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萬能奶娘,哪裏有用哪裏搬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清棠哪裏不知道二哥想什麽,點點頭,“奶娘說很好吃呢!就是茴香比較喜歡重油,油少了不怎麽好吃。”
所以之前幾天她才沒打茴香的主意。
現在有豬油,當然要吃一頓好的。
沈嶼之爬到山洞裏,找了個通風的地方,把豬肉掛起來。
天寒地凍,豬肉一時半會兒壞不了,就怕招來動物撕咬。
李氏則忙著收拾規整今天在縣城買迴來的東西。
熬製豬油,要先把白.花.花的豬板油洗幹淨,切成小塊備用。
新買來的鐵鍋架在火上燒熱,等鍋變色後,拿一塊豬油在鍋裏擦拭一遍,等到溫度低下來,再燒再擦。
幾次下來,新買來的鐵鍋就變得油潤光亮。
炒菜不糊不沾鍋。
這個過程就是開鍋。
沈清柯洗好茴香就開始搭臨時灶台。
土磚還沒幹,隻能先拿幾塊臨時用用,
搭成個三角形的低架。
沈清棠把開好的鐵鍋架在臨時搭建的灶上,先往鍋裏倒一點兒水,再把切好的豬板油放進去煮。
剛開始水是渾濁的,燒開時會有很大的熱氣,但是過一會兒熱氣就會消失。
渾濁的水逐漸變得清澈油亮。
這時候的水其實已經是豬油。
加水熬製就是為了防止加溫時鍋裏或者板油上有水四濺燙到人。
接下來就是小火熬製。
慢慢地,白.花.花的板油塊就會“融化”。
看見豬板油變成金黃的油渣,就證明豬油煉到位。
一勺勺舀進之前充當鍋的瓦罐裏。
等放涼了就是凝固的白色油脂。
熬製豬油不屬於穿越必備技能。
沈清棠做短視頻和筆記那會兒搜索過,三千年前的古人就開始吃豬油。
而大乾朝撐死是兩千年前的古代。
豬下水的路怕是在大乾朝走不通。
剩餘一部分底油和油渣留在鍋裏。
等茴香切好放進鍋裏攪拌下就直接能包餃子。
沈清棠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他們忘記買菜刀。
於是隻能用新買的斧頭,洗幹淨後把茴香剁碎。
沈清柯剁餡,沈清棠負責和麵。
粗加工的麵粉沒什麽筋力,一斤麵六兩水就夠軟。
等沈清棠把麵揉好,沈嶼之夫婦也從山洞裏爬了下來。
筷子照例是樹枝充當。
擀麵杖是用兩指粗細的樹枝截了一段,剝幹淨皮。
沈清棠先給沈清柯和沈嶼之示範了下怎麽擀餃子包.皮。
接著又給李氏演示了一遍怎麽把餡包進餃子皮捏成餃子。
沈清柯年輕,學習能力強,雖然擀的不是橢圓形就是正方形,厚薄也不均勻,但是姿勢正確,進步很快。
沈嶼之肢體僵硬,大掌根本捏不住小小的麵團,直接放在木板上,雙手握著擀麵杖,橫著擀一下,豎著擀一下,感覺大小差不多了再沿著邊緣修一下形狀。
李氏笑得不行:“我雖然不會擀皮,但是我在廚房看見過廚娘是怎麽擀皮的。人家擀得都是圓圓的,哪像你倆?”
沈嶼之不服氣:“你還好意思笑我們?你又好哪裏去?我們在京城又不是沒吃過水餃!都是肚大腰圓,你包的這個長長的扁扁的像什麽?”
沈清柯看了看沈清棠包的水餃,“你包餃子也是奶娘教的?”
沈清棠包的水餃跟廚娘沒法比,也算不上好看,就是比他們三個強一點兒。
沈清棠點頭,“嗯,小時候奶娘不讓我玩泥巴!說髒,就讓我玩麵團。”
感謝萬能的奶娘,哪裏有用哪裏搬。
餃子這東西,說白了就是麵包餡,下進滾水裏不露餡就叫成功。
人多力量大,四個人很快把水餃包好,煮熟。
山穀裏幾乎沒有風,旁邊是溫泉和火堆,一點兒都不冷。
一家四口就著火光,坐在木樁上,一人端一碗水餃,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天。
茴香特有的清香味,配上酥脆的油渣,裹上濃厚的油脂味,十分鮮香。
沈清棠咬了一口水餃,滿足的眯了眯眼。
“真香!”沈嶼之是貓舌頭,怕燙還想吃。
李氏點頭,“嗯,這是自流放以來,我吃過最好吃的一頓飯。”
沈嶼之嘶嘶著揭李氏的短,“自從咱們到山穀裏,你每天都這麽說。”
沈清棠做疙瘩湯,李氏說最好吃。
沈清棠做蘑菇湯,李氏還說最好吃。
沈清棠做魚湯,李氏依舊說最好吃。
今天包水餃還是最好吃。
李氏也不惱,挺直脖頸,嬌嗔地瞪沈嶼之,“就是每天都最好吃,怎麽了?
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想,反正自打分家後,我每天吃飯香睡覺也踏實。
等明天我把衣服被褥做好,這小日子比神仙還滋潤。
以前在京城我都沒有現在快活。”
沈清柯點頭,“我同意娘說的。日子苦是苦了點兒,但是比起在京城那會兒,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整天勾心鬥角還是現在更自在一些。”
以前是心累,現在是身體累。
高門大戶,看著光鮮,哪家裏沒些糟心事?
大房二房三房爭權爭錢。
主母妾室爭寵。
嫡子嫡女跟庶子庶女像仇人一樣。
沈嶼之原本也有兩房小妾。
出事那天,李氏趁亂放她們離開。
那倆都是李氏的陪房丫頭,有賣身契。
拿了賣身契就是自由人,不在沈家流放名單裏。
李氏念幼時陪伴之情,沒讓她們受這流放之苦。
畢竟那倆妾室對李氏也是忠心耿耿,被沈嶼之開了臉之後,一直自覺服用避子湯。
沒生個一兒半女讓李氏糟心。
沈嶼之知道,但也從來不管。
沈清棠抬頭,望著天空中的明月,笑著道:“這才哪到哪?咱們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咱們一起努力,掙多多的錢,將來當大乾首富!”
“首富不首富不敢想。我現在的心願就是,咱們早點把房子蓋好,不用整天餐風露宿。”李氏的願望很質樸。
沈嶼之點頭:“對,咱們蓋好房子,再種幾畝田。閑暇時,釣釣魚,日子也悠閑。”
沈清柯目光掃光爹娘,學著沈清棠抬頭望天,“我倒是野心大一點兒。”
他筷子虛指京城方向,“我想憑自己的本事重新迴京城。我要考狀元!”
大乾朝律例其實沒有規定說被流放以後就不能再參加科舉。
當然也沒有規定說可以參加。
而且北川縣條件艱苦,流放來的人,大都無法適應從富貴到貧賤的生活,要麽鬱鬱而終,要麽被同化,最終成了北川縣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而且流放至此的人,光活著就筋疲力盡,哪裏有時間和精力讀書學習?
所以之前幾天她才沒打茴香的主意。
現在有豬油,當然要吃一頓好的。
沈嶼之爬到山洞裏,找了個通風的地方,把豬肉掛起來。
天寒地凍,豬肉一時半會兒壞不了,就怕招來動物撕咬。
李氏則忙著收拾規整今天在縣城買迴來的東西。
熬製豬油,要先把白.花.花的豬板油洗幹淨,切成小塊備用。
新買來的鐵鍋架在火上燒熱,等鍋變色後,拿一塊豬油在鍋裏擦拭一遍,等到溫度低下來,再燒再擦。
幾次下來,新買來的鐵鍋就變得油潤光亮。
炒菜不糊不沾鍋。
這個過程就是開鍋。
沈清柯洗好茴香就開始搭臨時灶台。
土磚還沒幹,隻能先拿幾塊臨時用用,
搭成個三角形的低架。
沈清棠把開好的鐵鍋架在臨時搭建的灶上,先往鍋裏倒一點兒水,再把切好的豬板油放進去煮。
剛開始水是渾濁的,燒開時會有很大的熱氣,但是過一會兒熱氣就會消失。
渾濁的水逐漸變得清澈油亮。
這時候的水其實已經是豬油。
加水熬製就是為了防止加溫時鍋裏或者板油上有水四濺燙到人。
接下來就是小火熬製。
慢慢地,白.花.花的板油塊就會“融化”。
看見豬板油變成金黃的油渣,就證明豬油煉到位。
一勺勺舀進之前充當鍋的瓦罐裏。
等放涼了就是凝固的白色油脂。
熬製豬油不屬於穿越必備技能。
沈清棠做短視頻和筆記那會兒搜索過,三千年前的古人就開始吃豬油。
而大乾朝撐死是兩千年前的古代。
豬下水的路怕是在大乾朝走不通。
剩餘一部分底油和油渣留在鍋裏。
等茴香切好放進鍋裏攪拌下就直接能包餃子。
沈清棠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他們忘記買菜刀。
於是隻能用新買的斧頭,洗幹淨後把茴香剁碎。
沈清柯剁餡,沈清棠負責和麵。
粗加工的麵粉沒什麽筋力,一斤麵六兩水就夠軟。
等沈清棠把麵揉好,沈嶼之夫婦也從山洞裏爬了下來。
筷子照例是樹枝充當。
擀麵杖是用兩指粗細的樹枝截了一段,剝幹淨皮。
沈清棠先給沈清柯和沈嶼之示範了下怎麽擀餃子包.皮。
接著又給李氏演示了一遍怎麽把餡包進餃子皮捏成餃子。
沈清柯年輕,學習能力強,雖然擀的不是橢圓形就是正方形,厚薄也不均勻,但是姿勢正確,進步很快。
沈嶼之肢體僵硬,大掌根本捏不住小小的麵團,直接放在木板上,雙手握著擀麵杖,橫著擀一下,豎著擀一下,感覺大小差不多了再沿著邊緣修一下形狀。
李氏笑得不行:“我雖然不會擀皮,但是我在廚房看見過廚娘是怎麽擀皮的。人家擀得都是圓圓的,哪像你倆?”
沈嶼之不服氣:“你還好意思笑我們?你又好哪裏去?我們在京城又不是沒吃過水餃!都是肚大腰圓,你包的這個長長的扁扁的像什麽?”
沈清柯看了看沈清棠包的水餃,“你包餃子也是奶娘教的?”
沈清棠包的水餃跟廚娘沒法比,也算不上好看,就是比他們三個強一點兒。
沈清棠點頭,“嗯,小時候奶娘不讓我玩泥巴!說髒,就讓我玩麵團。”
感謝萬能的奶娘,哪裏有用哪裏搬。
餃子這東西,說白了就是麵包餡,下進滾水裏不露餡就叫成功。
人多力量大,四個人很快把水餃包好,煮熟。
山穀裏幾乎沒有風,旁邊是溫泉和火堆,一點兒都不冷。
一家四口就著火光,坐在木樁上,一人端一碗水餃,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天。
茴香特有的清香味,配上酥脆的油渣,裹上濃厚的油脂味,十分鮮香。
沈清棠咬了一口水餃,滿足的眯了眯眼。
“真香!”沈嶼之是貓舌頭,怕燙還想吃。
李氏點頭,“嗯,這是自流放以來,我吃過最好吃的一頓飯。”
沈嶼之嘶嘶著揭李氏的短,“自從咱們到山穀裏,你每天都這麽說。”
沈清棠做疙瘩湯,李氏說最好吃。
沈清棠做蘑菇湯,李氏還說最好吃。
沈清棠做魚湯,李氏依舊說最好吃。
今天包水餃還是最好吃。
李氏也不惱,挺直脖頸,嬌嗔地瞪沈嶼之,“就是每天都最好吃,怎麽了?
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想,反正自打分家後,我每天吃飯香睡覺也踏實。
等明天我把衣服被褥做好,這小日子比神仙還滋潤。
以前在京城我都沒有現在快活。”
沈清柯點頭,“我同意娘說的。日子苦是苦了點兒,但是比起在京城那會兒,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整天勾心鬥角還是現在更自在一些。”
以前是心累,現在是身體累。
高門大戶,看著光鮮,哪家裏沒些糟心事?
大房二房三房爭權爭錢。
主母妾室爭寵。
嫡子嫡女跟庶子庶女像仇人一樣。
沈嶼之原本也有兩房小妾。
出事那天,李氏趁亂放她們離開。
那倆都是李氏的陪房丫頭,有賣身契。
拿了賣身契就是自由人,不在沈家流放名單裏。
李氏念幼時陪伴之情,沒讓她們受這流放之苦。
畢竟那倆妾室對李氏也是忠心耿耿,被沈嶼之開了臉之後,一直自覺服用避子湯。
沒生個一兒半女讓李氏糟心。
沈嶼之知道,但也從來不管。
沈清棠抬頭,望著天空中的明月,笑著道:“這才哪到哪?咱們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咱們一起努力,掙多多的錢,將來當大乾首富!”
“首富不首富不敢想。我現在的心願就是,咱們早點把房子蓋好,不用整天餐風露宿。”李氏的願望很質樸。
沈嶼之點頭:“對,咱們蓋好房子,再種幾畝田。閑暇時,釣釣魚,日子也悠閑。”
沈清柯目光掃光爹娘,學著沈清棠抬頭望天,“我倒是野心大一點兒。”
他筷子虛指京城方向,“我想憑自己的本事重新迴京城。我要考狀元!”
大乾朝律例其實沒有規定說被流放以後就不能再參加科舉。
當然也沒有規定說可以參加。
而且北川縣條件艱苦,流放來的人,大都無法適應從富貴到貧賤的生活,要麽鬱鬱而終,要麽被同化,最終成了北川縣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而且流放至此的人,光活著就筋疲力盡,哪裏有時間和精力讀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