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迎仙橋上遇道童 雲柏樹下設陷阱
塵緣丨豬八戒與高翠蘭的故事 作者:煮笑堂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佬見張桓走出廟門,心中有些失落。本來要提及張桓與竇棗花的親事,卻因張桓掛念奶奶,憂慮重重,不便再說了。他知道今後還有機會,也就放了心。目前他要盡快打聽王母山、翠靈的下落,及早給張桓個實信。其實,這也是他自己的一塊心病。
石佬突然想起了張果老:他是個老謀深算的神仙,天上、人間的事兒瞞不住他。連高翠蘭的年齡都算得出來,何況他救過翠靈的命?肯定知道翠靈的下落。可是哪裏找他去呐?想到這裏,悔恨自己在迎仙橋分手時,隻想著要向他學點本事,卻忘了問哪裏能找到他。
石佬知道自從懲治了鬧事的小痞子賈豹,高翠蘭她們的飯鋪暫時不會有人鬧事騷擾了,於是他每天都到迎仙橋一帶轉悠。
石佬在這一帶住了那麽長的日子,就是對神仙分辨的清楚。常言道:“異人有異象”,總與一般人大相徑庭。可石佬在這裏守了幾天,也沒見神仙的影子。
這一天,賈家集逢會,來往的人多了起來。石佬心裏正著急,忽然看到一個道童模樣的人東張西望,從迎仙橋上走了過來。石佬忙跟上去,把他拉到一邊,問道:“這位小仙童,你在跟哪家仙長修行?”那道童看了看石佬,反問道:“你是誰,問我這些幹什麽?”石佬道:“沒什麽,我看你相貌軒昂,不是一般道觀的平庸之輩,隻想向你打聽個人?”
道童被誇得心裏熱乎乎的,打量一下石佬,見他長相古怪,必定有些來曆。便道:“您要打聽那位?一般的凡人知道不多,道觀裏的仙長倒認識幾個。”石佬拉著他道:“來來來,這邊說話。”一直把他拉到那棵雲柏樹下,二人坐在盤石上,拉起呱來。
石佬開門見山道:“我有個朋友叫張果老,聽說過他嗎?”道童聽說他與張果老是朋友,以為他也是一位仙長,所以就不顧忌了。道:“聽說過,他與我師父也有來往,怎麽,您要找他?”石佬道:“有事正要找他。也不知雲遊哪裏去了?”道童道:“這我也不清楚。他和我師父一樣,整天到處雲遊,經常不在洞府。”
石佬一聽他師父住在洞府,知道也是仙境中人。忙問道:“你師父是哪個洞府的仙長?”道童道:“就在東麵雲鶴山歸真洞,姓彭,人都稱他為歸真仙長。”石佬道:“噢——知道知道,彭仙師,那可是名聲在外呀。有機會我正要去拜訪他呢。”道童問道:“不知仙師住在那處仙境?”石佬道:“我就住這寄雲山石仙洞,離這裏很近,要不去我那裏看看?”
石佬故意把石仙廟說成石仙洞。那道童道:“這次不去了,我還要迴去複命呢。以後有機會一定來拜訪。”
石佬見他要走,忙問道:“你來這裏,還有什麽要緊事嗎?”道童道:“也不算什麽大事。隻是奉仙師之命,去傳個信而已。”石佬是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對道童道:“那就別急。我知道你們這些弟子,難得出來一趟。這裏可是神仙常聚的地方,不知你給那位仙長送信?”
道童隻得道:“信我已經傳到了。不是這裏,是南麵無徑山半酣洞。姓黃,人都叫他半憨道人。不知您認識他嗎?”石佬道:“半憨道人?沒聽說過。”道童道:“聽說這位仙長目不識丁,成了仙還整天飲酒吃雞。仙界的人沒有喜歡他的,我師父也懶得見他,才叫我去傳個信的。”
石佬聽他這麽一說,覺得奇怪,問道:“什麽,目不識丁?目不識丁也能當神仙?”道童道 :“常言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也不知是哪位仙長提攜的,就進了仙界。”
石佬疑惑地問道:“你師父既然不喜歡他,又去給他傳信,什麽意思?”道童道:“您不知道,這次王母娘娘要辦個什麽詩仙酒會,邀請了三十六位仙長參加。原來王母娘娘辦宴會,都是派她的天使來通知,這次卻叫上家告知下家。昨天五羊山的悟真仙長來通知了我師父,今天我師父便叫我去無徑山告知他的。”
石佬有些莫名其妙,道:“奇怪了,王母娘娘辦詩仙會,卻找了個不識字的神仙,難道他會作詩?”道童道:“您說的也是。昨天我師父和悟真仙長說起這事還笑呢。上一次也是王母娘娘宴會,眾仙長總要道賀一番。口才好的脫口而出,也有準備賀表拿出來念的。”石佬忙打斷他的話,問道:“賀表是什麽?”道童比劃著道:
“賀表就是用一塊黃綾,上麵寫的字。反正都是給王母娘娘祝福、誇獎王母娘娘功德的話。到了半憨道人,他急忙掏出賀表,拿顛倒了也不知道。王母娘娘等了半天,他卻說:‘得了眼疾,這朦朦朧朧的看不清了。’眾仙都笑了。隻得找站在他身旁的仙長替他讀。也不知道他找誰寫的,都是些‘之乎者也’的,什麽‘王母娘娘天宮兮,心係天下眾生兮,慈祥慈愛慈仁兮,功德永濟蒼穹兮。’逗得王母娘娘也笑了,誇他有學問。還開玩笑說他是個‘朦朧詩仙’呢。”
石佬問道:“就因為王母娘娘說他有學問,這次才被選在詩仙之列。”道童道:“也許吧。聽我師父說,自從王母娘娘誇了他,他就到處炫耀,說王母娘娘親自封他為‘朦朧詩仙’,又找了幾位道長幫忙,成立了個‘天上人間詩仙會’,他自封為會長。”石佬道:“你不說他不會作詩嗎,怎麽能當詩仙會的會長呢?”道童道:“他當會長,從來不寫詩,都是瞎評人家的詩。”
石佬感歎道:“還有這樣的會長?”道童道:“他自己不知道,沒有一個仙長不煩他的。不過,我看他這次有些慌神,他還想叫我師父幫他寫詩呢,被我一口迴絕了。”石佬道:“你怎麽迴絕他?”道童道:“這好講呀。我對他說,我師父還正發愁呢,自己想找人寫詩還找不到呢,他就沒話說了。”石佬誇道:“小小年紀,你還真會辦事。”道童道:“不這樣不行,我要是答應他,迴去師父那兒準得挨罵。”
石佬道:“嚴師出高徒,還是你師父教導的好。”道童道:“那個半憨道人真夠囉嗦的,他非要約我師父三天後在這個迎仙橋會合,作伴同去。我本來不想答應他,可他說上一次也是在這兒會麵的。沒辦法,迴去隻得跟師父講了。”
石佬看了看地形,道:“一個在南麵,一個在東邊,也正好順路向西去,不費事的。”道童道:“所以,我就走這裏看看。這個迎仙橋,原來凡人也可以走的。”石佬開玩笑道:“像你這樣學道之人,隻要從這裏過,不就能成神仙了嘛?”說得道童笑了,他一看天色不早,慌忙告辭。
石佬看著小道童的背影,暗自竊喜:找人不如遇人。碰到這位小道童,一個驚天計謀在心中形成了。
他趕緊來到賈家集,在賈善人門前正好遇見高翠蘭買菜迴來。便對她道:“你把菜送迴去,快去幫我買些東西來。”高翠蘭問道:“要什麽東西?”石佬道:“一壇好酒,兩尺黃綾,再帶些筆墨紙硯,馬上送廟裏去。”高翠蘭知道石佬要辦什麽事,也不過問,答應著去了。
石佬迴到廟裏,就琢磨他這個計策的每一個環節。他明白:憑自己的本領,想跟王母娘娘過招,實在沒有辦法。其實連見麵的機會都沒有,自己又跑不到天上去。沒想到這個“詩仙會”使他來了靈感,他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偷梁換柱,施展自己的一點小本事。
他要的東西高翠蘭很快送到了,關鍵是要寫出一首‘好詩。這首詩不僅要呈現在王母娘娘麵前,而且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否則,不痛不癢,即便罵她幾句,又有何用?
石佬從來沒有費過這麽大的心思,他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苦思冥想,反複琢磨,終於寫出覺得滿意的詩稿來。
到了第三天,他老早就來到迎仙橋,先把那壇酒放在雲柏樹下,走到橋上守候那位“半憨道長”。
能找到“半憨道長”,是實施計謀的關鍵,千萬不能讓他漏掉。石佬這時覺得自己的眼睛似乎不好使了,一般人也當成了神仙,喊聲“仙長”。年齡稍大一點的更不放過,惹得走路的人笑他是“瘋子”。可是一直“忙乎”到中午,也不見真正的“半憨道長”到來。石佬急了,他有些困惑:就是半憨道長誤了時間,那位歸真仙長也該到了呀?
這時路上已經沒了行人,石佬又迴到雲柏樹下,從袖中掏出那幅“賀表”,一邊仔細品讀,一邊不時看看路上有沒有行人。等到傍晚時分,他有些失望了:“難道兩位仙長都不按約定,各走各的了?”一想到約定,他仔細迴憶道童說的話,忽然明白過來:他說的是三天後,不是第三天。自己早來了一天!暗自覺得可笑。這時他提醒自己:千萬要沉住氣,心急容易出錯。
第二天,依舊早早地來到雲柏樹下,坐在那裏盤算:既然兩位仙人不打一處來,總會有個先後,先來的要等後來的;即便同時來到,也要互相打個招唿。所以不必著急,就在這裏等著,反正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不到一個時辰,隻見從南麵來了一個人,邁著八字步,到了迎仙橋便東張西望起來。石佬一看他身穿紫袍,頭戴黃冠,心中有了譜,連忙走過去,特意吟道:“寄雲風景好,山下迎仙橋,魚翁搖櫓來,樵夫唱歌謠。”到了那人跟前,施禮道:“這位仙長,您早呀?”
那人昂著頭,不耐煩道:“你誰呀,喊什麽仙長?”石佬道:“我看你仙風道骨,器宇軒昂,必是得道高人。怎麽,叫錯了嗎?”
那人這才看了他一眼,問道:“你是什麽人?”石佬道:“我隻是個小廟的神仙,就住在這寄雲山上石仙洞,人喊‘石佬仙長的便是。”
那人聽了,漫不經心道:“哦——原來也是位神仙。這麽說,還是一家人?”石佬道:“我乃小廟之神,豈敢高攀大仙?”那人道:“我乃無徑山半酣洞,姓黃,人都叫我半酣大仙。”石佬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半酣道人問道:“你也會作詩?”石佬道:“獻醜了。小仙今日偶有雅興,下山來對著這山水秋色,獨酌獨吟。沒想到在迎仙橋上遇見大仙,也是緣分。如不嫌棄,來來來,到這邊小酌幾杯?那可是小仙自釀的窖酒,也純香得很哩。”
說著便拉著他來到雲柏樹下,讓他坐了。倒了兩碗酒,端起一碗敬道:“小仙沒什麽好酒,但結交大仙是我的一份心意。先敬你一杯!”沒想到半酣道人不接,卻問道:“你一人獨酌獨吟,還帶兩份酒具?”
石佬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指著寄雲山道:“小仙就住在上麵,經常帶些酒下來。邀過路的仙長喝酒聊天。您知道這裏是迎仙橋,早晚都能遇見過往的仙客。”
說著,從懷中又掏出兩個碗來,道:“你看,再來幾位仙長也喝得了酒。”半酣道人這才放心,笑著道:“看來你也是個逍遙自在的神仙。好,盛情難卻,那就喝一杯。”
二人一碰而幹。石佬斟著酒道:“不知大仙,怎有空閑到此山一遊?”半酣道:“不是遊玩。實不相瞞,是和一位仙友有約,在這裏相聚,一塊去赴王母娘娘的詩仙酒會的。”
石佬遞給他一碗酒,問道:“什麽,王母娘娘的詩仙酒會,小仙怎不知道?”半酣道:“這次詩仙酒會,王母娘娘隻邀了三十六位仙人。小仙是王母娘娘親封的朦朧詩仙,還是天上人間詩仙會的會長,道學詩派的創始人,所以才有這個福分。”石佬道:“明白了,小仙學識淺薄,詩不出名,怎能和大詩仙相提並論,冒昧,冒昧。來,再敬你一杯!”
半酣道人飲後道:“好了,不能再喝了,馬上還要趕路呢。”石佬道:“那位仙長還沒來,你急什麽?”說著,又倒了一碗酒遞給他道:“咱們道家講究的是‘三’,來,再喝一杯!”半酣道人隻得又喝了一碗。石佬道:“大仙這次去赴瑤池詩仙會,一定有驚人之作,小仙也是愛詩之人,能不能吟幾首讓在下領教領教?”
半酣道人這次為了赴王母娘娘的詩仙會,他是煞費苦心,做足文章:詩是找人替寫的,是一個當地知名的秀才。他又叫那秀才教了自己一天一夜,總算磕磕巴巴背會了兩首。現在聽石佬叫他吟詩,心中暗想:“這詩寫的好壞自己也沒譜,遇到這位懂詩的,不妨讓他聽聽,看他說些什麽?”
於是便吟起詩來,道:“王母娘娘雅興至,召得詩仙聚瑤池——”石佬聽他居然能背出來,心想:大事不好,他既然會背了,還要什麽“賀表”詩稿?這幾天的功夫白費了!
正懊惱著,卻聽半酣道:“池、池、池——怎麽想不起來了?”石佬道:“別急,慢慢想。”半酣道:“不行,一喝酒就不成。寫是寫得出,就是背不出來。還是拿出來你看看吧。”說著,從袖中掏出那個黃綾上寫的詩稿來。石佬頓時轉憂為喜,趕緊接在手中,看著跟自己準備的那份差不多,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
石佬打開詩稿,隻見一行行楷書寫得端端正正。上下寫了四首詩,比自己寫的整齊多了。故意誇讚道:“大仙一手好字呀?”半酣道人搖著頭道:“要是不喝酒,或許更妙些。”石佬道:“妙、妙,字妙,詩更妙呀。”便品讀起來:“‘王母娘娘雅興至,召得詩仙聚瑤池。把酒臨風幸甚事,眾仙舉杯我吟詩’。太好了,句句點題,字字珠璣,最後一句還有些詼諧。好詩,好詩!”
半酣道人被他誇得心中高興。可轉念一想:這可是在王母娘娘詩仙會上用的詩,怎能讓他先讀了?剛才見麵時他就吟詩,難道他是為詩而來、也是被邀的詩仙不成?他知道神仙堆裏搗鬼的也不少,不能讓他看了。於是道:“本仙倒是忘了,這是詩仙會上用的詩,不可泄露的。你已看了一首,也就算了,到此為止吧?”
說著,伸手就要拿那詩稿。石佬忙折起來道:“好好好,不看了,我給仙長疊好。”石佬見他一直盯著詩稿,故意問道:“你約的那位仙長該過來了吧?”半酣道人忙轉臉看望,石佬趁機把詩稿塞進懷中,從袖中掏出自己寫的那幅詩稿來,遞給了半酣道人。見他藏好後,石佬問道:“不談詩了,還是飲酒吧?”
半酣道人站起來道:“酒也不用了,歸真仙長該來了。我到橋上看看,告辭。”石佬也不再留他,自己坐在那兒,裝作喝酒的樣子。一直看到歸真仙長來到,二人一塊離去,這才放心走了。正是:
隻道人有假斯文 半憨也敢充詩神
不幸遇見石頭佬 詩仙會上起風雲
石佬突然想起了張果老:他是個老謀深算的神仙,天上、人間的事兒瞞不住他。連高翠蘭的年齡都算得出來,何況他救過翠靈的命?肯定知道翠靈的下落。可是哪裏找他去呐?想到這裏,悔恨自己在迎仙橋分手時,隻想著要向他學點本事,卻忘了問哪裏能找到他。
石佬知道自從懲治了鬧事的小痞子賈豹,高翠蘭她們的飯鋪暫時不會有人鬧事騷擾了,於是他每天都到迎仙橋一帶轉悠。
石佬在這一帶住了那麽長的日子,就是對神仙分辨的清楚。常言道:“異人有異象”,總與一般人大相徑庭。可石佬在這裏守了幾天,也沒見神仙的影子。
這一天,賈家集逢會,來往的人多了起來。石佬心裏正著急,忽然看到一個道童模樣的人東張西望,從迎仙橋上走了過來。石佬忙跟上去,把他拉到一邊,問道:“這位小仙童,你在跟哪家仙長修行?”那道童看了看石佬,反問道:“你是誰,問我這些幹什麽?”石佬道:“沒什麽,我看你相貌軒昂,不是一般道觀的平庸之輩,隻想向你打聽個人?”
道童被誇得心裏熱乎乎的,打量一下石佬,見他長相古怪,必定有些來曆。便道:“您要打聽那位?一般的凡人知道不多,道觀裏的仙長倒認識幾個。”石佬拉著他道:“來來來,這邊說話。”一直把他拉到那棵雲柏樹下,二人坐在盤石上,拉起呱來。
石佬開門見山道:“我有個朋友叫張果老,聽說過他嗎?”道童聽說他與張果老是朋友,以為他也是一位仙長,所以就不顧忌了。道:“聽說過,他與我師父也有來往,怎麽,您要找他?”石佬道:“有事正要找他。也不知雲遊哪裏去了?”道童道:“這我也不清楚。他和我師父一樣,整天到處雲遊,經常不在洞府。”
石佬一聽他師父住在洞府,知道也是仙境中人。忙問道:“你師父是哪個洞府的仙長?”道童道:“就在東麵雲鶴山歸真洞,姓彭,人都稱他為歸真仙長。”石佬道:“噢——知道知道,彭仙師,那可是名聲在外呀。有機會我正要去拜訪他呢。”道童問道:“不知仙師住在那處仙境?”石佬道:“我就住這寄雲山石仙洞,離這裏很近,要不去我那裏看看?”
石佬故意把石仙廟說成石仙洞。那道童道:“這次不去了,我還要迴去複命呢。以後有機會一定來拜訪。”
石佬見他要走,忙問道:“你來這裏,還有什麽要緊事嗎?”道童道:“也不算什麽大事。隻是奉仙師之命,去傳個信而已。”石佬是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對道童道:“那就別急。我知道你們這些弟子,難得出來一趟。這裏可是神仙常聚的地方,不知你給那位仙長送信?”
道童隻得道:“信我已經傳到了。不是這裏,是南麵無徑山半酣洞。姓黃,人都叫他半憨道人。不知您認識他嗎?”石佬道:“半憨道人?沒聽說過。”道童道:“聽說這位仙長目不識丁,成了仙還整天飲酒吃雞。仙界的人沒有喜歡他的,我師父也懶得見他,才叫我去傳個信的。”
石佬聽他這麽一說,覺得奇怪,問道:“什麽,目不識丁?目不識丁也能當神仙?”道童道 :“常言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也不知是哪位仙長提攜的,就進了仙界。”
石佬疑惑地問道:“你師父既然不喜歡他,又去給他傳信,什麽意思?”道童道:“您不知道,這次王母娘娘要辦個什麽詩仙酒會,邀請了三十六位仙長參加。原來王母娘娘辦宴會,都是派她的天使來通知,這次卻叫上家告知下家。昨天五羊山的悟真仙長來通知了我師父,今天我師父便叫我去無徑山告知他的。”
石佬有些莫名其妙,道:“奇怪了,王母娘娘辦詩仙會,卻找了個不識字的神仙,難道他會作詩?”道童道:“您說的也是。昨天我師父和悟真仙長說起這事還笑呢。上一次也是王母娘娘宴會,眾仙長總要道賀一番。口才好的脫口而出,也有準備賀表拿出來念的。”石佬忙打斷他的話,問道:“賀表是什麽?”道童比劃著道:
“賀表就是用一塊黃綾,上麵寫的字。反正都是給王母娘娘祝福、誇獎王母娘娘功德的話。到了半憨道人,他急忙掏出賀表,拿顛倒了也不知道。王母娘娘等了半天,他卻說:‘得了眼疾,這朦朦朧朧的看不清了。’眾仙都笑了。隻得找站在他身旁的仙長替他讀。也不知道他找誰寫的,都是些‘之乎者也’的,什麽‘王母娘娘天宮兮,心係天下眾生兮,慈祥慈愛慈仁兮,功德永濟蒼穹兮。’逗得王母娘娘也笑了,誇他有學問。還開玩笑說他是個‘朦朧詩仙’呢。”
石佬問道:“就因為王母娘娘說他有學問,這次才被選在詩仙之列。”道童道:“也許吧。聽我師父說,自從王母娘娘誇了他,他就到處炫耀,說王母娘娘親自封他為‘朦朧詩仙’,又找了幾位道長幫忙,成立了個‘天上人間詩仙會’,他自封為會長。”石佬道:“你不說他不會作詩嗎,怎麽能當詩仙會的會長呢?”道童道:“他當會長,從來不寫詩,都是瞎評人家的詩。”
石佬感歎道:“還有這樣的會長?”道童道:“他自己不知道,沒有一個仙長不煩他的。不過,我看他這次有些慌神,他還想叫我師父幫他寫詩呢,被我一口迴絕了。”石佬道:“你怎麽迴絕他?”道童道:“這好講呀。我對他說,我師父還正發愁呢,自己想找人寫詩還找不到呢,他就沒話說了。”石佬誇道:“小小年紀,你還真會辦事。”道童道:“不這樣不行,我要是答應他,迴去師父那兒準得挨罵。”
石佬道:“嚴師出高徒,還是你師父教導的好。”道童道:“那個半憨道人真夠囉嗦的,他非要約我師父三天後在這個迎仙橋會合,作伴同去。我本來不想答應他,可他說上一次也是在這兒會麵的。沒辦法,迴去隻得跟師父講了。”
石佬看了看地形,道:“一個在南麵,一個在東邊,也正好順路向西去,不費事的。”道童道:“所以,我就走這裏看看。這個迎仙橋,原來凡人也可以走的。”石佬開玩笑道:“像你這樣學道之人,隻要從這裏過,不就能成神仙了嘛?”說得道童笑了,他一看天色不早,慌忙告辭。
石佬看著小道童的背影,暗自竊喜:找人不如遇人。碰到這位小道童,一個驚天計謀在心中形成了。
他趕緊來到賈家集,在賈善人門前正好遇見高翠蘭買菜迴來。便對她道:“你把菜送迴去,快去幫我買些東西來。”高翠蘭問道:“要什麽東西?”石佬道:“一壇好酒,兩尺黃綾,再帶些筆墨紙硯,馬上送廟裏去。”高翠蘭知道石佬要辦什麽事,也不過問,答應著去了。
石佬迴到廟裏,就琢磨他這個計策的每一個環節。他明白:憑自己的本領,想跟王母娘娘過招,實在沒有辦法。其實連見麵的機會都沒有,自己又跑不到天上去。沒想到這個“詩仙會”使他來了靈感,他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偷梁換柱,施展自己的一點小本事。
他要的東西高翠蘭很快送到了,關鍵是要寫出一首‘好詩。這首詩不僅要呈現在王母娘娘麵前,而且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否則,不痛不癢,即便罵她幾句,又有何用?
石佬從來沒有費過這麽大的心思,他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苦思冥想,反複琢磨,終於寫出覺得滿意的詩稿來。
到了第三天,他老早就來到迎仙橋,先把那壇酒放在雲柏樹下,走到橋上守候那位“半憨道長”。
能找到“半憨道長”,是實施計謀的關鍵,千萬不能讓他漏掉。石佬這時覺得自己的眼睛似乎不好使了,一般人也當成了神仙,喊聲“仙長”。年齡稍大一點的更不放過,惹得走路的人笑他是“瘋子”。可是一直“忙乎”到中午,也不見真正的“半憨道長”到來。石佬急了,他有些困惑:就是半憨道長誤了時間,那位歸真仙長也該到了呀?
這時路上已經沒了行人,石佬又迴到雲柏樹下,從袖中掏出那幅“賀表”,一邊仔細品讀,一邊不時看看路上有沒有行人。等到傍晚時分,他有些失望了:“難道兩位仙長都不按約定,各走各的了?”一想到約定,他仔細迴憶道童說的話,忽然明白過來:他說的是三天後,不是第三天。自己早來了一天!暗自覺得可笑。這時他提醒自己:千萬要沉住氣,心急容易出錯。
第二天,依舊早早地來到雲柏樹下,坐在那裏盤算:既然兩位仙人不打一處來,總會有個先後,先來的要等後來的;即便同時來到,也要互相打個招唿。所以不必著急,就在這裏等著,反正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不到一個時辰,隻見從南麵來了一個人,邁著八字步,到了迎仙橋便東張西望起來。石佬一看他身穿紫袍,頭戴黃冠,心中有了譜,連忙走過去,特意吟道:“寄雲風景好,山下迎仙橋,魚翁搖櫓來,樵夫唱歌謠。”到了那人跟前,施禮道:“這位仙長,您早呀?”
那人昂著頭,不耐煩道:“你誰呀,喊什麽仙長?”石佬道:“我看你仙風道骨,器宇軒昂,必是得道高人。怎麽,叫錯了嗎?”
那人這才看了他一眼,問道:“你是什麽人?”石佬道:“我隻是個小廟的神仙,就住在這寄雲山上石仙洞,人喊‘石佬仙長的便是。”
那人聽了,漫不經心道:“哦——原來也是位神仙。這麽說,還是一家人?”石佬道:“我乃小廟之神,豈敢高攀大仙?”那人道:“我乃無徑山半酣洞,姓黃,人都叫我半酣大仙。”石佬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半酣道人問道:“你也會作詩?”石佬道:“獻醜了。小仙今日偶有雅興,下山來對著這山水秋色,獨酌獨吟。沒想到在迎仙橋上遇見大仙,也是緣分。如不嫌棄,來來來,到這邊小酌幾杯?那可是小仙自釀的窖酒,也純香得很哩。”
說著便拉著他來到雲柏樹下,讓他坐了。倒了兩碗酒,端起一碗敬道:“小仙沒什麽好酒,但結交大仙是我的一份心意。先敬你一杯!”沒想到半酣道人不接,卻問道:“你一人獨酌獨吟,還帶兩份酒具?”
石佬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指著寄雲山道:“小仙就住在上麵,經常帶些酒下來。邀過路的仙長喝酒聊天。您知道這裏是迎仙橋,早晚都能遇見過往的仙客。”
說著,從懷中又掏出兩個碗來,道:“你看,再來幾位仙長也喝得了酒。”半酣道人這才放心,笑著道:“看來你也是個逍遙自在的神仙。好,盛情難卻,那就喝一杯。”
二人一碰而幹。石佬斟著酒道:“不知大仙,怎有空閑到此山一遊?”半酣道:“不是遊玩。實不相瞞,是和一位仙友有約,在這裏相聚,一塊去赴王母娘娘的詩仙酒會的。”
石佬遞給他一碗酒,問道:“什麽,王母娘娘的詩仙酒會,小仙怎不知道?”半酣道:“這次詩仙酒會,王母娘娘隻邀了三十六位仙人。小仙是王母娘娘親封的朦朧詩仙,還是天上人間詩仙會的會長,道學詩派的創始人,所以才有這個福分。”石佬道:“明白了,小仙學識淺薄,詩不出名,怎能和大詩仙相提並論,冒昧,冒昧。來,再敬你一杯!”
半酣道人飲後道:“好了,不能再喝了,馬上還要趕路呢。”石佬道:“那位仙長還沒來,你急什麽?”說著,又倒了一碗酒遞給他道:“咱們道家講究的是‘三’,來,再喝一杯!”半酣道人隻得又喝了一碗。石佬道:“大仙這次去赴瑤池詩仙會,一定有驚人之作,小仙也是愛詩之人,能不能吟幾首讓在下領教領教?”
半酣道人這次為了赴王母娘娘的詩仙會,他是煞費苦心,做足文章:詩是找人替寫的,是一個當地知名的秀才。他又叫那秀才教了自己一天一夜,總算磕磕巴巴背會了兩首。現在聽石佬叫他吟詩,心中暗想:“這詩寫的好壞自己也沒譜,遇到這位懂詩的,不妨讓他聽聽,看他說些什麽?”
於是便吟起詩來,道:“王母娘娘雅興至,召得詩仙聚瑤池——”石佬聽他居然能背出來,心想:大事不好,他既然會背了,還要什麽“賀表”詩稿?這幾天的功夫白費了!
正懊惱著,卻聽半酣道:“池、池、池——怎麽想不起來了?”石佬道:“別急,慢慢想。”半酣道:“不行,一喝酒就不成。寫是寫得出,就是背不出來。還是拿出來你看看吧。”說著,從袖中掏出那個黃綾上寫的詩稿來。石佬頓時轉憂為喜,趕緊接在手中,看著跟自己準備的那份差不多,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
石佬打開詩稿,隻見一行行楷書寫得端端正正。上下寫了四首詩,比自己寫的整齊多了。故意誇讚道:“大仙一手好字呀?”半酣道人搖著頭道:“要是不喝酒,或許更妙些。”石佬道:“妙、妙,字妙,詩更妙呀。”便品讀起來:“‘王母娘娘雅興至,召得詩仙聚瑤池。把酒臨風幸甚事,眾仙舉杯我吟詩’。太好了,句句點題,字字珠璣,最後一句還有些詼諧。好詩,好詩!”
半酣道人被他誇得心中高興。可轉念一想:這可是在王母娘娘詩仙會上用的詩,怎能讓他先讀了?剛才見麵時他就吟詩,難道他是為詩而來、也是被邀的詩仙不成?他知道神仙堆裏搗鬼的也不少,不能讓他看了。於是道:“本仙倒是忘了,這是詩仙會上用的詩,不可泄露的。你已看了一首,也就算了,到此為止吧?”
說著,伸手就要拿那詩稿。石佬忙折起來道:“好好好,不看了,我給仙長疊好。”石佬見他一直盯著詩稿,故意問道:“你約的那位仙長該過來了吧?”半酣道人忙轉臉看望,石佬趁機把詩稿塞進懷中,從袖中掏出自己寫的那幅詩稿來,遞給了半酣道人。見他藏好後,石佬問道:“不談詩了,還是飲酒吧?”
半酣道人站起來道:“酒也不用了,歸真仙長該來了。我到橋上看看,告辭。”石佬也不再留他,自己坐在那兒,裝作喝酒的樣子。一直看到歸真仙長來到,二人一塊離去,這才放心走了。正是:
隻道人有假斯文 半憨也敢充詩神
不幸遇見石頭佬 詩仙會上起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