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家人過日子分這麽清楚幹什麽?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清棠幫著沈清柯賣完魚已經差不多到了晌午。
兄妹倆就近挑了個餛飩攤一人要了一碗餛飩。
沈清柯搓著手,“好冷!”
魚一直到賣才從水裏撈出來,一上午凍得手通紅。
沈清棠點頭,“迴去咱們想辦法再去山上獵兩隻兔子做兩副手套,這樣不管是當眾洗衣服還是賣魚能不直接碰觸水。”
沈清柯點頭,目光移向王家的位置,“你說,咱們若是沒找到現在落腳的山穀,會怎麽樣?”
他們一家四口連租房的錢都沒有,露宿街頭恐怕一晚上就得被凍死。
住在有溫泉的山穀裏,沒有唿嘯的寒風。
他們蓋房整天跟泥水打交道,手也會粗糙卻不像文姨娘那樣,凍得滿是傷。
沈清棠揉著自己凍紅的耳朵巴巴地望著攤主把包好的餛飩往鍋裏丟。
聽見沈清柯的話,微眯起眼想了下,“反正不會比大房二房過得差!”
沈清柯那點兒剛起的後怕轉瞬消失,笑了起來,“是啊!有你這個小福星,我們肯定過得不會差。”
“大概也就你跟爹娘覺得我是福星。”沈清棠還有自知之明。
在大乾,像她這種未婚懷孕姑娘要在高門大戶不是被死亡就是被出家。
總之,跟福星不沾邊。
***
吃過飯,兄妹倆推著板車采買物資。
首先給沈清棠補充原材料。
買了二十斤豬板油。
要得多,沈清棠跟屠夫砍了半天價,花了一百六十文。
順帶買了些肉和大骨頭。
托豬板油的福,買肉也便宜了點兒,一百文給了五斤,還贈了一根前腿骨。
北川豬骨很便宜,豬骨上的肉剔的比較幹淨,人們很少買。
家裏鋪的木地板和外牆木板都需要桐油。
桐油十七文一斤,買了五十斤,花費八百五十文。
還想買些油燈的材料。
大乾的蠟燭不算便宜,一根最普通的蠟燭也要二十文。
像無煙的蜜蠟更是皇族、貴族才用得起。
尋常百姓多用油燈。
沈清棠一家在山穀居住至今已有月餘,都是鑽木取火。
倒也不用天天生火,多數時候都是引火。
比如第一次鑽木取火後點了個火堆,想做飯燒火就來火堆裏抽一根燃燒的木柴去引火。
若是火堆熄滅還有餘燼,在上麵放一點兒幹軟草,輕輕吹一會兒或者扇風,餘燼會再次複燃。
以後要搬進房子裏,總不能在房間裏點火堆。
燈油不便宜,五十文一斤,沈清棠買了一斤,想著以後試試自己做一些。
補了點兒調味品,醬油醋、鹽、糖花椒等,花費一百文。
一鬥小麥三十文。
買完還要去磨坊磨成麵粉。
這次麥麩沒有給磨坊,沈清棠付了加工費三文錢,把麥麩裝上板車。
等小雞再大點兒,可以喂雞。
還有鴨子和鵝。
拉拉雜雜又買了些其他的總共花費七十八文。
從磨坊出來,又到鐵匠鋪買了一些木工用的工具和配件。
比如鐵釘、鐵錘等。
花費三百七十文。
最後繞到書局買筆墨紙硯。
新家喬遷時得貼喜聯。
以後做生意得需要個賬本。
大筆和本筆十文一支,小筆五文一支,一樣買了兩支,總共三十文。
好墨一斤六百文,買了二兩墨錠,七十五文。
呈文紙一百張二百文。
碗紅紙三十文一張,買了兩張,六十文。
迴家的路上,久站的沈清棠小腿有些腫。
沈清柯執意讓她坐在板車上,自己推她。
沈清棠推辭不過,坐在車上開始算賬。
所有的魚加起來賣了一千八百七十五文。
但是今天不算豬板油就花費了一千九百四十九文。
倒欠七十四文。
沈清柯聽著沈清柯算賬,一開始還挺高興覺得賺了近兩貫錢,結果算到最後入不敷出,硬挺的眉起,長歎一聲。
“賺錢這麽難,花錢倒是容易!”
感覺都沒買什麽,錢就沒了。
沈清棠賣肥皂香皂的五百二十五文,減去這次買豬板油的錢,應剩三百六十五文錢。
但是兄妹倆出門時,一文錢都沒帶,所以七十四文的缺口是從三百六十五文錢裏拿出來的。
沈清棠又數出七十六文,單獨包著。
沈清柯納悶道:“這個錢是做什麽的?”
“我想把做生意的錢單獨算,剩下的是家裏的公賬。
我做香皂和肥皂,之前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的豬板油錢和五百文的香料錢。
今天的七十四文加上這七十六文恰好一百五十文,算是還之前買豬板油的錢。
等下次攢夠五百文,把香料錢也還給公中。”
沈清柯皺眉:“一家人過日子分這麽清楚幹什麽?再說了,錢大都是你想辦法賺的,沒必要吧?”
沈清棠搖頭,“做生意講究親兄弟明算賬。咱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可以不分你我。但是經商的賬本跟家裏的錢最好還是一開始就分清楚記明白。
等將來萬一有需要也能拿出來幹幹淨淨的賬本。”
其實她隻是未雨綢繆,現在一家四口能同心齊力,未來呢?
若沈清柯結婚以後新嫂子鬧分家呢?
若她的生意做到足夠多,到時若家裏添了其他新成員,還能像現在一樣同心嗎?
人心在龐大的利益麵前很難經得起考驗。
到時候一本清清楚楚幹幹淨淨的賬本能省去不少麻煩。
當然,沈清棠不希望有這一天。
***
迴到山穀時,太陽已經西斜。
李氏和沈嶼之還在忙活。
李氏正提著泥桶往房間走,沈清柯忙把板車慢慢放下,囑咐沈清棠自己下車,跑去從李氏手裏接過泥桶。
李氏也沒推辭。
跟泥巴打一天交道累得她腰都直不起來。
但還是堅持到板車旁跟沈清棠往下收拾東西。
“嘖!你們兄妹倆這是發財了?!”
沈清棠笑道:“發財的日子還在後麵呢!這才哪到哪?不過,今天還真沒多少錢給你。”
把今天的收支情況給李氏匯報了一遍,包括想分開記賬的事。
大乾多數是女子管家,李氏也深知其中的厲害,“你想的遠是好事。”
沈清棠把單獨留出來的七十六文交給李氏。
兄妹倆就近挑了個餛飩攤一人要了一碗餛飩。
沈清柯搓著手,“好冷!”
魚一直到賣才從水裏撈出來,一上午凍得手通紅。
沈清棠點頭,“迴去咱們想辦法再去山上獵兩隻兔子做兩副手套,這樣不管是當眾洗衣服還是賣魚能不直接碰觸水。”
沈清柯點頭,目光移向王家的位置,“你說,咱們若是沒找到現在落腳的山穀,會怎麽樣?”
他們一家四口連租房的錢都沒有,露宿街頭恐怕一晚上就得被凍死。
住在有溫泉的山穀裏,沒有唿嘯的寒風。
他們蓋房整天跟泥水打交道,手也會粗糙卻不像文姨娘那樣,凍得滿是傷。
沈清棠揉著自己凍紅的耳朵巴巴地望著攤主把包好的餛飩往鍋裏丟。
聽見沈清柯的話,微眯起眼想了下,“反正不會比大房二房過得差!”
沈清柯那點兒剛起的後怕轉瞬消失,笑了起來,“是啊!有你這個小福星,我們肯定過得不會差。”
“大概也就你跟爹娘覺得我是福星。”沈清棠還有自知之明。
在大乾,像她這種未婚懷孕姑娘要在高門大戶不是被死亡就是被出家。
總之,跟福星不沾邊。
***
吃過飯,兄妹倆推著板車采買物資。
首先給沈清棠補充原材料。
買了二十斤豬板油。
要得多,沈清棠跟屠夫砍了半天價,花了一百六十文。
順帶買了些肉和大骨頭。
托豬板油的福,買肉也便宜了點兒,一百文給了五斤,還贈了一根前腿骨。
北川豬骨很便宜,豬骨上的肉剔的比較幹淨,人們很少買。
家裏鋪的木地板和外牆木板都需要桐油。
桐油十七文一斤,買了五十斤,花費八百五十文。
還想買些油燈的材料。
大乾的蠟燭不算便宜,一根最普通的蠟燭也要二十文。
像無煙的蜜蠟更是皇族、貴族才用得起。
尋常百姓多用油燈。
沈清棠一家在山穀居住至今已有月餘,都是鑽木取火。
倒也不用天天生火,多數時候都是引火。
比如第一次鑽木取火後點了個火堆,想做飯燒火就來火堆裏抽一根燃燒的木柴去引火。
若是火堆熄滅還有餘燼,在上麵放一點兒幹軟草,輕輕吹一會兒或者扇風,餘燼會再次複燃。
以後要搬進房子裏,總不能在房間裏點火堆。
燈油不便宜,五十文一斤,沈清棠買了一斤,想著以後試試自己做一些。
補了點兒調味品,醬油醋、鹽、糖花椒等,花費一百文。
一鬥小麥三十文。
買完還要去磨坊磨成麵粉。
這次麥麩沒有給磨坊,沈清棠付了加工費三文錢,把麥麩裝上板車。
等小雞再大點兒,可以喂雞。
還有鴨子和鵝。
拉拉雜雜又買了些其他的總共花費七十八文。
從磨坊出來,又到鐵匠鋪買了一些木工用的工具和配件。
比如鐵釘、鐵錘等。
花費三百七十文。
最後繞到書局買筆墨紙硯。
新家喬遷時得貼喜聯。
以後做生意得需要個賬本。
大筆和本筆十文一支,小筆五文一支,一樣買了兩支,總共三十文。
好墨一斤六百文,買了二兩墨錠,七十五文。
呈文紙一百張二百文。
碗紅紙三十文一張,買了兩張,六十文。
迴家的路上,久站的沈清棠小腿有些腫。
沈清柯執意讓她坐在板車上,自己推她。
沈清棠推辭不過,坐在車上開始算賬。
所有的魚加起來賣了一千八百七十五文。
但是今天不算豬板油就花費了一千九百四十九文。
倒欠七十四文。
沈清柯聽著沈清柯算賬,一開始還挺高興覺得賺了近兩貫錢,結果算到最後入不敷出,硬挺的眉起,長歎一聲。
“賺錢這麽難,花錢倒是容易!”
感覺都沒買什麽,錢就沒了。
沈清棠賣肥皂香皂的五百二十五文,減去這次買豬板油的錢,應剩三百六十五文錢。
但是兄妹倆出門時,一文錢都沒帶,所以七十四文的缺口是從三百六十五文錢裏拿出來的。
沈清棠又數出七十六文,單獨包著。
沈清柯納悶道:“這個錢是做什麽的?”
“我想把做生意的錢單獨算,剩下的是家裏的公賬。
我做香皂和肥皂,之前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的豬板油錢和五百文的香料錢。
今天的七十四文加上這七十六文恰好一百五十文,算是還之前買豬板油的錢。
等下次攢夠五百文,把香料錢也還給公中。”
沈清柯皺眉:“一家人過日子分這麽清楚幹什麽?再說了,錢大都是你想辦法賺的,沒必要吧?”
沈清棠搖頭,“做生意講究親兄弟明算賬。咱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可以不分你我。但是經商的賬本跟家裏的錢最好還是一開始就分清楚記明白。
等將來萬一有需要也能拿出來幹幹淨淨的賬本。”
其實她隻是未雨綢繆,現在一家四口能同心齊力,未來呢?
若沈清柯結婚以後新嫂子鬧分家呢?
若她的生意做到足夠多,到時若家裏添了其他新成員,還能像現在一樣同心嗎?
人心在龐大的利益麵前很難經得起考驗。
到時候一本清清楚楚幹幹淨淨的賬本能省去不少麻煩。
當然,沈清棠不希望有這一天。
***
迴到山穀時,太陽已經西斜。
李氏和沈嶼之還在忙活。
李氏正提著泥桶往房間走,沈清柯忙把板車慢慢放下,囑咐沈清棠自己下車,跑去從李氏手裏接過泥桶。
李氏也沒推辭。
跟泥巴打一天交道累得她腰都直不起來。
但還是堅持到板車旁跟沈清棠往下收拾東西。
“嘖!你們兄妹倆這是發財了?!”
沈清棠笑道:“發財的日子還在後麵呢!這才哪到哪?不過,今天還真沒多少錢給你。”
把今天的收支情況給李氏匯報了一遍,包括想分開記賬的事。
大乾多數是女子管家,李氏也深知其中的厲害,“你想的遠是好事。”
沈清棠把單獨留出來的七十六文交給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