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天下大勢
魂穿大齊:我隻想活命 作者:一念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天眉頭緊蹙,有些焦急的說道:“陛下,周世榮跑就跑了吧,已經不重要了。咱們現在當務之急是必須盡快調集兵馬,與這些反賊決一死戰啊!”
永安皇帝深以為然:“朕已經下旨西北和東北兩地恢複軍戶,讓地方上自行組建軍隊,阻擋靖王和沐王這兩個叛徒。又著京都虎嘯軍和冀州羽林軍北上與草原部落決一死戰。”
“咱們大齊共有多少人馬?”
“我大齊經年不戰,軍戶大都解甲歸田,老將都已過世,新晉將帥沒有臨敵經驗。朕倉促之間能調動的隻有虎嘯軍五萬騎兵,羽林軍五萬步兵,共計十萬大軍。地方軍戶集結需要時間,估計十日內還能集結十萬步兵。”
吳天鬆了口氣:“那還好,有一搏之力。敵軍有多少?”
“邸報上述靖王和沐王不知道從哪裏各自搞來了五萬精銳,草原部落有十五萬鐵騎。”
吳天聞言倒吸一口涼氣:“咱們現在隻有十萬大軍,需要全部北上抵抗草原部落,其餘軍戶還沒有集結完畢,那豈不是沒有人抵抗靖王和沐王,任由他們長驅直入?那些地方武裝哪裏能阻擋的了軍隊?”
永安皇帝歎道:“所以朕今日喚你來,是另有一事相告。”
“陛下您什麽意思?”
永安皇帝頗為失落的慘笑道:“打不贏,朕知道打不贏。天京城遲早必破,不同的是能堅持二十日還是三十日而已。
朕已經讓皇後帶著太子假借今夜大祭祀需要閉關祈福的這個空檔,避人耳目,已經先一步離開京城了。”
吳天神色凝重:“什麽?離開了?去哪?”
“南方,金陵。”
“南京啊?”
“南京?倒也貼切。”
“去那幹什麽?”
“大齊保不住了,讓太子在金陵登基,借助長江天塹,劃江而治,可保全性命。”
吳天揉著太陽穴,搖了搖頭:“難,殿下在南方沒有根基,他隻怕站不穩腳跟。哪個地方都有名門望族,人家江南士族還會效忠他一個亡國太子嗎?”
“朕在南方尚有五萬精銳龍吟水軍,可惜他們雖各個精通水性,但不善北方作戰,有船無馬。瑜兒有這五萬水中蛟龍,可在金陵複國。朕已經派人傳旨,著龍吟軍輕裝簡行,北上接應太子,但莫要前來救駕。”
“嗯,金陵有長江天塹,那些北方敵寇不善南方作戰,他們三路大軍勢必打下天京城,倒未必會敢南渡。”
吳天說著話突然又想起一事,著急忙慌的言道:“陛下,我得馬上出宮一趟。”
永安皇帝安慰道:“你放心吧,這會兒你夫人錢氏全家還有你的如夫人白飛飛,已經隨著第一批人馬動身。朕將你的家眷安排在最早一批,想來此刻已然出城了吧!
我們要盡可能守的久一點,守的越久,能逃命的人越多。朕已經命人前去通知各大士族,讓他們安排族人盡可能的往南方遷移,能走多少就走多少吧。
也讓太子他們通知沿途能夠通知到的所有地方百姓,全部遷徙江南避難。朕也會將所有能帶走的財物盡皆讓人運走,直到城破人亡。”
吳天鬆了口氣:“這麽說,陛下留下微臣,是希望微臣能和您一起為國捐軀了?
陛下你想以身為餌,吸引敵軍注意力,而後將所有能轉移的人力物力全部轉移去江南。
我們則在京城一地,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敵軍最大的傷亡,同時也為太子保存了實力。”
永安皇帝不吝讚歎:“嗯,吳卿果然有真才實學,單就這份舉一反三的洞察力,已經勝過朝中太多人。
你怕不怕死?”
吳天長舒口氣,緩緩而言:“說實話,怕,但沒有了牽掛,怕的不那麽明顯。我老婆孩子沒事,他們能活命,我也就不那麽擔心了!可憐我那未出世的孩子,我還沒看他一眼。
罷了!太子想來定會善待我家小。我一條命,換老婆孩子全家都能活下去,我幹了!”
永安皇帝哈哈大笑:“吳卿,且讓你我君臣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吧!”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
吳天手提一把卷了刃的大刀,渾身是血的跑進禦書房。書房內坐著永安皇帝,他的大伴尤總管站立在一旁。刑部尚書嶽重山竟然也在。
吳天將手中大刀往地上一扔,滿臉疲倦的說道:“陛下,北城門已破,宮中護衛不足千人,已經抵擋不住了。”
大伴急忙跪地悲唿:“陛下,老奴護您殺出重圍,咱們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永安皇帝一臉平靜的搖了搖頭:“朕不能跑。祖宗基業毀於朕手,朕還有何麵目丟下城中百姓獨自逃生?朕是無能,但朕不慫!
六十五天,哈哈哈……朕以為最多守一個月,沒想到守了兩月有餘,這些賊寇才打進京,也不過如此。朕該辦的事已經辦妥,足夠了!
吳卿接旨……”
吳天一愣,心道:“都這個節骨眼了,還接他娘的什麽旨啊!”
嶽重山上前一步,怒喝:“混賬,吳天,你敢抗旨不遵?”
吳天歎了口氣,拱了拱手:“接旨接旨。”
永安皇帝從懷中掏出幾樣東西,鄭重的交在吳天手中:“吳卿,朕本意是想讓你隨朕與天京城共存亡,但朕近來發現你出城殺敵時奮不顧身,協助城防也很得心應手。
更難能可貴的是你有很多次機會獨自逃命,可你沒有臨陣變節。你比朕想象中還要有勇有謀,也更有擔當。你隨朕殉國太過可惜!
朕今日親封你為太子太保,官居從一品。這裏有一封朕親手所書的血衣詔,你務必將其交給太子。這裏還有半塊兒虎符,乃是龍吟水軍的調兵兵符,朕準許你便宜行事。
東宮明德殿後花園中有一口枯井,可直通南城外,你走吧!吳卿,朕將太子就托付給你了,你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吳天急道:“有密道?怎麽不早說!那咱們可以一起走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去南方,終有打迴來的一日啊!”
永安皇帝歎道:“朕不能走,朕一走,民心也就完了!朕留下來,與國同休。你快走吧!對了,將傳國玉璽也一並帶走!吳卿,瑜兒頑皮,你要多多教導。朕……謝謝你了!”
“陛下!”
“休得多言,快滾。”
吳天慎重的接過血衣詔和玉璽,心頭忍不住有點難受。他不怕死,但這種大難臨頭的壓抑感讓人很不適應,心口隻覺得堵得慌。
他一步一迴頭的走到書房門口頓住身形,耳聽永安皇帝望著他厲聲喝道:“吳天抗旨不遵,罰俸三年……”
吳天心中一酸,忍不住落淚,抬手擦了擦眼角,快步離去。臨行前高聲喊道:“狗日的嶽重山,老子和你之間的賬,兩清了!”
嶽重山聞言哈哈大笑:“陛下,老臣刑部沒有貪生怕死之人吧?就連一個小吏,平日裏活著都是浪費米飯,危難關頭也是有骨氣的,比都察院如何啊?”
吳天紅著眼嘶吼道:“你他娘的才浪費米飯!”
身後傳來嶽尚書蒼老但豪邁的笑聲,永安皇帝說著什麽已經聽不清了!
吳天跑到東宮,隨意翻出一件幹淨衣服換在身上,而後又將玉璽、兵符、血衣詔全部用牛皮紙打包好背在身上,朝著後花園飛奔而去。
他瞪大雙眼焦急地四處搜尋。終於在一座造型別致的假山之中發現了一口頗不起眼的枯井。
這口枯井被周圍茂密的植被所遮掩,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察覺其存在。井口四周更是覆蓋滿了一層厚厚的青苔,仿佛歲月在此沉澱下的痕跡,顯得極為隱蔽。
吳天探頭向井裏望去,看不到有水的跡象,入眼隻有一團漆黑。
正當他坐在井邊猶豫不決,想著要不要冒險跳下去的時候,猛然間瞧見禦書房所在的方向,那裏先是冒出滾滾濃煙,緊接著便是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火勢異常兇猛,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一切,隻片刻功夫,已經映紅了天空。
吳天紅了眼眶,衝著禦書房喃喃自語:“皇上……走好!”
他心知不能再等,當下兩眼一閉,一咬牙,從井口跳了下去。井裏頗深,跳下去以後雙腳重重一頓,傳來鑽心的疼痛。
吳天忍著疼痛四下摸索,見井裏果然有一條半人高的通道。奈何他身材高大,不得不跪下爬行。
四周黑燈瞎火,什麽都看不見,通道內曲折蜿蜒,時而向下時而向上,內裏直不起身,也沒有辦法調頭。
好在他心理素質過硬,受過專業的訓練,換成尋常人隻怕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壓抑的瘋掉。
吳天在這種幽暗密閉的空間裏隻覺得唿吸困難,強忍著手腳的泥濘,隻顧蒙頭爬行。也不知道爬了多久,就在身體和心理雙重防線都要崩潰的那一刻,他似乎感覺到了空氣有一絲絲變化。
一時間精神為之一振,急忙使出最後的力氣拚了命的往前爬,越往前空氣越新鮮,隱隱還有一絲微風吹來。
吳天當場忍不住從喉嚨裏發出一聲野獸般的低沉嘶吼,猶如困獸得脫牢籠,一鼓作氣爬出了深天。
他蹲在地上貓著身子左右張望,見四下無人,這才敢站起來抻著早已麻木了的筋骨。借著月光,隻覺得自己膝蓋和雙手全都磨破了皮,隱隱往外滲血。
吳天癱坐在地上,躺了好一會兒,也不敢多待,強忍著疼痛,打起精神,憑借周圍的地形地貌,判斷出自己應該是在京城南邊的山中。
心中怒罵:“艸,這地道修得太他媽長了,這不得幾十裏,我他媽恐怕爬了不止一天。”當下強撐著一路向著南方逃去。他不缺野外求生技能,這時候一邊養傷,一邊逃命。
城外四處都是兵荒馬亂,也分不清誰是誰的兵馬,到處都是零零散散、拖家帶口的逃難之人。吳天自顧不暇,也不忍再看,隻能混跡於難民之中,繼續往南流竄。
————————
永安一十八年,幽州牧畢巳仁通敵叛國,開門揖盜,引狼入室。
草原上以克烈部落為首的數十個部落,傾巢而出,共驅狼騎一十五萬,入關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大可汗統帥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鋒直逼天京城,而後更是席卷大齊北部直至問鼎中原,侵占五州之地。此後定都天京府,建國北元。
同年,東北沐王在完顏家族的幫助下,強行從北元手中奪得部分幽州之地,而後順利一統東北三州。後沐王慘遭暗算,完顏家族自立為王,定都會寧府,建國東金。
同年,西北靖王以西域等地為根基,聯合耶律家族共同舉兵,掠奪西北三州之地,後自詡為薑族正統,定都虎思斡耳朵,複辟西齊不過月餘,被耶律氏篡位,改國號為西遼。
同年,齊國太子薑瑜在清賀皇後娘家及滿朝達官貴人的幫助下潛逃至江南,憑借五萬龍吟水軍,固守長江以南,苟延殘喘。後人稱之為錦衣南渡。
待得虎嘯、羽林二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天京城破,永安皇帝火燒皇宮,以身殉國的消息傳遍四方。
薑瑜痛哭流涕,發誓必將報仇雪恨。擇日,在江南士族的見證下,正式宣布遷都金陵,並登基稱帝,延用國號大齊,改年號永安為重征。此時大齊僅剩江南兩州之地。
自此,傳承一百多年的大齊分崩離析,一十三州一分為四,錦繡河山落入外族之手。弭戰三月,這才止戈散馬,休養生息,各自為政。
(第一卷:終!)
【注:文中故事乃是架空曆史,均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再注:為了讓讀者老爺您大概了解地理位置,方便閱讀,我特意簡單統計了一下!】
大概的地理位置如下:
北元: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湖北、陝西、山東、甘肅等地方。
東金:黑吉遼三省再向東北等地方。
西遼:青海、西藏、新疆再向西北等地方。
南齊: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可能有小夥伴問:那麽兩廣、雲南等地呢?那時候沿海大部分地區包括雲南乃至越南等地叫交趾,也有叫安南、南詔等等,時間線不同稱唿也各不相同。書中這些地方要等吳天給它全收迴來。
首都:
北元:天京府(北京)
東金:會寧府(黑龍江哈爾濱)
西遼: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內,新疆那邊,古代的西域)
南齊:金陵(江蘇南京)
(小夥伴們,咱們相約第二卷呦!)
永安皇帝深以為然:“朕已經下旨西北和東北兩地恢複軍戶,讓地方上自行組建軍隊,阻擋靖王和沐王這兩個叛徒。又著京都虎嘯軍和冀州羽林軍北上與草原部落決一死戰。”
“咱們大齊共有多少人馬?”
“我大齊經年不戰,軍戶大都解甲歸田,老將都已過世,新晉將帥沒有臨敵經驗。朕倉促之間能調動的隻有虎嘯軍五萬騎兵,羽林軍五萬步兵,共計十萬大軍。地方軍戶集結需要時間,估計十日內還能集結十萬步兵。”
吳天鬆了口氣:“那還好,有一搏之力。敵軍有多少?”
“邸報上述靖王和沐王不知道從哪裏各自搞來了五萬精銳,草原部落有十五萬鐵騎。”
吳天聞言倒吸一口涼氣:“咱們現在隻有十萬大軍,需要全部北上抵抗草原部落,其餘軍戶還沒有集結完畢,那豈不是沒有人抵抗靖王和沐王,任由他們長驅直入?那些地方武裝哪裏能阻擋的了軍隊?”
永安皇帝歎道:“所以朕今日喚你來,是另有一事相告。”
“陛下您什麽意思?”
永安皇帝頗為失落的慘笑道:“打不贏,朕知道打不贏。天京城遲早必破,不同的是能堅持二十日還是三十日而已。
朕已經讓皇後帶著太子假借今夜大祭祀需要閉關祈福的這個空檔,避人耳目,已經先一步離開京城了。”
吳天神色凝重:“什麽?離開了?去哪?”
“南方,金陵。”
“南京啊?”
“南京?倒也貼切。”
“去那幹什麽?”
“大齊保不住了,讓太子在金陵登基,借助長江天塹,劃江而治,可保全性命。”
吳天揉著太陽穴,搖了搖頭:“難,殿下在南方沒有根基,他隻怕站不穩腳跟。哪個地方都有名門望族,人家江南士族還會效忠他一個亡國太子嗎?”
“朕在南方尚有五萬精銳龍吟水軍,可惜他們雖各個精通水性,但不善北方作戰,有船無馬。瑜兒有這五萬水中蛟龍,可在金陵複國。朕已經派人傳旨,著龍吟軍輕裝簡行,北上接應太子,但莫要前來救駕。”
“嗯,金陵有長江天塹,那些北方敵寇不善南方作戰,他們三路大軍勢必打下天京城,倒未必會敢南渡。”
吳天說著話突然又想起一事,著急忙慌的言道:“陛下,我得馬上出宮一趟。”
永安皇帝安慰道:“你放心吧,這會兒你夫人錢氏全家還有你的如夫人白飛飛,已經隨著第一批人馬動身。朕將你的家眷安排在最早一批,想來此刻已然出城了吧!
我們要盡可能守的久一點,守的越久,能逃命的人越多。朕已經命人前去通知各大士族,讓他們安排族人盡可能的往南方遷移,能走多少就走多少吧。
也讓太子他們通知沿途能夠通知到的所有地方百姓,全部遷徙江南避難。朕也會將所有能帶走的財物盡皆讓人運走,直到城破人亡。”
吳天鬆了口氣:“這麽說,陛下留下微臣,是希望微臣能和您一起為國捐軀了?
陛下你想以身為餌,吸引敵軍注意力,而後將所有能轉移的人力物力全部轉移去江南。
我們則在京城一地,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敵軍最大的傷亡,同時也為太子保存了實力。”
永安皇帝不吝讚歎:“嗯,吳卿果然有真才實學,單就這份舉一反三的洞察力,已經勝過朝中太多人。
你怕不怕死?”
吳天長舒口氣,緩緩而言:“說實話,怕,但沒有了牽掛,怕的不那麽明顯。我老婆孩子沒事,他們能活命,我也就不那麽擔心了!可憐我那未出世的孩子,我還沒看他一眼。
罷了!太子想來定會善待我家小。我一條命,換老婆孩子全家都能活下去,我幹了!”
永安皇帝哈哈大笑:“吳卿,且讓你我君臣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吧!”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
吳天手提一把卷了刃的大刀,渾身是血的跑進禦書房。書房內坐著永安皇帝,他的大伴尤總管站立在一旁。刑部尚書嶽重山竟然也在。
吳天將手中大刀往地上一扔,滿臉疲倦的說道:“陛下,北城門已破,宮中護衛不足千人,已經抵擋不住了。”
大伴急忙跪地悲唿:“陛下,老奴護您殺出重圍,咱們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永安皇帝一臉平靜的搖了搖頭:“朕不能跑。祖宗基業毀於朕手,朕還有何麵目丟下城中百姓獨自逃生?朕是無能,但朕不慫!
六十五天,哈哈哈……朕以為最多守一個月,沒想到守了兩月有餘,這些賊寇才打進京,也不過如此。朕該辦的事已經辦妥,足夠了!
吳卿接旨……”
吳天一愣,心道:“都這個節骨眼了,還接他娘的什麽旨啊!”
嶽重山上前一步,怒喝:“混賬,吳天,你敢抗旨不遵?”
吳天歎了口氣,拱了拱手:“接旨接旨。”
永安皇帝從懷中掏出幾樣東西,鄭重的交在吳天手中:“吳卿,朕本意是想讓你隨朕與天京城共存亡,但朕近來發現你出城殺敵時奮不顧身,協助城防也很得心應手。
更難能可貴的是你有很多次機會獨自逃命,可你沒有臨陣變節。你比朕想象中還要有勇有謀,也更有擔當。你隨朕殉國太過可惜!
朕今日親封你為太子太保,官居從一品。這裏有一封朕親手所書的血衣詔,你務必將其交給太子。這裏還有半塊兒虎符,乃是龍吟水軍的調兵兵符,朕準許你便宜行事。
東宮明德殿後花園中有一口枯井,可直通南城外,你走吧!吳卿,朕將太子就托付給你了,你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吳天急道:“有密道?怎麽不早說!那咱們可以一起走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去南方,終有打迴來的一日啊!”
永安皇帝歎道:“朕不能走,朕一走,民心也就完了!朕留下來,與國同休。你快走吧!對了,將傳國玉璽也一並帶走!吳卿,瑜兒頑皮,你要多多教導。朕……謝謝你了!”
“陛下!”
“休得多言,快滾。”
吳天慎重的接過血衣詔和玉璽,心頭忍不住有點難受。他不怕死,但這種大難臨頭的壓抑感讓人很不適應,心口隻覺得堵得慌。
他一步一迴頭的走到書房門口頓住身形,耳聽永安皇帝望著他厲聲喝道:“吳天抗旨不遵,罰俸三年……”
吳天心中一酸,忍不住落淚,抬手擦了擦眼角,快步離去。臨行前高聲喊道:“狗日的嶽重山,老子和你之間的賬,兩清了!”
嶽重山聞言哈哈大笑:“陛下,老臣刑部沒有貪生怕死之人吧?就連一個小吏,平日裏活著都是浪費米飯,危難關頭也是有骨氣的,比都察院如何啊?”
吳天紅著眼嘶吼道:“你他娘的才浪費米飯!”
身後傳來嶽尚書蒼老但豪邁的笑聲,永安皇帝說著什麽已經聽不清了!
吳天跑到東宮,隨意翻出一件幹淨衣服換在身上,而後又將玉璽、兵符、血衣詔全部用牛皮紙打包好背在身上,朝著後花園飛奔而去。
他瞪大雙眼焦急地四處搜尋。終於在一座造型別致的假山之中發現了一口頗不起眼的枯井。
這口枯井被周圍茂密的植被所遮掩,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察覺其存在。井口四周更是覆蓋滿了一層厚厚的青苔,仿佛歲月在此沉澱下的痕跡,顯得極為隱蔽。
吳天探頭向井裏望去,看不到有水的跡象,入眼隻有一團漆黑。
正當他坐在井邊猶豫不決,想著要不要冒險跳下去的時候,猛然間瞧見禦書房所在的方向,那裏先是冒出滾滾濃煙,緊接著便是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火勢異常兇猛,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一切,隻片刻功夫,已經映紅了天空。
吳天紅了眼眶,衝著禦書房喃喃自語:“皇上……走好!”
他心知不能再等,當下兩眼一閉,一咬牙,從井口跳了下去。井裏頗深,跳下去以後雙腳重重一頓,傳來鑽心的疼痛。
吳天忍著疼痛四下摸索,見井裏果然有一條半人高的通道。奈何他身材高大,不得不跪下爬行。
四周黑燈瞎火,什麽都看不見,通道內曲折蜿蜒,時而向下時而向上,內裏直不起身,也沒有辦法調頭。
好在他心理素質過硬,受過專業的訓練,換成尋常人隻怕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壓抑的瘋掉。
吳天在這種幽暗密閉的空間裏隻覺得唿吸困難,強忍著手腳的泥濘,隻顧蒙頭爬行。也不知道爬了多久,就在身體和心理雙重防線都要崩潰的那一刻,他似乎感覺到了空氣有一絲絲變化。
一時間精神為之一振,急忙使出最後的力氣拚了命的往前爬,越往前空氣越新鮮,隱隱還有一絲微風吹來。
吳天當場忍不住從喉嚨裏發出一聲野獸般的低沉嘶吼,猶如困獸得脫牢籠,一鼓作氣爬出了深天。
他蹲在地上貓著身子左右張望,見四下無人,這才敢站起來抻著早已麻木了的筋骨。借著月光,隻覺得自己膝蓋和雙手全都磨破了皮,隱隱往外滲血。
吳天癱坐在地上,躺了好一會兒,也不敢多待,強忍著疼痛,打起精神,憑借周圍的地形地貌,判斷出自己應該是在京城南邊的山中。
心中怒罵:“艸,這地道修得太他媽長了,這不得幾十裏,我他媽恐怕爬了不止一天。”當下強撐著一路向著南方逃去。他不缺野外求生技能,這時候一邊養傷,一邊逃命。
城外四處都是兵荒馬亂,也分不清誰是誰的兵馬,到處都是零零散散、拖家帶口的逃難之人。吳天自顧不暇,也不忍再看,隻能混跡於難民之中,繼續往南流竄。
————————
永安一十八年,幽州牧畢巳仁通敵叛國,開門揖盜,引狼入室。
草原上以克烈部落為首的數十個部落,傾巢而出,共驅狼騎一十五萬,入關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大可汗統帥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鋒直逼天京城,而後更是席卷大齊北部直至問鼎中原,侵占五州之地。此後定都天京府,建國北元。
同年,東北沐王在完顏家族的幫助下,強行從北元手中奪得部分幽州之地,而後順利一統東北三州。後沐王慘遭暗算,完顏家族自立為王,定都會寧府,建國東金。
同年,西北靖王以西域等地為根基,聯合耶律家族共同舉兵,掠奪西北三州之地,後自詡為薑族正統,定都虎思斡耳朵,複辟西齊不過月餘,被耶律氏篡位,改國號為西遼。
同年,齊國太子薑瑜在清賀皇後娘家及滿朝達官貴人的幫助下潛逃至江南,憑借五萬龍吟水軍,固守長江以南,苟延殘喘。後人稱之為錦衣南渡。
待得虎嘯、羽林二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天京城破,永安皇帝火燒皇宮,以身殉國的消息傳遍四方。
薑瑜痛哭流涕,發誓必將報仇雪恨。擇日,在江南士族的見證下,正式宣布遷都金陵,並登基稱帝,延用國號大齊,改年號永安為重征。此時大齊僅剩江南兩州之地。
自此,傳承一百多年的大齊分崩離析,一十三州一分為四,錦繡河山落入外族之手。弭戰三月,這才止戈散馬,休養生息,各自為政。
(第一卷:終!)
【注:文中故事乃是架空曆史,均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再注:為了讓讀者老爺您大概了解地理位置,方便閱讀,我特意簡單統計了一下!】
大概的地理位置如下:
北元: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湖北、陝西、山東、甘肅等地方。
東金:黑吉遼三省再向東北等地方。
西遼:青海、西藏、新疆再向西北等地方。
南齊: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可能有小夥伴問:那麽兩廣、雲南等地呢?那時候沿海大部分地區包括雲南乃至越南等地叫交趾,也有叫安南、南詔等等,時間線不同稱唿也各不相同。書中這些地方要等吳天給它全收迴來。
首都:
北元:天京府(北京)
東金:會寧府(黑龍江哈爾濱)
西遼: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內,新疆那邊,古代的西域)
南齊:金陵(江蘇南京)
(小夥伴們,咱們相約第二卷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