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季傻子對種田有興趣?!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曉雲:“……”
季十七:“……”
跟來看熱鬧的眾人:“……”
沈清棠:“……”
姐,你這形容絕了!
向姐說話,一般人別說接,聽都不敢聽。
崔曉雲和季十七都紅了臉,僵在原地,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沈清棠看看崔曉雲再看看季十七,突然覺得向春雨的提議也不是沒可能。
***
崔曉雲重獲自由,對沈清棠來說,如虎添翼。
在和離迴家的路上,沈清棠就聘請崔曉雲當糖水鋪子的掌櫃。
“雲姐,你來糖水鋪子給我當掌櫃的吧?”
崔曉雲點點頭想起什麽又搖搖頭,“我不會算賬,也沒經營過鋪子。”
“沒事,我娘也在店裏,她會教你,我若有空也教你。慢慢來,我相信你可以的。”沈清棠鼓勵她。
她知道這個提議有點為難崔曉雲。
崔曉雲就是普通的農婦,會種田不識字,不會算賬,也不會經商。
隻是沈清棠實在無人可用。
崔曉雲是她為數不多能信任的人。
崔曉雲也知曉沈清棠的忙碌,點頭,“要不我試試?”
“有一件事,咱們說到前頭。不管咱們關係再好,做生意或者說合作,我都希望咱們把利益放到明處談。
如今北川一個掌櫃的一個月是二兩銀子,我也給你二兩銀子一個月行嗎?”沈清棠依舊秉承做生意先小人後君子的原則。
“我不要工錢!”崔曉雲連連擺手,“你們已經幫我們太多,如今又幫我重獲自由身。能幫你做點什麽是我的榮幸。”
“你看……”沈清棠搖頭不認同,“才說了,交情歸交情,合作歸合作。你若不要工錢,那還是找別人吧!”
她故意歎氣,“也不知道別人能不能像你這樣誠心幫我。”
崔曉雲呐呐道:“那……那一兩銀子成嗎?二兩銀子實在太多了。”
怕沈清棠不答應,急切地解釋:“人家掌櫃都有經驗會記賬才二兩銀子,我都不會,二兩真的太多。”
她拿這麽多工錢良心有愧。
沈清棠想了想退了一步,“行!一兩。不過,青鬆也到了開蒙的年紀。該送他入學。你們娘倆可以每天一起進出城。
他的學費我來出。不能拒絕!”
崔曉雲又想給沈清棠磕頭。
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兒女成才?
讓孩子讀書,是窮人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沈清棠料到會如此,先一步製止,“不用謝!再說青鬆想到城裏來上學,還得把你們欠債問題給解決。你先別高興太早,我們得一步步來。”
季十七開口:“欠債的問題,我來解決。”
***
有了崔曉雲的協助,糖水鋪子的事,沈清棠可以交出大半。
崔曉雲已經學會做不少甜點,她下午迴穀準備食材,第二日一大早跟著沈嶼之他們一起進城去店裏。
這樣沈清棠可以晚點進城。
騰出來的時間,用來張羅田地間的水利工程。
為此,沈清棠利用晚飯後的時間,召集穀中眾人開了個碰頭會。
如今穀中人多,會得在院子裏開,要不然別說坐,站都站不下。
季十七和帶來的人,和鄭老伯他們剛進穀時差不多。
鄭老伯他們住的是窩棚,季十七他們住的是帳篷。
沈清棠讓季十七幫著做了一塊簡易黑板。
就是在一塊大大的長方形木板上麵凃了墨汁。
她把自己繪製的,田地布局圖和水利圖畫在黑板上,立在院子裏。
大家搬著小板凳坐在院子裏。
沈清棠手裏拿著根小木棍在黑板上點到哪兒講到哪兒。
講農作物之間要高低錯落,避免擋光。
講哪些農作物耐旱,哪些農作物喜水。
講蓄水池的作用,講溝渠怎麽走,講竹管怎麽埋進地裏。
……
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紛紛覺得沈清棠的辦法好。
連鄭老伯都說,“我們種地的時候要有人這麽給安排,我們也不用整天愁澆地的事了。”
講解的某個瞬間,沈清棠無意間看見季宴時一臉所思的模樣。
嗯?
季傻子對種田有興趣?!
***
雖說沈清紫前腳報信後腳稅課局就登門,她的提醒幾乎沒有實際意義,但這個人情沈清棠得領。
這日,沈清棠到店裏清了幾日壓下來的賬之後,提了些自己做的甜點和奶茶,帶著果果糖糖和季宴時一起到去王家。
沈清棠讓門房通報時,說的是找王如意。
很快,王如意便讓人請她進去。
因著季宴時在,王三小姐隻能來前廳見沈清棠。
“清棠姐,你怎麽來了?”
“來找你幫個小忙。”
“咱倆之間你還客氣!那也太見外了!”王如意嘟嘴催促,“有什麽事你直說就是了。”
“你還記得那日稅課局來鋪子的事嗎?”
“啊?他們又來找你們麻煩了?我找我姨夫去!”
“沒有。”沈清棠搖頭,“那日除了你們,還有一個人幫了我,我想謝謝她。”
“嗯?誰?”王如意不明所以,謝人找她做什麽。
“就是貴府的九姨娘,沈清紫。”
“哦哦!”王如意懂了,轉頭吩咐貼身丫鬟,“你去把九姨娘請到前廳來,就說我找她。”
過了會兒,丫鬟是自己迴來的。
王如意往她身後張望,“九姨娘人呢?”
丫鬟一臉為難,“九姨娘在老爺院子裏伺候呢!”
王如意:“……”
沈清棠忙道:“既然九姨娘忙著,我改日再來就是了。”
她是來道謝的不是來給沈清紫找麻煩的。
丫鬟道:“老爺說,小姐您可以帶客人到他院子裏去做客。”
王如意皺眉。
沈清棠婉拒,“麻煩幫忙轉告王員外一聲,我帶著孩子登門,怕他們鬧騰給貴府添亂,另外,也沒帶什麽像樣的謝禮,還是下次再來叨擾。”
開玩笑!
她雖是現代靈魂,卻也知道古代大戶人家一人一個院。
王員外的院子是他私人空間。
哪裏適合她一個外女進入。
別說她,就是王如意去也得掂量掂量。
季十七:“……”
跟來看熱鬧的眾人:“……”
沈清棠:“……”
姐,你這形容絕了!
向姐說話,一般人別說接,聽都不敢聽。
崔曉雲和季十七都紅了臉,僵在原地,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沈清棠看看崔曉雲再看看季十七,突然覺得向春雨的提議也不是沒可能。
***
崔曉雲重獲自由,對沈清棠來說,如虎添翼。
在和離迴家的路上,沈清棠就聘請崔曉雲當糖水鋪子的掌櫃。
“雲姐,你來糖水鋪子給我當掌櫃的吧?”
崔曉雲點點頭想起什麽又搖搖頭,“我不會算賬,也沒經營過鋪子。”
“沒事,我娘也在店裏,她會教你,我若有空也教你。慢慢來,我相信你可以的。”沈清棠鼓勵她。
她知道這個提議有點為難崔曉雲。
崔曉雲就是普通的農婦,會種田不識字,不會算賬,也不會經商。
隻是沈清棠實在無人可用。
崔曉雲是她為數不多能信任的人。
崔曉雲也知曉沈清棠的忙碌,點頭,“要不我試試?”
“有一件事,咱們說到前頭。不管咱們關係再好,做生意或者說合作,我都希望咱們把利益放到明處談。
如今北川一個掌櫃的一個月是二兩銀子,我也給你二兩銀子一個月行嗎?”沈清棠依舊秉承做生意先小人後君子的原則。
“我不要工錢!”崔曉雲連連擺手,“你們已經幫我們太多,如今又幫我重獲自由身。能幫你做點什麽是我的榮幸。”
“你看……”沈清棠搖頭不認同,“才說了,交情歸交情,合作歸合作。你若不要工錢,那還是找別人吧!”
她故意歎氣,“也不知道別人能不能像你這樣誠心幫我。”
崔曉雲呐呐道:“那……那一兩銀子成嗎?二兩銀子實在太多了。”
怕沈清棠不答應,急切地解釋:“人家掌櫃都有經驗會記賬才二兩銀子,我都不會,二兩真的太多。”
她拿這麽多工錢良心有愧。
沈清棠想了想退了一步,“行!一兩。不過,青鬆也到了開蒙的年紀。該送他入學。你們娘倆可以每天一起進出城。
他的學費我來出。不能拒絕!”
崔曉雲又想給沈清棠磕頭。
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兒女成才?
讓孩子讀書,是窮人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沈清棠料到會如此,先一步製止,“不用謝!再說青鬆想到城裏來上學,還得把你們欠債問題給解決。你先別高興太早,我們得一步步來。”
季十七開口:“欠債的問題,我來解決。”
***
有了崔曉雲的協助,糖水鋪子的事,沈清棠可以交出大半。
崔曉雲已經學會做不少甜點,她下午迴穀準備食材,第二日一大早跟著沈嶼之他們一起進城去店裏。
這樣沈清棠可以晚點進城。
騰出來的時間,用來張羅田地間的水利工程。
為此,沈清棠利用晚飯後的時間,召集穀中眾人開了個碰頭會。
如今穀中人多,會得在院子裏開,要不然別說坐,站都站不下。
季十七和帶來的人,和鄭老伯他們剛進穀時差不多。
鄭老伯他們住的是窩棚,季十七他們住的是帳篷。
沈清棠讓季十七幫著做了一塊簡易黑板。
就是在一塊大大的長方形木板上麵凃了墨汁。
她把自己繪製的,田地布局圖和水利圖畫在黑板上,立在院子裏。
大家搬著小板凳坐在院子裏。
沈清棠手裏拿著根小木棍在黑板上點到哪兒講到哪兒。
講農作物之間要高低錯落,避免擋光。
講哪些農作物耐旱,哪些農作物喜水。
講蓄水池的作用,講溝渠怎麽走,講竹管怎麽埋進地裏。
……
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紛紛覺得沈清棠的辦法好。
連鄭老伯都說,“我們種地的時候要有人這麽給安排,我們也不用整天愁澆地的事了。”
講解的某個瞬間,沈清棠無意間看見季宴時一臉所思的模樣。
嗯?
季傻子對種田有興趣?!
***
雖說沈清紫前腳報信後腳稅課局就登門,她的提醒幾乎沒有實際意義,但這個人情沈清棠得領。
這日,沈清棠到店裏清了幾日壓下來的賬之後,提了些自己做的甜點和奶茶,帶著果果糖糖和季宴時一起到去王家。
沈清棠讓門房通報時,說的是找王如意。
很快,王如意便讓人請她進去。
因著季宴時在,王三小姐隻能來前廳見沈清棠。
“清棠姐,你怎麽來了?”
“來找你幫個小忙。”
“咱倆之間你還客氣!那也太見外了!”王如意嘟嘴催促,“有什麽事你直說就是了。”
“你還記得那日稅課局來鋪子的事嗎?”
“啊?他們又來找你們麻煩了?我找我姨夫去!”
“沒有。”沈清棠搖頭,“那日除了你們,還有一個人幫了我,我想謝謝她。”
“嗯?誰?”王如意不明所以,謝人找她做什麽。
“就是貴府的九姨娘,沈清紫。”
“哦哦!”王如意懂了,轉頭吩咐貼身丫鬟,“你去把九姨娘請到前廳來,就說我找她。”
過了會兒,丫鬟是自己迴來的。
王如意往她身後張望,“九姨娘人呢?”
丫鬟一臉為難,“九姨娘在老爺院子裏伺候呢!”
王如意:“……”
沈清棠忙道:“既然九姨娘忙著,我改日再來就是了。”
她是來道謝的不是來給沈清紫找麻煩的。
丫鬟道:“老爺說,小姐您可以帶客人到他院子裏去做客。”
王如意皺眉。
沈清棠婉拒,“麻煩幫忙轉告王員外一聲,我帶著孩子登門,怕他們鬧騰給貴府添亂,另外,也沒帶什麽像樣的謝禮,還是下次再來叨擾。”
開玩笑!
她雖是現代靈魂,卻也知道古代大戶人家一人一個院。
王員外的院子是他私人空間。
哪裏適合她一個外女進入。
別說她,就是王如意去也得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