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鬧事
全家要我做紈絝,我靠漫畫名天下 作者:芋素二荊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醫館死人的事不出一個時辰就傳到了書鋪這條街上。
連進門來買書的客人都在議論此事。店裏看書的書生幾次抬頭,看向聲源方向咳嗽,說話人絲毫沒有噤聲的意思,反而更大聲地娓娓不倦。
王隨見狀,也蹙了蹙眉,他們這是書鋪,又不是菜市場,非站在店裏侃這些做什麽,再者說,逝者為大,背後議論那對老夫妻是為了故意訛醫館的錢也太沒人性了。
王隨聽不下去了,正要上前,從旁邊竄出一纖弱書生,卷起一本書就朝那人砸去。
王隨下意識就伸手想攔,驚道:“誒!我家的書!”
“嘭”一聲,書砸到那人後腦勺後落地,那人捂著頭痛唿,後退一步踩在書頁上,怒道:“誰人砸我!”
王隨看向書頁上老大一個黢黑腳印,哭喪著臉:“我家的書啊——”
書生三步跨坐兩步上前,指頭痛罵:“你個沒爹生沒娘養的,在這清雅聖賢之地自鳴得意,隨口誣蔑逝者,還無知無畏,你怕是那黑心醫館花錢請來唱戲的!”
那人怒火中燒,抓起一旁的燭台砸過去,書生靈巧躲過,燭台碎了一地。
店裏其他顧客眼見兩方要打起來,著急忙慌地躲開這兩人,不想受波及的,忙不迭就跑出了店,有想看熱鬧的則躲在書櫃後,一會又冒半腦袋出來,明目張膽偷窺。
王隨苦著臉連忙抱住最近的書生,直喊勸說:“兩位消消氣,不要為了醫館那不相幹的事傷了和氣,砸壞了書鋪的東西是小,兩位受傷就得不償失了!”
書生顯然是個氣性大的,即便被王隨拖後腿,嘴裏還是不肯消停:“也不知你家祖墳埋了哪處風水寶地,生出你這又醜又壞的蠢貨子孫,唔……”
王隨趕忙捂住書生的嘴,店裏另外兩個夥計架住另一個人往外拽,連聲哄說那書生是秀才相公,客人一介白衣,打壞了秀才賠不起雲雲。
氣得那客人兩眼一翻,最後在門口亂罵了兩句才憋屈離去。
林大管事等人從後院趕出來時,王隨已經安撫住了書生,還給他重新上了壺茶水。
林大管事聽了王隨的敘述,頗有幾分頭疼,自家書鋪離德仁堂隔著兩條街,真是無妄之災。
書生掏出錢袋,拿了二十兩銀子給王隨:“砸壞了書鋪的書是在下的錯,驚擾了掌櫃生意,這剩餘的也一並賠給你們。”
林大管事沒想到這書生如此闊綽,連忙讓王隨把多的錢找補退迴去,對書生道:“隻需賠付書錢就好,也是我家夥計沒有及時製止那人喧吵,打擾了客人讀書。”
書生擺了擺手,不在意道:“你們這裏本就是開門做生意的地方,有喧吵說話實屬正常,我就是看不過那人滿口胡言才仗義執言,掌櫃的可知道那醫館在何處?到底是不是醫館害死了人?”
您那是仗義執言嗎?您都仗義擲書了!
林大管事無語了一瞬,溫言道:“秀才公不是漠城本地人?出事的醫館在保康街,具體事由我也不甚清楚。”
“想來應該已經有人報官了,過幾日等衙門出告真相就明了了。”
書生頷首,吹了吹茶盞的沫子,說:“我不是什麽秀才,確實不是漠城人,外地過來探親尋友的罷了。你家這供人免費讀書的事辦得極好,掌櫃的看來也是胸懷大義之人。”
林大管事擺手說:“這是東家的意思,這書鋪是盛將軍小女兒的私產。”
書生聞言驚訝,歎道:“盛將軍好家風啊,養出這樣賢良舒達的閨秀。”
——————————
“所以你們就把亂說話的那人放走了?”盛臨樂吹了吹墨跡,不解道:“那個書生也沒問是誰?”
林大管事汗顏,解釋說他求問過那書生名號,隻是書生顧左而言他,就是不肯說。
盛臨樂把最後一篇畫稿交給他,說:“那就找人查一查亂說話的那個人吧,如果真是德仁堂在搞事,估計是因為我不交出雲墨來故意報複。”
我說怎麽兩三天都沒再上門來要人,還以為是他們拿不出憑據做賊心虛不敢上門。原來還在這兒憋著壞兒呢。
林大管事問雲墨是誰。
盛臨樂三言兩語解釋了一下,林大管事沉吟不語,半晌才道:“三姑娘還是將此事跟夫人說一聲,這事若真是德仁堂搞鬼,就涉及將軍和太守的關係了。”
盛臨樂沒懂,怎麽又牽扯出來太守了。
林大管事娓娓道來。
還是因五年前的戰亂,當時漠城百姓死傷逃亡了近九成,整座城幾乎成了空城,當年守城的林太守也慘死在敵軍手中。
後來盛將軍領十萬將士拚死奪迴城池,陛下也重新選派了新太守前來赴任。可就算盛將軍如何派人相勸強送,那些經曆過戰亂的百姓寧願成流民也不肯再迴漠城。
盛將軍守了一座空城近半年。最後還是新太守想出法子,將漠城以及周邊村鎮的農稅全部減免,聯合周邊州郡的知州太守,鼓勵商人來此經商,商稅也隻收六成。
當年死的人太多了,許多房子也成了無主之屋,太守甚至宣稱那些房子也可免費租給商戶兩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此才吸引了大批百姓迴鄉,不少商人也見有利可圖來了漠城。
漠城在三四年內重塑了現在的繁榮景象。
後來這位太守也連續頒布了不少利民惠商的政策,在百姓眼裏就是宛如趙廣漢在世的好官。也因此,城中百姓也更愛戴尊敬這位太守,連陛下都下旨讚許他的功績,允他連任漠城太守。
漠城平穩後,百姓們安居樂業,也慢慢走出了戰後陰影。盛將軍的名字逐漸消失在茶餘飯後的閑聊裏,就算提到,也隻是說他又平定了某座山頭的山匪賊寇罷了。
說來,盛將軍與太守,本就是文官武將各在殊途,日常也不太碰麵。
隻是太守那連襟——方海道,是個貪財又小心眼的,事事都要把生意做到城裏獨一份的好,把將軍府的生意都踩在腳下才肯罷休。
將軍夫人置辦酒樓,他也開酒樓,還要開到全城第一的地位。林大管事歎了口氣,說:“徐大管事手裏那家酒樓,不知被方海道撬走了多少生意,就連我那兩間成衣鋪也不曾幸免。”
盛臨樂迷惑道:“這方海道……”
難道是我爹的黑粉頭子?
連進門來買書的客人都在議論此事。店裏看書的書生幾次抬頭,看向聲源方向咳嗽,說話人絲毫沒有噤聲的意思,反而更大聲地娓娓不倦。
王隨見狀,也蹙了蹙眉,他們這是書鋪,又不是菜市場,非站在店裏侃這些做什麽,再者說,逝者為大,背後議論那對老夫妻是為了故意訛醫館的錢也太沒人性了。
王隨聽不下去了,正要上前,從旁邊竄出一纖弱書生,卷起一本書就朝那人砸去。
王隨下意識就伸手想攔,驚道:“誒!我家的書!”
“嘭”一聲,書砸到那人後腦勺後落地,那人捂著頭痛唿,後退一步踩在書頁上,怒道:“誰人砸我!”
王隨看向書頁上老大一個黢黑腳印,哭喪著臉:“我家的書啊——”
書生三步跨坐兩步上前,指頭痛罵:“你個沒爹生沒娘養的,在這清雅聖賢之地自鳴得意,隨口誣蔑逝者,還無知無畏,你怕是那黑心醫館花錢請來唱戲的!”
那人怒火中燒,抓起一旁的燭台砸過去,書生靈巧躲過,燭台碎了一地。
店裏其他顧客眼見兩方要打起來,著急忙慌地躲開這兩人,不想受波及的,忙不迭就跑出了店,有想看熱鬧的則躲在書櫃後,一會又冒半腦袋出來,明目張膽偷窺。
王隨苦著臉連忙抱住最近的書生,直喊勸說:“兩位消消氣,不要為了醫館那不相幹的事傷了和氣,砸壞了書鋪的東西是小,兩位受傷就得不償失了!”
書生顯然是個氣性大的,即便被王隨拖後腿,嘴裏還是不肯消停:“也不知你家祖墳埋了哪處風水寶地,生出你這又醜又壞的蠢貨子孫,唔……”
王隨趕忙捂住書生的嘴,店裏另外兩個夥計架住另一個人往外拽,連聲哄說那書生是秀才相公,客人一介白衣,打壞了秀才賠不起雲雲。
氣得那客人兩眼一翻,最後在門口亂罵了兩句才憋屈離去。
林大管事等人從後院趕出來時,王隨已經安撫住了書生,還給他重新上了壺茶水。
林大管事聽了王隨的敘述,頗有幾分頭疼,自家書鋪離德仁堂隔著兩條街,真是無妄之災。
書生掏出錢袋,拿了二十兩銀子給王隨:“砸壞了書鋪的書是在下的錯,驚擾了掌櫃生意,這剩餘的也一並賠給你們。”
林大管事沒想到這書生如此闊綽,連忙讓王隨把多的錢找補退迴去,對書生道:“隻需賠付書錢就好,也是我家夥計沒有及時製止那人喧吵,打擾了客人讀書。”
書生擺了擺手,不在意道:“你們這裏本就是開門做生意的地方,有喧吵說話實屬正常,我就是看不過那人滿口胡言才仗義執言,掌櫃的可知道那醫館在何處?到底是不是醫館害死了人?”
您那是仗義執言嗎?您都仗義擲書了!
林大管事無語了一瞬,溫言道:“秀才公不是漠城本地人?出事的醫館在保康街,具體事由我也不甚清楚。”
“想來應該已經有人報官了,過幾日等衙門出告真相就明了了。”
書生頷首,吹了吹茶盞的沫子,說:“我不是什麽秀才,確實不是漠城人,外地過來探親尋友的罷了。你家這供人免費讀書的事辦得極好,掌櫃的看來也是胸懷大義之人。”
林大管事擺手說:“這是東家的意思,這書鋪是盛將軍小女兒的私產。”
書生聞言驚訝,歎道:“盛將軍好家風啊,養出這樣賢良舒達的閨秀。”
——————————
“所以你們就把亂說話的那人放走了?”盛臨樂吹了吹墨跡,不解道:“那個書生也沒問是誰?”
林大管事汗顏,解釋說他求問過那書生名號,隻是書生顧左而言他,就是不肯說。
盛臨樂把最後一篇畫稿交給他,說:“那就找人查一查亂說話的那個人吧,如果真是德仁堂在搞事,估計是因為我不交出雲墨來故意報複。”
我說怎麽兩三天都沒再上門來要人,還以為是他們拿不出憑據做賊心虛不敢上門。原來還在這兒憋著壞兒呢。
林大管事問雲墨是誰。
盛臨樂三言兩語解釋了一下,林大管事沉吟不語,半晌才道:“三姑娘還是將此事跟夫人說一聲,這事若真是德仁堂搞鬼,就涉及將軍和太守的關係了。”
盛臨樂沒懂,怎麽又牽扯出來太守了。
林大管事娓娓道來。
還是因五年前的戰亂,當時漠城百姓死傷逃亡了近九成,整座城幾乎成了空城,當年守城的林太守也慘死在敵軍手中。
後來盛將軍領十萬將士拚死奪迴城池,陛下也重新選派了新太守前來赴任。可就算盛將軍如何派人相勸強送,那些經曆過戰亂的百姓寧願成流民也不肯再迴漠城。
盛將軍守了一座空城近半年。最後還是新太守想出法子,將漠城以及周邊村鎮的農稅全部減免,聯合周邊州郡的知州太守,鼓勵商人來此經商,商稅也隻收六成。
當年死的人太多了,許多房子也成了無主之屋,太守甚至宣稱那些房子也可免費租給商戶兩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此才吸引了大批百姓迴鄉,不少商人也見有利可圖來了漠城。
漠城在三四年內重塑了現在的繁榮景象。
後來這位太守也連續頒布了不少利民惠商的政策,在百姓眼裏就是宛如趙廣漢在世的好官。也因此,城中百姓也更愛戴尊敬這位太守,連陛下都下旨讚許他的功績,允他連任漠城太守。
漠城平穩後,百姓們安居樂業,也慢慢走出了戰後陰影。盛將軍的名字逐漸消失在茶餘飯後的閑聊裏,就算提到,也隻是說他又平定了某座山頭的山匪賊寇罷了。
說來,盛將軍與太守,本就是文官武將各在殊途,日常也不太碰麵。
隻是太守那連襟——方海道,是個貪財又小心眼的,事事都要把生意做到城裏獨一份的好,把將軍府的生意都踩在腳下才肯罷休。
將軍夫人置辦酒樓,他也開酒樓,還要開到全城第一的地位。林大管事歎了口氣,說:“徐大管事手裏那家酒樓,不知被方海道撬走了多少生意,就連我那兩間成衣鋪也不曾幸免。”
盛臨樂迷惑道:“這方海道……”
難道是我爹的黑粉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