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易安算是知道柳氏為什麽跑這麽快了。


    害羞了。


    隻是她自己跑也就算了,怎麽還把白姨給拉走了?


    她任務還沒做呢。


    不過就算白玉不走楚易安其實也不好將解毒丹拿出來,解釋不清楚,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偷窺呢。


    這個藥要怎麽給賈修文喂下,是個問題。


    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大概就是直接找人悄悄給喂下去。


    迂迴一點就是找個能忽悠的人忽悠白玉喂下去。


    再簡單一點就是收買白玉身邊的下人讓那人喂下去。


    楚易安撓了撓頭,暫時不去想這件事。


    今日不太想出去外邊溜達,她跟陶氏說一聲後便迴了浮華院。


    她要迴去列一個清單,整理一下秦勝出行要用的東西,再不開始準備的話怕是真的來不及了。


    楚易安這邊忙碌不已,而此時此刻的皇宮中,皇上也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之中。


    下了早朝迴到禦書房後皇上就拿起《大秦帝國》最新部分的內容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不由陷入了沉思。


    皇上其實還是挺喜歡商鞅和秦孝公這對君臣的。


    但是嬴駟為什麽要殺商鞅,秦孝公為什麽也要商鞅死,作為帝王他可真是太清楚了,也非常能理解。


    作為新上任的國君卻處處被臣子壓一頭,做什麽都受到限製,被人指摘,沒有一個君王忍得了這樣的臣子。


    若是足夠聰明,這樣的大臣就該早些退下去,尚且還能保全自身,保全族人。


    在商鞅剛被封為商君,舊貴族那邊派人來勸說他該急流勇退,迴去找個地方種地養老去的時候商鞅其實就應該順勢退下來。


    這樣一來不僅保全了自己,還保全了族人。


    雖然商鞅說的大義凜然,義正言辭,不畏生死。


    但皇上比那群讀書人更能看透事情的本質,說白了就是舍不得手中的權力,不願意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如同喪家之犬一樣被逼走。


    孝公死去嬴駟上位等他意識到危險想走的時候已經走不了了。


    商鞅得罪了那麽多人,那麽多人都要他死,他無論如何也活不了。


    截止到這裏的發展其實都並不出乎皇上的預料,可以說順理成章,無數的曆史典籍也告訴他事情必然會走到這一步。


    唯一出乎皇上預料的是嬴駟的表現。


    本來以為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太子,看著也沒多大的能耐,也沒做出過多少實事,上位後怕也隻是個守成之君。


    可偏偏上位那麽短的時間之內他就是牢牢將秦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這是皇上上位十一年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認真去看嬴駟上位後發生的事以及嬴駟的處理方法,文中所描述的內容都沒有大而無當的地方。


    也就是說,若是真的發生了那些事,按照嬴駟的方式處理的話是能處理下來的。


    嬴駟前期描寫的實在是沒讓人看出來還有這等大才,這處事的手段也完全可以說一句老練狠辣了。


    殺了那麽多舊世族元老,徹底鏟除了新法複辟勢力……


    這是皇上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以為嬴駟上位後會隱忍蟄伏一段時間,等手中真正握有權力後才會開始整治那些舊世族。


    可等到那時舊世族的力量又起來了,要對付將再次變得難如登天,然後又陷入與舊世族拉扯的惡性循環。


    可偏偏嬴駟就是敢。


    他為何敢?


    曆史上也有很多人施行變法,但是變法為什麽總不能成功?


    說白了還是不穩定和不斷複辟的問題。


    隻要變法大臣一死,世族必然逼迫皇上複辟,這也導致了好多變法最終無疾而終,甚至變法變到一半複辟還將局勢徹底搞亂。


    可嬴駟就是敢殺死那麽多世族元老。


    這時候的嬴駟才剛上位不久啊,手中的權力都還不穩定。


    皇上仔細琢磨了一下,除了有嬴虔的鼎力支持,還有嬴駟的知人善用,孝公也給他留了些可用之人外,最重要的還是嬴駟的魄力和決心。


    嬴駟深知新法必須繼續推行下去秦國才有成為第一強國的那天,所以決心鏟除一切複辟勢力。


    若真讓他們複辟了,秦孝公一生的心血都將付諸東流。


    皇上拿著書,想通了這點後很是感慨。


    他其實並不是沒有嬴駟這樣的決心和魄力,有些事之所以沒去做,是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到底是好是壞。


    若是事情變得更壞……


    皇上低下頭來看著手裏的書,嬴駟在做這一切之前難道就知道了自己一定會成功?


    不可能的。


    所有人在做什麽事的時候都知道會有失敗的可能,成功隻是概率問題。


    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會不會失敗,而在於敢不敢去做,去闖。


    既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心裏最難的那關已經闖過來了,後來是不是也可以大膽一些?


    若是成功了千古留名,若是失敗了曆史上頂多罵他一句沒有大才。


    皇上清楚的知道他這樣的君王就算被罵也不可能罵的太難聽,上位到現在他確實沒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自身也還算勤勉。


    頂多就是庸碌了些。


    可他若下定決心想要去改變什麽的話……


    皇上看著手裏的書,視線凝固在了一些文字上。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孝公用著順手的元老大臣嬴駟用著未必順手。


    他要將那些人邊緣化,培養一批自己的人上位,將權力轉交給這些人。


    所以朝堂上那群天天跟他作對的老頭是不是也該識相的退下去頤養天年了?


    那些人也都是先皇留下來的人,他一直用著。


    老實說,以前沒考慮過順不順手的問題,但是現在問題提出來了,他確實意識到那些人用著屬實不是太順手。


    理念經常跟他衝突,雖然很多時候都是雙方各退一步冷處理,可現在他突然有種換一批新鮮血液上來的衝動。


    換一批有衝勁的年輕人。


    而且那些人在朝堂上待那麽久,如何為官說的頭頭是道,但是這麽多年了好像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為和貢獻。


    上次讓他們提一下變法條例,居然愣是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皇上不由開始沉思把這些人都換掉的可能性。


    以前孝公也是籌謀了一段時間才開始換人的,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這麽大的動作,會引起朝堂不穩。


    而且現在最重要的問題還不是權力交接,而是上哪去挖那麽多可用的人上來?


    皇上提筆列了一份名單,將他能想起來的大臣之子都列了一遍。


    越列真是越糟心,仔細一看,還真是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


    果然還是得從民間選拔,科舉……


    殿試還得等到來年四月,而且科舉的水那麽深……


    皇上皺了皺眉,這件事倒是可以好好謀劃一下,明年的科舉中務必要選一批可用之才上來才行。


    人才的培養又還需要一段時間,等到他們真正能為國效力還不知道要多久。


    不過在這之前,倒是可以先處理一下那批倚老賣老的老頭。


    有些可以直接勸退,有些則要迂迴一點。


    給他們個封賞讓他們迴鄉養老去,要不就賜以尊榮,束之高閣也行。


    他們最好識相一點,還能落個體麵。


    要不識相的話,他的手段也隻能強硬些了。


    也不知道大鵬先生身邊有沒有什麽可用的人才,若是有的話能不能給他推薦一下。


    皇上突然又有種張貼皇榜的衝動了。


    大鵬先生不露麵,雖然知道她就在盛京,卻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人。


    要聯係居然隻能用張貼皇榜這樣的方式,皇上也覺得挺荒謬的。


    可他到底還是按下了這股衝動。


    這股衝動雖然按下來了,皇上卻也沒閑著。


    沉思良久,他召人進入禦書房,在禦書房內與那人商議許久。


    在正午時分那人才從禦書房出來,迴了府邸稍作停留後,第二日一早便打馬離開了盛京城。


    沒有人知道這人離開是幹什麽去的,隻是一離京這人便失去了蹤跡,就是讓人想尋也尋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暇並收藏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