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末日黑科技,打造最強庇護帝國! 作者:宏老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年下來,人類文明已經基本恢複過來。
留在地球上的民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格利澤星球不斷地提供物資和技術支持,還研發了新型武器裝備。
為了保障地球種子計劃的安全,謝敘還在火星上駐紮了一支艦隊。
可是,地球生態惡化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專家們使盡解數也沒能扭轉這一趨勢。
以現有的科技實力來看,改善地球生態環境本應該易如反掌。
可奇怪的是,這些技術在地球上似乎毫無效果。
不少專家對此感到困惑,不得不繼續深研。
而謝敘和創造則心事重重,這一切又驗證了卡布文明的一個理論:無論是人類、卡布文明還是創造的故鄉文明,都受到某個強大的文明操控。
對於黑暗森林法則及其相關理論,謝敘並沒有向外透露,知情者唯有自己與創造。
在大家都對人類文明未來充滿信心之際,謝敘心裏卻隱隱有種不安,決定加強警戒,並專注於科技的發展。
“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看到終點。
我感覺,格利澤星係最終也不會是人類的避風港。
很快,我們就要再度啟程了。”
謝敘坐進舒適座椅中,品了一口農科院最新研製的大紅袍茶,淡淡的苦澀香氣瞬間充盈口腔,使他略感輕鬆。
“你的預感應驗了,我也覺得不太樂觀,但不知道現狀又能持續多久……”
位於赤道區域,一座高達兩百米的巨大建築巍然矗立。
無數機器人在其表麵往來穿梭,如同螞蟻搬家。
下麵的指揮中心內匯聚了許多專家,他們專注地分析數據並將結果傳送給中央計算機係統——女媧。
“渦扇狀態良好,燃料艙一切正常,傳輸管道工作正常,反應堆核心檢測合格……隨時準備點火!”
現場忙而不亂,所有人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曆時五年,第一座行星發動機完成到現在不知第多少座完工,整個大工程接近尾聲。
高聳的噴射口處,一隻銀色機器手臂握持著鉗具,緩緩合上了最後一道裂縫,補完最後部分結構。
這意味著整個行星發動機順利建成!
“立即通知工程院,並告知孔院長,我們成功啦!”
信息迅速傳達到了孔浩天那裏,當他讀到這封郵件時激動得手都在發抖。
他曾極力反對的超級工程竟然真的實現了。
“真的是井底之蛙般的無知啊,有了謝敘先生這樣的領導人,沒有什麽是不可能做到的。
” 孔浩天感慨萬千,隨後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當中。
“告訴各個行星發動機的負責人,仔細核對各項數據,確保所有行星發動機都按計劃啟動測試。
總測試就安排在一天之後,到時候所有發動機同時啟動!”
這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通過精準計算後,分布在格利澤星球的不同位置,尤其是在赤道區域最為密集。
其他的地方則分散在黃赤交角、兩極或一些特定緯度上。
不同的行星發動機會根據其所承擔的任務不同,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終於建成了,總測試真的隻有一天時間?”謝敘得知消息後非常興奮。
這個項目是他一手策劃推進的,如果失敗的話,他可就丟臉了。
幸好現在一切順利。
“沒錯,謝敘大人,孔浩天院長那邊已經確認,全部建設完成,隻剩最後的測試了。
一旦總測試過關,我們就能馬上進行下一步。
”一名助理笑著迴答說。
所指的下一步就是所有行星發動機同時工作,推動格利澤518g星球進入預期軌道,這樣可以為空間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創造條件。
“好,我明白了。
這個過程就全權交給孔浩天處理吧,遇到問題及時向我匯報。
”謝敘端起茶杯輕啜一口,這幾年他的這個杯子已經被他用得光亮如鏡,成了個人的心頭寶物,說什麽也不願意讓別人清潔,理由是洗過後會失去獨特的香味。
一天過去了,謝敘乘坐一艘運輸船從地麵基地前往低軌道。
在那裏可以看到格利澤星球的大致外形。
此時已有幾十個太空港口圍繞該星球建造起來,用於停靠宇宙飛船。
“您看到的這邊是我們第七號空間堡壘的建設現場,未來將配備重型防禦裝備比如殲星炮和太空武器站,構成外層防護網。
”工作人員在一旁介紹道。
謝敘點頭同意這一計劃,這是軍方規劃並經他批準實施的十三座類似設施之一,旨在為格利澤518g及其兩個衛星提供全方位保護。
這些設施配備了最新型的能量武器,足以摧毀百公裏大小的小行星,部分大型裝置還能攻擊半徑五百公裏左右的目標,即使無法徹底摧毀也足以造成極大損害。
站在觀察窗邊望出去,“孔浩天準備好了嗎?”謝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見證引擎點火時刻,完成綜合評估測試以便於後續部署。
創造在旁忙碌操作,他手臂上內置了一台小型信息處理器,可以即時與女媧係統交互信息;而且自己也可化身便攜終端機,能力遠超早期人類設計的經典量子計算機140。
謝敘現在已經很難理解創造的技術進步程度,它幾乎相當於一級文明的核心運算中心,完全控製得了整個人類艦隊作戰協調工作。
“數據都已經收齊,各方麵準備充分,隨時等待執行指令!”創造展開一片光屏展示出數千紅色標記正頻繁跳動的狀態報告圖示。
“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謝敘平靜地宣布著,不久後隨著一聲巨響,無數深藍光柱瞬間自地表多個坐標點爆發出來,宣告著超過一萬台巨型核聚變反應堆同步運轉開始了。
很難相信這樣的龐大工程是當代人類能完成的。
無數科學家靜靜地看著眼前震撼的一幕,連他們的內心都在輕微地震顫。
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身體每一個細胞仿佛都在歡騰,都在慶祝。
留在地球上的民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格利澤星球不斷地提供物資和技術支持,還研發了新型武器裝備。
為了保障地球種子計劃的安全,謝敘還在火星上駐紮了一支艦隊。
可是,地球生態惡化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專家們使盡解數也沒能扭轉這一趨勢。
以現有的科技實力來看,改善地球生態環境本應該易如反掌。
可奇怪的是,這些技術在地球上似乎毫無效果。
不少專家對此感到困惑,不得不繼續深研。
而謝敘和創造則心事重重,這一切又驗證了卡布文明的一個理論:無論是人類、卡布文明還是創造的故鄉文明,都受到某個強大的文明操控。
對於黑暗森林法則及其相關理論,謝敘並沒有向外透露,知情者唯有自己與創造。
在大家都對人類文明未來充滿信心之際,謝敘心裏卻隱隱有種不安,決定加強警戒,並專注於科技的發展。
“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看到終點。
我感覺,格利澤星係最終也不會是人類的避風港。
很快,我們就要再度啟程了。”
謝敘坐進舒適座椅中,品了一口農科院最新研製的大紅袍茶,淡淡的苦澀香氣瞬間充盈口腔,使他略感輕鬆。
“你的預感應驗了,我也覺得不太樂觀,但不知道現狀又能持續多久……”
位於赤道區域,一座高達兩百米的巨大建築巍然矗立。
無數機器人在其表麵往來穿梭,如同螞蟻搬家。
下麵的指揮中心內匯聚了許多專家,他們專注地分析數據並將結果傳送給中央計算機係統——女媧。
“渦扇狀態良好,燃料艙一切正常,傳輸管道工作正常,反應堆核心檢測合格……隨時準備點火!”
現場忙而不亂,所有人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曆時五年,第一座行星發動機完成到現在不知第多少座完工,整個大工程接近尾聲。
高聳的噴射口處,一隻銀色機器手臂握持著鉗具,緩緩合上了最後一道裂縫,補完最後部分結構。
這意味著整個行星發動機順利建成!
“立即通知工程院,並告知孔院長,我們成功啦!”
信息迅速傳達到了孔浩天那裏,當他讀到這封郵件時激動得手都在發抖。
他曾極力反對的超級工程竟然真的實現了。
“真的是井底之蛙般的無知啊,有了謝敘先生這樣的領導人,沒有什麽是不可能做到的。
” 孔浩天感慨萬千,隨後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當中。
“告訴各個行星發動機的負責人,仔細核對各項數據,確保所有行星發動機都按計劃啟動測試。
總測試就安排在一天之後,到時候所有發動機同時啟動!”
這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通過精準計算後,分布在格利澤星球的不同位置,尤其是在赤道區域最為密集。
其他的地方則分散在黃赤交角、兩極或一些特定緯度上。
不同的行星發動機會根據其所承擔的任務不同,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終於建成了,總測試真的隻有一天時間?”謝敘得知消息後非常興奮。
這個項目是他一手策劃推進的,如果失敗的話,他可就丟臉了。
幸好現在一切順利。
“沒錯,謝敘大人,孔浩天院長那邊已經確認,全部建設完成,隻剩最後的測試了。
一旦總測試過關,我們就能馬上進行下一步。
”一名助理笑著迴答說。
所指的下一步就是所有行星發動機同時工作,推動格利澤518g星球進入預期軌道,這樣可以為空間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創造條件。
“好,我明白了。
這個過程就全權交給孔浩天處理吧,遇到問題及時向我匯報。
”謝敘端起茶杯輕啜一口,這幾年他的這個杯子已經被他用得光亮如鏡,成了個人的心頭寶物,說什麽也不願意讓別人清潔,理由是洗過後會失去獨特的香味。
一天過去了,謝敘乘坐一艘運輸船從地麵基地前往低軌道。
在那裏可以看到格利澤星球的大致外形。
此時已有幾十個太空港口圍繞該星球建造起來,用於停靠宇宙飛船。
“您看到的這邊是我們第七號空間堡壘的建設現場,未來將配備重型防禦裝備比如殲星炮和太空武器站,構成外層防護網。
”工作人員在一旁介紹道。
謝敘點頭同意這一計劃,這是軍方規劃並經他批準實施的十三座類似設施之一,旨在為格利澤518g及其兩個衛星提供全方位保護。
這些設施配備了最新型的能量武器,足以摧毀百公裏大小的小行星,部分大型裝置還能攻擊半徑五百公裏左右的目標,即使無法徹底摧毀也足以造成極大損害。
站在觀察窗邊望出去,“孔浩天準備好了嗎?”謝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見證引擎點火時刻,完成綜合評估測試以便於後續部署。
創造在旁忙碌操作,他手臂上內置了一台小型信息處理器,可以即時與女媧係統交互信息;而且自己也可化身便攜終端機,能力遠超早期人類設計的經典量子計算機140。
謝敘現在已經很難理解創造的技術進步程度,它幾乎相當於一級文明的核心運算中心,完全控製得了整個人類艦隊作戰協調工作。
“數據都已經收齊,各方麵準備充分,隨時等待執行指令!”創造展開一片光屏展示出數千紅色標記正頻繁跳動的狀態報告圖示。
“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謝敘平靜地宣布著,不久後隨著一聲巨響,無數深藍光柱瞬間自地表多個坐標點爆發出來,宣告著超過一萬台巨型核聚變反應堆同步運轉開始了。
很難相信這樣的龐大工程是當代人類能完成的。
無數科學家靜靜地看著眼前震撼的一幕,連他們的內心都在輕微地震顫。
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身體每一個細胞仿佛都在歡騰,都在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