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繼續少年將軍的故事
全家要我做紈絝,我靠漫畫名天下 作者:芋素二荊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加上夥夫長一角後,再安排男主尉遲明因為長相出眾,氣質非凡卻能力低微,被同僚或者兵卒的奚落嘲笑,以及被人故意捉弄受罰等一係列悲慘遭遇。
不知道這樣能不能博得古代讀者的一波共情,盛臨樂有點把握不住,就特意在邊上標注一句:“此段劇情可再讓主角慘些”。
希望宋姨再發揮想象,多來點虐心橋段。反正後續劇情也會穿插笑料段子來平衡,主角前期不夠慘哪能讓讀者有代入感呢?
盛臨樂正直地想,這都是為了故事有起伏跌宕,絕不是為了故意虐讀者。
即便種種打擊接踵而至,但男主尉遲明並未因此萎靡不振,而是更加堅韌,想盡辦法提升自己。
每日天不亮去糧倉扛糧包鍛煉體能,再主動攬過挑水砍柴等重活兒,尉遲明日日練到胳膊都抬不起來才肯作罷,後背肩膀淤青成片也不叫苦喊累。
夥夫長將他的行為看在眼裏,默不作聲。而同一營帳的人見尉遲明這樣,還以此取笑,說他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竟天真以為可以從夥夫躍升為正式軍。
尉遲明充耳不聞,獨來獨往從不與他們爭辯。可尉遲明也不過是剛過十六的孩子,周遭譏諷質疑的人多了,少年郎也會望著磨出幹繭,長出血泡的手失神。
他真能在戰場上為親人報仇嗎?
午夜夢迴時,尉遲明再見父母離京出征前的畫麵。
那天,父母兄長皆是一身戎裝,三人圍坐一堂說著話,兄長似有所感轉頭看過來,笑著喊了一聲“阿明”,父母也眉眼含笑地向他招手。
尉遲明心中一暖,不自覺“哎”了聲迴應兄長,少年嘴角含笑,恍惚往前邁出一步,下一刻,麵前的世界倏然灰暗,鏡花水月的溫馨如燈影般支離破碎。
畫麵一轉,尉遲明站在了戰場中央,耳邊充斥著兵器碰撞的聲音,將士殺紅了眼的嘶吼聲,以及揮之不去的傷者哀嚎。
尉遲明茫然環顧四周,看向滿地殘缺不堪的屍首,不敢置信地後退逃離,那些屍首竟全是他的至親至愛。
尉遲明驚醒,一摸臉,才發現自己滿臉淚痕。
獨自跑出營帳,坐在河邊發呆許久,夥夫長帶著酒坐到尉遲明的身邊。
對這位脾氣暴躁的上司,尉遲明不著痕跡地擦掉眼淚,剛要開口問好,被夥夫長遞過來的酒袋堵住了嘴。
夥夫長裝作沒看見他臉上的淚痕,隻淡淡道:“喝吧,十六歲了,也該會喝點酒了,喝了就不會做噩夢了。”
尉遲明紅著眼,托起酒袋,猛地灌了一大口,嗆得他涕泗橫流也不肯放下酒袋。
夥夫長也不管他,自顧自打開另一壺酒淺淺抿了一口,望著蒼穹上的銀鉤之月,不知在想些什麽。
第二日,同營帳的人見尉遲明沒起床,也沒一人去叫醒他,都想等著看他被夥夫長如何懲罰。
誰知夥夫長聽聞尉遲明沒起床,一點也沒發火,還說昨夜尉遲明已經找他說過身體不適要告假。
想看熱鬧的人企圖落空,卻也隻能憤懣地瞥了眼營帳。
也就在尉遲明還在醉酒昏昏欲睡時,軍營裏,來了一行帶著搜捕令的人。
其中還有一名垂頭喪氣的少年,正是之前幫助尉遲明混進商隊出逃的發小林旭。
領頭之人亮出聖旨,與此處軍營的將領對話,苦笑說:“陛下氣極了,叫我必須在大軍抵達邊關前找到尉遲明,否則……唉,還請將軍體諒,徹查一下新入營的兵士。”
將領也頗為頭疼,但聖旨在上,皇命是天,他也不得不把新兵全部叫出來配合調查。
林旭一臉緊張地跟在後麵,祈禱好友尉遲明千萬別在這處軍營,最好已經早早逃到了別處城邑。
而另一麵,夥夫長聽到有人說上頭突然叫新兵集合,麵色沉了沉,視線看向尉遲明所在的營帳,表情意味不明。
京城皇宮內。
屋裏的太監侍女都被遣退出去,皇帝獨自坐在桌案後,桌子中央擺著一塊殘缺的玉玨。
也隻有這時,皇帝才終於卸下麵具,眼眸裏那片深沉的湖,掀起巨大的哀慟,他摩挲著那塊玉玨,喃喃自語:“尉遲兄長,明珠妹妹,難道我連你們的孩子也護不住嗎?”
皇帝自哀傷懷一幕就將是少年將軍第一話的最後一格畫麵。
夥夫長是否知曉尉遲明的身份?又會不會幫助尉遲明隱瞞身份?尉遲明是否能逃脫搜查?如果找不到尉遲明,發小林旭是否會被皇帝重罰?以及,皇帝與尉遲明的父母又曾是什麽關係?
埋下這麽多伏筆,盛臨樂長舒了一口氣,就不信讀者會不好奇後麵的劇情。
寫到尉遲明夢見父母那裏,她都忍不住落了兩滴眼淚,此生她也同尉遲明一樣,再也見不到親生父母了。
感傷了一會後,收起傷情,盛臨樂心裏盤算起這部漫畫的出刊頻率,兩月出一話就間隔時間拉得太久了,還是一月出一話比較好。
《四言漫畫》在每月廿四、廿五左右出新,《少年將軍》就定在每月初十左右。
她雖然有係統加持,趕稿可稱之為神速,但得給宋姨撰稿打磨腳本的時間。
再加上書鋪印刷也忙,少年將軍漫畫的雕版工程量比四言漫畫工程量多太多了,光靠李有財及其那幾個學徒工怕也是不夠用。
還要盡快叫林大管事多招攬雕版工,可後院人多了也擠不下啊,盛臨樂又祈禱林大管事快快賺錢,好讓她盡快能換個大鋪麵。
這漠城的鋪麵她向將軍夫人打探過,買一處帶後院的至少得七八千兩,她現在鋪子裏收益,就算不除去成本,都才堪堪賺到十分之一。
買不起也就隻能租賃了,也不需要搬太遠,就還在東街找一處大店鋪,把主營的生意都搬過去,雜七雜八那些做粉筆,印傳單,賣周邊這類的生意就全部留到原址。
最好找一座帶二樓的鋪子,以後樓上單獨開辟出來供人看書,樓下就做買賣。
也不會再有一到新畫本開售,就把想來看書的書生們擠到街口都進不來的事了。
不知道這樣能不能博得古代讀者的一波共情,盛臨樂有點把握不住,就特意在邊上標注一句:“此段劇情可再讓主角慘些”。
希望宋姨再發揮想象,多來點虐心橋段。反正後續劇情也會穿插笑料段子來平衡,主角前期不夠慘哪能讓讀者有代入感呢?
盛臨樂正直地想,這都是為了故事有起伏跌宕,絕不是為了故意虐讀者。
即便種種打擊接踵而至,但男主尉遲明並未因此萎靡不振,而是更加堅韌,想盡辦法提升自己。
每日天不亮去糧倉扛糧包鍛煉體能,再主動攬過挑水砍柴等重活兒,尉遲明日日練到胳膊都抬不起來才肯作罷,後背肩膀淤青成片也不叫苦喊累。
夥夫長將他的行為看在眼裏,默不作聲。而同一營帳的人見尉遲明這樣,還以此取笑,說他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竟天真以為可以從夥夫躍升為正式軍。
尉遲明充耳不聞,獨來獨往從不與他們爭辯。可尉遲明也不過是剛過十六的孩子,周遭譏諷質疑的人多了,少年郎也會望著磨出幹繭,長出血泡的手失神。
他真能在戰場上為親人報仇嗎?
午夜夢迴時,尉遲明再見父母離京出征前的畫麵。
那天,父母兄長皆是一身戎裝,三人圍坐一堂說著話,兄長似有所感轉頭看過來,笑著喊了一聲“阿明”,父母也眉眼含笑地向他招手。
尉遲明心中一暖,不自覺“哎”了聲迴應兄長,少年嘴角含笑,恍惚往前邁出一步,下一刻,麵前的世界倏然灰暗,鏡花水月的溫馨如燈影般支離破碎。
畫麵一轉,尉遲明站在了戰場中央,耳邊充斥著兵器碰撞的聲音,將士殺紅了眼的嘶吼聲,以及揮之不去的傷者哀嚎。
尉遲明茫然環顧四周,看向滿地殘缺不堪的屍首,不敢置信地後退逃離,那些屍首竟全是他的至親至愛。
尉遲明驚醒,一摸臉,才發現自己滿臉淚痕。
獨自跑出營帳,坐在河邊發呆許久,夥夫長帶著酒坐到尉遲明的身邊。
對這位脾氣暴躁的上司,尉遲明不著痕跡地擦掉眼淚,剛要開口問好,被夥夫長遞過來的酒袋堵住了嘴。
夥夫長裝作沒看見他臉上的淚痕,隻淡淡道:“喝吧,十六歲了,也該會喝點酒了,喝了就不會做噩夢了。”
尉遲明紅著眼,托起酒袋,猛地灌了一大口,嗆得他涕泗橫流也不肯放下酒袋。
夥夫長也不管他,自顧自打開另一壺酒淺淺抿了一口,望著蒼穹上的銀鉤之月,不知在想些什麽。
第二日,同營帳的人見尉遲明沒起床,也沒一人去叫醒他,都想等著看他被夥夫長如何懲罰。
誰知夥夫長聽聞尉遲明沒起床,一點也沒發火,還說昨夜尉遲明已經找他說過身體不適要告假。
想看熱鬧的人企圖落空,卻也隻能憤懣地瞥了眼營帳。
也就在尉遲明還在醉酒昏昏欲睡時,軍營裏,來了一行帶著搜捕令的人。
其中還有一名垂頭喪氣的少年,正是之前幫助尉遲明混進商隊出逃的發小林旭。
領頭之人亮出聖旨,與此處軍營的將領對話,苦笑說:“陛下氣極了,叫我必須在大軍抵達邊關前找到尉遲明,否則……唉,還請將軍體諒,徹查一下新入營的兵士。”
將領也頗為頭疼,但聖旨在上,皇命是天,他也不得不把新兵全部叫出來配合調查。
林旭一臉緊張地跟在後麵,祈禱好友尉遲明千萬別在這處軍營,最好已經早早逃到了別處城邑。
而另一麵,夥夫長聽到有人說上頭突然叫新兵集合,麵色沉了沉,視線看向尉遲明所在的營帳,表情意味不明。
京城皇宮內。
屋裏的太監侍女都被遣退出去,皇帝獨自坐在桌案後,桌子中央擺著一塊殘缺的玉玨。
也隻有這時,皇帝才終於卸下麵具,眼眸裏那片深沉的湖,掀起巨大的哀慟,他摩挲著那塊玉玨,喃喃自語:“尉遲兄長,明珠妹妹,難道我連你們的孩子也護不住嗎?”
皇帝自哀傷懷一幕就將是少年將軍第一話的最後一格畫麵。
夥夫長是否知曉尉遲明的身份?又會不會幫助尉遲明隱瞞身份?尉遲明是否能逃脫搜查?如果找不到尉遲明,發小林旭是否會被皇帝重罰?以及,皇帝與尉遲明的父母又曾是什麽關係?
埋下這麽多伏筆,盛臨樂長舒了一口氣,就不信讀者會不好奇後麵的劇情。
寫到尉遲明夢見父母那裏,她都忍不住落了兩滴眼淚,此生她也同尉遲明一樣,再也見不到親生父母了。
感傷了一會後,收起傷情,盛臨樂心裏盤算起這部漫畫的出刊頻率,兩月出一話就間隔時間拉得太久了,還是一月出一話比較好。
《四言漫畫》在每月廿四、廿五左右出新,《少年將軍》就定在每月初十左右。
她雖然有係統加持,趕稿可稱之為神速,但得給宋姨撰稿打磨腳本的時間。
再加上書鋪印刷也忙,少年將軍漫畫的雕版工程量比四言漫畫工程量多太多了,光靠李有財及其那幾個學徒工怕也是不夠用。
還要盡快叫林大管事多招攬雕版工,可後院人多了也擠不下啊,盛臨樂又祈禱林大管事快快賺錢,好讓她盡快能換個大鋪麵。
這漠城的鋪麵她向將軍夫人打探過,買一處帶後院的至少得七八千兩,她現在鋪子裏收益,就算不除去成本,都才堪堪賺到十分之一。
買不起也就隻能租賃了,也不需要搬太遠,就還在東街找一處大店鋪,把主營的生意都搬過去,雜七雜八那些做粉筆,印傳單,賣周邊這類的生意就全部留到原址。
最好找一座帶二樓的鋪子,以後樓上單獨開辟出來供人看書,樓下就做買賣。
也不會再有一到新畫本開售,就把想來看書的書生們擠到街口都進不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