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食參果終究長壽 孝女賦招惹是非
塵緣丨豬八戒與高翠蘭的故事 作者:煮笑堂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豬老大經曆這場事件之後,著實懊惱了一陣子,對人生也有了一定的感悟。世間絕不象他想像的那樣:一是憑力氣幹活,不怕沒飯吃;二是找不到高翠蘭,隨便尋個女人也能過日子。可天下女人多的是,卻跟自己無緣。再看看和他一起幹活的那群人,鰥夫條子多得是。有幾個年齡已經五十多歲了,一次也沒有碰過女人。所以男人場上大家都能談得來,而且一說起女人,都來了精神,幹活也不累了。
特別那幾個老光棍,總愛占口頭小便宜,喜歡說些“黃段子”,把那“黃段子”的主人公說成是對方,不是人家偷“嫂子”,便是搞了“小孩姨”。豬老大在場子裏時間長了,這些罵人的話、繞人的話都能聽懂,有時候也跟著鬧兩句。有些歇後語,順口溜,聽著刺激,學得也快。時不時還炫躍自己老婆長得如何漂亮,如何相親相愛,如何摟抱親嘴,讓大家笑起來。慢慢地似乎適應了環境,日子也過的輕鬆一些。
且不講豬老大跟著苟老二在這裏幹活、吃飯、找老婆,再說高翠蘭自從豬天蓬離開高家莊之後,確實有失落之感。新婚剛剛三年,正當如膠似漆之際,突遭別離,真乃天大的委屈說不出口。豬天蓬醜也罷,妖也罷,但畢竟是六尺男兒,上門女婿。常言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更何況豬天蓬對自己百般殷勤、千倍愛昵,萬分嗬護。剛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卻又被那姓孫的猴子掠了一道去西天取經。還給他改名叫“八戒“,他出了家一了了之,可自己的日子如何往下過?堂堂高太公的千金,招女婿招了個妖怪,過兩年又跑了。這事已經夠丟人的,再想找上門女婿誰敢來呀?
高翠蘭越想越不得安寧,終日哭哭啼啼,傷心不已。高太公老兩口也慌了手腳,滿以為姓豬的走了,全家能過個安頓日子。可是沒有認真考慮到翠蘭的前途,看到她那悲傷的樣子,隻能天天來陪她、勸她、安慰她。
過了一段時日,高太公便托媒人想給高翠蘭再找一個“倒紮門”女婿,這些媒人也確實下了功夫,跑遍了七鄰八鄉。可一當提起高老莊高太公的女兒,小夥子們都知道她長得十分漂亮,但沒有一個敢答應這門親事的。原因很簡單:怕那“妖怪” 迴來算賬。
可也有不怕邪的。幾個媒人著急了,又舍不得丟掉這筆賞錢,便時不時地領幾個老弱病殘來。那高太公見了,隻氣得兩眼直冒金花,但有苦又說不出,也不讓女兒翠蘭看了,自己便打發他們走了。
眨眼兩年過去,沒找到一個合適人選。高翠蘭勸爹娘不要為她操心了,自己情願侍奉二老一輩子。高翠蘭越這樣講,二位老人越覺得過意不去,一家人總是愁眉苦臉,哪能開起心來。
忽然一日深夜,高翠蘭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朦朧中忽然聽得敲門聲。高翠蘭嚇了一跳,接著便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聲音是那麽熟悉。她先是不敢相信,仔細聽來卻是真的。隻聽喊道:“翠蘭、翠蘭,快開門,俺老豬迴來了。”
一連喊了幾遍。高翠蘭定了定神,問道:“你不是跟著和尚取經去了嗎?”豬八戒道:“是呀,俺走的時候不是跟你講嗎,還會迴來的。”高翠蘭冷冷地道:“走就走了,還迴來幹啥?”豬八戒著急道:“翠蘭姐姐,我走到哪裏能忘了你哪。快開門,看我給你帶什麽來了?”接著便把門敲得“咚咚”響。高翠蘭怕驚動家人,隻得下床撥亮燈,輕輕開了門。
豬八戒一進門便把高翠蘭攬在懷中,用腳蹬上了門。道:“寶貝,想死俺也。你知道我給你帶什麽來了?”一直把高翠蘭抱到燈前,方才放了下來。從懷中掏出那顆人參果。高翠蘭看到時嚇了一跳,問道:“這是什麽,怎麽像個孩兒?”豬八戒道:“沒見過吧,這可是‘人間稀罕物,仙界也難尋’的人參果呀!”
高翠蘭沉著臉道:“管它難尋不難尋,俺可不稀罕。”豬八戒道:別把俺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你哪裏知道,我自己都沒舍得吃,這可是瞞著師父、師兄千把裏路趕過來,專門給你送這果子來的!”
高翠蘭知道八戒的一番情意,又聽說是果子,便緩過臉色道:“那何必哪。這麽遠送個果子來,吃了又不能成仙,還是你自己吃吧?”豬八戒著急道:“怎麽不領我一點情呢?我給你說,這果子吃了,也就等於成仙了。這樣吧,時間不早了,你先把它吃下,再給你說它的好處,我還得連夜趕迴去呢。”
高翠蘭看到八戒那誠懇又著急的樣子,道:“要吃咱們一起吃,我怎麽能獨吞呢?”豬八戒道:“我知道你疼我。可我和師兄、師弟都吃過了,這個是我藏起來專門給你留的,快吃了吧!”
高翠蘭這才接過那顆人參果,看了又看,正不好意思下口,豬八戒一把推到她口中,嚷道:“快吃、快吃,不然它就跑了。”高翠蘭隻得囫圇吞棗地咽了下去。
八戒這才放下心來,對高翠蘭道:“這人參果是西方仙界萬壽山鎮元大仙的一棵樹上結的,這棵樹天下獨一無二。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一萬年隻結三十個果子。你聞一下就能多活三百六十年,吃一個能長壽四萬七千年哩。”
高翠蘭聽了這番話,半信半疑道:“是真的?”豬八戒拍著胸脯道:“這還有假?我可是在五觀莊偷聽那兩個道童說的,不然的話,我跑迴來送你?”
高翠蘭這才品了品那果子的滋味,頓時覺得口舌生津,香涎四溢,心神俱爽,飄飄欲仙的感覺。知道的確是個好東西,轉而問道:“你怎麽不早說?”豬八戒莫名其妙,反問道:“怎麽了?”高翠蘭道:“你讓我活那麽多年有什麽用?早說出來,應該與父母同吃了。”
豬八戒知道翠蘭是極孝敬父母的,自己光想著翠蘭,哪曾想到她父母呢。愣了一迴,隻得哄她道:“你不知道,吃這人參果極有講究,隻能一個人吃,還必須一口吃下去,掉了就沒了。我剛才一下把它捂進你嘴裏,就是怕它掉了。那猴哥摘果子的時候,就掉了兩個,再也找不到了。後來問土地佬兒才知道,必須用金敲、用木接才能得到。實在不容易。”
看到高翠蘭半信半疑的樣子,豬八戒緊緊摟住她安慰道:“等俺取經迴來,我再偷兩個送給爹娘就是了。”高翠蘭雖然感到遺憾,但也難為她一片真情。便對八戒道“這也是緣分,怎麽能再難為你呢?好了,你送的果子俺也吃了,情俺也領了,你快迴去吧,讓你師父等急就不好了。”豬八戒道:“我是要走了。不過翠蘭,你可要等我迴來呀。無論等到什麽年月,我都會來找你的,咱們是永遠的夫妻!”
高翠蘭盯著豬八戒,眼睛濕潤了,聲音顫抖地“嗯”了一聲,那八戒也禁不住兩行淚水流了下來,他用袖子擦了擦,哽咽著道:“如果時間久了還不見我,家中不能住,你就到福陵山雲棧洞去等我。我以前跟你說過,那裏是一個神仙修道升天之地,一年四季果木常青,泉水叮咚,是個淨心的好去處。我一準要迴來找你的。”高翠蘭點了點頭,豬八戒這才放心地站了起來,說了聲:“你保重,我走了。”便轉身開了門,駕起雲頭而去。
看著八戒走了,高翠蘭百感交集:自己正萬念俱灰之際,這冤家卻送個什麽“長生果”來;本來就不該吃的,卻不由自主的給吞下了;本來活得就沒有一點意思,要是真的如他所說,今後那麽長的日子如何打發?
但轉念一想:“無論如何,天下之大,眾生茫茫,總算還有一個牽掛著自己的男人。再說了,人生求得百歲尚難,他卻讓俺能長壽萬年,應該知足了。好事哪能一個人占完,不可再有奢望,聽天由命吧。”高翠蘭慢慢地想通了。
從此以後,高翠蘭的精神漸漸好了起來。高太公老兩口心中也暢快許多,高翠蘭勸說爹娘再也不要提找女婿的事情,她將一心一意伺奉二老一輩子。而且說到做到,叫管家去買了一些烹調、養生、醫學之類的書來,邊學邊做,自己親自挑選菜蔬,親自下廚做起飯來。有時還讓管家帶路到附近山上采些草藥珍果,給爹娘調養身體,平時她也讓二老多活動鍛練。就這樣,老兩口心事沒了,吃得香,睡得著,無病無災,一直度過百歲先後去世。
村子裏的人都知道高翠蘭孝順,好心好報,父母長壽,翠蘭自己也不見老相,都喊高翠蘭為“孝女”。
這孝女的名字一經傳開,十裏八鄉家喻戶曉。這高老莊也被喊成了“孝女莊”。原來鬧妖怪的事情早被人們忘得一幹二淨。
高翠蘭姊妹三人,分別是香蘭、玉蘭和翠蘭。兩位姐姐都嫁了好人家,日子也都過的富足。特別是二姐玉蘭,生了個女兒,相貌出眾。嫁給了一個叫柳亦風讀書人。這柳亦風從小就刻苦學習,後來考取功名,時任當地丘城縣令。由於他喜歡舞文弄墨,也是出於好心,寫了一篇讚揚高翠蘭的“孝女賦”,奏報朝廷。
當時唐高宗多病纏身,正是皇後武則天掌握朝政,眾臣尊她為聖上,她看後大悅。這篇文章一是歌頌了一個民間女子孝敬父母的功德;二是讚揚了“善有善報”、民間所崇尚的一種思維理念。武則天正需要女人主事成功的典範,更需要女人長生不老、容顏不改的養生訣竅。特別是孝女賦中寫到的“奉養之情,感動上蒼,二老百年,無災無恙”以及讚譽高翠蘭“年俞七旬,容若二八”的褒獎之詞,使武則天眼睛一亮,她尋思道:“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通曉養生之法,何不把她召進宮中?”當即下一道口喻:“民女翠蘭之孝心,天地昭然。在高老莊敕建孝女牌坊一座,宏揚其孝道;著丘城縣縣令柳亦風接旨後立即送孝女高翠蘭來京覲見。”
柳亦風沒想到一篇“孝女賦”會鬧那麽大的動靜。接旨後,一麵派人著手籌建孝女牌坊;一麵鳴鑼開道,親臨高老莊迎接高翠蘭進京。
早有人前來報信,高翠蘭聽說柳亦風要來接自己去見皇上,一時不知所措。高翠蘭家中現在的管家叫高福,是老管家高才的兒子。高才去世後,由兒子高福接替,仍給高家管理家務。也六十多歲了。高翠蘭便與他商量道:“我本來就想過個清靜日子,沒想到卻招惹了麻煩,七十多歲的人了,還到皇宮去幹什麽?趕快想個辦法。”
高福道:“縣太爺可是你的親外甥女婿,他也是為你好,還要給你立個孝女牌坊。如若不去,可不好說話。”高翠蘭道:“孝敬父母是應該的,難道是為了圖名圖利?我也有自己的難處。早就跟你說過,我是要出家的。要知這樣,老早離開家就好了。”
高福驚訝地道:“現在要離開家,到哪去?”高翠蘭道:“哪裏的黃土不埋人。到哪兒都行,皇宮我是斷斷不會去的。”高福道:“那縣太爺那裏如何交待?”高翠蘭道:“所以我給你商量,趁著他們沒來,我要趕緊走了。你要看好這個家,我終有一天還會迴來的。至於柳亦風那裏,你就說有仙人指路,去萬壽山拜師修煉去了。你有嘴有心,隨你怎麽說,也不要我多交待。”
說罷轉身迴到自己的房間,收拾幾樣隨身所用物品,任憑高福再三勸說,高翠蘭頭也不扭地往門口走去。可正在這時,隻聽門外“咚、咚”炮響,緊接著鑼鼓喧天。高翠蘭知道柳亦風一行到了,立即拉住高福退迴院中,從邊房側門而逃。
高福送走了高翠蘭,鎖上了側門,方前來開了大門。跪在縣太爺轎前道:“家仆高福給縣太爺姑爺叩頭請安!”這時柳亦風打開轎簾,問道:“高福,姨娘大人在家否?”高福道:“迴姑爺話,我家姑奶奶已羽化成仙了。”
柳亦風聽後大吃一驚,忙走下轎來,問道:“什麽,羽化成仙,哪來的話?”高福苦泣著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姑奶奶本來就不是凡人,七十多歲了,仍像二十上下的光景,村裏的人誰不稱奇。自從老太公、老太夫人過世後,她就要離家出走,小的天天勸她,她卻說什麽‘有神仙托夢,叫她去萬壽山修什麽道’?剛才有人前來報信,說大人要來接她進京,小人轉告了她,可她卻說什麽‘不問塵世之事了,神仙催的緊。又囑咐我好生看家’,說罷轉身不見了。我正覺得奇怪,隻見空中一隻仙鶴長鳴一聲,往西飛去了。於是我才明白,我家姑奶奶肯定是羽化成仙了。大人你說,這叫我怎麽辦哪?”
高福的這番話,隻說得柳亦風像失魂落魄了一般,半天說不出話來。來時還滿麵春風,得意洋洋:這一篇孝女賦,居然轟動了朝廷,一來為家鄉樹起一塊牌坊;二來姨娘可以到宮中享受富貴榮華;三是做好這兩件事,自己也揚了名,官場上也有進取的機會。他知道皇後用人的性格,凡是能為己所用的官員,她毫不吝嗇的提拔重用。說不定這次便是他平步青雲的機會。可是眼前的情況,怎麽也想不到會是這麽個結果。遲遲疑疑地道:“不可能,不可能。怎麽會這樣呢?”
高福見他猶豫,又道:“對了,姑奶奶還說,她還會迴來的。”柳亦風聽後眼睛一亮,忙追問道:“還會迴來,什麽時候迴來?”高福道:“這可沒講。不過,姑奶奶說,她去的是萬壽山。大人要想找他,就到萬壽山去找吧?”柳亦風問道:“萬壽山在什麽地方?”高福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一準是個仙境。”
柳亦風這下子作了難,找不到高翠蘭,不就是欺騙朝廷嗎?但他還是不相信這是真的。躊躇半晌,隻得硬著頭皮叫高福帶他去小姐房裏看看。
高福隻得帶著他,各個房間裏看了個遍,柳亦風又“姨娘安在?姨娘安在?”的喊了一通,哪裏有高翠蘭的蹤影?高福乘機道:“姑奶奶確實走了。小的就是天膽,也不敢哄騙大人。”柳亦風簡直要瘋了,這讓他如何處置:孝女牌坊建還是不建,這事如何向聖上交待?
柳亦風在院子裏轉來轉去,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出什麽好辦法。隻得留下兩名差人,在這裏看守,囑咐道:“隻要高翠蘭近日迴來,便立即接到縣衙來。”安排妥當,這才愁眉苦臉地上轎走了。正是:孝女眾口皆是碑,何必上賦惹是非,心思不同各有誌,滿目榮華竟告吹。
卻說高翠蘭離開家,心中空落落的,怪起豬八戒送那顆人參果來。想道:“本來侍候二老入土之後,報答了養育之恩,自己也該老了,死了也沒有什麽心事。偏偏那個‘怪物’,從哪裏弄個什麽人參果來,吃下去還真的不長年歲了。這要是在帝王之家,求之不得。可咱平民百姓,一個弱小女子,活那麽多年有什麽意思?這不,惹出麻煩來,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
轉念又想到:“那個該死的‘怪物’,還曾說一準要來找我哪。已經幾十年過去了,也不見個蹤影。即便是西天取經,這麽長時間,還有取不迴來的道理?要說不惦記他,他走時苦苦地留下話;要說惦記他吧,卻不知道死哪裏去了?真沒想到人參果會這麽神奇,吃了果然長生不老,那個‘怪物’還從來沒有哄過自己。早知道這樣,說什麽也不吃。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如今恨他也沒用了。”
高翠蘭想來想去,反正是家中住不得了,即便不是柳亦風來找,老是這般模樣,就像青春少女一般,早晚還會惹出麻煩。目前隻有一條路:求高人指點,修道成仙,才能脫離人間的煩惱。
高老莊北麵不遠處有一座清涼山,山上有座清蓮寺,遠近都喊作姑子廟。高翠蘭原來跟高福上山去采藥時,經常到廟裏燒香許願,與幾個尼姑熟了,也曾說過要來修行的事。這些個姑子看她年輕漂亮,又是個大戶人家出身,隻當她說著玩的,都沒有放在心上。這次高翠蘭真找上門來了,說是來修行的,要在這裏住下。
有個年紀大的尼姑叫慧清的,也是尼眾寺院的住持,對高翠蘭道:“不是說要來就來了,這裏有很多規矩,哪是你這千金小姐能受得了的?你可要想個清楚。”高翠蘭道:“我已與塵世無緣了,隻想圖個清靜,求師父暫且收留我,先住一段時間,一切遵從你們的規矩。到時候師父覺得不便留時,再攆我走也不遲。”
慧清聽她說的懇切,再者高翠蘭這幾年前來燒香拜佛時,也曾給了些功德錢,不好推辭。便順水推舟道:“那好,就照你說的先住下,暫時也不要拜師,也不要剃度。等你靜靜心,真想出家,到時候再商量;千萬不能耽擱了自己的前程。”高翠蘭拜謝了住持慧清,便在廟裏住了下來。
再說柳亦風迴到縣衙,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他三天兩頭派人到高老莊打探消息,始終不見高翠蘭的蹤影。又怕時間耽誤長了,朝廷怪罪下來。隻得硬著頭皮先寫一個折子奏報朝廷。大概意思是說“盡孝之人本不求名利,高翠蘭伺奉二老歸天後,別無它念,又恐自己的容貌惹出世俗的麻煩,便毅然出家了。村裏人都說她羽化成仙,去了萬壽山。現已費盡周折,找不到此人,故不能送往宮中。實乃下官無能。望聖上訓喻!”
武則天看到折子,先是非常平靜。高翠蘭盡孝之後出了家,應該是正常的。百姓信佛也是好事,這倒沒有什麽。可後麵卻提到她羽化成仙,武則天有點不相信了。又說去了什麽萬壽山,還說找不到此人,武則天更沉不住氣。
本來武則天是熱衷於佛教的,因為李家王朝奉道教鼻祖老子為先祖,當時道教盛行。武則天要扭轉乾坤,便有了楊佛抑道的傾向,還宣揚自己是米勒佛下界。因此當下便問百官道:“你們見過俗人羽化成仙的嗎?”百官齊應道 :“沒見過。”武則天道:“本宮倒也覺的新鮮,丘城縣就出了一個女子成仙的。你們信不信?”
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表態。武則天接著道:“本來說是一個孝女,伺奉父母百般用心。好心好報,她的二老都長命百歲,本人也容顏不衰,居然青春常駐。本宮讓該縣給她建一座孝女牌坊,以彰其功德,昭示世人,宏揚忠孝之道。再者,本宮也想親眼見見這位孝女。這下可好了,孝女成仙了,還哪裏見去?”
這番話說得文武大臣,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在麵麵相覷之際,隻聽武則天喊道:“禮部何在?”禮部尚書忙上前答道:“臣在。”武則天道:“丘城縣令前後兩道折子,本來是想標榜一位孝女,可後麵卻又講這孝女出家了,居然還成了仙。這事,既然大臣們都不相信,哀家亦覺得有些捕風捉影、道聽途說之嫌。你派人前往丘城縣查訪一下,如果這孝女真的成了仙,那可是一段佳話,本朝治孝有方了。若沒有此事,那就該問問丘城縣令有何話說?”
禮部尚書口中答應:“是、是。”可心中卻在盤算:“這看來是件小事,卻內藏玄機。既然柳亦風說這孝女已經成仙,那肯定是找不到人了,故以搪塞。讓我派員去查,到哪兒去找?”於是試探性地奏道:“啟稟聖上,如果這孝女真的羽化成仙了,到哪裏能尋到她的蹤跡?”武則天道:“怎麽,你也想做個滑頭官嗎?”禮部尚書連忙道:“不敢、不敢;臣領旨。”
其實他已經領會了聖上的意思:孝女成仙是假,但必須找到其人。就這個事兒也夠麻煩了,地方上找不到的人,讓京官哪裏找去?他一麵直罵柳亦風沒事找事,還想糊弄朝廷,官當的不耐煩了;一麵選派得力官員前往丘城查訪。
柳亦風得知消息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怨恨自己自作聰明,畫蛇添足。說她出家不就完了,怎麽能聽那個仆人的話,在折子裏寫她成仙了呢?本來想抬舉這位“姑奶奶”,沒能抬舉好,反而把自己“陷“了進去。但後悔也沒有用,隻能聽天由命了。
禮部派來的司長官郎中李殿奎是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而又性情隨和的官員,在京中清閑夠了,樂得到下麵走一遭。他一路遊山玩水,地方官迎來送去,談起禮法來滔滔不絕,讓一些官員們如聽天書,讚歎不已。
這一天來到丘城,柳亦風早在城門三裏外等候。拜見後,恭恭敬敬迎迴縣衙。接著便設宴接風,那可是山珍美味,應有盡有,禮樂歌舞,百般奉迎。柳亦風開始還有些戰戰兢兢,可是看到李大人談笑風生,絲毫沒有責怪之意,才慢慢放下些心來。
一連過了三天,柳亦風陪著李郎中吃酒談“禮”,並觀看了城內各處的景點風光,可一直不見他提起正樁事兒,心中又忐忑不安起來。第四天中午正當大家酒酣之際,柳亦風實在忍不住了,壯著膽子試探道:“李大人,您這次奉聖上之命,前來敝縣巡查,可要為下官多多周旋!”
李殿奎知道他是科班出身,又看他實誠過人,頗有些憐憫之心。於是問道:“你與高翠蘭是親戚吧?”柳亦風一愣,可又不敢迴避,隻得答道:“確是下官賤內的親姨娘。”李大人道:“這倒沒有什麽,內舉不避親嘛,何況這又不是舉薦官員。不過——你相信你這位姨娘真的成仙了嗎?”
柳亦風歎口氣道:“我也有些不相信哪,可這是姨娘的家仆說的,是他親眼看到的呀!”李大人道:“像這樣虛幻的事,你也當奏報聖上?”柳亦風道:“實在不應該。折子送出去下官就覺得不妥,可後悔也來不及了。不過,下官這位姨娘確實與眾不同,她七十多歲倒像二十歲的年齡,真的有仙風道骨,這可是七鄰八村眾所周知的呀。不然------”
李大人打斷他的話,道:“這個,本官都已經查實了。還有一條,那就是光憑家仆的一句話,打發不了聖上呀?”
柳亦風聽到這裏,才知道李大人不是光來飲酒觀景的,原來他已經暗中派人查訪清楚了。但又聽不明白李郎中話中含意,隻得應道:“是呀是呀,李大人運籌帷幄,請大人賜教!”李大人道:“談不到賜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高翠蘭。”
柳亦風為難道:“下官也知道,找到她本人也就好說話了。可到哪裏去找呀?她家仆人說她羽化成仙時,曾告訴說她還會迴來的,我就派差人在她家中看守,一直等了兩個多月,也不見個人影。下官恐怕時間耽擱長了,聖上怪罪,才寫個折子呈了上去,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結果呢,還是惹出了大麻煩。”
李大人見他說的實在,也不想再為難他。道:“不要著急,本官自有道理。她即便真的成了神仙,本官也要到她的洞府去查看一番,看她是哪路神仙。不然,無法交待呀?”柳亦風聽他說的玄乎,以為是醉話。不敢再多言,隻能千恩萬謝了。
李殿奎不愧為辦事幹練而又不露聲色的官員,他一麵自己在官場上敷衍,一麵早已派人到高老莊查了個清清楚楚。但是他對當地百姓所說的高翠蘭“羽化成仙”,隻認為是一個傳言,而且這個傳言還是從她的家仆口中傳出來的,況且還是她知道柳知縣要接她進京後家仆才說出來的,目的很顯然,那就是高翠蘭不願意進京,不要成為名人,她想以此傳言隔絕塵世的煩擾。
憑自己的感覺高翠蘭並沒走遠,而且她還不會到親戚家去住。於是又派手下到高老莊找幾個認識高翠蘭的人,發給盤纏,分別到附近各個寺廟、道觀去尋找。並囑咐他們:隻要見到,不要驚動;立即迴來報告,找到高翠蘭的賞銀十兩。
果然不出所料,沒有幾天,一位老鄉便在清蓮寺中發現正在打掃庭院的高翠蘭。這位老鄉看得真切,也不敢聲張,便匆匆跑迴來向差官報信。消息很快報告給李大人,李郎中心中自然高興。第二天一大早,通知了柳亦風,輕車簡從,兩乘小轎,隻帶了幾個隨從,直奔清涼山而去。
李大人一行來到清涼山上,有一段山路十分陡峭,李大人吩咐下轎步行。好不容易來到一處寬敞平坦地段,眾人歇下腳來。李大人抬眼望去,清涼山雖然不是十分高大,但也山巒起伏,怪石嶙峋,蒼鬆翠柏,果木叢生。半山腰間,雲霧繚繞中一座寺廟,遙如仙界幻境一般,真乃一個清靜,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眾人來到山門前,跟差忙叫守門沙尼前去通報住持,就說本縣縣令引欽差大人到了,叫她快出來迎接。那沙尼不敢怠慢,急忙走了進去。
不大一會,住持慧清便帶著知客前來拜見。見罷禮,迎進茶堂,敬上香茶。慧清道:“欽差大人親臨寒寺,實乃山門一大幸事,不知有何見教?”李大人道:“聽說有個叫高翠蘭的,來你寺中出家,可知道此人?”
慧清沒想到欽差大人是為了高翠蘭而來,更不知道這高翠蘭與朝廷會有什麽瓜葛,不敢隱瞞,隻得答道:“寺中確實有個叫高翠蘭的,她隻是來投,剛來不久,尚未受戒。怎麽,欽差大人認識她嗎?”李大人道:“本官是奉聖上之命,專程前來看望她的。不知寺中清規,能否讓本官見她一麵?”
慧清不知其中緣故,暗暗吃驚。忙問道:“你說的這個高翠蘭,可是本地高老莊人氏?”李大人道:“正是。”慧清道:“她本來也是寺中的施主,一心向佛,早就說要皈依佛門。老衲見她是富貴人家,又正值青春年華,沒曾認她這個弟子。”李大人道:“法師沒問她多大年紀?”慧清道:“問倒沒問過,不過她們閑話時,跟誰說過她七十多歲了,老衲以為她打誑語,沒放在心上。兩個多月前她突然來此,說要出家,讓老衲收留於她,礙不過麵子,就先留她住了下來。”
柳亦風聽到這裏,才知道高翠蘭果然來了清涼寺,心中有些慚愧,又不好插話。住持慧清接著道:“別說你是欽差大人,就是縣令大人來了,老衲唯恐禮數不周,怎敢違背大人的意思?”說罷,便叫一個沙尼去喊高翠蘭過來。李大人忙攔住道:“慢,不要講本官來了,就說住持喊她。”那沙尼答應一聲,便走了出去。
慧清陪李大人吃了一會兒茶,便見那沙尼帶著高翠蘭走了過來。剛到門前,高翠蘭往裏一看,見裏麵坐著幾個穿官服的人,愣了一下神,扭頭便迴。那沙尼不知怎麽迴事,拉也拉不住。慧清見狀趕緊站起來喊道:“翠蘭,是老衲喚你!”
高翠蘭這才停下腳步,慧清走出門來道:“快來,老衲給你引見幾位大人!”高翠蘭道:“師父,弟子是來出家的,怎麽見得外人?”慧清道:“這可不是外人,這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專門看望你的。”高翠蘭道:“無緣無故,朝廷派人來看我怎的?”慧清道:“這可是你修來的福呀,能使欽差來咱廟中,也為咱清蓮寺增光哪!”
高翠蘭道:“師父,我一個平民百姓,如何認識朝廷官員?他們定是找錯人了。師父快給我起個法號,就說我不叫高翠蘭,快讓他們迴吧,我這不僧不俗的,可不敢去見官!”
說罷轉身要走,慧清一把扯住她,小聲道:“翠蘭,你來寺中,老衲可沒拿你當外,你也別難為老衲,人家是朝廷的官員,等你多時了,怪罪下來,那可吃罪不起。他們既然來了,早都打聽的清清楚楚,再改名也來不及了。再說,老衲看他們決非有什麽惡意,你去見見又能怎樣?”高翠蘭道:“我來這裏,就是出家的,圖的就是脫離凡塵,求師父讓我迴吧?”
慧清哪知道高翠蘭這般倔強,連皇上派來的人也不放在眼中。隻得硬著頭皮道:“翠蘭,你既然來寺裏出家,就得聽老衲的話。皇上派人到寺中,就是咱寺中的大事,佛門的大事,誰也得罪不起。你可不能難為老衲,無論如何是要見的。來來,快來,老衲給你引見一下!”
說著話,硬拽著高翠蘭走進門來,把她介紹給了李大人。高翠蘭隻得施了一禮,口念:“阿彌陀佛。”李大人正要答話,隻見柳亦風“噗通”跪在她麵前,口稱:“姨娘大人,甥婿給您叩頭了!”
高翠蘭微微閉上了眼睛,道:“老衲已是出家之人,施主且莫行此大禮。”柳亦風道:“甥婿雖然不孝,也願意承養姨娘天年,不知為何卻要出家,豈不讓晚輩汗顏?”高翠蘭道:“老衲萬念俱焚,一心向佛,別無它求,請施主不要再為難老衲了。”
幾句話說得柳亦風無言可對,隻得爬了起來。李郎中心想:“還沒有披剃出家,就一口一個‘老衲’,一口一個‘施主’的稱唿,看著又這麽年輕,真有點不倫不類。”便對她道:“高翠蘭,皈依佛門也是好事,可你不該欺騙縣令,說自己羽化成仙了,你要知道,你這一句話,幾乎毀了柳大人的前程,何況你們還是親戚!”
高翠蘭心中“咯噔”一下,沒想到會害了自己的外甥女婿。但她畢竟隨著沙尼們打坐念了幾天經,有了些定數,遇事心中不亂。她抬眼看了看李大人,便不慌不忙地辯解道:“老衲一心向佛,以善為本,豈敢欺人、騙人。況且老衲自父母去世之後,一直沒見過縣令大人,如何去欺騙於他,李大人言重了!”
李郎中道:“本官已經查明,這可是你的家仆高福親口所講,這麽說,那就是他故意哄騙縣令?”高翠蘭冷靜地道:“老衲先前也有過求道修仙之願,夢中也曾受仙人指點,說萬壽山有個五觀莊,叫我到那裏去拜師,怎奈機緣不夠,打聽多年,無人知曉此山路徑,故然去不得了,才一心向佛,來此出家。老衲在家時,曾給高福講過,要去萬壽山求仙學道。至於來了清蓮寺,老衲誰也沒有告知,為的是斷了親情牽擾,求得是佛門清靜。若是有罪,皆老衲之罪。若是連累他人,那就是老衲天大的罪過。老衲寧可不進沙門,先入冥界,也不可造次罪孽!我佛慈悲,保佑眾生。”
李郎中聽了這番話,說得頭頭是道,而且軟硬兼施,把“罪過”攬在自己身上,關鍵都是由“出家”引起。李大人是多麽精明之人,他知道當今聖上武皇後最推崇的就是佛教,怎麽能因為“皈依佛門”而治罪於人呢?不由得暗暗佩服高翠蘭:一介村婦,能有這樣的境界,實在難得。
於是故意問道:“高翠蘭,看你年紀輕輕,卻如何口口聲聲稱為老衲?”高翠蘭道:“李大人莫要見笑,老衲今年七十有六,稱不得老衲嗎?”李大人道:“何以見證?”高翠蘭指著柳亦風道:“這位施主可以見證。”
柳亦風正要站起來答話,李大人示意他坐下。接著問高翠蘭:“你父母都是百歲高壽,你又保養的如此年輕,有什麽養生訣竅嗎?”高翠蘭道:“老衲不懂得養生,也不知道什麽訣竅。隻不過無欲無奢、粗茶淡飯打發日月而已。”李大人道:“聽說你原來經常上山尋找食物孝敬父母,這清涼山上有什麽延年益壽的奇珍異果嗎?”高翠蘭道:“老衲上山隻是采些一般的山菇果蔬,並不認識什麽奇珍異果。”
李大人看問不出什麽結果,轉個話題道:“本官還聽說你年輕時有一段姻緣,可有此事?”高翠蘭道:“早年之事,何以再提?”李大人道:“因聽說你夫君也是個非凡之人,本官出於好奇,故而問之?”高翠蘭道:“他隻不過是個與佛有緣之人,早已被高僧玄奘收為徒弟,西方取經去了。”
李大人知道陳玄奘是本朝人人仰慕的活佛大和尚,驚訝地道:“原來是聖僧的徒弟,果然非凡之人。”轉念問道:“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早已於貞觀年間滿譽而歸,難道他的徒弟沒一道迴來?”高翠蘭道:“出家之人,不是老衲要問的了。”高翠蘭這句一語雙關的話,李大人當然也明白。
那當家師太慧清在一旁聽得如墜雲霧一般,一直愣在那裏。到了這時,才想起吩咐沙尼給客人添茶。高翠蘭乘機道:“李大人,老衲不便打擾,告辭了。”說罷施禮,退了出去。
李大人看著高翠蘭的背影,覺得她是個奇人。便對慧清道:“看來這高翠蘭也是個與佛有緣之人,就讓她在寺中修行吧。”慧清連連答應。柳亦風趕緊叫手下奉上三十兩紋銀作為香資,交給寺中的掌管文書。慧清又帶著他們燒了香,拜了佛,方才辭別而去。正是:
清涼山上清蓮寺 佛光熠熠照善慈
百年難遇欽差到 寶刹因有重建時
特別那幾個老光棍,總愛占口頭小便宜,喜歡說些“黃段子”,把那“黃段子”的主人公說成是對方,不是人家偷“嫂子”,便是搞了“小孩姨”。豬老大在場子裏時間長了,這些罵人的話、繞人的話都能聽懂,有時候也跟著鬧兩句。有些歇後語,順口溜,聽著刺激,學得也快。時不時還炫躍自己老婆長得如何漂亮,如何相親相愛,如何摟抱親嘴,讓大家笑起來。慢慢地似乎適應了環境,日子也過的輕鬆一些。
且不講豬老大跟著苟老二在這裏幹活、吃飯、找老婆,再說高翠蘭自從豬天蓬離開高家莊之後,確實有失落之感。新婚剛剛三年,正當如膠似漆之際,突遭別離,真乃天大的委屈說不出口。豬天蓬醜也罷,妖也罷,但畢竟是六尺男兒,上門女婿。常言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更何況豬天蓬對自己百般殷勤、千倍愛昵,萬分嗬護。剛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卻又被那姓孫的猴子掠了一道去西天取經。還給他改名叫“八戒“,他出了家一了了之,可自己的日子如何往下過?堂堂高太公的千金,招女婿招了個妖怪,過兩年又跑了。這事已經夠丟人的,再想找上門女婿誰敢來呀?
高翠蘭越想越不得安寧,終日哭哭啼啼,傷心不已。高太公老兩口也慌了手腳,滿以為姓豬的走了,全家能過個安頓日子。可是沒有認真考慮到翠蘭的前途,看到她那悲傷的樣子,隻能天天來陪她、勸她、安慰她。
過了一段時日,高太公便托媒人想給高翠蘭再找一個“倒紮門”女婿,這些媒人也確實下了功夫,跑遍了七鄰八鄉。可一當提起高老莊高太公的女兒,小夥子們都知道她長得十分漂亮,但沒有一個敢答應這門親事的。原因很簡單:怕那“妖怪” 迴來算賬。
可也有不怕邪的。幾個媒人著急了,又舍不得丟掉這筆賞錢,便時不時地領幾個老弱病殘來。那高太公見了,隻氣得兩眼直冒金花,但有苦又說不出,也不讓女兒翠蘭看了,自己便打發他們走了。
眨眼兩年過去,沒找到一個合適人選。高翠蘭勸爹娘不要為她操心了,自己情願侍奉二老一輩子。高翠蘭越這樣講,二位老人越覺得過意不去,一家人總是愁眉苦臉,哪能開起心來。
忽然一日深夜,高翠蘭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朦朧中忽然聽得敲門聲。高翠蘭嚇了一跳,接著便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聲音是那麽熟悉。她先是不敢相信,仔細聽來卻是真的。隻聽喊道:“翠蘭、翠蘭,快開門,俺老豬迴來了。”
一連喊了幾遍。高翠蘭定了定神,問道:“你不是跟著和尚取經去了嗎?”豬八戒道:“是呀,俺走的時候不是跟你講嗎,還會迴來的。”高翠蘭冷冷地道:“走就走了,還迴來幹啥?”豬八戒著急道:“翠蘭姐姐,我走到哪裏能忘了你哪。快開門,看我給你帶什麽來了?”接著便把門敲得“咚咚”響。高翠蘭怕驚動家人,隻得下床撥亮燈,輕輕開了門。
豬八戒一進門便把高翠蘭攬在懷中,用腳蹬上了門。道:“寶貝,想死俺也。你知道我給你帶什麽來了?”一直把高翠蘭抱到燈前,方才放了下來。從懷中掏出那顆人參果。高翠蘭看到時嚇了一跳,問道:“這是什麽,怎麽像個孩兒?”豬八戒道:“沒見過吧,這可是‘人間稀罕物,仙界也難尋’的人參果呀!”
高翠蘭沉著臉道:“管它難尋不難尋,俺可不稀罕。”豬八戒道:別把俺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你哪裏知道,我自己都沒舍得吃,這可是瞞著師父、師兄千把裏路趕過來,專門給你送這果子來的!”
高翠蘭知道八戒的一番情意,又聽說是果子,便緩過臉色道:“那何必哪。這麽遠送個果子來,吃了又不能成仙,還是你自己吃吧?”豬八戒著急道:“怎麽不領我一點情呢?我給你說,這果子吃了,也就等於成仙了。這樣吧,時間不早了,你先把它吃下,再給你說它的好處,我還得連夜趕迴去呢。”
高翠蘭看到八戒那誠懇又著急的樣子,道:“要吃咱們一起吃,我怎麽能獨吞呢?”豬八戒道:“我知道你疼我。可我和師兄、師弟都吃過了,這個是我藏起來專門給你留的,快吃了吧!”
高翠蘭這才接過那顆人參果,看了又看,正不好意思下口,豬八戒一把推到她口中,嚷道:“快吃、快吃,不然它就跑了。”高翠蘭隻得囫圇吞棗地咽了下去。
八戒這才放下心來,對高翠蘭道:“這人參果是西方仙界萬壽山鎮元大仙的一棵樹上結的,這棵樹天下獨一無二。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一萬年隻結三十個果子。你聞一下就能多活三百六十年,吃一個能長壽四萬七千年哩。”
高翠蘭聽了這番話,半信半疑道:“是真的?”豬八戒拍著胸脯道:“這還有假?我可是在五觀莊偷聽那兩個道童說的,不然的話,我跑迴來送你?”
高翠蘭這才品了品那果子的滋味,頓時覺得口舌生津,香涎四溢,心神俱爽,飄飄欲仙的感覺。知道的確是個好東西,轉而問道:“你怎麽不早說?”豬八戒莫名其妙,反問道:“怎麽了?”高翠蘭道:“你讓我活那麽多年有什麽用?早說出來,應該與父母同吃了。”
豬八戒知道翠蘭是極孝敬父母的,自己光想著翠蘭,哪曾想到她父母呢。愣了一迴,隻得哄她道:“你不知道,吃這人參果極有講究,隻能一個人吃,還必須一口吃下去,掉了就沒了。我剛才一下把它捂進你嘴裏,就是怕它掉了。那猴哥摘果子的時候,就掉了兩個,再也找不到了。後來問土地佬兒才知道,必須用金敲、用木接才能得到。實在不容易。”
看到高翠蘭半信半疑的樣子,豬八戒緊緊摟住她安慰道:“等俺取經迴來,我再偷兩個送給爹娘就是了。”高翠蘭雖然感到遺憾,但也難為她一片真情。便對八戒道“這也是緣分,怎麽能再難為你呢?好了,你送的果子俺也吃了,情俺也領了,你快迴去吧,讓你師父等急就不好了。”豬八戒道:“我是要走了。不過翠蘭,你可要等我迴來呀。無論等到什麽年月,我都會來找你的,咱們是永遠的夫妻!”
高翠蘭盯著豬八戒,眼睛濕潤了,聲音顫抖地“嗯”了一聲,那八戒也禁不住兩行淚水流了下來,他用袖子擦了擦,哽咽著道:“如果時間久了還不見我,家中不能住,你就到福陵山雲棧洞去等我。我以前跟你說過,那裏是一個神仙修道升天之地,一年四季果木常青,泉水叮咚,是個淨心的好去處。我一準要迴來找你的。”高翠蘭點了點頭,豬八戒這才放心地站了起來,說了聲:“你保重,我走了。”便轉身開了門,駕起雲頭而去。
看著八戒走了,高翠蘭百感交集:自己正萬念俱灰之際,這冤家卻送個什麽“長生果”來;本來就不該吃的,卻不由自主的給吞下了;本來活得就沒有一點意思,要是真的如他所說,今後那麽長的日子如何打發?
但轉念一想:“無論如何,天下之大,眾生茫茫,總算還有一個牽掛著自己的男人。再說了,人生求得百歲尚難,他卻讓俺能長壽萬年,應該知足了。好事哪能一個人占完,不可再有奢望,聽天由命吧。”高翠蘭慢慢地想通了。
從此以後,高翠蘭的精神漸漸好了起來。高太公老兩口心中也暢快許多,高翠蘭勸說爹娘再也不要提找女婿的事情,她將一心一意伺奉二老一輩子。而且說到做到,叫管家去買了一些烹調、養生、醫學之類的書來,邊學邊做,自己親自挑選菜蔬,親自下廚做起飯來。有時還讓管家帶路到附近山上采些草藥珍果,給爹娘調養身體,平時她也讓二老多活動鍛練。就這樣,老兩口心事沒了,吃得香,睡得著,無病無災,一直度過百歲先後去世。
村子裏的人都知道高翠蘭孝順,好心好報,父母長壽,翠蘭自己也不見老相,都喊高翠蘭為“孝女”。
這孝女的名字一經傳開,十裏八鄉家喻戶曉。這高老莊也被喊成了“孝女莊”。原來鬧妖怪的事情早被人們忘得一幹二淨。
高翠蘭姊妹三人,分別是香蘭、玉蘭和翠蘭。兩位姐姐都嫁了好人家,日子也都過的富足。特別是二姐玉蘭,生了個女兒,相貌出眾。嫁給了一個叫柳亦風讀書人。這柳亦風從小就刻苦學習,後來考取功名,時任當地丘城縣令。由於他喜歡舞文弄墨,也是出於好心,寫了一篇讚揚高翠蘭的“孝女賦”,奏報朝廷。
當時唐高宗多病纏身,正是皇後武則天掌握朝政,眾臣尊她為聖上,她看後大悅。這篇文章一是歌頌了一個民間女子孝敬父母的功德;二是讚揚了“善有善報”、民間所崇尚的一種思維理念。武則天正需要女人主事成功的典範,更需要女人長生不老、容顏不改的養生訣竅。特別是孝女賦中寫到的“奉養之情,感動上蒼,二老百年,無災無恙”以及讚譽高翠蘭“年俞七旬,容若二八”的褒獎之詞,使武則天眼睛一亮,她尋思道:“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通曉養生之法,何不把她召進宮中?”當即下一道口喻:“民女翠蘭之孝心,天地昭然。在高老莊敕建孝女牌坊一座,宏揚其孝道;著丘城縣縣令柳亦風接旨後立即送孝女高翠蘭來京覲見。”
柳亦風沒想到一篇“孝女賦”會鬧那麽大的動靜。接旨後,一麵派人著手籌建孝女牌坊;一麵鳴鑼開道,親臨高老莊迎接高翠蘭進京。
早有人前來報信,高翠蘭聽說柳亦風要來接自己去見皇上,一時不知所措。高翠蘭家中現在的管家叫高福,是老管家高才的兒子。高才去世後,由兒子高福接替,仍給高家管理家務。也六十多歲了。高翠蘭便與他商量道:“我本來就想過個清靜日子,沒想到卻招惹了麻煩,七十多歲的人了,還到皇宮去幹什麽?趕快想個辦法。”
高福道:“縣太爺可是你的親外甥女婿,他也是為你好,還要給你立個孝女牌坊。如若不去,可不好說話。”高翠蘭道:“孝敬父母是應該的,難道是為了圖名圖利?我也有自己的難處。早就跟你說過,我是要出家的。要知這樣,老早離開家就好了。”
高福驚訝地道:“現在要離開家,到哪去?”高翠蘭道:“哪裏的黃土不埋人。到哪兒都行,皇宮我是斷斷不會去的。”高福道:“那縣太爺那裏如何交待?”高翠蘭道:“所以我給你商量,趁著他們沒來,我要趕緊走了。你要看好這個家,我終有一天還會迴來的。至於柳亦風那裏,你就說有仙人指路,去萬壽山拜師修煉去了。你有嘴有心,隨你怎麽說,也不要我多交待。”
說罷轉身迴到自己的房間,收拾幾樣隨身所用物品,任憑高福再三勸說,高翠蘭頭也不扭地往門口走去。可正在這時,隻聽門外“咚、咚”炮響,緊接著鑼鼓喧天。高翠蘭知道柳亦風一行到了,立即拉住高福退迴院中,從邊房側門而逃。
高福送走了高翠蘭,鎖上了側門,方前來開了大門。跪在縣太爺轎前道:“家仆高福給縣太爺姑爺叩頭請安!”這時柳亦風打開轎簾,問道:“高福,姨娘大人在家否?”高福道:“迴姑爺話,我家姑奶奶已羽化成仙了。”
柳亦風聽後大吃一驚,忙走下轎來,問道:“什麽,羽化成仙,哪來的話?”高福苦泣著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姑奶奶本來就不是凡人,七十多歲了,仍像二十上下的光景,村裏的人誰不稱奇。自從老太公、老太夫人過世後,她就要離家出走,小的天天勸她,她卻說什麽‘有神仙托夢,叫她去萬壽山修什麽道’?剛才有人前來報信,說大人要來接她進京,小人轉告了她,可她卻說什麽‘不問塵世之事了,神仙催的緊。又囑咐我好生看家’,說罷轉身不見了。我正覺得奇怪,隻見空中一隻仙鶴長鳴一聲,往西飛去了。於是我才明白,我家姑奶奶肯定是羽化成仙了。大人你說,這叫我怎麽辦哪?”
高福的這番話,隻說得柳亦風像失魂落魄了一般,半天說不出話來。來時還滿麵春風,得意洋洋:這一篇孝女賦,居然轟動了朝廷,一來為家鄉樹起一塊牌坊;二來姨娘可以到宮中享受富貴榮華;三是做好這兩件事,自己也揚了名,官場上也有進取的機會。他知道皇後用人的性格,凡是能為己所用的官員,她毫不吝嗇的提拔重用。說不定這次便是他平步青雲的機會。可是眼前的情況,怎麽也想不到會是這麽個結果。遲遲疑疑地道:“不可能,不可能。怎麽會這樣呢?”
高福見他猶豫,又道:“對了,姑奶奶還說,她還會迴來的。”柳亦風聽後眼睛一亮,忙追問道:“還會迴來,什麽時候迴來?”高福道:“這可沒講。不過,姑奶奶說,她去的是萬壽山。大人要想找他,就到萬壽山去找吧?”柳亦風問道:“萬壽山在什麽地方?”高福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一準是個仙境。”
柳亦風這下子作了難,找不到高翠蘭,不就是欺騙朝廷嗎?但他還是不相信這是真的。躊躇半晌,隻得硬著頭皮叫高福帶他去小姐房裏看看。
高福隻得帶著他,各個房間裏看了個遍,柳亦風又“姨娘安在?姨娘安在?”的喊了一通,哪裏有高翠蘭的蹤影?高福乘機道:“姑奶奶確實走了。小的就是天膽,也不敢哄騙大人。”柳亦風簡直要瘋了,這讓他如何處置:孝女牌坊建還是不建,這事如何向聖上交待?
柳亦風在院子裏轉來轉去,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出什麽好辦法。隻得留下兩名差人,在這裏看守,囑咐道:“隻要高翠蘭近日迴來,便立即接到縣衙來。”安排妥當,這才愁眉苦臉地上轎走了。正是:孝女眾口皆是碑,何必上賦惹是非,心思不同各有誌,滿目榮華竟告吹。
卻說高翠蘭離開家,心中空落落的,怪起豬八戒送那顆人參果來。想道:“本來侍候二老入土之後,報答了養育之恩,自己也該老了,死了也沒有什麽心事。偏偏那個‘怪物’,從哪裏弄個什麽人參果來,吃下去還真的不長年歲了。這要是在帝王之家,求之不得。可咱平民百姓,一個弱小女子,活那麽多年有什麽意思?這不,惹出麻煩來,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
轉念又想到:“那個該死的‘怪物’,還曾說一準要來找我哪。已經幾十年過去了,也不見個蹤影。即便是西天取經,這麽長時間,還有取不迴來的道理?要說不惦記他,他走時苦苦地留下話;要說惦記他吧,卻不知道死哪裏去了?真沒想到人參果會這麽神奇,吃了果然長生不老,那個‘怪物’還從來沒有哄過自己。早知道這樣,說什麽也不吃。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如今恨他也沒用了。”
高翠蘭想來想去,反正是家中住不得了,即便不是柳亦風來找,老是這般模樣,就像青春少女一般,早晚還會惹出麻煩。目前隻有一條路:求高人指點,修道成仙,才能脫離人間的煩惱。
高老莊北麵不遠處有一座清涼山,山上有座清蓮寺,遠近都喊作姑子廟。高翠蘭原來跟高福上山去采藥時,經常到廟裏燒香許願,與幾個尼姑熟了,也曾說過要來修行的事。這些個姑子看她年輕漂亮,又是個大戶人家出身,隻當她說著玩的,都沒有放在心上。這次高翠蘭真找上門來了,說是來修行的,要在這裏住下。
有個年紀大的尼姑叫慧清的,也是尼眾寺院的住持,對高翠蘭道:“不是說要來就來了,這裏有很多規矩,哪是你這千金小姐能受得了的?你可要想個清楚。”高翠蘭道:“我已與塵世無緣了,隻想圖個清靜,求師父暫且收留我,先住一段時間,一切遵從你們的規矩。到時候師父覺得不便留時,再攆我走也不遲。”
慧清聽她說的懇切,再者高翠蘭這幾年前來燒香拜佛時,也曾給了些功德錢,不好推辭。便順水推舟道:“那好,就照你說的先住下,暫時也不要拜師,也不要剃度。等你靜靜心,真想出家,到時候再商量;千萬不能耽擱了自己的前程。”高翠蘭拜謝了住持慧清,便在廟裏住了下來。
再說柳亦風迴到縣衙,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他三天兩頭派人到高老莊打探消息,始終不見高翠蘭的蹤影。又怕時間耽誤長了,朝廷怪罪下來。隻得硬著頭皮先寫一個折子奏報朝廷。大概意思是說“盡孝之人本不求名利,高翠蘭伺奉二老歸天後,別無它念,又恐自己的容貌惹出世俗的麻煩,便毅然出家了。村裏人都說她羽化成仙,去了萬壽山。現已費盡周折,找不到此人,故不能送往宮中。實乃下官無能。望聖上訓喻!”
武則天看到折子,先是非常平靜。高翠蘭盡孝之後出了家,應該是正常的。百姓信佛也是好事,這倒沒有什麽。可後麵卻提到她羽化成仙,武則天有點不相信了。又說去了什麽萬壽山,還說找不到此人,武則天更沉不住氣。
本來武則天是熱衷於佛教的,因為李家王朝奉道教鼻祖老子為先祖,當時道教盛行。武則天要扭轉乾坤,便有了楊佛抑道的傾向,還宣揚自己是米勒佛下界。因此當下便問百官道:“你們見過俗人羽化成仙的嗎?”百官齊應道 :“沒見過。”武則天道:“本宮倒也覺的新鮮,丘城縣就出了一個女子成仙的。你們信不信?”
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表態。武則天接著道:“本來說是一個孝女,伺奉父母百般用心。好心好報,她的二老都長命百歲,本人也容顏不衰,居然青春常駐。本宮讓該縣給她建一座孝女牌坊,以彰其功德,昭示世人,宏揚忠孝之道。再者,本宮也想親眼見見這位孝女。這下可好了,孝女成仙了,還哪裏見去?”
這番話說得文武大臣,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在麵麵相覷之際,隻聽武則天喊道:“禮部何在?”禮部尚書忙上前答道:“臣在。”武則天道:“丘城縣令前後兩道折子,本來是想標榜一位孝女,可後麵卻又講這孝女出家了,居然還成了仙。這事,既然大臣們都不相信,哀家亦覺得有些捕風捉影、道聽途說之嫌。你派人前往丘城縣查訪一下,如果這孝女真的成了仙,那可是一段佳話,本朝治孝有方了。若沒有此事,那就該問問丘城縣令有何話說?”
禮部尚書口中答應:“是、是。”可心中卻在盤算:“這看來是件小事,卻內藏玄機。既然柳亦風說這孝女已經成仙,那肯定是找不到人了,故以搪塞。讓我派員去查,到哪兒去找?”於是試探性地奏道:“啟稟聖上,如果這孝女真的羽化成仙了,到哪裏能尋到她的蹤跡?”武則天道:“怎麽,你也想做個滑頭官嗎?”禮部尚書連忙道:“不敢、不敢;臣領旨。”
其實他已經領會了聖上的意思:孝女成仙是假,但必須找到其人。就這個事兒也夠麻煩了,地方上找不到的人,讓京官哪裏找去?他一麵直罵柳亦風沒事找事,還想糊弄朝廷,官當的不耐煩了;一麵選派得力官員前往丘城查訪。
柳亦風得知消息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怨恨自己自作聰明,畫蛇添足。說她出家不就完了,怎麽能聽那個仆人的話,在折子裏寫她成仙了呢?本來想抬舉這位“姑奶奶”,沒能抬舉好,反而把自己“陷“了進去。但後悔也沒有用,隻能聽天由命了。
禮部派來的司長官郎中李殿奎是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而又性情隨和的官員,在京中清閑夠了,樂得到下麵走一遭。他一路遊山玩水,地方官迎來送去,談起禮法來滔滔不絕,讓一些官員們如聽天書,讚歎不已。
這一天來到丘城,柳亦風早在城門三裏外等候。拜見後,恭恭敬敬迎迴縣衙。接著便設宴接風,那可是山珍美味,應有盡有,禮樂歌舞,百般奉迎。柳亦風開始還有些戰戰兢兢,可是看到李大人談笑風生,絲毫沒有責怪之意,才慢慢放下些心來。
一連過了三天,柳亦風陪著李郎中吃酒談“禮”,並觀看了城內各處的景點風光,可一直不見他提起正樁事兒,心中又忐忑不安起來。第四天中午正當大家酒酣之際,柳亦風實在忍不住了,壯著膽子試探道:“李大人,您這次奉聖上之命,前來敝縣巡查,可要為下官多多周旋!”
李殿奎知道他是科班出身,又看他實誠過人,頗有些憐憫之心。於是問道:“你與高翠蘭是親戚吧?”柳亦風一愣,可又不敢迴避,隻得答道:“確是下官賤內的親姨娘。”李大人道:“這倒沒有什麽,內舉不避親嘛,何況這又不是舉薦官員。不過——你相信你這位姨娘真的成仙了嗎?”
柳亦風歎口氣道:“我也有些不相信哪,可這是姨娘的家仆說的,是他親眼看到的呀!”李大人道:“像這樣虛幻的事,你也當奏報聖上?”柳亦風道:“實在不應該。折子送出去下官就覺得不妥,可後悔也來不及了。不過,下官這位姨娘確實與眾不同,她七十多歲倒像二十歲的年齡,真的有仙風道骨,這可是七鄰八村眾所周知的呀。不然------”
李大人打斷他的話,道:“這個,本官都已經查實了。還有一條,那就是光憑家仆的一句話,打發不了聖上呀?”
柳亦風聽到這裏,才知道李大人不是光來飲酒觀景的,原來他已經暗中派人查訪清楚了。但又聽不明白李郎中話中含意,隻得應道:“是呀是呀,李大人運籌帷幄,請大人賜教!”李大人道:“談不到賜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高翠蘭。”
柳亦風為難道:“下官也知道,找到她本人也就好說話了。可到哪裏去找呀?她家仆人說她羽化成仙時,曾告訴說她還會迴來的,我就派差人在她家中看守,一直等了兩個多月,也不見個人影。下官恐怕時間耽擱長了,聖上怪罪,才寫個折子呈了上去,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結果呢,還是惹出了大麻煩。”
李大人見他說的實在,也不想再為難他。道:“不要著急,本官自有道理。她即便真的成了神仙,本官也要到她的洞府去查看一番,看她是哪路神仙。不然,無法交待呀?”柳亦風聽他說的玄乎,以為是醉話。不敢再多言,隻能千恩萬謝了。
李殿奎不愧為辦事幹練而又不露聲色的官員,他一麵自己在官場上敷衍,一麵早已派人到高老莊查了個清清楚楚。但是他對當地百姓所說的高翠蘭“羽化成仙”,隻認為是一個傳言,而且這個傳言還是從她的家仆口中傳出來的,況且還是她知道柳知縣要接她進京後家仆才說出來的,目的很顯然,那就是高翠蘭不願意進京,不要成為名人,她想以此傳言隔絕塵世的煩擾。
憑自己的感覺高翠蘭並沒走遠,而且她還不會到親戚家去住。於是又派手下到高老莊找幾個認識高翠蘭的人,發給盤纏,分別到附近各個寺廟、道觀去尋找。並囑咐他們:隻要見到,不要驚動;立即迴來報告,找到高翠蘭的賞銀十兩。
果然不出所料,沒有幾天,一位老鄉便在清蓮寺中發現正在打掃庭院的高翠蘭。這位老鄉看得真切,也不敢聲張,便匆匆跑迴來向差官報信。消息很快報告給李大人,李郎中心中自然高興。第二天一大早,通知了柳亦風,輕車簡從,兩乘小轎,隻帶了幾個隨從,直奔清涼山而去。
李大人一行來到清涼山上,有一段山路十分陡峭,李大人吩咐下轎步行。好不容易來到一處寬敞平坦地段,眾人歇下腳來。李大人抬眼望去,清涼山雖然不是十分高大,但也山巒起伏,怪石嶙峋,蒼鬆翠柏,果木叢生。半山腰間,雲霧繚繞中一座寺廟,遙如仙界幻境一般,真乃一個清靜,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眾人來到山門前,跟差忙叫守門沙尼前去通報住持,就說本縣縣令引欽差大人到了,叫她快出來迎接。那沙尼不敢怠慢,急忙走了進去。
不大一會,住持慧清便帶著知客前來拜見。見罷禮,迎進茶堂,敬上香茶。慧清道:“欽差大人親臨寒寺,實乃山門一大幸事,不知有何見教?”李大人道:“聽說有個叫高翠蘭的,來你寺中出家,可知道此人?”
慧清沒想到欽差大人是為了高翠蘭而來,更不知道這高翠蘭與朝廷會有什麽瓜葛,不敢隱瞞,隻得答道:“寺中確實有個叫高翠蘭的,她隻是來投,剛來不久,尚未受戒。怎麽,欽差大人認識她嗎?”李大人道:“本官是奉聖上之命,專程前來看望她的。不知寺中清規,能否讓本官見她一麵?”
慧清不知其中緣故,暗暗吃驚。忙問道:“你說的這個高翠蘭,可是本地高老莊人氏?”李大人道:“正是。”慧清道:“她本來也是寺中的施主,一心向佛,早就說要皈依佛門。老衲見她是富貴人家,又正值青春年華,沒曾認她這個弟子。”李大人道:“法師沒問她多大年紀?”慧清道:“問倒沒問過,不過她們閑話時,跟誰說過她七十多歲了,老衲以為她打誑語,沒放在心上。兩個多月前她突然來此,說要出家,讓老衲收留於她,礙不過麵子,就先留她住了下來。”
柳亦風聽到這裏,才知道高翠蘭果然來了清涼寺,心中有些慚愧,又不好插話。住持慧清接著道:“別說你是欽差大人,就是縣令大人來了,老衲唯恐禮數不周,怎敢違背大人的意思?”說罷,便叫一個沙尼去喊高翠蘭過來。李大人忙攔住道:“慢,不要講本官來了,就說住持喊她。”那沙尼答應一聲,便走了出去。
慧清陪李大人吃了一會兒茶,便見那沙尼帶著高翠蘭走了過來。剛到門前,高翠蘭往裏一看,見裏麵坐著幾個穿官服的人,愣了一下神,扭頭便迴。那沙尼不知怎麽迴事,拉也拉不住。慧清見狀趕緊站起來喊道:“翠蘭,是老衲喚你!”
高翠蘭這才停下腳步,慧清走出門來道:“快來,老衲給你引見幾位大人!”高翠蘭道:“師父,弟子是來出家的,怎麽見得外人?”慧清道:“這可不是外人,這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專門看望你的。”高翠蘭道:“無緣無故,朝廷派人來看我怎的?”慧清道:“這可是你修來的福呀,能使欽差來咱廟中,也為咱清蓮寺增光哪!”
高翠蘭道:“師父,我一個平民百姓,如何認識朝廷官員?他們定是找錯人了。師父快給我起個法號,就說我不叫高翠蘭,快讓他們迴吧,我這不僧不俗的,可不敢去見官!”
說罷轉身要走,慧清一把扯住她,小聲道:“翠蘭,你來寺中,老衲可沒拿你當外,你也別難為老衲,人家是朝廷的官員,等你多時了,怪罪下來,那可吃罪不起。他們既然來了,早都打聽的清清楚楚,再改名也來不及了。再說,老衲看他們決非有什麽惡意,你去見見又能怎樣?”高翠蘭道:“我來這裏,就是出家的,圖的就是脫離凡塵,求師父讓我迴吧?”
慧清哪知道高翠蘭這般倔強,連皇上派來的人也不放在眼中。隻得硬著頭皮道:“翠蘭,你既然來寺裏出家,就得聽老衲的話。皇上派人到寺中,就是咱寺中的大事,佛門的大事,誰也得罪不起。你可不能難為老衲,無論如何是要見的。來來,快來,老衲給你引見一下!”
說著話,硬拽著高翠蘭走進門來,把她介紹給了李大人。高翠蘭隻得施了一禮,口念:“阿彌陀佛。”李大人正要答話,隻見柳亦風“噗通”跪在她麵前,口稱:“姨娘大人,甥婿給您叩頭了!”
高翠蘭微微閉上了眼睛,道:“老衲已是出家之人,施主且莫行此大禮。”柳亦風道:“甥婿雖然不孝,也願意承養姨娘天年,不知為何卻要出家,豈不讓晚輩汗顏?”高翠蘭道:“老衲萬念俱焚,一心向佛,別無它求,請施主不要再為難老衲了。”
幾句話說得柳亦風無言可對,隻得爬了起來。李郎中心想:“還沒有披剃出家,就一口一個‘老衲’,一口一個‘施主’的稱唿,看著又這麽年輕,真有點不倫不類。”便對她道:“高翠蘭,皈依佛門也是好事,可你不該欺騙縣令,說自己羽化成仙了,你要知道,你這一句話,幾乎毀了柳大人的前程,何況你們還是親戚!”
高翠蘭心中“咯噔”一下,沒想到會害了自己的外甥女婿。但她畢竟隨著沙尼們打坐念了幾天經,有了些定數,遇事心中不亂。她抬眼看了看李大人,便不慌不忙地辯解道:“老衲一心向佛,以善為本,豈敢欺人、騙人。況且老衲自父母去世之後,一直沒見過縣令大人,如何去欺騙於他,李大人言重了!”
李郎中道:“本官已經查明,這可是你的家仆高福親口所講,這麽說,那就是他故意哄騙縣令?”高翠蘭冷靜地道:“老衲先前也有過求道修仙之願,夢中也曾受仙人指點,說萬壽山有個五觀莊,叫我到那裏去拜師,怎奈機緣不夠,打聽多年,無人知曉此山路徑,故然去不得了,才一心向佛,來此出家。老衲在家時,曾給高福講過,要去萬壽山求仙學道。至於來了清蓮寺,老衲誰也沒有告知,為的是斷了親情牽擾,求得是佛門清靜。若是有罪,皆老衲之罪。若是連累他人,那就是老衲天大的罪過。老衲寧可不進沙門,先入冥界,也不可造次罪孽!我佛慈悲,保佑眾生。”
李郎中聽了這番話,說得頭頭是道,而且軟硬兼施,把“罪過”攬在自己身上,關鍵都是由“出家”引起。李大人是多麽精明之人,他知道當今聖上武皇後最推崇的就是佛教,怎麽能因為“皈依佛門”而治罪於人呢?不由得暗暗佩服高翠蘭:一介村婦,能有這樣的境界,實在難得。
於是故意問道:“高翠蘭,看你年紀輕輕,卻如何口口聲聲稱為老衲?”高翠蘭道:“李大人莫要見笑,老衲今年七十有六,稱不得老衲嗎?”李大人道:“何以見證?”高翠蘭指著柳亦風道:“這位施主可以見證。”
柳亦風正要站起來答話,李大人示意他坐下。接著問高翠蘭:“你父母都是百歲高壽,你又保養的如此年輕,有什麽養生訣竅嗎?”高翠蘭道:“老衲不懂得養生,也不知道什麽訣竅。隻不過無欲無奢、粗茶淡飯打發日月而已。”李大人道:“聽說你原來經常上山尋找食物孝敬父母,這清涼山上有什麽延年益壽的奇珍異果嗎?”高翠蘭道:“老衲上山隻是采些一般的山菇果蔬,並不認識什麽奇珍異果。”
李大人看問不出什麽結果,轉個話題道:“本官還聽說你年輕時有一段姻緣,可有此事?”高翠蘭道:“早年之事,何以再提?”李大人道:“因聽說你夫君也是個非凡之人,本官出於好奇,故而問之?”高翠蘭道:“他隻不過是個與佛有緣之人,早已被高僧玄奘收為徒弟,西方取經去了。”
李大人知道陳玄奘是本朝人人仰慕的活佛大和尚,驚訝地道:“原來是聖僧的徒弟,果然非凡之人。”轉念問道:“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早已於貞觀年間滿譽而歸,難道他的徒弟沒一道迴來?”高翠蘭道:“出家之人,不是老衲要問的了。”高翠蘭這句一語雙關的話,李大人當然也明白。
那當家師太慧清在一旁聽得如墜雲霧一般,一直愣在那裏。到了這時,才想起吩咐沙尼給客人添茶。高翠蘭乘機道:“李大人,老衲不便打擾,告辭了。”說罷施禮,退了出去。
李大人看著高翠蘭的背影,覺得她是個奇人。便對慧清道:“看來這高翠蘭也是個與佛有緣之人,就讓她在寺中修行吧。”慧清連連答應。柳亦風趕緊叫手下奉上三十兩紋銀作為香資,交給寺中的掌管文書。慧清又帶著他們燒了香,拜了佛,方才辭別而去。正是:
清涼山上清蓮寺 佛光熠熠照善慈
百年難遇欽差到 寶刹因有重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