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秦國等這場戰爭已經等了很久了
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 作者:時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要說衛鞅是罕見的強臣,那秦孝公就是罕見的明君,他沒有尋常國君惜權如命的弱點。
秦孝公想的很多,秦國變法正是關鍵時刻,可是衛鞅已經被徹底孤立,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世族元老的冷漠疏離。
嬴虔的退出宣告了秦國世族大臣全部退出了變法勢力。
這個時候如果變法出現混亂、意外或者是某些方麵的失敗,定然會引起那些勢力的反撲,秦國必然生出動蕩。
他和衛鞅都會死在複辟勢力的複仇裏。
若想要避開這樣的結局,就必須保證變法順利進行。
可似乎很多人都在等著他和衛鞅生出嫌隙,嬴虔受刑不就是一種信號嗎?
嬴虔是公卿貴族,手握大權,又是孝公的庶兄,衛鞅卻敢處置他,秦孝公不可能沒有反應。
秦孝公清楚的意識到,若是他和衛鞅不能形成堅實的結盟,後邊怕是很難繼續。
隻是他沒有跟衛鞅說這些,而是跟衛鞅聊起了第二次變法。
衛鞅的法令是分批次的,之前是第一批,解決的是田製軍功這些問題,第二次變法重點在於國計民生等方麵了。
秦國人少,衛鞅首先針對的便是這點。
秦國有很多荒蕪的土地,而正好韓趙魏三國有很多沒地可種的百姓,若能讓這些人移民來秦國,便能解決秦國人口的問題。
而其他法令,包括施行郡縣製,推行個體小家庭政策,統一度量衡,建立新軍製。
商議過後秦孝公便走了,隻是他已經想好了要怎麽跟衛鞅形成結實的同盟
讓衛鞅迎娶公主。
用這個舉動告訴那些世族元老,他和衛鞅的結盟堅不可破。
隻是那時衛鞅已經有了未婚妻,為此甚至生出了退出秦國的念頭,還讓人提醒秦孝公櫟陽不適合做都城,要趕緊打算遷都的事。
隻是他那未婚妻看的很透徹,衛鞅是天生的鐵腕政治家,就算跟著她退隱山林他們也很難長久的快樂下去。
激情褪去,衛鞅定會懷念在秦國和秦孝公惺惺相惜的日子。
與其頭腦一熱收拾東西離開,倒不如讓衛鞅留在秦國。
畢竟離開秦國,外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國君會像秦孝公這樣包容衛鞅了。
隻是衛鞅執意要跟她離開,沒辦法,她隻能不告而別。
楚易安將衛鞅的未婚妻白雪寫的很是透徹,透徹到秦勝都不免有些動容。
兒女私情在大是大非麵前好像永遠都沒那麽拿得出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秦勝歎氣:“有情人難成眷屬,可細細看來衛鞅的性子確實更適合留在秦國些,在魏國得不到重視,來到秦國雖常忙碌到夜不能寐,可衛鞅自己是沉浸在這種忙碌裏的。”
楚易安點頭表示讚同:“是啊,他畢竟是天生的鐵腕政治家嘛,更適合走治國這條路線。”
若是不能繼續發光發熱,衛鞅餘生可能確實難以再快樂起來。
就算現在再愛白雪,以後相處久了,激情褪去可能也會生出怨言來。
秦勝嗯了聲沒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道:“接下來該是他和公主的大婚了吧。”
楚易安點頭:“差不多。”
公主和衛鞅的結合打亂了不知多少人的如意算盤,尤其是甘龍。
衛鞅這人雖有才幹卻不通人情,這種人其實很好對付,甘龍也不怕他。
隻是秦孝公這個年輕的君王好似天生的權謀奇才,能將他的打算看的一清二楚還能很快擊破,這讓甘龍感到莫名的畏懼。
公主和左庶長即將大婚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秦孝公借機將衛鞅從左庶長提拔為了囊括軍政大權的大良造,兼行丞相和上將軍職權。
不止如此,他還將嬴虔的部分軍權和分散在孟西白三族將領那的軍權全部轉移給了衛鞅。
一躍六級,總攬軍政大權,這樣的衛鞅還有誰能撼動?
說到這楚易安心裏不免擔心,停了下來,提醒秦勝:“你別多想啊,秦孝公是秦孝公,上頭那位是上頭那位,你別再默默比較了。”
秦勝:……
秦勝從桌案裏抬起頭來:“本來沒想比較的,你這麽一說,有點想了。”
楚易安:……
秦勝勾唇笑了笑:“放心,不會的,而且老實說,上頭那位……其實也不是一點變化都沒有。”
隻是這才剛開始,這種變化還不明顯。
秦勝也隻是敏銳的察覺了一點而已,可他到底能變化到哪一步,秦勝就不知道了。
但要讓他像秦孝公一樣敢將幾乎所有大權都給衛鞅,他怕是不敢的。
秦勝也不奢望他敢,他隻要別多想就行了。
秦勝突然想起另一個問題,不由問道:“秦國都已經發展成這樣了,開篇就在商討如何分割秦國土地的六國都在做什麽?”
“怎的就看著秦國發展一點動靜都沒有?他們就不怕打不過秦國反被吞並嗎?”
楚易安搖頭:“他們沒來肯定是有原因的,明天晚上就能寫到吧,我們先繼續,後邊內容暫時不是很多了。”
“主要是遷新都和軍製方麵的改革。”
“前麵不是說了嗎?櫟陽不適合作為都城,於是衛鞅讓人到處勘察地形,他又親自去看了之後,選了個他覺得還不錯的地方作為新都城的選址,與孝公商議後便開始命人修建了。”
“衛鞅為新都城取名鹹陽。”
“建造鹹陽之時墨家學派還派了人下山幫忙修建呢。”
說到這楚易安很是感慨,前麵還對秦孝公和衛鞅喊打喊殺,現在卻能派人來幫忙。
若不是孝公據理力爭,墨家怕是很難和他們和諧共處。
新都的建造估計要五六年時間,遷都時間幾乎跟魏國是同時,秦孝公心情很是不錯。
接下來就是軍製方麵的改革和落實了。
秦國的軍製改革,大家可以靠自己的本事立功封爵,所有人心頭都憋著口氣,拚命訓練的同時都在期待著有一場大戰到來。
身為將士,沒有戰爭,他們如何立功?如何封爵?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之間秦國軍隊已今非昔比。
而恰巧正在這時,斥候星夜急報,山東有變。
楚國聯絡中原意圖攻秦。
魏國正在秘密準備吞並趙國韓國。
齊國和燕國結盟,意圖逼迫秦國割地。
秦孝公和衛鞅聽到消息對視沉默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不隻是他們,秦國的軍隊也等了很久,全都已經饑渴難耐按捺不住了。
秦孝公想的很多,秦國變法正是關鍵時刻,可是衛鞅已經被徹底孤立,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世族元老的冷漠疏離。
嬴虔的退出宣告了秦國世族大臣全部退出了變法勢力。
這個時候如果變法出現混亂、意外或者是某些方麵的失敗,定然會引起那些勢力的反撲,秦國必然生出動蕩。
他和衛鞅都會死在複辟勢力的複仇裏。
若想要避開這樣的結局,就必須保證變法順利進行。
可似乎很多人都在等著他和衛鞅生出嫌隙,嬴虔受刑不就是一種信號嗎?
嬴虔是公卿貴族,手握大權,又是孝公的庶兄,衛鞅卻敢處置他,秦孝公不可能沒有反應。
秦孝公清楚的意識到,若是他和衛鞅不能形成堅實的結盟,後邊怕是很難繼續。
隻是他沒有跟衛鞅說這些,而是跟衛鞅聊起了第二次變法。
衛鞅的法令是分批次的,之前是第一批,解決的是田製軍功這些問題,第二次變法重點在於國計民生等方麵了。
秦國人少,衛鞅首先針對的便是這點。
秦國有很多荒蕪的土地,而正好韓趙魏三國有很多沒地可種的百姓,若能讓這些人移民來秦國,便能解決秦國人口的問題。
而其他法令,包括施行郡縣製,推行個體小家庭政策,統一度量衡,建立新軍製。
商議過後秦孝公便走了,隻是他已經想好了要怎麽跟衛鞅形成結實的同盟
讓衛鞅迎娶公主。
用這個舉動告訴那些世族元老,他和衛鞅的結盟堅不可破。
隻是那時衛鞅已經有了未婚妻,為此甚至生出了退出秦國的念頭,還讓人提醒秦孝公櫟陽不適合做都城,要趕緊打算遷都的事。
隻是他那未婚妻看的很透徹,衛鞅是天生的鐵腕政治家,就算跟著她退隱山林他們也很難長久的快樂下去。
激情褪去,衛鞅定會懷念在秦國和秦孝公惺惺相惜的日子。
與其頭腦一熱收拾東西離開,倒不如讓衛鞅留在秦國。
畢竟離開秦國,外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國君會像秦孝公這樣包容衛鞅了。
隻是衛鞅執意要跟她離開,沒辦法,她隻能不告而別。
楚易安將衛鞅的未婚妻白雪寫的很是透徹,透徹到秦勝都不免有些動容。
兒女私情在大是大非麵前好像永遠都沒那麽拿得出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秦勝歎氣:“有情人難成眷屬,可細細看來衛鞅的性子確實更適合留在秦國些,在魏國得不到重視,來到秦國雖常忙碌到夜不能寐,可衛鞅自己是沉浸在這種忙碌裏的。”
楚易安點頭表示讚同:“是啊,他畢竟是天生的鐵腕政治家嘛,更適合走治國這條路線。”
若是不能繼續發光發熱,衛鞅餘生可能確實難以再快樂起來。
就算現在再愛白雪,以後相處久了,激情褪去可能也會生出怨言來。
秦勝嗯了聲沒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道:“接下來該是他和公主的大婚了吧。”
楚易安點頭:“差不多。”
公主和衛鞅的結合打亂了不知多少人的如意算盤,尤其是甘龍。
衛鞅這人雖有才幹卻不通人情,這種人其實很好對付,甘龍也不怕他。
隻是秦孝公這個年輕的君王好似天生的權謀奇才,能將他的打算看的一清二楚還能很快擊破,這讓甘龍感到莫名的畏懼。
公主和左庶長即將大婚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秦孝公借機將衛鞅從左庶長提拔為了囊括軍政大權的大良造,兼行丞相和上將軍職權。
不止如此,他還將嬴虔的部分軍權和分散在孟西白三族將領那的軍權全部轉移給了衛鞅。
一躍六級,總攬軍政大權,這樣的衛鞅還有誰能撼動?
說到這楚易安心裏不免擔心,停了下來,提醒秦勝:“你別多想啊,秦孝公是秦孝公,上頭那位是上頭那位,你別再默默比較了。”
秦勝:……
秦勝從桌案裏抬起頭來:“本來沒想比較的,你這麽一說,有點想了。”
楚易安:……
秦勝勾唇笑了笑:“放心,不會的,而且老實說,上頭那位……其實也不是一點變化都沒有。”
隻是這才剛開始,這種變化還不明顯。
秦勝也隻是敏銳的察覺了一點而已,可他到底能變化到哪一步,秦勝就不知道了。
但要讓他像秦孝公一樣敢將幾乎所有大權都給衛鞅,他怕是不敢的。
秦勝也不奢望他敢,他隻要別多想就行了。
秦勝突然想起另一個問題,不由問道:“秦國都已經發展成這樣了,開篇就在商討如何分割秦國土地的六國都在做什麽?”
“怎的就看著秦國發展一點動靜都沒有?他們就不怕打不過秦國反被吞並嗎?”
楚易安搖頭:“他們沒來肯定是有原因的,明天晚上就能寫到吧,我們先繼續,後邊內容暫時不是很多了。”
“主要是遷新都和軍製方麵的改革。”
“前麵不是說了嗎?櫟陽不適合作為都城,於是衛鞅讓人到處勘察地形,他又親自去看了之後,選了個他覺得還不錯的地方作為新都城的選址,與孝公商議後便開始命人修建了。”
“衛鞅為新都城取名鹹陽。”
“建造鹹陽之時墨家學派還派了人下山幫忙修建呢。”
說到這楚易安很是感慨,前麵還對秦孝公和衛鞅喊打喊殺,現在卻能派人來幫忙。
若不是孝公據理力爭,墨家怕是很難和他們和諧共處。
新都的建造估計要五六年時間,遷都時間幾乎跟魏國是同時,秦孝公心情很是不錯。
接下來就是軍製方麵的改革和落實了。
秦國的軍製改革,大家可以靠自己的本事立功封爵,所有人心頭都憋著口氣,拚命訓練的同時都在期待著有一場大戰到來。
身為將士,沒有戰爭,他們如何立功?如何封爵?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之間秦國軍隊已今非昔比。
而恰巧正在這時,斥候星夜急報,山東有變。
楚國聯絡中原意圖攻秦。
魏國正在秘密準備吞並趙國韓國。
齊國和燕國結盟,意圖逼迫秦國割地。
秦孝公和衛鞅聽到消息對視沉默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不隻是他們,秦國的軍隊也等了很久,全都已經饑渴難耐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