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以殺止損
魂穿大齊:我隻想活命 作者:一念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宮門外,正在鬧著罷官抗議的江南群臣們,一個個額頭出汗,進退兩難。
各自心中紛紛湧起不好的預感,有那聰明之人已經迴過味兒來,伺機開溜。
吳天冷冷的掃視地方官員,哼了一聲,吩咐左右:“宣六部尚書前來禦書房議事。”
“遵旨。”
他並沒有理會宮門口喧鬧的人群,在所有人的注目禮中迴了禦書房。剛坐定沒有片刻,秦錚等人聯袂請見。
大德進門先笑:“我就知道不對勁,說好的你坐鎮金陵,怎麽突然要禦駕親征了呢。原來沒去前線啊!”
大頭感歎:“大哥你可算是迴來了。愁死我了,二嫂答應的糧草,遲遲沒有入庫,你給催一下啊。”
秦錚扒拉開二人,急道:“天牢人滿為患,廚子鍋鏟子都磨平了,也做不過來那麽多人的飯食啊。
還有審案,我三天沒合眼啦。不能這麽抓啊,哪裏拷問的過來。全是人,我現在腦子裏全是人啊,老天爺,我快瘋了。”
吳天擺了擺手:“坐下說,都別著急。”
秦錚跳著腳,拍著大腿:“還不急?我的太上皇兄弟啊,你到底想幹什麽?曆朝曆代也沒有帝王這麽大動幹戈過呀!
你把滿朝文武關押了個七七八八,朝政已然癱瘓。如今可咋整?我頭都大了。”
吳天讓眾人稍安勿躁,高聲吩咐上茶。
他瞥見小尼姑端著茶水走進來,驚唿:“你啥時候來的?你怎麽進來的?”
真姑一指門外:“我跟著你一路走迴來的啊?小耳朵問我幹啥,我說伺候你,他也沒說不讓我進啊。”
“你……罷了罷了,茶放下,先出去,把門帶上。”
“哦。對了,我師父給你的。”小尼姑掏出明月玦放在書桌上,轉身便走。
秦錚三人的眼神跟著真姑身影直轉,一起扭頭望著她走出大門口。
大頭剛坐下,又站起身不自覺的跟了出去,好半晌才迴來,低聲問道:“大哥,可是收的五房?”
大德摸了摸光頭:“桌上那個什麽玩意兒,我瞧著有點眼熟。”
秦錚也伸著脖子張望:“啥東西?雞鳴寺給的陪嫁?”
吳天沒好氣的拍著桌子:“你們仨還有沒有正形?說正事呢。”
秦錚迴過神來:“對對對,可愁死我了。”
吳天言道:“這一次不能草草了事。既然動了,便要有雷霆之勢,斬一切魑魅魍魎。秦老哥,你務必給我嚴查到底。”
秦錚苦著臉:“真不能這麽查啊!”
“我又沒讓你把所有人全部殺了。小惡抄家流放,大惡抄家砍頭,重惡抄家淩遲,族人三代不錄用。隻誅惡徒,不要連累犯官家眷。”
“那也剩不下多少了呀。這麽一來,江南門閥世家還能真心擁戴你嗎?”
“哼哼,他們自私自利,哪有真心?我也不要人擁戴。既然各懷鬼胎,那便看看誰的拳頭硬。
給我殺,殺到他們膽寒,殺到他們以後夾著尾巴做人,殺到沒有人再自以為是,高高在上。”
秦錚猶自要開口爭辯,大德拉住他,衝其使了一個眼色,再而緩緩搖了搖頭。
秦錚欲言又止,唯有歎氣。
耳聽大德問道:“兄弟,那朝政怎麽辦?這麽一來,朝堂之上空出的職位可太多了。”
“我請你們來,不是商量清洗朝堂之事,這事沒得商量。我是想問問你們,下一步如何維持朝政?
我準備馬上開科取士,招一批新進士子前來補充大量空缺。你們覺得意下如何?”
大頭表示讚同:“國朝初立,開恩科乃是好事。隻是錄取的都是新人,能馬上入朝為官嗎?”
“無妨,每個衙門又不是殺盡了,終歸會有一些原本鬱鬱不得誌之人。將那些人提拔起來,再補充年輕的新鮮血液,不會出大問題。
我們不過江南兩州之地,能亂到哪去?這一次要是震懾不住那些門閥世家,以後他們敢在金鑾殿上耀武揚威,作威作福。與民為惡者,絕不姑息。”
秦錚還是忍不住說道:“抓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我審不過來。”
吳天皺著眉:“我讓聶耳派繡衣衛幫你審。不要等什麽秋後問斬,隻要定案,確保罪行無誤,即刻行刑。”
秦錚歎道:“你這樣要得罪多少人?而且這般倉促,會不會太草率了一些?”
“我給你一個判刑標準,不要困守於律法。手上有人命案的犯官,必須死,其餘抄家流放。你看著辦吧,我隻有一個要求,從嚴從重處理。
秦老哥,我希望你能嚴格按照我的意思執行,不要讓我親自動手。此番刑部所有卷宗送中書省核對。”
“……”
秦錚默不作聲,算是答應了。眾人又商議了片刻,告辭離去。
剛走出禦書房,秦錚便拉著大德詢問:“大和尚,你剛才為啥不讓我勸勸吳老弟。他這麽做明顯不合適啊?”
大德搖了搖頭:“別勸了,沒用。咱們和他相處的時日還少嗎?這一次他是鐵了心了。”
“我搞不懂,從沒見過他這麽武斷。這是不計代價的要以殺止損啊!”
“老秦,你糊塗啊!”
秦錚頗為不解:“我咋啦?”
大德歎道:“江南文武百官在此地官場興風作浪,草菅人命不是一日兩日了。
吳老弟的長子被門閥世家子弟踐踏喪命,白妃至今難懷身孕。你別告訴我,你沒聽說過此事?
想當年,他曆經千辛萬苦,隻身護送先帝遺詔和傳國玉璽南渡,憑一己之力助大齊複辟。
他保下江南半壁江山免遭塗炭,可謂有功於華夏,最後卻落得個人人喊殺,全家亡命天涯,朝不保夕。這事你也不知道嗎?
再後來,前朝薑家清賀太後,城破之際被逼無奈,遣貼身婢女割首傳信東海以求援。
北元大軍攜裹走了重征帝和城中美貌女子,令華夏蒙受屈辱。那時候滿朝文武皆在裝聾作啞,另立新帝。
這麽多事強加他身,主公心裏豈能痛快的了?這裏麵因果多了去了,你當真看不懂嗎?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吳老弟身上血還沒幹呢,你怎麽勸他大度?要我說,殺的好!”
秦錚細細琢磨,微微一歎。
各自心中紛紛湧起不好的預感,有那聰明之人已經迴過味兒來,伺機開溜。
吳天冷冷的掃視地方官員,哼了一聲,吩咐左右:“宣六部尚書前來禦書房議事。”
“遵旨。”
他並沒有理會宮門口喧鬧的人群,在所有人的注目禮中迴了禦書房。剛坐定沒有片刻,秦錚等人聯袂請見。
大德進門先笑:“我就知道不對勁,說好的你坐鎮金陵,怎麽突然要禦駕親征了呢。原來沒去前線啊!”
大頭感歎:“大哥你可算是迴來了。愁死我了,二嫂答應的糧草,遲遲沒有入庫,你給催一下啊。”
秦錚扒拉開二人,急道:“天牢人滿為患,廚子鍋鏟子都磨平了,也做不過來那麽多人的飯食啊。
還有審案,我三天沒合眼啦。不能這麽抓啊,哪裏拷問的過來。全是人,我現在腦子裏全是人啊,老天爺,我快瘋了。”
吳天擺了擺手:“坐下說,都別著急。”
秦錚跳著腳,拍著大腿:“還不急?我的太上皇兄弟啊,你到底想幹什麽?曆朝曆代也沒有帝王這麽大動幹戈過呀!
你把滿朝文武關押了個七七八八,朝政已然癱瘓。如今可咋整?我頭都大了。”
吳天讓眾人稍安勿躁,高聲吩咐上茶。
他瞥見小尼姑端著茶水走進來,驚唿:“你啥時候來的?你怎麽進來的?”
真姑一指門外:“我跟著你一路走迴來的啊?小耳朵問我幹啥,我說伺候你,他也沒說不讓我進啊。”
“你……罷了罷了,茶放下,先出去,把門帶上。”
“哦。對了,我師父給你的。”小尼姑掏出明月玦放在書桌上,轉身便走。
秦錚三人的眼神跟著真姑身影直轉,一起扭頭望著她走出大門口。
大頭剛坐下,又站起身不自覺的跟了出去,好半晌才迴來,低聲問道:“大哥,可是收的五房?”
大德摸了摸光頭:“桌上那個什麽玩意兒,我瞧著有點眼熟。”
秦錚也伸著脖子張望:“啥東西?雞鳴寺給的陪嫁?”
吳天沒好氣的拍著桌子:“你們仨還有沒有正形?說正事呢。”
秦錚迴過神來:“對對對,可愁死我了。”
吳天言道:“這一次不能草草了事。既然動了,便要有雷霆之勢,斬一切魑魅魍魎。秦老哥,你務必給我嚴查到底。”
秦錚苦著臉:“真不能這麽查啊!”
“我又沒讓你把所有人全部殺了。小惡抄家流放,大惡抄家砍頭,重惡抄家淩遲,族人三代不錄用。隻誅惡徒,不要連累犯官家眷。”
“那也剩不下多少了呀。這麽一來,江南門閥世家還能真心擁戴你嗎?”
“哼哼,他們自私自利,哪有真心?我也不要人擁戴。既然各懷鬼胎,那便看看誰的拳頭硬。
給我殺,殺到他們膽寒,殺到他們以後夾著尾巴做人,殺到沒有人再自以為是,高高在上。”
秦錚猶自要開口爭辯,大德拉住他,衝其使了一個眼色,再而緩緩搖了搖頭。
秦錚欲言又止,唯有歎氣。
耳聽大德問道:“兄弟,那朝政怎麽辦?這麽一來,朝堂之上空出的職位可太多了。”
“我請你們來,不是商量清洗朝堂之事,這事沒得商量。我是想問問你們,下一步如何維持朝政?
我準備馬上開科取士,招一批新進士子前來補充大量空缺。你們覺得意下如何?”
大頭表示讚同:“國朝初立,開恩科乃是好事。隻是錄取的都是新人,能馬上入朝為官嗎?”
“無妨,每個衙門又不是殺盡了,終歸會有一些原本鬱鬱不得誌之人。將那些人提拔起來,再補充年輕的新鮮血液,不會出大問題。
我們不過江南兩州之地,能亂到哪去?這一次要是震懾不住那些門閥世家,以後他們敢在金鑾殿上耀武揚威,作威作福。與民為惡者,絕不姑息。”
秦錚還是忍不住說道:“抓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我審不過來。”
吳天皺著眉:“我讓聶耳派繡衣衛幫你審。不要等什麽秋後問斬,隻要定案,確保罪行無誤,即刻行刑。”
秦錚歎道:“你這樣要得罪多少人?而且這般倉促,會不會太草率了一些?”
“我給你一個判刑標準,不要困守於律法。手上有人命案的犯官,必須死,其餘抄家流放。你看著辦吧,我隻有一個要求,從嚴從重處理。
秦老哥,我希望你能嚴格按照我的意思執行,不要讓我親自動手。此番刑部所有卷宗送中書省核對。”
“……”
秦錚默不作聲,算是答應了。眾人又商議了片刻,告辭離去。
剛走出禦書房,秦錚便拉著大德詢問:“大和尚,你剛才為啥不讓我勸勸吳老弟。他這麽做明顯不合適啊?”
大德搖了搖頭:“別勸了,沒用。咱們和他相處的時日還少嗎?這一次他是鐵了心了。”
“我搞不懂,從沒見過他這麽武斷。這是不計代價的要以殺止損啊!”
“老秦,你糊塗啊!”
秦錚頗為不解:“我咋啦?”
大德歎道:“江南文武百官在此地官場興風作浪,草菅人命不是一日兩日了。
吳老弟的長子被門閥世家子弟踐踏喪命,白妃至今難懷身孕。你別告訴我,你沒聽說過此事?
想當年,他曆經千辛萬苦,隻身護送先帝遺詔和傳國玉璽南渡,憑一己之力助大齊複辟。
他保下江南半壁江山免遭塗炭,可謂有功於華夏,最後卻落得個人人喊殺,全家亡命天涯,朝不保夕。這事你也不知道嗎?
再後來,前朝薑家清賀太後,城破之際被逼無奈,遣貼身婢女割首傳信東海以求援。
北元大軍攜裹走了重征帝和城中美貌女子,令華夏蒙受屈辱。那時候滿朝文武皆在裝聾作啞,另立新帝。
這麽多事強加他身,主公心裏豈能痛快的了?這裏麵因果多了去了,你當真看不懂嗎?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吳老弟身上血還沒幹呢,你怎麽勸他大度?要我說,殺的好!”
秦錚細細琢磨,微微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