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變數
七零穿書,炮灰的家族使命 作者:與爾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路上走走停停的,他一直沒有停歇,直到來了大青山這一塊,這才沒有再繼續走。
後來,也落戶在了大青山村,成家生子。
十幾年過去,他還以為自己不會再見到家鄉的人。
誰知道,命運就是這麽巧合。
會在遠離家鄉上千公裏的北方,見到曾經認識的人。
王大爺現在五十歲,他逃荒的時候,也過了而立之年。
沒有記憶缺失的他,自然不會認不出曾經認識的人。
隻是,誰能想到,熟人再次相見,竟物是人非!
原本,王大爺是村裏幹活的一把好手,每天都拿滿工分養家糊口的。
可在看到下放的人後,王大爺想了又想,在跟家裏人商量之後,去找大隊長調來牛棚負責。
大青山村雖然偏僻,可也會有公社的激進分子來村裏活動什麽的。
他想的,就是自己留在牛棚,好就近照顧著些。
至於工分,王大爺拿的也不少。
畢竟牛棚裏的活也不少,氣味又衝,大隊長就沒想著省幾個工分。
至於王大爺的家裏人,他們自然也沒反對。
一來,王大爺的媳婦是寡婦再嫁。
當時跟王大爺相看後,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嫁給王大爺的。
婚後,兩人生了三個孩子,現在也都十來歲,可以下地幹活掙工分了。
前頭的兩個兒子年紀大了,也都在成家後分了出去。
而下麵的三個孩子結婚還早,王大爺看家裏不是那麽缺工分,也就將自己的活計給換了。
之後的幾年,王大爺每天早出晚歸的,都在牛棚裏耗著。
也因為有他在,會在紅袖兵來村裏的時候提醒牛棚裏的人,讓他們注意一些。免受皮肉之苦。
要是有人過不下去,王大爺也會暗地裏送一些自己家的口糧,沒讓牛棚裏的人餓死什麽的。
幾年過去,牛棚裏的人在逐漸增加,卻不見離開的。
如今的大環境不穩定,那些下放的人就算是問題小,他們也不敢輕易平反。
畢竟你今天平反迴去,說不準明天又會被人給舉報下放。
到時候,就不一定會有大青山村這麽安穩的去處了。
所以,那些住在牛棚裏的人,各自抱團取暖,卻都沒有聯係自己的人脈為自己尋找出路。
一年年過去,牛棚算是村裏人敬而遠之的存在,沒有打擾,也不會有危險降臨。
而去年,在聽到大隊長說讓村裏新來的女知青去放牛的時候,牛棚裏的人都在觀望。
畢竟之前放牛的人,都是村裏人。
有王大爺在,牛棚的人也不用跟對方打交道。
可知青,這就是個變數。
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準。
在這個牛鬼蛇神出沒的時代,誰又敢去冒險?
所以,王大爺被了暗地裏問了好幾次,大多都是有關於村裏的情況。
而等到溫暖正式上工,不說牛棚裏的人,就是王大爺自己都鬆了一口氣。
溫暖是個不想事的人,她每天來牛棚,停留的時間很短。
也不會見縫插針的拉著王大爺去問關於牛棚裏的人和事。
所以,王大爺才會在溫暖問起皮鞭的時候都沒什麽猶豫,就想著攬下這搭線的活。
其後,等交付皮鞭的時候,溫暖也沒反對用一百斤糧食抵賬的事更讓王大爺心裏高興。
之後王大爺也有觀察過,溫暖手裏的皮鞭很少揮動。
她要麽用皮鞭來捆柴火之類的東西,要麽是將皮鞭綁在腰間當做裝飾品。
至於牛群,要是有不聽話的,直接就上手揍。
王大爺猜想,溫暖是怕皮鞭甩在牛身上沾了牛味。
潔癖這個詞,很少有人想到。
可女孩子嘛,愛幹淨也說的過去。
之後發生的事,也讓王大爺進一步了解了溫暖的品行。
過了年,提早上工的溫暖,放牛依舊不是問題。
問題是,今年新來的知青看上了放牛的活,在上工的第一天當著所有人的麵對大隊長提出要去放牛的事。
對此,王大爺是不高興的。
其實,大青山村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
北方的人,雖然大氣爽朗熱情。
可對於才認識不怎麽了解的人,心裏還是會有排外之心。
而相較於新來的知青徐文淵,與大家相處大半年的溫暖更讓大家偏向。
可人心是偏了,事卻不能偏。
最後的結果,也是溫暖被換了活,去地裏幹活。
而徐文淵,也成為了村裏第二個放牛的知青。
放牛的活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可對方倒是也堅持了下來。
後來聽到村裏要招聘老師,王大爺還以為徐文淵會去報名爭取一下呢。
結果,對方繼續放牛,是一點都沒想著換工作。
也因為對方紮根一樣的留在牛棚這裏,反倒是讓王大爺心生警惕。
尤其是在一次大隊長似有所指的提醒後,王大爺對於徐文淵每次出現牛棚後的觀察就更多了幾分。
然後,就讓他發現了一些事。
說起來,王大爺雖然來牛棚這裏負責管理了幾年,可除了自己相熟的人,他與其他人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說是照顧這些下放的人,可王大爺平日裏也很少插手牛棚裏住著的人的事。
大青山村人的性格大差不差,沒那種聖母心的人,也沒有那種純壞的人。
所以,村裏人一般是不會去找牛棚裏的人麻煩。
就算是有小孩不懂事說了些閑話,都會被村裏人或者是家裏人逮住教育。
什麽黑五類的,在大青山村不講究那些。
就是去公社上學的娃娃,都被大隊長他們好好教育了一番。
書可以好好讀,人也要好好做,卻不能去參與那些不該參與的事。
外麵的世界再怎麽亂,村裏不能亂,人心不能亂。
所以,對於那些下放的人來說,隻要按照要求做事,再定時提交思想報告就不會被人打壓。
一連好幾年,下放的人也都好好活著,就算是生病了,大隊也會讓醫生去瞧瞧。
他們的衣食住行雖然比常人差了些,可也不是活不下去。
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有活下去的動力。
可是,在這期間,要是有人出現打破了他們活下去的希望,誰又能夠保證不會做出什麽過激的行為來?
後來,也落戶在了大青山村,成家生子。
十幾年過去,他還以為自己不會再見到家鄉的人。
誰知道,命運就是這麽巧合。
會在遠離家鄉上千公裏的北方,見到曾經認識的人。
王大爺現在五十歲,他逃荒的時候,也過了而立之年。
沒有記憶缺失的他,自然不會認不出曾經認識的人。
隻是,誰能想到,熟人再次相見,竟物是人非!
原本,王大爺是村裏幹活的一把好手,每天都拿滿工分養家糊口的。
可在看到下放的人後,王大爺想了又想,在跟家裏人商量之後,去找大隊長調來牛棚負責。
大青山村雖然偏僻,可也會有公社的激進分子來村裏活動什麽的。
他想的,就是自己留在牛棚,好就近照顧著些。
至於工分,王大爺拿的也不少。
畢竟牛棚裏的活也不少,氣味又衝,大隊長就沒想著省幾個工分。
至於王大爺的家裏人,他們自然也沒反對。
一來,王大爺的媳婦是寡婦再嫁。
當時跟王大爺相看後,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嫁給王大爺的。
婚後,兩人生了三個孩子,現在也都十來歲,可以下地幹活掙工分了。
前頭的兩個兒子年紀大了,也都在成家後分了出去。
而下麵的三個孩子結婚還早,王大爺看家裏不是那麽缺工分,也就將自己的活計給換了。
之後的幾年,王大爺每天早出晚歸的,都在牛棚裏耗著。
也因為有他在,會在紅袖兵來村裏的時候提醒牛棚裏的人,讓他們注意一些。免受皮肉之苦。
要是有人過不下去,王大爺也會暗地裏送一些自己家的口糧,沒讓牛棚裏的人餓死什麽的。
幾年過去,牛棚裏的人在逐漸增加,卻不見離開的。
如今的大環境不穩定,那些下放的人就算是問題小,他們也不敢輕易平反。
畢竟你今天平反迴去,說不準明天又會被人給舉報下放。
到時候,就不一定會有大青山村這麽安穩的去處了。
所以,那些住在牛棚裏的人,各自抱團取暖,卻都沒有聯係自己的人脈為自己尋找出路。
一年年過去,牛棚算是村裏人敬而遠之的存在,沒有打擾,也不會有危險降臨。
而去年,在聽到大隊長說讓村裏新來的女知青去放牛的時候,牛棚裏的人都在觀望。
畢竟之前放牛的人,都是村裏人。
有王大爺在,牛棚的人也不用跟對方打交道。
可知青,這就是個變數。
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準。
在這個牛鬼蛇神出沒的時代,誰又敢去冒險?
所以,王大爺被了暗地裏問了好幾次,大多都是有關於村裏的情況。
而等到溫暖正式上工,不說牛棚裏的人,就是王大爺自己都鬆了一口氣。
溫暖是個不想事的人,她每天來牛棚,停留的時間很短。
也不會見縫插針的拉著王大爺去問關於牛棚裏的人和事。
所以,王大爺才會在溫暖問起皮鞭的時候都沒什麽猶豫,就想著攬下這搭線的活。
其後,等交付皮鞭的時候,溫暖也沒反對用一百斤糧食抵賬的事更讓王大爺心裏高興。
之後王大爺也有觀察過,溫暖手裏的皮鞭很少揮動。
她要麽用皮鞭來捆柴火之類的東西,要麽是將皮鞭綁在腰間當做裝飾品。
至於牛群,要是有不聽話的,直接就上手揍。
王大爺猜想,溫暖是怕皮鞭甩在牛身上沾了牛味。
潔癖這個詞,很少有人想到。
可女孩子嘛,愛幹淨也說的過去。
之後發生的事,也讓王大爺進一步了解了溫暖的品行。
過了年,提早上工的溫暖,放牛依舊不是問題。
問題是,今年新來的知青看上了放牛的活,在上工的第一天當著所有人的麵對大隊長提出要去放牛的事。
對此,王大爺是不高興的。
其實,大青山村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
北方的人,雖然大氣爽朗熱情。
可對於才認識不怎麽了解的人,心裏還是會有排外之心。
而相較於新來的知青徐文淵,與大家相處大半年的溫暖更讓大家偏向。
可人心是偏了,事卻不能偏。
最後的結果,也是溫暖被換了活,去地裏幹活。
而徐文淵,也成為了村裏第二個放牛的知青。
放牛的活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可對方倒是也堅持了下來。
後來聽到村裏要招聘老師,王大爺還以為徐文淵會去報名爭取一下呢。
結果,對方繼續放牛,是一點都沒想著換工作。
也因為對方紮根一樣的留在牛棚這裏,反倒是讓王大爺心生警惕。
尤其是在一次大隊長似有所指的提醒後,王大爺對於徐文淵每次出現牛棚後的觀察就更多了幾分。
然後,就讓他發現了一些事。
說起來,王大爺雖然來牛棚這裏負責管理了幾年,可除了自己相熟的人,他與其他人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說是照顧這些下放的人,可王大爺平日裏也很少插手牛棚裏住著的人的事。
大青山村人的性格大差不差,沒那種聖母心的人,也沒有那種純壞的人。
所以,村裏人一般是不會去找牛棚裏的人麻煩。
就算是有小孩不懂事說了些閑話,都會被村裏人或者是家裏人逮住教育。
什麽黑五類的,在大青山村不講究那些。
就是去公社上學的娃娃,都被大隊長他們好好教育了一番。
書可以好好讀,人也要好好做,卻不能去參與那些不該參與的事。
外麵的世界再怎麽亂,村裏不能亂,人心不能亂。
所以,對於那些下放的人來說,隻要按照要求做事,再定時提交思想報告就不會被人打壓。
一連好幾年,下放的人也都好好活著,就算是生病了,大隊也會讓醫生去瞧瞧。
他們的衣食住行雖然比常人差了些,可也不是活不下去。
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有活下去的動力。
可是,在這期間,要是有人出現打破了他們活下去的希望,誰又能夠保證不會做出什麽過激的行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