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最新章 引發皇帝自省
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 作者:時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麽說來衛鞅還真可能懂得如何排兵布陣。
聽到他們的討論楚易安低下頭來,怕人看到她臉上快憋不住的笑。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衛鞅不僅擅長法學,還擅長兵學。
甚至兵學一道上的造詣遠超法學,隻是以前秦國不強,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這才把自己的本事都用在了法學上。
等秦孝公知道衛鞅還懂兵學時整個人都震驚了。
衛鞅的老師一開始覺得他有兵學的天賦便讓他學習兵學,他五年就給學完了,自己又轉修了法學學習如何治理國家。
他這樣的,妥妥的大才啊。
也是虧得魏國國君有眼無珠,不聽公叔痤的話,要麽重用衛鞅,要麽弄死衛鞅,反而讓他離開了魏國。
這才有了秦國的今天,也為魏國日後埋下了隱患。
眾學子的討論還在繼續:“不、不會吧,他法學一道上的造詣已是登峰造極,多少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他這樣的高度,你告訴我他還懂兵學?”
楚易安仿佛聽到了什麽破碎的聲音,哦,好像是這群學生集體破防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有人能將兵學和法學同時學到極致!!絕對不可能!哈哈,哈哈!”
“爛書,這就是本爛書,不看了!哈,再也不看了,爛書!”
“大鵬先生是不是把衛鞅設定的太全能了些?這不符合常理啊,好歹也正常一點。
你說他是法學人才,有曠世之才,我覺得很合理。
你現在還要來個衛鞅還擅長指揮作戰?還是兵學奇才?
那我寒窗二十年算什麽?衛鞅二十出頭的時候就早已經學有所成被公叔痤這個老將忌憚了啊。
我他媽三十出頭了連個貢士都沒考上!!”
“不看了不看了,什麽人啊真是,走了走了,讀書去了。”
楚易安憋著笑差點沒憋住,原來古代的學生也這麽容易破防啊。
衛鞅這樣的大才那麽多人裏也就出了一個,優秀點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
她靜靜的瞅著那群學子罵罵咧咧,注意力根本沒放在接下來即將到來的大戰上,反而都在罵她把衛鞅設定的太全能了。
她又不是造物主,這都是曆史啊,人家就是這麽全能她能有什麽辦法?把衛鞅的能力給他一鍵刪除?
不過還是有學子表示可以接受的:“衛鞅勤學苦讀,腦子本就比尋常人好使,我倒是覺得他會兵學不是什麽很難接受的事。”
“對啊,秦國將領目前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嬴虔了,可是嬴虔都退出變法了,秦孝公請了那麽多次都沒把人請出來。
車英也還不成熟,若是衛鞅沒有統帥之才,秦國想要一統六國怕是還有不知多少彎路要走。
隻希望大鵬先生能把後邊的內容寫的更精彩些,若是隻是借著車英訓練出來的軍隊就碾壓般的戰勝了別國軍隊,並順利一統六國的話,這書就俗套了。”
“我相信大鵬先生不會的,她心中自有考量,能設定出這麽龐大的背景和紛亂的世界還能把它寫清楚,應該就沒想著讓秦國很快一統六國,必然無比艱辛。
後邊應該還有很多內容要寫,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秦國一統六國了。”
楚易安:……
書肆這邊的談論很熱鬧,楚易安聽得很開心。
而與此同時,這書放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被人快馬加鞭送進了宮裏,送到了皇上的桌案上。
看到最新更新的內容皇上的注意力沒有放在後邊可能即將迎來的大戰上,也沒有放在衛鞅可能擁有的統帥之才上。
而是放在了另一個地方。
秦孝公將衛鞅提拔為了大良造,還一舉將很多權力都轉移到了衛鞅手中,讓他再也無法被人輕易撼動。
皇上盯著這段話看了很久,始終沉默不語,甚至都沒心思繼續看後邊的內容。
將這麽大的權力轉交給衛鞅……
秦孝公就真的不怕衛鞅造反嗎?
衛鞅囊括軍政大權,可以說是孝公之下第一人,已經是人臣權力的頂峰。
孝公還敢如此與他交心……
皇上站了起來,走到窗邊朝外看去。
外邊宮女太監站成好幾排,每日從這裏看出去時看到的景象好似都是這樣,沒有一點變化。
秦國的變化在書裏日新月異,很多情節都沒有寫出來,所以給他一種秦國很輕易就成為了強國的錯覺。
但是皇上知道其中有很多心酸和不易,隻是都被大鵬先生隱去了,他作為皇上,是能想象到其中艱難的。
可是大鵬先生又在書裏說,秦孝公沒有普通君王惜權如命的弱點。
惜權如命……
說的不就是他嗎?
他又不由想到了秦家,其實細細想來,不管是秦家先祖還是秦家這一輩的幾個孩子,這麽多代人好像從來都沒有謀反的念頭。
隻是功高震主,這才遭曆任帝王忌憚。
皇上抿緊了唇,臉色漸漸變得難看,他又想到了先皇的罪己詔。
秦家這一代人的權力其實很多都已經被收了迴來,遠不如秦家先祖時期那麽大。
他之所以這麽介懷秦家,歸根結底是先皇的罪己詔。
他下罪己詔便是在告訴天下,不隻是他,還有其他皇帝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在汙蔑秦家,因為忌憚秦家才一次又一次將他們殺的殺,貶的貶。
罪己詔雖然不是他下的,但那罪己詔是承認了祁家對不起秦家……
皇上閉了閉眼,心中各種思緒翻湧,心緒難平。
他又扭頭看向了桌上的書,走過去將書拿了起來。
卻沒有再翻開最後幾頁,而是將書翻到了前邊。
為了使秦國強大,秦孝公發布求賢令,向列國求賢。
正是因為他在求賢令裏細數了秦國曆任昏庸的國君,致使秦國從稱霸一方的諸侯國淪落為被人看不起的小國,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很多人,這才招來了衛鞅,讓秦國變法一步步變得強大。
秦國百姓沒有怪罪秦孝公此舉是不是不敬先祖,而是熱淚盈眶的說早該如此了。
若國君還端著高高在上的態度,秦國遲早湮滅在六國征討裏,秦國的百姓也永遠隻能過著貧苦的日子。
一個國家若是隻能任人欺淩,又有何未來可談?
國家不強,百姓如何安康?
大順如今雖然還算安寧,盡管邊境常有騷擾卻也還沒引發大規模的戰爭。
可是其他國家呢?
他們真能一直與大順相安無事下去嗎?
在他還在謀算如何對付秦家時,他們是不是也同秦國一樣已經開始努力發展?隻等著有朝一日將大順和周邊列國一舉吞並?
聽到他們的討論楚易安低下頭來,怕人看到她臉上快憋不住的笑。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衛鞅不僅擅長法學,還擅長兵學。
甚至兵學一道上的造詣遠超法學,隻是以前秦國不強,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這才把自己的本事都用在了法學上。
等秦孝公知道衛鞅還懂兵學時整個人都震驚了。
衛鞅的老師一開始覺得他有兵學的天賦便讓他學習兵學,他五年就給學完了,自己又轉修了法學學習如何治理國家。
他這樣的,妥妥的大才啊。
也是虧得魏國國君有眼無珠,不聽公叔痤的話,要麽重用衛鞅,要麽弄死衛鞅,反而讓他離開了魏國。
這才有了秦國的今天,也為魏國日後埋下了隱患。
眾學子的討論還在繼續:“不、不會吧,他法學一道上的造詣已是登峰造極,多少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他這樣的高度,你告訴我他還懂兵學?”
楚易安仿佛聽到了什麽破碎的聲音,哦,好像是這群學生集體破防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有人能將兵學和法學同時學到極致!!絕對不可能!哈哈,哈哈!”
“爛書,這就是本爛書,不看了!哈,再也不看了,爛書!”
“大鵬先生是不是把衛鞅設定的太全能了些?這不符合常理啊,好歹也正常一點。
你說他是法學人才,有曠世之才,我覺得很合理。
你現在還要來個衛鞅還擅長指揮作戰?還是兵學奇才?
那我寒窗二十年算什麽?衛鞅二十出頭的時候就早已經學有所成被公叔痤這個老將忌憚了啊。
我他媽三十出頭了連個貢士都沒考上!!”
“不看了不看了,什麽人啊真是,走了走了,讀書去了。”
楚易安憋著笑差點沒憋住,原來古代的學生也這麽容易破防啊。
衛鞅這樣的大才那麽多人裏也就出了一個,優秀點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
她靜靜的瞅著那群學子罵罵咧咧,注意力根本沒放在接下來即將到來的大戰上,反而都在罵她把衛鞅設定的太全能了。
她又不是造物主,這都是曆史啊,人家就是這麽全能她能有什麽辦法?把衛鞅的能力給他一鍵刪除?
不過還是有學子表示可以接受的:“衛鞅勤學苦讀,腦子本就比尋常人好使,我倒是覺得他會兵學不是什麽很難接受的事。”
“對啊,秦國將領目前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嬴虔了,可是嬴虔都退出變法了,秦孝公請了那麽多次都沒把人請出來。
車英也還不成熟,若是衛鞅沒有統帥之才,秦國想要一統六國怕是還有不知多少彎路要走。
隻希望大鵬先生能把後邊的內容寫的更精彩些,若是隻是借著車英訓練出來的軍隊就碾壓般的戰勝了別國軍隊,並順利一統六國的話,這書就俗套了。”
“我相信大鵬先生不會的,她心中自有考量,能設定出這麽龐大的背景和紛亂的世界還能把它寫清楚,應該就沒想著讓秦國很快一統六國,必然無比艱辛。
後邊應該還有很多內容要寫,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秦國一統六國了。”
楚易安:……
書肆這邊的談論很熱鬧,楚易安聽得很開心。
而與此同時,這書放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被人快馬加鞭送進了宮裏,送到了皇上的桌案上。
看到最新更新的內容皇上的注意力沒有放在後邊可能即將迎來的大戰上,也沒有放在衛鞅可能擁有的統帥之才上。
而是放在了另一個地方。
秦孝公將衛鞅提拔為了大良造,還一舉將很多權力都轉移到了衛鞅手中,讓他再也無法被人輕易撼動。
皇上盯著這段話看了很久,始終沉默不語,甚至都沒心思繼續看後邊的內容。
將這麽大的權力轉交給衛鞅……
秦孝公就真的不怕衛鞅造反嗎?
衛鞅囊括軍政大權,可以說是孝公之下第一人,已經是人臣權力的頂峰。
孝公還敢如此與他交心……
皇上站了起來,走到窗邊朝外看去。
外邊宮女太監站成好幾排,每日從這裏看出去時看到的景象好似都是這樣,沒有一點變化。
秦國的變化在書裏日新月異,很多情節都沒有寫出來,所以給他一種秦國很輕易就成為了強國的錯覺。
但是皇上知道其中有很多心酸和不易,隻是都被大鵬先生隱去了,他作為皇上,是能想象到其中艱難的。
可是大鵬先生又在書裏說,秦孝公沒有普通君王惜權如命的弱點。
惜權如命……
說的不就是他嗎?
他又不由想到了秦家,其實細細想來,不管是秦家先祖還是秦家這一輩的幾個孩子,這麽多代人好像從來都沒有謀反的念頭。
隻是功高震主,這才遭曆任帝王忌憚。
皇上抿緊了唇,臉色漸漸變得難看,他又想到了先皇的罪己詔。
秦家這一代人的權力其實很多都已經被收了迴來,遠不如秦家先祖時期那麽大。
他之所以這麽介懷秦家,歸根結底是先皇的罪己詔。
他下罪己詔便是在告訴天下,不隻是他,還有其他皇帝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在汙蔑秦家,因為忌憚秦家才一次又一次將他們殺的殺,貶的貶。
罪己詔雖然不是他下的,但那罪己詔是承認了祁家對不起秦家……
皇上閉了閉眼,心中各種思緒翻湧,心緒難平。
他又扭頭看向了桌上的書,走過去將書拿了起來。
卻沒有再翻開最後幾頁,而是將書翻到了前邊。
為了使秦國強大,秦孝公發布求賢令,向列國求賢。
正是因為他在求賢令裏細數了秦國曆任昏庸的國君,致使秦國從稱霸一方的諸侯國淪落為被人看不起的小國,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很多人,這才招來了衛鞅,讓秦國變法一步步變得強大。
秦國百姓沒有怪罪秦孝公此舉是不是不敬先祖,而是熱淚盈眶的說早該如此了。
若國君還端著高高在上的態度,秦國遲早湮滅在六國征討裏,秦國的百姓也永遠隻能過著貧苦的日子。
一個國家若是隻能任人欺淩,又有何未來可談?
國家不強,百姓如何安康?
大順如今雖然還算安寧,盡管邊境常有騷擾卻也還沒引發大規模的戰爭。
可是其他國家呢?
他們真能一直與大順相安無事下去嗎?
在他還在謀算如何對付秦家時,他們是不是也同秦國一樣已經開始努力發展?隻等著有朝一日將大順和周邊列國一舉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