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秦孝公病倒
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 作者:時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勝是真的不想說,本來自己想還覺得很難受的事情,被楚易安這麽一搞讓他覺得說出來更矯情了。
而且那些事讓他如何說得出口?
但楚易安這明顯不願意翻篇非要他說出來的態度又實在讓秦勝無奈。
他歎了口氣,喝了口水,望著窗外漸濃的夜色,道:“這不是馬上就要走了嗎?還沒想好該讓誰來幫你,所以有些煩躁。”
楚易安皺眉,想也不想的道:“你撒謊!”
秦勝:……
秦勝張了張嘴看向了她,眼神無比真誠:“我撒謊幹嘛,沒騙你,真的。”
楚易安好氣:“小勝子你真的過分了,你拿我當傻子糊弄。”
秦勝:……
楚易安瞪著他:“就算不知道你在煩什麽,但我還不知道你嗎?你至於因為這麽點事這麽失態?你說不說?你不說我自己猜了啊。”
秦勝頭大如鬥,有種拔腿就跑的衝動,固執的楚易安簡直比秦淮書還要可怕。
秦淮書他還可以拐彎抹角的擋迴去,看他不想說秦淮書也不會太追問。
但是楚易安直來直往,根本就不給你擋的機會啊。
就算擋了她也直接當沒看到,沒聽到,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可怕得很。
秦勝深吸口氣,雙手合十朝楚易安拜了下去:“求你別問了,我現在不煩了,真的,一點都不煩了,我想通了,完全想通了。”
楚易安:……
楚易安嘴角抽了抽:“你、你至於嗎?”
秦勝眼神都滄桑了幾分:“真的想通了,我保證以後都不再煩這事,小安子你退下吧,別問了。”
楚易安:……
楚易安氣笑了:“你真拿我當太監使啊?”
“不敢不敢。”秦勝趕忙找了昨天晚上的書稿塞進楚易安手裏,強行結束這個話題:“來來來,咱們繼續寫話本子,我太好奇衛鞅的未來了,太好奇秦國的故事了。”
“今天晚上不寫完我簡直夜不能寐。連之後出征都還放不下這事,老惦記著。”
“你知道的,戰場上不能分神,得集中精力,所以咱們爭取在我走之前把所有的內容都寫完。”
“這樣我也不必總掛念著衛鞅和秦孝公了。”
楚易安:……
楚易安盯著秦勝,秦勝任由她看,為了表示自己真的想通了不再鑽牛角尖他甚至站起來轉了兩圈。
楚易安收迴眼神,語氣帶著幾分失落:“好吧,我還以為能開解你一下呢,小勝子你是完全不給我機會啊,我很失望。”
秦勝無奈笑了起來:“哪用得著你使力?你隻需要小小的露一手,這世上所有不開心的事就都飛走了。”
他說著重新坐迴座位上。
楚易安是真的不擅長察言觀色,實在看不出來秦勝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通。
但也能看出來他是真的不想說,無奈之下隻能暫時將這事放下,看起了昨天晚上的稿子。
衛鞅收複河西,秦國遷都鹹陽,秦孝公舉行了慶賀大典。
在大典上他為很多將士封了賞,又封了衛鞅為商君,各諸侯國也都派人送了禮前來道賀。
商鞅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由於變法實行郡縣製,而郡縣製就是要廢除分封割地的貴族世襲製,所以若要嚴格執行郡縣製的話其實賜封地是不太合適的。
隻是考慮到了秦國的實際情況所以在這方麵稍微做了些變通,將‘封地’保留了下來。
隻是封地不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最高級別的一種封賞形式罷了。
商鞅對封地既沒有治權,也沒有征收賦稅的權力,所以他才坦然的接受了下來。
大典過後商鞅其實有想過到底是繼續走完權臣功業的道路,幫助秦孝公共同發展壯大秦國,還是急流勇退保全自身?
功高自危,那麽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繼續走下去無疑充滿了危險。
遠的就不說了,就齊國那個田忌還不是被逼的逃離了齊國?
孫臏倒是得以保全自身,但那是因為他及時隱退山林。
商鞅倒不是怕秦孝公卸磨殺驢,他是由心的敬重秦孝公,堅信秦孝公絕不會負他。
不過他還是選擇了歸隱山林,除了國事之外他也還有很多事想做。
而且秦國有秦孝公,他是一點都不擔心秦國又變成以前那個樣子。
可正在商鞅決定辭官歸隱的時候,秦孝公卻突然病倒了。
秦勝錯愕的筆下的字都忘了寫,匆忙抬起頭來,眼中帶著震驚:“這麽快?都寫進史書了,怕不是普通的病倒,孝公,這就要不行了嗎?”
秦勝的心情很複雜,有失落,也有遺憾。
孝公還有那麽多事沒做,一統六國的夢想也才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時候病倒,怕是沒有多少時間能活了。
失去秦孝公的庇護,商鞅的結局……
其實這些年商鞅自己在朝中也有了很強的勢力,變法大臣們也都擁護他,支持他。
太子……前太子多年流浪在外,在朝中並無實際擁護。
若真讓他們從新君和商鞅之間選擇,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站在商鞅這邊。
若孝公真的去了,商鞅其實完全有能力廢除新君自立為王。
隻是寫到現在為止,秦勝眼中的商鞅一直都是以功業為重。
他隻注重功業,而不注重於手中擁有權力的多少。
以商鞅的性子,為了大局,怕是寧死也不會自立為秦王。
而且他一旦真的自立為王……
秦國四十三郡縣,三十六部族,世族根基深,戎狄歸化時間短,隻有嬴秦部族能將他們聚攏到一起。
衛鞅雖有才幹,但這些勢力若真一起反撲,他就是有再多雷霆手段又能如何?
西有戎狄部族反水,東有六國壓境,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孝公多年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
千裏江山毀於一旦,新法崩潰……
秦勝的心沉到了穀底,他仿佛已經代入了商鞅的視角,也透過淺淺的文字看到了商鞅的未來。
商鞅這樣的強臣本就不是誰都能容得下的,能遇上一個秦孝公已經算是平生大幸。
廢太子嬴駟跟商鞅之間因當年之事本就有隔閡……
而且老實說,對兩個太傅,嬴駟就沒有愧疚嗎?
公孫賈刺字流放尚且能說是自找的,一切都是老太師一手謀劃的結果。
但是嬴虔被割鼻卻是因為他才受的刑,他對這些舊世族是有愧的。
孝公一旦去世,舊勢力複辟,商鞅的處境實在是……
秦勝仿佛通過商鞅看到了秦家先祖,也看到了現如今的秦家。
寫的是商鞅,可字裏行間卻也充滿了秦家的影子。
而且那些事讓他如何說得出口?
但楚易安這明顯不願意翻篇非要他說出來的態度又實在讓秦勝無奈。
他歎了口氣,喝了口水,望著窗外漸濃的夜色,道:“這不是馬上就要走了嗎?還沒想好該讓誰來幫你,所以有些煩躁。”
楚易安皺眉,想也不想的道:“你撒謊!”
秦勝:……
秦勝張了張嘴看向了她,眼神無比真誠:“我撒謊幹嘛,沒騙你,真的。”
楚易安好氣:“小勝子你真的過分了,你拿我當傻子糊弄。”
秦勝:……
楚易安瞪著他:“就算不知道你在煩什麽,但我還不知道你嗎?你至於因為這麽點事這麽失態?你說不說?你不說我自己猜了啊。”
秦勝頭大如鬥,有種拔腿就跑的衝動,固執的楚易安簡直比秦淮書還要可怕。
秦淮書他還可以拐彎抹角的擋迴去,看他不想說秦淮書也不會太追問。
但是楚易安直來直往,根本就不給你擋的機會啊。
就算擋了她也直接當沒看到,沒聽到,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可怕得很。
秦勝深吸口氣,雙手合十朝楚易安拜了下去:“求你別問了,我現在不煩了,真的,一點都不煩了,我想通了,完全想通了。”
楚易安:……
楚易安嘴角抽了抽:“你、你至於嗎?”
秦勝眼神都滄桑了幾分:“真的想通了,我保證以後都不再煩這事,小安子你退下吧,別問了。”
楚易安:……
楚易安氣笑了:“你真拿我當太監使啊?”
“不敢不敢。”秦勝趕忙找了昨天晚上的書稿塞進楚易安手裏,強行結束這個話題:“來來來,咱們繼續寫話本子,我太好奇衛鞅的未來了,太好奇秦國的故事了。”
“今天晚上不寫完我簡直夜不能寐。連之後出征都還放不下這事,老惦記著。”
“你知道的,戰場上不能分神,得集中精力,所以咱們爭取在我走之前把所有的內容都寫完。”
“這樣我也不必總掛念著衛鞅和秦孝公了。”
楚易安:……
楚易安盯著秦勝,秦勝任由她看,為了表示自己真的想通了不再鑽牛角尖他甚至站起來轉了兩圈。
楚易安收迴眼神,語氣帶著幾分失落:“好吧,我還以為能開解你一下呢,小勝子你是完全不給我機會啊,我很失望。”
秦勝無奈笑了起來:“哪用得著你使力?你隻需要小小的露一手,這世上所有不開心的事就都飛走了。”
他說著重新坐迴座位上。
楚易安是真的不擅長察言觀色,實在看不出來秦勝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通。
但也能看出來他是真的不想說,無奈之下隻能暫時將這事放下,看起了昨天晚上的稿子。
衛鞅收複河西,秦國遷都鹹陽,秦孝公舉行了慶賀大典。
在大典上他為很多將士封了賞,又封了衛鞅為商君,各諸侯國也都派人送了禮前來道賀。
商鞅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由於變法實行郡縣製,而郡縣製就是要廢除分封割地的貴族世襲製,所以若要嚴格執行郡縣製的話其實賜封地是不太合適的。
隻是考慮到了秦國的實際情況所以在這方麵稍微做了些變通,將‘封地’保留了下來。
隻是封地不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最高級別的一種封賞形式罷了。
商鞅對封地既沒有治權,也沒有征收賦稅的權力,所以他才坦然的接受了下來。
大典過後商鞅其實有想過到底是繼續走完權臣功業的道路,幫助秦孝公共同發展壯大秦國,還是急流勇退保全自身?
功高自危,那麽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繼續走下去無疑充滿了危險。
遠的就不說了,就齊國那個田忌還不是被逼的逃離了齊國?
孫臏倒是得以保全自身,但那是因為他及時隱退山林。
商鞅倒不是怕秦孝公卸磨殺驢,他是由心的敬重秦孝公,堅信秦孝公絕不會負他。
不過他還是選擇了歸隱山林,除了國事之外他也還有很多事想做。
而且秦國有秦孝公,他是一點都不擔心秦國又變成以前那個樣子。
可正在商鞅決定辭官歸隱的時候,秦孝公卻突然病倒了。
秦勝錯愕的筆下的字都忘了寫,匆忙抬起頭來,眼中帶著震驚:“這麽快?都寫進史書了,怕不是普通的病倒,孝公,這就要不行了嗎?”
秦勝的心情很複雜,有失落,也有遺憾。
孝公還有那麽多事沒做,一統六國的夢想也才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時候病倒,怕是沒有多少時間能活了。
失去秦孝公的庇護,商鞅的結局……
其實這些年商鞅自己在朝中也有了很強的勢力,變法大臣們也都擁護他,支持他。
太子……前太子多年流浪在外,在朝中並無實際擁護。
若真讓他們從新君和商鞅之間選擇,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站在商鞅這邊。
若孝公真的去了,商鞅其實完全有能力廢除新君自立為王。
隻是寫到現在為止,秦勝眼中的商鞅一直都是以功業為重。
他隻注重功業,而不注重於手中擁有權力的多少。
以商鞅的性子,為了大局,怕是寧死也不會自立為秦王。
而且他一旦真的自立為王……
秦國四十三郡縣,三十六部族,世族根基深,戎狄歸化時間短,隻有嬴秦部族能將他們聚攏到一起。
衛鞅雖有才幹,但這些勢力若真一起反撲,他就是有再多雷霆手段又能如何?
西有戎狄部族反水,東有六國壓境,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孝公多年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
千裏江山毀於一旦,新法崩潰……
秦勝的心沉到了穀底,他仿佛已經代入了商鞅的視角,也透過淺淺的文字看到了商鞅的未來。
商鞅這樣的強臣本就不是誰都能容得下的,能遇上一個秦孝公已經算是平生大幸。
廢太子嬴駟跟商鞅之間因當年之事本就有隔閡……
而且老實說,對兩個太傅,嬴駟就沒有愧疚嗎?
公孫賈刺字流放尚且能說是自找的,一切都是老太師一手謀劃的結果。
但是嬴虔被割鼻卻是因為他才受的刑,他對這些舊世族是有愧的。
孝公一旦去世,舊勢力複辟,商鞅的處境實在是……
秦勝仿佛通過商鞅看到了秦家先祖,也看到了現如今的秦家。
寫的是商鞅,可字裏行間卻也充滿了秦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