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兵分三路
魂穿大齊:我隻想活命 作者:一念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天說道:“消息應該不假。秦老哥你能在這個時候帶著船隊和貨物迴來,那證明此事和你無關。不然你也不會再迴來了。兄弟之前多有得罪,對不住你了!”
秦錚擺了擺手:“老弟,這時候還說這些做甚,咱們自家兄弟,這都是小事,說開了就好。
倒是如今江南局勢怎麽樣了?衛清水那個狗日的,他……他怎麽能投靠蠻夷呢,那不成賣國賊了嘛,祖宗的臉麵都不要了。哎!”
“我已經請兄弟們全部趕迴府,你先隨我迴書房議事吧。”
“好。”
書房之中,眾人神色凝重。
吳天率先講了事情經過,而後言道:“衛清水竟然投靠了北元,實讓我始料未及。他恐怕早在之前去那裏販賣精鹽之時就與北元朝廷有了勾結。
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我們在和北元大軍拚命的時候,人家已經領著敵軍長驅直入,跑去江南作威作福了。
隻怕前番大戰,北元朝廷想是動了一石三鳥的心思。既圖謀我東海,又順帶著拿下了江北等地,更是牽製住咱們大軍,不讓我們救援江南。
隻是那幫賊寇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會在我東海郡折損了十多萬兵馬,反而元氣大傷。
如今江南肯定已經生靈塗炭,南齊朝廷那點兵馬,不可能是北元精銳軍的敵手。江南危矣!
祝淮陰也深陷其中,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我有意兵發江南,眾位兄弟意下如何?”
秦錚當即表態:“我同意,讓我去,我漕幫出了叛徒,我自當清理門戶。給我一軍,我定把衛清水的腦袋帶迴來。”
孫真寒瞥了秦錚一眼,陰陽怪氣的說道:“誰知道你秦錚和衛清水是不是商量好的,你萬一領兵出去也不迴來了呢!
你們還自稱什麽江湖中人,一言九鼎講義氣,我呸,賣主求榮之輩罷了!吳大人,你可不能聽姓秦的忽悠啊,你別看他長得濃眉大眼,他現在是叛徒。”
“你他娘才是叛徒……”
“你就是叛徒。”
吳天一拍桌子:“夠了,都什麽時候了,還吵吵鬧鬧。秦老哥能在這個時候帶領船隊迴來,他就不會是叛徒,不然現在咱們東海已經無船可用。
在衛清水之事上,秦老哥肯定有責任,但我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我東海之人投敵,現已經讓江南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如果南方真的被北元朝廷占領,讓華夏僅剩的半壁江山落入蠻夷之手,咱們東海城就是這天下的罪人。我吳天就是跪在城頭一萬年,也贖不清罪孽。
我準備兵分三路,一路兩萬鐵騎,快馬從淮陰取道揚州,渡江南下。漕廠對水路熟悉,這一路大軍就由漕廠負責就近協調船隻,送鐵騎南渡。
另一路四萬禁衛軍乘船順流而下,從水路南渡。這兩路兵馬去江南以後見機行事,一來找尋祝淮陰的下落,二來誅殺蠻夷賊寇。
我再另派一路大軍三萬人,在長江北麵謹守門戶,接應這兩路兵馬。嚴防北元再往江南增兵,順便清剿北元之前侵占的江北地盤,能拿迴多少就拿迴多少。
這三路大軍共計九萬人,可謂傾其我東海所有,能不能驅除韃虜,保華夏半壁江山,可全看天意了。
幸虧前幾日咱們擊殺了北元十多萬人馬,不然麵臨的局勢將更為嚴峻。
此番統兵去江南之人麵對的是北元精銳大軍,而且是麵對麵作戰,其危險程度我就不多說了。
如非迫不得已,我也不希望你們前去,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準備單領一軍,其餘兩軍,何人願往?”
秦錚拍著胸脯說道:“吳大人,你不能離開東海。你如果再折在江南,那才是華夏的厄難,你萬萬不能冒險。
你讓我統領那兩萬鐵騎吧,別人去了沒用,我能調度所有碼頭,可以搞到船隻順利渡江。
而且衛清水是我漕幫之人,我必要清理門戶!江南之行,我自當親自去一趟。”
孫真寒也說道:“我可以領四萬禁衛軍南下。我和北元大軍還沒打過癮呢,我去會一會他們。秦叛徒說得對,吳大人你不能離開東海,我走一趟江南吧。”
“你爹才叛徒。”秦錚罵道。
“你就是叛徒……”
宋鐵柱說道:“都別吵了,還是我去吧。”
秦錚、孫真寒和宋鐵柱三人爭執不下。
吳天一手扶額:“行了,都安靜。秦錚率領兩萬鐵騎、孫真寒率領四萬禁衛軍、鐵柱你領三萬城防軍在江北沿途接應他們。
哥幾個千萬小心,咱們得到消息已經晚了,對江南現在的情報知之甚少,你們各自見機行事。我坐鎮東海,留三萬人馬,謹防敵軍再來攻城。
大頭,連夜開糧倉,給大軍分發糧草,天亮以後各自出發。進了江南地界,全靠兄弟們以戰養戰了,我沒法再給你們提供補給。準備出發吧!”
“得令。”
眾人各自領命而去。
吳天留下秦錚,言道:“老哥,前兩日之事多有得罪,兄弟我給你賠罪了。”
“老弟,你我之間就不要客氣了。你沒做錯,換了是我,我也會這麽做。衛清水投敵之事是我馭下不嚴,怪我這兩年一直在外,忽略了那個混賬東西的小心思。我此番一定將他的人頭帶迴來。”
“衛清水個人生死是小事,老哥此去江南,當以祝淮陰安危為重。此外就是船隻問題,如果落入北元手中的那些船隻奪不迴來,那麽想辦法將其全部毀了。
將北元那十萬大軍困在江南,令其南北不能相顧。屆時就是一時吃不下那十萬大軍,也不足為患了。”
“明白。”
一夜忙碌,天明時分,東海城兵分三路,兵鋒直指江南。
吳天站在城樓上,望著遠去的大軍,隻覺得心力憔悴,有種說不出的疲憊感。
他隱隱覺得事情並不那麽簡單,北元朝廷一石三鳥的手段,讓其有幾分熟悉。
見環兒也在望著遠去的大軍怔怔出神,吳天心知她擔憂祝淮陰安危,遂出言安慰:“別怕,你家小姐一身功夫好生了得,身邊還有那麽多忠心耿耿的舊部,不會出事的。咱們兵馬不日就到,一定能救她迴來。”
環兒輕輕“嗯”了一聲:“大哥,有一事我沒來及告訴你……”
秦錚擺了擺手:“老弟,這時候還說這些做甚,咱們自家兄弟,這都是小事,說開了就好。
倒是如今江南局勢怎麽樣了?衛清水那個狗日的,他……他怎麽能投靠蠻夷呢,那不成賣國賊了嘛,祖宗的臉麵都不要了。哎!”
“我已經請兄弟們全部趕迴府,你先隨我迴書房議事吧。”
“好。”
書房之中,眾人神色凝重。
吳天率先講了事情經過,而後言道:“衛清水竟然投靠了北元,實讓我始料未及。他恐怕早在之前去那裏販賣精鹽之時就與北元朝廷有了勾結。
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我們在和北元大軍拚命的時候,人家已經領著敵軍長驅直入,跑去江南作威作福了。
隻怕前番大戰,北元朝廷想是動了一石三鳥的心思。既圖謀我東海,又順帶著拿下了江北等地,更是牽製住咱們大軍,不讓我們救援江南。
隻是那幫賊寇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會在我東海郡折損了十多萬兵馬,反而元氣大傷。
如今江南肯定已經生靈塗炭,南齊朝廷那點兵馬,不可能是北元精銳軍的敵手。江南危矣!
祝淮陰也深陷其中,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我有意兵發江南,眾位兄弟意下如何?”
秦錚當即表態:“我同意,讓我去,我漕幫出了叛徒,我自當清理門戶。給我一軍,我定把衛清水的腦袋帶迴來。”
孫真寒瞥了秦錚一眼,陰陽怪氣的說道:“誰知道你秦錚和衛清水是不是商量好的,你萬一領兵出去也不迴來了呢!
你們還自稱什麽江湖中人,一言九鼎講義氣,我呸,賣主求榮之輩罷了!吳大人,你可不能聽姓秦的忽悠啊,你別看他長得濃眉大眼,他現在是叛徒。”
“你他娘才是叛徒……”
“你就是叛徒。”
吳天一拍桌子:“夠了,都什麽時候了,還吵吵鬧鬧。秦老哥能在這個時候帶領船隊迴來,他就不會是叛徒,不然現在咱們東海已經無船可用。
在衛清水之事上,秦老哥肯定有責任,但我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我東海之人投敵,現已經讓江南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如果南方真的被北元朝廷占領,讓華夏僅剩的半壁江山落入蠻夷之手,咱們東海城就是這天下的罪人。我吳天就是跪在城頭一萬年,也贖不清罪孽。
我準備兵分三路,一路兩萬鐵騎,快馬從淮陰取道揚州,渡江南下。漕廠對水路熟悉,這一路大軍就由漕廠負責就近協調船隻,送鐵騎南渡。
另一路四萬禁衛軍乘船順流而下,從水路南渡。這兩路兵馬去江南以後見機行事,一來找尋祝淮陰的下落,二來誅殺蠻夷賊寇。
我再另派一路大軍三萬人,在長江北麵謹守門戶,接應這兩路兵馬。嚴防北元再往江南增兵,順便清剿北元之前侵占的江北地盤,能拿迴多少就拿迴多少。
這三路大軍共計九萬人,可謂傾其我東海所有,能不能驅除韃虜,保華夏半壁江山,可全看天意了。
幸虧前幾日咱們擊殺了北元十多萬人馬,不然麵臨的局勢將更為嚴峻。
此番統兵去江南之人麵對的是北元精銳大軍,而且是麵對麵作戰,其危險程度我就不多說了。
如非迫不得已,我也不希望你們前去,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準備單領一軍,其餘兩軍,何人願往?”
秦錚拍著胸脯說道:“吳大人,你不能離開東海。你如果再折在江南,那才是華夏的厄難,你萬萬不能冒險。
你讓我統領那兩萬鐵騎吧,別人去了沒用,我能調度所有碼頭,可以搞到船隻順利渡江。
而且衛清水是我漕幫之人,我必要清理門戶!江南之行,我自當親自去一趟。”
孫真寒也說道:“我可以領四萬禁衛軍南下。我和北元大軍還沒打過癮呢,我去會一會他們。秦叛徒說得對,吳大人你不能離開東海,我走一趟江南吧。”
“你爹才叛徒。”秦錚罵道。
“你就是叛徒……”
宋鐵柱說道:“都別吵了,還是我去吧。”
秦錚、孫真寒和宋鐵柱三人爭執不下。
吳天一手扶額:“行了,都安靜。秦錚率領兩萬鐵騎、孫真寒率領四萬禁衛軍、鐵柱你領三萬城防軍在江北沿途接應他們。
哥幾個千萬小心,咱們得到消息已經晚了,對江南現在的情報知之甚少,你們各自見機行事。我坐鎮東海,留三萬人馬,謹防敵軍再來攻城。
大頭,連夜開糧倉,給大軍分發糧草,天亮以後各自出發。進了江南地界,全靠兄弟們以戰養戰了,我沒法再給你們提供補給。準備出發吧!”
“得令。”
眾人各自領命而去。
吳天留下秦錚,言道:“老哥,前兩日之事多有得罪,兄弟我給你賠罪了。”
“老弟,你我之間就不要客氣了。你沒做錯,換了是我,我也會這麽做。衛清水投敵之事是我馭下不嚴,怪我這兩年一直在外,忽略了那個混賬東西的小心思。我此番一定將他的人頭帶迴來。”
“衛清水個人生死是小事,老哥此去江南,當以祝淮陰安危為重。此外就是船隻問題,如果落入北元手中的那些船隻奪不迴來,那麽想辦法將其全部毀了。
將北元那十萬大軍困在江南,令其南北不能相顧。屆時就是一時吃不下那十萬大軍,也不足為患了。”
“明白。”
一夜忙碌,天明時分,東海城兵分三路,兵鋒直指江南。
吳天站在城樓上,望著遠去的大軍,隻覺得心力憔悴,有種說不出的疲憊感。
他隱隱覺得事情並不那麽簡單,北元朝廷一石三鳥的手段,讓其有幾分熟悉。
見環兒也在望著遠去的大軍怔怔出神,吳天心知她擔憂祝淮陰安危,遂出言安慰:“別怕,你家小姐一身功夫好生了得,身邊還有那麽多忠心耿耿的舊部,不會出事的。咱們兵馬不日就到,一定能救她迴來。”
環兒輕輕“嗯”了一聲:“大哥,有一事我沒來及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