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分糧,村裏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全都拿著家夥什往村委跑去。


    大家忙活了這大半年,不就是為了一口糧食嘛。


    所以,對於分糧食,大家都很積極。


    因為林毅之前提醒過,知青點在最後分糧食。


    所以,就算是聽到了大隊長喊喇叭,溫暖也沒著急去。


    不過,有想看熱鬧的,就去跑去圍觀分糧現場。


    對於分糧的事,村委的領導們也已經熟門熟路了。


    由會計計算好每家每戶的公分,然後根據大家的選擇分糧食。


    今年的糧食有富裕,也就給了大家選擇的權利。


    要是想多買一點糧食的,就得等分糧之後再說。


    當然,也有分錢。


    這些事,溫暖沒去探究。


    她隻要知道,自己賺的工分沒浪費就行。


    所以,等她用神識看到村裏人大多都搬走了自己家分的糧食後,她這才慢悠悠的出門去村委排隊。


    這會兒,知青點的人已經全部都去了村委那裏。


    等溫暖到的時候,已經開始給知青點分糧了。


    知青點的老知青們,都幹了個整年的工分。


    所以,分到的糧食就比溫暖他們新來的知青多不少。


    等老知青們分完糧食,也輪到溫暖他們了。


    不說男知青,溫暖在女知青裏,工分也不算多的。


    所以,她領到的糧食並不多。


    哦,還有錢票。


    之前溫暖用神識看過,村裏一些壯勞力,一年的工分有三千打底。


    分到的錢,也一百出頭。


    或多或少的,也多不出兩百。


    這還是一個壯勞力掙的數目。


    這家裏人掙的工分加起來,就更多。


    所以,村裏人家一般都很少分家。


    除過那些想分家和非要分家的人家,剩下的人家,大家都吵吵鬧鬧的在一個鍋裏吃飯。


    而溫暖呢,她自來了村裏,除過第一天,就一直賺五個工分。


    這還是要秋收了,她才賺滿工分的。


    現在還好,之前在工分製度定下來的時候,對於男女滿工分還是有區別的。


    男人的滿工分有十個,而女人則有八個。


    至於小孩子和別的一些人,都有各自的工分定製規定。


    好在,現在女人能拿到的滿工分也有十個,這也算是時代的進步。


    好吧,溫暖也聽過,是有人抗議過後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才改進的規定。


    畢竟都喊出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這要是在工分上分別對待,對於人民的團結也會不利。


    而溫暖呢,她在這個秋收期間,拿到的工分都是十個。


    再加上她之前的工分,現在也有五六百了。


    這五六百的工分在那些壯勞力眼裏不算什麽,就算分到的錢也隻有三十幾塊。


    幾個月的勞動成果,溫暖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工分留著沒用,溫暖就都拿了錢和糧食。


    這會兒分糧都快結束了,溫暖又排隊跟著買了一些細糧。


    粗糧她自己自留地裏也有,再買一些細糧,也好讓自己吃的好一些。


    反正她現在就自己一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管好自己就行。


    跟溫暖一樣操作的人有不少,大多都是知青。


    溫暖雖然力氣大,可這分的糧食再加上她自己購買的糧食,數量就不少。


    好在村裏有板車,溫暖便借用了一下,將自己的糧食給推迴知青點。


    之後,再將板車送迴去,讓別人搬運糧食。


    村裏分的糧食,足夠溫暖自己吃一年的。


    好吧,現在還屬於人七勞三的分配方式。


    七這個是人頭糧,成年人和小孩的口糧等級也有差別。


    三是按照勞動力賺取的工分計算分糧的。


    所以,溫暖拿迴來的糧食也有不少。


    今年糧食豐收,在迴來的路上,溫暖就聽不少知青說,他們到手的糧食,除了自己吃,還可以郵寄迴去給家裏人吃。


    在這個省吃儉用的年代,大家對於口糧的打算是想的比什麽都清楚。


    溫暖看著自己分到的棉花,是比許大娘之前說的多一些。


    今年棉花的產量也增加了,大隊長他們討論後,就將交過定量棉花數額後剩餘的棉花都給拿出來分給村裏,不留一點庫存。


    棉花這個東西,在這嚴寒的北方是十分重要的保命神器。


    所以,就不跟糧食一樣,收起來還能放幾年當陳糧使用。


    不過,大隊長就算是分棉花,也沒有全部都給分了。


    去過該分的棉花數量,剩下的棉花都讓村裏人給換走了。


    而溫暖也趁機,給自己多換了幾斤棉花。


    不過,這些棉花現在還不能做出成品,還得先彈棉花,之後才能夠使用。


    畢竟地裏的棉花才摘迴來,棉花裏的雜質比較多。


    哦,說不定還會有一些蟲子之類的。


    所以,溫暖將棉花先放在一旁,開始收拾東西。


    糧食這些,除過近期吃的,剩餘的糧食都是要存在地窖裏。


    現在家家戶戶都分了糧食,碾穀場現在都排不上隊。


    所以,溫暖也就不過去湊熱鬧了。


    等到人少的時候,她再拿著自己的糧食過去就行。


    之前看地窖空,溫暖就去山上撿了不少山貨往地窖裏存放。


    後來看那點空間,放點東西就放不下了,溫暖怕一些糧食被長時間壓著擠壓壞了,就做了些支架搭在地窖裏。


    又弄了些木板出來,搭在支架上,分層後就可以放不少東西。


    兩個地窖,能夠儲存的空間就增大了不少。


    留一個站人的位置,就可以讓溫暖夠到每層存放的物品。


    溫暖將一些糧食拎到地窖的時候,就見不少知青也來到地窖這裏,忙著往裏麵放東西。


    大家看到溫暖來,也都笑著點頭。


    說起來,他們在心底也感謝著溫暖。


    要不是之前有溫暖提議挖地窖,他們這些分到的糧食就得放在房間裏。


    一些糧食還好,能夠放的住。


    可一些糧食對溫度和濕度就比較講究,尤其是土豆和紅薯,冬天放在室內,肯定會發芽。


    有這麽個地窖在,他們今年的糧食就可以儲存在這裏。


    也不怕自己幾個月後沒有糧食吃。


    而老知青們,他們分到的糧食可比溫暖他們多一半多。


    所以,他們這會兒在地窖裏進進出出的,運下去不少糧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穿書,炮灰的家族使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與爾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與爾說並收藏七零穿書,炮灰的家族使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