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五文錢搏一搏,茅屋變磚房!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說出口的是,那晚上他們老倆把地上掉的雞蛋撿起來哭著吃了下去,就想一人一根褲腰帶吊死算了。
可是想起小孫子和大兒媳婦兒還在受苦,他們又把褲腰帶解下來。
“我們一把年紀,死了是解脫,可是我孫子才七歲啊!他一輩子還太長了,我得救他。”
沈家人聽得齊齊沉默。
除了沈清棠以外,都曾經暗自傷神過。
尤其是在流放路上時,就連沈清柯也萌生過為什麽自己命這麽苦的念頭。
現在才知道,天底下比他們苦的人太多了。
“老丈,你贖孫子需要多少銀錢?”沈清柯問。
“他們家花了五兩銀子,讓我還六兩銀子。”
沈清柯二話不說掏出自己的三百文,塞進老漢手裏,
老漢連連擺手,後退著不肯要,“你們已經幫我太多了!我不能要你們的錢。你們也不容易!”
沈清柯不由分說把錢塞到老漢手裏,“老丈你就拿著!救人要緊。”
沈嶼之和李素問對視一眼,沈嶼之把自己的三百文也拿了出來,塞給老丈。
李素問不能再給,夫婦倆總得留一份錢給娘買壽禮。
清棠一直說,幫人要量力而行。
沈清棠隻帶了二百文,也都塞給老漢。
老漢捧著八百文錢,老淚縱橫。
雙腿一彎,跪在沈家人麵前。
“謝謝恩人!”老漢說著就要磕頭。
沈嶼之和沈清柯忙彎腰攔住老漢,父子倆硬生生把老漢扶起來。
“老大哥,你這是折煞我們。我們也就這點兒微薄之力,幫不上太多的忙,離你能贖孫子的銀錢還差許多。再慢慢想想別的辦法。”
老漢搖著頭泣不成聲。
好一會兒才在沈家人的安撫下漸漸平靜下來。
沈清棠指著老漢的木推車,“老人家,這一次還是和之前一樣多的燈籠嗎?”
老漢搖頭,“這迴沒有羊皮燈籠,木燈籠也少,隻有五個。剩下的都是小燈籠。”
隻這兩天時間,就趕出來這麽多。”
沈清棠點頭,“那您這些燈籠賣給我,我還給您三百文。”
老漢不同意,“好閨女,我知道你本事大。但我這些燈籠也就值個百來文。要你這麽多錢不是恩將仇報?不行不行。”
“燈籠值多少錢我說了算。別看這些燈籠現在不起眼,畫上幅畫,價格最起碼翻一番。”沈清棠篤定道。
老漢目光移向有畫的燈籠。
確實。
沈嶼之忍了又忍,沒忍住開口:“老大哥,你這燈籠每天賣不出幾盞,甚至都不夠牙錢和地皮錢,怎麽還一直出來擺攤?”
“不擺攤我一把年紀能做什麽?想去城牆上幹苦力人家也不用我。
來擺攤就圖個運氣。若是運氣好,跑的及時,能躲過官差和虎爺,就能落一天的收入。
一個月下來勉強也能落個一百文。”
沈家人再次沉默。
一個月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隻掙一百文。
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贖銀,這還是指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顯然,並不順利。
老漢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經常性就被搜刮走。
沈清棠把李素問手裏的三百文借過來,一起給了老漢,“這三百文是買燈籠的錢。您早點收攤迴家吧!”
老漢死活不肯要。
最後雙方各退一步,老漢收了二百文。
“以後您也別出來擺攤賣燈籠了。你把做好的燈籠給我,我都收了。”沈清棠道。
老漢搖頭,“你們幫我已經夠多了,我哪能占便宜沒夠?”
“這不叫占便宜,這叫雙贏。我收你的燈籠,你賺錢。我收來添一幅畫或者寫個字賣出去也能掙一份錢。”
老漢想了想,“那我也不能一直占便宜。這樣,你若是真能賣出去,就按便宜點兒算給我,若是賣不出去,你再還給我。”
沈清棠點頭應下。
老漢臨走時,沈清棠喊住他,囑咐:“老人家,你可以先把手裏的錢還給那個偽君子。記得讓他寫一張收錢的紙畫押給你。這樣就避免手裏有錢被人搜刮走。切記,一定要有證人必須寫收錢的字據!否則偽君子容易翻臉不認賬!”
老漢一拍腦門,“我怎麽沒想到呢?這是好方法。正好,我們之前還攢了一貫錢埋在茅廁下麵,一會兒我都拿著去還了。”
還完二兩銀子,還差四兩。
離小孫子又近了一步。
“老丈,你等一下!”沈清柯喊住老伯。
從沈清棠手裏借了十二文錢,買了四個肉包子。
追上老漢,遞給他,“你拿迴去和大娘一起吃。”
老漢不肯要,“天寒地凍的,你們留著吃!”
“別讓來讓去,一會兒包子該涼了。”沈清柯把包子塞進老漢懷裏轉身就跑,“老丈,你迴去路上慢一點兒!”
老漢忍不住又伸手抹眼。
一家子好人呐!
***
太陽漸漸升高,集市上的人越來越多。
沈清棠一家四口分頭行動。
沈清棠守在攤子旁。
沈清柯、李素問和沈嶼之三個人分別朝不同的方向走去。
他們邊走邊照著沈清棠提前寫給他們的詞喊。
“來,來來!都過來看一看,看看誰是北川氣運之子?!”
“五文錢搏一搏,茅屋變磚房!”
“五文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卻能買一盤冬天的青菜!”
“五文錢買不了肉,卻能買一盒香皂!”
“……”
留守在攤子旁的沈清棠十分詫異。
她本以為家裏人臉皮薄會不好意思叫喊。
之前幾次都是如此。
卻沒想到這迴每個人都喊得中氣十足,幾十米開外還清晰可聞。
後來,她才知道,沈家人是被賣燈籠的老漢刺激到。
若不是沈清棠找到恰好找到山穀還會做肥皂,他們現在的處境未必有老漢好。
吃飽喝足才能顧及會不會有麵子。
窮人,沒有尊嚴。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沈清棠雖然詫異卻也開心。
一家人往一處使勁的感覺真好。
她心情愉悅的轉過身,對著屋頂喊:“季宴時,你下來,我有事跟你說。”
季宴時沒動。
“不下來沒有烤腸吃。”
可是想起小孫子和大兒媳婦兒還在受苦,他們又把褲腰帶解下來。
“我們一把年紀,死了是解脫,可是我孫子才七歲啊!他一輩子還太長了,我得救他。”
沈家人聽得齊齊沉默。
除了沈清棠以外,都曾經暗自傷神過。
尤其是在流放路上時,就連沈清柯也萌生過為什麽自己命這麽苦的念頭。
現在才知道,天底下比他們苦的人太多了。
“老丈,你贖孫子需要多少銀錢?”沈清柯問。
“他們家花了五兩銀子,讓我還六兩銀子。”
沈清柯二話不說掏出自己的三百文,塞進老漢手裏,
老漢連連擺手,後退著不肯要,“你們已經幫我太多了!我不能要你們的錢。你們也不容易!”
沈清柯不由分說把錢塞到老漢手裏,“老丈你就拿著!救人要緊。”
沈嶼之和李素問對視一眼,沈嶼之把自己的三百文也拿了出來,塞給老丈。
李素問不能再給,夫婦倆總得留一份錢給娘買壽禮。
清棠一直說,幫人要量力而行。
沈清棠隻帶了二百文,也都塞給老漢。
老漢捧著八百文錢,老淚縱橫。
雙腿一彎,跪在沈家人麵前。
“謝謝恩人!”老漢說著就要磕頭。
沈嶼之和沈清柯忙彎腰攔住老漢,父子倆硬生生把老漢扶起來。
“老大哥,你這是折煞我們。我們也就這點兒微薄之力,幫不上太多的忙,離你能贖孫子的銀錢還差許多。再慢慢想想別的辦法。”
老漢搖著頭泣不成聲。
好一會兒才在沈家人的安撫下漸漸平靜下來。
沈清棠指著老漢的木推車,“老人家,這一次還是和之前一樣多的燈籠嗎?”
老漢搖頭,“這迴沒有羊皮燈籠,木燈籠也少,隻有五個。剩下的都是小燈籠。”
隻這兩天時間,就趕出來這麽多。”
沈清棠點頭,“那您這些燈籠賣給我,我還給您三百文。”
老漢不同意,“好閨女,我知道你本事大。但我這些燈籠也就值個百來文。要你這麽多錢不是恩將仇報?不行不行。”
“燈籠值多少錢我說了算。別看這些燈籠現在不起眼,畫上幅畫,價格最起碼翻一番。”沈清棠篤定道。
老漢目光移向有畫的燈籠。
確實。
沈嶼之忍了又忍,沒忍住開口:“老大哥,你這燈籠每天賣不出幾盞,甚至都不夠牙錢和地皮錢,怎麽還一直出來擺攤?”
“不擺攤我一把年紀能做什麽?想去城牆上幹苦力人家也不用我。
來擺攤就圖個運氣。若是運氣好,跑的及時,能躲過官差和虎爺,就能落一天的收入。
一個月下來勉強也能落個一百文。”
沈家人再次沉默。
一個月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隻掙一百文。
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贖銀,這還是指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顯然,並不順利。
老漢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經常性就被搜刮走。
沈清棠把李素問手裏的三百文借過來,一起給了老漢,“這三百文是買燈籠的錢。您早點收攤迴家吧!”
老漢死活不肯要。
最後雙方各退一步,老漢收了二百文。
“以後您也別出來擺攤賣燈籠了。你把做好的燈籠給我,我都收了。”沈清棠道。
老漢搖頭,“你們幫我已經夠多了,我哪能占便宜沒夠?”
“這不叫占便宜,這叫雙贏。我收你的燈籠,你賺錢。我收來添一幅畫或者寫個字賣出去也能掙一份錢。”
老漢想了想,“那我也不能一直占便宜。這樣,你若是真能賣出去,就按便宜點兒算給我,若是賣不出去,你再還給我。”
沈清棠點頭應下。
老漢臨走時,沈清棠喊住他,囑咐:“老人家,你可以先把手裏的錢還給那個偽君子。記得讓他寫一張收錢的紙畫押給你。這樣就避免手裏有錢被人搜刮走。切記,一定要有證人必須寫收錢的字據!否則偽君子容易翻臉不認賬!”
老漢一拍腦門,“我怎麽沒想到呢?這是好方法。正好,我們之前還攢了一貫錢埋在茅廁下麵,一會兒我都拿著去還了。”
還完二兩銀子,還差四兩。
離小孫子又近了一步。
“老丈,你等一下!”沈清柯喊住老伯。
從沈清棠手裏借了十二文錢,買了四個肉包子。
追上老漢,遞給他,“你拿迴去和大娘一起吃。”
老漢不肯要,“天寒地凍的,你們留著吃!”
“別讓來讓去,一會兒包子該涼了。”沈清柯把包子塞進老漢懷裏轉身就跑,“老丈,你迴去路上慢一點兒!”
老漢忍不住又伸手抹眼。
一家子好人呐!
***
太陽漸漸升高,集市上的人越來越多。
沈清棠一家四口分頭行動。
沈清棠守在攤子旁。
沈清柯、李素問和沈嶼之三個人分別朝不同的方向走去。
他們邊走邊照著沈清棠提前寫給他們的詞喊。
“來,來來!都過來看一看,看看誰是北川氣運之子?!”
“五文錢搏一搏,茅屋變磚房!”
“五文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卻能買一盤冬天的青菜!”
“五文錢買不了肉,卻能買一盒香皂!”
“……”
留守在攤子旁的沈清棠十分詫異。
她本以為家裏人臉皮薄會不好意思叫喊。
之前幾次都是如此。
卻沒想到這迴每個人都喊得中氣十足,幾十米開外還清晰可聞。
後來,她才知道,沈家人是被賣燈籠的老漢刺激到。
若不是沈清棠找到恰好找到山穀還會做肥皂,他們現在的處境未必有老漢好。
吃飽喝足才能顧及會不會有麵子。
窮人,沒有尊嚴。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沈清棠雖然詫異卻也開心。
一家人往一處使勁的感覺真好。
她心情愉悅的轉過身,對著屋頂喊:“季宴時,你下來,我有事跟你說。”
季宴時沒動。
“不下來沒有烤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