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嫡福晉之爭
若曦重生:舊愛新謀稱霸四爺後宮 作者:洛初薇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曦送走胤禵後,迴到自己帳中,心神不寧地躺在榻上,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帳頂,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胤禵、胤禛的結局,攪得她心緒難平,久久無法入眠。
直至天邊泛起魚肚白,若曦才悠悠轉醒,卻隻覺頭疼欲裂,心中空落落的。起身收拾妥當,剛到康熙營帳前,便瞧見敏敏格格和蒙古王爺迎麵走來。
若曦趕忙屈膝請安,聲音略帶沙啞:“給敏敏格格、王爺請安。”
敏敏格格今日一身豔麗的騎裝,頭戴精致皮帽,顯得格外精神,見是若曦,眼睛一亮,快走幾步上前拉住她的手:“若曦,我正想找你呢!” 說罷,轉頭看向王爺,撒嬌道:“阿瑪,我想和若曦說會兒話,您先去忙吧。”
王爺笑著點點頭,又叮囑了幾句,便先行離去。敏敏這才拉著若曦,一臉期待地說道:“若曦,你給我講講十三爺的事兒唄,我可好奇了。”
若曦心中一緊,臉上卻不露聲色,微微皺眉,推脫道:“敏敏格格,我這會兒還得去當值呢,晚點我去尋你可好?”
敏敏雖有些不情願,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那好吧,可一定要來找我哦。”
正說著,康熙帶著一眾侍從大步走來,眾人趕忙跪地請安。蒙古王爺率先開口:“皇上休息的可好?”
康熙麵帶微笑,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平身:“都起來吧,朕一切安好。” 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若曦身上。
敏敏快走兩步,屈膝行禮後,脆生生地對康熙說道:“尊敬的皇上,我能不能把若曦借去,和她聊聊女兒家的心事呀?”
王爺聞言,臉色微變,斥責道:“敏敏,不可無禮!怎可隨意向皇上提這般要求。” 敏敏小嘴一撅,委屈地看向康熙。
康熙卻哈哈一笑,打趣地看著若曦:“朕倒是好奇,你這丫頭怎麽入了敏敏格格的眼呢?”
敏敏忙不迭地解釋:“皇上,若曦跟京城的貴女可不一樣,她不嬌柔做作,跟咱們草原兒女似的,特別豪爽,我可喜歡她了,就想把她當親姐姐。”
王爺在一旁也附和道:“皇上,這倒是實話,自從敏敏與若曦姑娘玩在一起,規矩確實長進不少。”
康熙聽後,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看向若曦:“既來了草原,若曦啊,朕早就說過你就不必當值了,安排好人手做事即可,朕若有事,自會傳召你,還有幾日就要迴京了,這幾日便好好玩去吧。”
“多謝萬歲爺恩典,托敏敏格格的福氣,若曦可以偷懶了。”
康熙寵溺地笑罵:“你這丫頭,就會貧嘴,好像朕虐待你一樣。”
眾人見狀,也跟著笑了起來,氣氛瞬間輕鬆愉悅。敏敏更是喜笑顏開,拉著若曦的手又蹦又跳:“太好了,若曦姐姐,這下咱們可以盡情騎馬啦!”
若曦望著敏敏純真的笑臉,心中的陰霾也散去些許,暗自慶幸在這塞外,還能尋得這般溫暖情誼,雖思念胤禛,可眼前的歡樂,也讓她暫時忘卻煩惱,決心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
在之後的幾日裏,若曦與敏敏形影不離,她們一起騎馬,一起圍坐在篝火旁,分享著彼此的心事,敏敏教若曦草原的歌舞,二人肆意歡笑。
然而,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便告別了敏敏與康熙踏上了迴京的路上。
禦駕迴鑾,紫禁城朱紅的宮門緩緩敞開,迎接聖駕歸來。太監宮女們魚貫而出,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準備迎接各位主子。眾阿哥早已候在宮道兩側,衣袂飄飄,個個身姿挺拔,麵容恭敬卻又暗藏心思,見康熙的鑾駕漸近,紛紛跪地請安,口中高唿 “皇阿瑪吉祥”,聲音在宮牆間迴蕩,氣勢恢宏。
胤禛的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尋,直至看到若曦安然無恙地站在一旁,身著粉色宮裝,麵容雖略帶疲憊,卻容光煥發,他心中懸著的大石才悄然落地,微微頷首,不動聲色地收迴目光,隨著眾人一同起身,跟在康熙身後步入宮中。
“朕此番出塞,老四,你著實讓朕眼前一亮。”
胤禛聞言,心中一喜,忙跪地謝恩:“兒臣惶恐,皆仰賴皇阿瑪聖明教導,兒臣不過略盡綿薄之力。”
康熙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繼續說道:“你所辦諸事,樁樁件件皆條理清晰,無論是關乎民生的賦稅調配,還是那棘手的河道治理,亦或是協調各方、平息官場紛爭,皆處置得當,未有半分差池。” 說罷,康熙目光掃向眾臣,似在觀察眾人反應,又似在強調胤禛之功。
“謝皇阿瑪讚賞,此次並非兒臣一人之功績,九弟、十弟、十三弟、十四弟皆有共商”
“好,老四不貪功,朕的好兒子,都賞!”
“謝皇阿瑪。”眾阿哥跪拜,唯有太子陰鬱的目光始終追隨著老八一黨。
“都散了吧。”康熙說罷,便帶著李德全和若曦迴到了後殿,眾人也都散了去。
胤禛前往德妃宮中請安,宜修、年世蘭已經早一步到了永和宮。德妃端坐於上位,身著深紫色繡鳳宮裝,儀態端莊,歲月雖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卻不減其雍容華貴之氣。她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胤禛身上許。
“老四啊,你府裏的事兒,額娘還得說說。這宜修入府多年,操持家務,盡心盡力,如今也該給她個嫡福晉名分,扶正為宜。” 說罷,輕輕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目光透過茶霧,觀察著胤禛的反應。
胤禛心頭一緊,臉上卻依舊保持著恭順的笑容,微微欠身道:“額娘所言,兒子自是明白。隻是皇阿瑪剛迴京,諸事繁瑣,兒臣想過段時間,弘輝大些再議。” 他言辭懇切,眼神卻有意無意地瞥向年世蘭,隻見她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心中暗忖,這年氏怕是又在自作多情了。
年世蘭今日盛裝打扮,一身玫紅色錦緞旗裝,繡滿金線牡丹,頭上珠翠環繞,更襯得她麵容嬌豔。聽聞德妃提及扶正一事,她心中先是一緊,待看到胤禛推脫看了自己一眼,又暗自欣喜,隻當胤禛是因著寵愛自己,不願讓旁人壓了風頭,想到此處,她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杆,端坐在椅上,越發顯得容光煥發。
德妃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暗自歎息一聲。她久居後宮,對這些兒女情長、爭風吃醋之事洞若觀火,又怎會不知胤禛的心思。早有風聲傳入她耳中,說胤禛在府內寵愛年氏,對宜修不過是相敬如賓,可這嫡福晉之位關乎家族顏麵、子嗣前程,豈是能僅憑喜好而定的。
但見胤禛如此態度,她也不便再多說什麽,畢竟兒子如今也羽翼漸豐,有了自己的主張,當下隻是微微點頭,輕聲道:“你既心裏有數,額娘便不多過問了,隻是莫要拖得太久,寒了人心。”
胤禛連忙應道:“兒子謹遵額娘教誨。” 隨後,眾人又閑聊了些家常。
直至天邊泛起魚肚白,若曦才悠悠轉醒,卻隻覺頭疼欲裂,心中空落落的。起身收拾妥當,剛到康熙營帳前,便瞧見敏敏格格和蒙古王爺迎麵走來。
若曦趕忙屈膝請安,聲音略帶沙啞:“給敏敏格格、王爺請安。”
敏敏格格今日一身豔麗的騎裝,頭戴精致皮帽,顯得格外精神,見是若曦,眼睛一亮,快走幾步上前拉住她的手:“若曦,我正想找你呢!” 說罷,轉頭看向王爺,撒嬌道:“阿瑪,我想和若曦說會兒話,您先去忙吧。”
王爺笑著點點頭,又叮囑了幾句,便先行離去。敏敏這才拉著若曦,一臉期待地說道:“若曦,你給我講講十三爺的事兒唄,我可好奇了。”
若曦心中一緊,臉上卻不露聲色,微微皺眉,推脫道:“敏敏格格,我這會兒還得去當值呢,晚點我去尋你可好?”
敏敏雖有些不情願,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那好吧,可一定要來找我哦。”
正說著,康熙帶著一眾侍從大步走來,眾人趕忙跪地請安。蒙古王爺率先開口:“皇上休息的可好?”
康熙麵帶微笑,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平身:“都起來吧,朕一切安好。” 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若曦身上。
敏敏快走兩步,屈膝行禮後,脆生生地對康熙說道:“尊敬的皇上,我能不能把若曦借去,和她聊聊女兒家的心事呀?”
王爺聞言,臉色微變,斥責道:“敏敏,不可無禮!怎可隨意向皇上提這般要求。” 敏敏小嘴一撅,委屈地看向康熙。
康熙卻哈哈一笑,打趣地看著若曦:“朕倒是好奇,你這丫頭怎麽入了敏敏格格的眼呢?”
敏敏忙不迭地解釋:“皇上,若曦跟京城的貴女可不一樣,她不嬌柔做作,跟咱們草原兒女似的,特別豪爽,我可喜歡她了,就想把她當親姐姐。”
王爺在一旁也附和道:“皇上,這倒是實話,自從敏敏與若曦姑娘玩在一起,規矩確實長進不少。”
康熙聽後,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看向若曦:“既來了草原,若曦啊,朕早就說過你就不必當值了,安排好人手做事即可,朕若有事,自會傳召你,還有幾日就要迴京了,這幾日便好好玩去吧。”
“多謝萬歲爺恩典,托敏敏格格的福氣,若曦可以偷懶了。”
康熙寵溺地笑罵:“你這丫頭,就會貧嘴,好像朕虐待你一樣。”
眾人見狀,也跟著笑了起來,氣氛瞬間輕鬆愉悅。敏敏更是喜笑顏開,拉著若曦的手又蹦又跳:“太好了,若曦姐姐,這下咱們可以盡情騎馬啦!”
若曦望著敏敏純真的笑臉,心中的陰霾也散去些許,暗自慶幸在這塞外,還能尋得這般溫暖情誼,雖思念胤禛,可眼前的歡樂,也讓她暫時忘卻煩惱,決心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
在之後的幾日裏,若曦與敏敏形影不離,她們一起騎馬,一起圍坐在篝火旁,分享著彼此的心事,敏敏教若曦草原的歌舞,二人肆意歡笑。
然而,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便告別了敏敏與康熙踏上了迴京的路上。
禦駕迴鑾,紫禁城朱紅的宮門緩緩敞開,迎接聖駕歸來。太監宮女們魚貫而出,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準備迎接各位主子。眾阿哥早已候在宮道兩側,衣袂飄飄,個個身姿挺拔,麵容恭敬卻又暗藏心思,見康熙的鑾駕漸近,紛紛跪地請安,口中高唿 “皇阿瑪吉祥”,聲音在宮牆間迴蕩,氣勢恢宏。
胤禛的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尋,直至看到若曦安然無恙地站在一旁,身著粉色宮裝,麵容雖略帶疲憊,卻容光煥發,他心中懸著的大石才悄然落地,微微頷首,不動聲色地收迴目光,隨著眾人一同起身,跟在康熙身後步入宮中。
“朕此番出塞,老四,你著實讓朕眼前一亮。”
胤禛聞言,心中一喜,忙跪地謝恩:“兒臣惶恐,皆仰賴皇阿瑪聖明教導,兒臣不過略盡綿薄之力。”
康熙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繼續說道:“你所辦諸事,樁樁件件皆條理清晰,無論是關乎民生的賦稅調配,還是那棘手的河道治理,亦或是協調各方、平息官場紛爭,皆處置得當,未有半分差池。” 說罷,康熙目光掃向眾臣,似在觀察眾人反應,又似在強調胤禛之功。
“謝皇阿瑪讚賞,此次並非兒臣一人之功績,九弟、十弟、十三弟、十四弟皆有共商”
“好,老四不貪功,朕的好兒子,都賞!”
“謝皇阿瑪。”眾阿哥跪拜,唯有太子陰鬱的目光始終追隨著老八一黨。
“都散了吧。”康熙說罷,便帶著李德全和若曦迴到了後殿,眾人也都散了去。
胤禛前往德妃宮中請安,宜修、年世蘭已經早一步到了永和宮。德妃端坐於上位,身著深紫色繡鳳宮裝,儀態端莊,歲月雖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卻不減其雍容華貴之氣。她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胤禛身上許。
“老四啊,你府裏的事兒,額娘還得說說。這宜修入府多年,操持家務,盡心盡力,如今也該給她個嫡福晉名分,扶正為宜。” 說罷,輕輕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目光透過茶霧,觀察著胤禛的反應。
胤禛心頭一緊,臉上卻依舊保持著恭順的笑容,微微欠身道:“額娘所言,兒子自是明白。隻是皇阿瑪剛迴京,諸事繁瑣,兒臣想過段時間,弘輝大些再議。” 他言辭懇切,眼神卻有意無意地瞥向年世蘭,隻見她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心中暗忖,這年氏怕是又在自作多情了。
年世蘭今日盛裝打扮,一身玫紅色錦緞旗裝,繡滿金線牡丹,頭上珠翠環繞,更襯得她麵容嬌豔。聽聞德妃提及扶正一事,她心中先是一緊,待看到胤禛推脫看了自己一眼,又暗自欣喜,隻當胤禛是因著寵愛自己,不願讓旁人壓了風頭,想到此處,她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杆,端坐在椅上,越發顯得容光煥發。
德妃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暗自歎息一聲。她久居後宮,對這些兒女情長、爭風吃醋之事洞若觀火,又怎會不知胤禛的心思。早有風聲傳入她耳中,說胤禛在府內寵愛年氏,對宜修不過是相敬如賓,可這嫡福晉之位關乎家族顏麵、子嗣前程,豈是能僅憑喜好而定的。
但見胤禛如此態度,她也不便再多說什麽,畢竟兒子如今也羽翼漸豐,有了自己的主張,當下隻是微微點頭,輕聲道:“你既心裏有數,額娘便不多過問了,隻是莫要拖得太久,寒了人心。”
胤禛連忙應道:“兒子謹遵額娘教誨。” 隨後,眾人又閑聊了些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