛驤、蔣瓛等人的率領下,迅速將胡府圍了個水泄不通。
鄧愈騎在高頭大馬上,麵色冷峻得仿若冬日的寒潭,眼神中透著威嚴與果敢,仿若戰神下凡。
他抬手一揮,那手中的馬鞭在空中劃出一道淩厲的弧線,身後的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胡府大門。
“哐當!”一聲巨響,厚重的大門被撞開,木屑紛飛,仿若破碎的希望。
禁軍士卒呐喊著衝了進去,仿若洶湧的洪流,要將一切阻擋之物衝垮。
胡府內的死士們見狀,毫不猶豫地迎了上去,一時間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天。
他們身形矯健,招式狠辣,仿若地獄的修羅,每一刀每一劍都帶著赴死的決絕。
這些死士雖個個武藝高強,但終究寡不敵眾,在官兵的猛烈攻擊下,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胡府的地麵,仿若鋪開的紅毯,隻是這紅毯,滿是血腥與絕望。
不過,他們臨死前的瘋狂反撲,也給禁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有的士卒捂著傷口慘叫,有的則驚恐地瞪大了眼睛,戰爭的殘酷在此刻盡顯無遺。
在城中的秘密據點,胡惟庸終於等來了消息,得知胡府已被禁軍和錦衣衛重重包圍,正在遭受猛烈攻擊。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若被抽幹了所有的血色,“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絕望地歎息道,那聲音仿若來自九幽地獄。
但片刻之後,他眼中又閃過一絲狠厲,仿若絕境中的困獸,“不行,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
他轉身對隨從說道:“你們去召集城中所有還能調動的人手,準備與我拚死一搏。我就不信,這應天城中,便沒有我胡惟庸的一絲生機!”
他的聲音透著瘋狂與不甘,仿若要與命運做最後的抗爭。
隨從們領命而去,胡惟庸則在據點中來迴踱步,心中思緒萬千,往昔的榮華富貴、權力巔峰仿若昨日黃花,如今卻陷入這般絕境,可他仍不甘心就此失敗,妄圖在這絕境中尋得一線生機,哪怕是與整個大明為敵,也要做最後的掙紮,那執念仿若燃燒的火焰,要將一切吞噬。
而此時的應天城,因為胡惟庸的謀反之事,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蕩之中,各方勢力暗流湧動,仿若平靜湖麵下的洶湧暗流,局勢愈發撲朔迷離,仿佛一場巨大的風暴正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上空醞釀,即將席卷一切,改寫無數人的命運,也將大明的曆史進程推向了一個充滿未知與變數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