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鄉報名
七零穿書,炮灰的家族使命 作者:與爾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為了自己的女兒好,他們在日常生活裏,就給女兒教導了很多常識。
甚至,還模擬了很多種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她該怎麽做。
所以,在經曆了這麽長時間的培養後,原主雖然悲痛父母的離世,卻也能夠在街坊鄰裏和組織的幫助下,安葬自己的父母。
等父母下葬之後,原主本打算按照父母工作廠區領導的安排,去父母的廠裏上班的。
隻是,因為一次留心,她發現自己出門後,有不少視線盯著自己。
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人看自己一個孤女,手裏有錢,家裏有房,自己還有份工作,就想來吃絕戶。
原主按捺不住,等迴到自己家後,就開始想對策。
原來,能夠等到一份城裏的工作,是最好的。
可是,自己一個孤女,能不能守得住,是個問題。
而且,因為戰亂的緣故,原主父母的親人都沒有。
兩人就是孤兒,成家之後,也隻有原主一個女兒。
現在父母都已經離世,在沒有親人支援的情況下,原主就算是拿到那份工作,也不能在城裏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
尤其是,現在城裏人都生活的緊緊巴巴。
家裏人多,住房條件也不好。
所以,看著原主自己獨居一戶房子,就讓不少家裏有適齡兒子的人給盯上了。
而原主手裏的存款,也是個誘因。
畢竟她的父母是因為保護國家財產才犧牲的,給的補償金就不少。
所以,在別人眼裏,原主就是個抱著金元寶在大街上走路的小娃娃,誰都可以伸手去搶奪她的東西。
原主前思後想,覺得自己留在城裏不安全。
不說她父母之前留下來的存款,就說之後所有人都知道的東西,也不是筆小的財富。
所以,想了一晚上的原主,最後隻能按照父母之前說的來。
在之前跟父母模擬各種遭遇的時候,就有說起過她未來的安排。
其中,就有下鄉的一條路。
說起來,原主的父母老家都不是在現在的城市。
當年因為戰亂,父母的親人都是各自逃難。
雖然後來有了工作,成了家,安定下來的他們也有試圖尋找過自己的親人。
結果,這麽多年過去,一個親人都沒找到。
這不,到頭來還隻是一家三口過日子。
不過,說起下鄉的地方,原主的父母倒是提過兩個。
分別是他們自己的老家。
說起來,這夫妻倆的老家,也是一南一北。
要不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還不會在一起。
對於老家,原主的父母都給了原主意見。
原主的父親是北方人,老家靠近東北一帶。
原主父親在那裏長大,自然知道該怎麽度過一年四季。
所以,就給原主提議了不少好的意見。
當然,也說了一些信息,若日後原主真有機會去到老家生活,也不會過的很差。
原主母親也不例外,說了很多自己老家那一帶的情況,讓女兒好好想清楚。
畢竟這個年代,下鄉都成了慣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結束。
所以,他們在盡自己最大可能的,想讓自己的女兒過的更好一些。
當然,要是他們還活著,肯定是要好好照顧好女兒。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他們也在盡人事,知天命。
可誰知道,就那麽寸,為了保護國家財產,他們直接死了,都沒有機會跟女兒告別。
兩個地方,原主在衡量了之後,決定先去父親的老家下鄉。
畢竟現在是夏天,等到了冬天,北方是不用下地幹活的。
可南方就不同了,根據母親所說,南方的水稻都是一年兩收的。
因為氣候原因,冬天也冷不到哪裏去。
所以,原主在多幹活和受凍之間,選擇了少幹活。
想清楚之後,原主就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
家裏的財產,她都會帶走。
畢竟是去下鄉,什麽時候迴來還真說不定。
再說,就算她迴來了,估計家裏的房子也會被人給翻個底朝天。
所以,家裏的好東西,都是不能留下來的。
等將家裏的東西都收拾好之後,原主就開始睡覺。
在入睡前,她還迴想了一遍,想著自己還有什麽沒落下。
第二天一早,她也沒做早飯,直接就帶著自己的身份戶籍鎖門出去。
找到了知青辦,然後就給自己報名下鄉。
現在雖然下鄉成為常態,可在不強製的情況下,還是能夠選擇下鄉的地點的。
具體地點是要打點一下的,可要去個大概的範圍,就可以直接跟知青辦的溝通。
這不,在一包紅糖的加持下,原主請知青辦的人幫自己協調到了父親老家的公社大隊。
至於具體去那個大隊,就看知青辦自己的安排了。
對於這個,原主不挑。
畢竟老家也沒親人,原主想去那裏下鄉,也隻是因為那裏是自己父親的家鄉而已,她也沒想著找熟人照顧自己。
等將下鄉的事情解決好,拿了補助之後,原主想了想,又找了知青辦的領導。
自己是個知青,要想迴來,也隻能等這場下鄉運動結束。
所以,她與知青辦的存在並不矛盾。
她的知青身份結束,那麽知青辦也會關閉。
所以,她家的房子,還不如直接租給知青辦的人。
這樣,家裏的房子能夠保下來,等她迴來的時候,也有地方住。
看多了那些紅袖章的行事,原主可是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在離開後,她家的房子在沒人的情況下能夠好好保存著。
這不,現如今,將房子租給知青辦,比租給普通人要來的安全些。
畢竟自己一個孤女,要是那些租客看自己身後沒人撐腰,說不得會將自己家的房子給占有。
而這知青辦,也算是國家單位。
隻要自己立得住,日後總能夠將將房子給拿迴來。
所以,還是將房子租給知青辦安全些。
而且,有知青辦入住,她家的房子也不會有人去覬覦。
等知青辦的主任走過來,原主就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這年頭,租房買房都難。
原主的房子,不管大小,知青辦都租了。
甚至,還模擬了很多種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她該怎麽做。
所以,在經曆了這麽長時間的培養後,原主雖然悲痛父母的離世,卻也能夠在街坊鄰裏和組織的幫助下,安葬自己的父母。
等父母下葬之後,原主本打算按照父母工作廠區領導的安排,去父母的廠裏上班的。
隻是,因為一次留心,她發現自己出門後,有不少視線盯著自己。
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人看自己一個孤女,手裏有錢,家裏有房,自己還有份工作,就想來吃絕戶。
原主按捺不住,等迴到自己家後,就開始想對策。
原來,能夠等到一份城裏的工作,是最好的。
可是,自己一個孤女,能不能守得住,是個問題。
而且,因為戰亂的緣故,原主父母的親人都沒有。
兩人就是孤兒,成家之後,也隻有原主一個女兒。
現在父母都已經離世,在沒有親人支援的情況下,原主就算是拿到那份工作,也不能在城裏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
尤其是,現在城裏人都生活的緊緊巴巴。
家裏人多,住房條件也不好。
所以,看著原主自己獨居一戶房子,就讓不少家裏有適齡兒子的人給盯上了。
而原主手裏的存款,也是個誘因。
畢竟她的父母是因為保護國家財產才犧牲的,給的補償金就不少。
所以,在別人眼裏,原主就是個抱著金元寶在大街上走路的小娃娃,誰都可以伸手去搶奪她的東西。
原主前思後想,覺得自己留在城裏不安全。
不說她父母之前留下來的存款,就說之後所有人都知道的東西,也不是筆小的財富。
所以,想了一晚上的原主,最後隻能按照父母之前說的來。
在之前跟父母模擬各種遭遇的時候,就有說起過她未來的安排。
其中,就有下鄉的一條路。
說起來,原主的父母老家都不是在現在的城市。
當年因為戰亂,父母的親人都是各自逃難。
雖然後來有了工作,成了家,安定下來的他們也有試圖尋找過自己的親人。
結果,這麽多年過去,一個親人都沒找到。
這不,到頭來還隻是一家三口過日子。
不過,說起下鄉的地方,原主的父母倒是提過兩個。
分別是他們自己的老家。
說起來,這夫妻倆的老家,也是一南一北。
要不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還不會在一起。
對於老家,原主的父母都給了原主意見。
原主的父親是北方人,老家靠近東北一帶。
原主父親在那裏長大,自然知道該怎麽度過一年四季。
所以,就給原主提議了不少好的意見。
當然,也說了一些信息,若日後原主真有機會去到老家生活,也不會過的很差。
原主母親也不例外,說了很多自己老家那一帶的情況,讓女兒好好想清楚。
畢竟這個年代,下鄉都成了慣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結束。
所以,他們在盡自己最大可能的,想讓自己的女兒過的更好一些。
當然,要是他們還活著,肯定是要好好照顧好女兒。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他們也在盡人事,知天命。
可誰知道,就那麽寸,為了保護國家財產,他們直接死了,都沒有機會跟女兒告別。
兩個地方,原主在衡量了之後,決定先去父親的老家下鄉。
畢竟現在是夏天,等到了冬天,北方是不用下地幹活的。
可南方就不同了,根據母親所說,南方的水稻都是一年兩收的。
因為氣候原因,冬天也冷不到哪裏去。
所以,原主在多幹活和受凍之間,選擇了少幹活。
想清楚之後,原主就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
家裏的財產,她都會帶走。
畢竟是去下鄉,什麽時候迴來還真說不定。
再說,就算她迴來了,估計家裏的房子也會被人給翻個底朝天。
所以,家裏的好東西,都是不能留下來的。
等將家裏的東西都收拾好之後,原主就開始睡覺。
在入睡前,她還迴想了一遍,想著自己還有什麽沒落下。
第二天一早,她也沒做早飯,直接就帶著自己的身份戶籍鎖門出去。
找到了知青辦,然後就給自己報名下鄉。
現在雖然下鄉成為常態,可在不強製的情況下,還是能夠選擇下鄉的地點的。
具體地點是要打點一下的,可要去個大概的範圍,就可以直接跟知青辦的溝通。
這不,在一包紅糖的加持下,原主請知青辦的人幫自己協調到了父親老家的公社大隊。
至於具體去那個大隊,就看知青辦自己的安排了。
對於這個,原主不挑。
畢竟老家也沒親人,原主想去那裏下鄉,也隻是因為那裏是自己父親的家鄉而已,她也沒想著找熟人照顧自己。
等將下鄉的事情解決好,拿了補助之後,原主想了想,又找了知青辦的領導。
自己是個知青,要想迴來,也隻能等這場下鄉運動結束。
所以,她與知青辦的存在並不矛盾。
她的知青身份結束,那麽知青辦也會關閉。
所以,她家的房子,還不如直接租給知青辦的人。
這樣,家裏的房子能夠保下來,等她迴來的時候,也有地方住。
看多了那些紅袖章的行事,原主可是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在離開後,她家的房子在沒人的情況下能夠好好保存著。
這不,現如今,將房子租給知青辦,比租給普通人要來的安全些。
畢竟自己一個孤女,要是那些租客看自己身後沒人撐腰,說不得會將自己家的房子給占有。
而這知青辦,也算是國家單位。
隻要自己立得住,日後總能夠將將房子給拿迴來。
所以,還是將房子租給知青辦安全些。
而且,有知青辦入住,她家的房子也不會有人去覬覦。
等知青辦的主任走過來,原主就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這年頭,租房買房都難。
原主的房子,不管大小,知青辦都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