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多種化肥生產辦法
都穿書了,誰還走劇情 作者:八千少女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媽。”傅明暉拉長了語調,顯然不是很讚成:“夏黎還懷著孕呢。”
“我知道。”沈靜現在就是一個絕對好婆婆,臉上笑得就跟一朵花一樣燦爛得不得了:“我讓你外公、舅舅他們過來這邊,一家人一起吃個飯。”
傅明暉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轉頭看著夏黎。
他其實是怕夏黎不願意。
從認識那天起,他就知道夏黎是個怕麻煩的人。
夏黎還好,她確實怕麻煩,現在不是想求人辦事嗎?
隻是吃頓飯的事情,總比打燈籠不知道去哪裏找人好。
傅明暉沒再說什麽,她想製新藥,為的不也是……自己。
下學期的學業不算輕,好在夏黎基礎好,很多東西還超前學了。
她的預產期在11月,期末考試在明年1月初。
夏黎的計劃是11月中旬就開始休假,到時候就中間去參加個期末考試,連著寒假一起休。
客觀情況在這裏擺著,老師們也沒意見,作為中等生,老師們也是沒關注沒忽視的狀態。
唯一的要求也隻有考試不要掛科。
“夏黎,我聽說是你研究出磷肥的提煉方法?”教化學的史老師這天主動找到了夏黎。
夏黎沒否認也沒往自己臉上貼金,道:“我隻是提出了設想和建議,具體的方法是我們雲城化工廠的技術人員們一起研究出來的。”
這時候消息很滯後,別說出省中間還隔了幾個省,就是不同的縣城之間消息傳遞都不通暢。
史老師知道自己的學生裏麵居然有這麽個人物的時候,第一時間就來確認。
華國現在的大趨勢是用農業來補給工業,靠的就是農業人口多。
但是糧食產量上不去,大家吃飽活下去都難,真的是從牙縫裏摳產能來促發展。
雜交水稻現在已經在南方推廣開來,加上磷肥的使用對產能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若是糧食的產能還可以再提高,那就能加快發展的進程。
改革開放初期,少有的外匯不少用來進口化肥和化纖的。
一個為了吃,一個為了穿。
跟後來糧食進口為了牲畜飼養,而服裝已經是大量出海獨占鼇頭相比,這時候的種種都感覺落後而艱難。
真正經曆 了,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不易。
不說別的,就簡單的說剩飯剩菜。
以前網上看的多的帖子是家裏的老人剩飯剩菜舍不得倒掉硬是吃了,然後住院花的醫藥費比那點兒剩飯剩菜的錢還要多,總覺得那些人節約得不科學而且固執。
但是不管是在穆家溝,還是雲城,還是京市,身邊的人,就沒一個舍得將剩飯剩菜白白倒掉的。
那些達官貴人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學校食堂打飯的,隻有吃不飽的,沒有把飯菜倒掉的。
那種害怕吃不飽,堅決不能浪費的的觀念完全是在經曆了艱苦歲月之後,深深的刻在大家的骨子裏。
所以提高糧食生產真的是重中之重。
史老師不知道以後的華國會是什麽景象,就覺得夏黎是個人才,從伴生礦裏麵提煉磷肥的技術都能想出來,“那氮肥的生產你有什麽想法嗎?”
這時候國家已經能夠自主生產氮肥了,不但能生產,還能生產幾種。
就是產量上不去,質量不夠理想,成本也下不來。
史老師想的是,能不能研究點什麽突破一下,哪怕是其中的一種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不得不說,華國能用最短的時間發展成以後的模樣,就是因為祖國一代代都有這些想要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人。
嗯,夏黎覺得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從無到有去搞研究她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她在研究磷肥的時候就順便了解了各種化肥的生產。
具體的實際操作肯定還是有門檻的,但是弄個“ppt”肯定沒問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不用摸著石頭一遍遍試錯的過河。
要知道華國後來好多軍事與科技領域的發展就是“看美國的ppt”研究出來的。
將正確的路標出來,她相信華國的科研人員們肯定能實現突破的。
雲城太小,能弄一樣已經不錯了,但是京市人才濟濟不說,實驗的機會也多很多。
“老師我是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都放在家裏,要不明天上課的時候我交給你看看?”夏黎想出力也不想搞得自己太突兀。
現在老師主動問自己了,自然是要借此發光發熱了。
史老師比她還要驚喜:“你真的已經研究了?”
夏黎道:“還是一些構想,理論上應該是能行的,但是實際的操作肯定是要跟專業人士們一起探討、實驗之後才能下定論。”
她覺得自己說得含蓄已經是周全,但在史老師聽的卻是另外一番意思——
他們探討的都是意向,哪種方法可能,夏黎探討的已經是“下定論”了。
忍不住就激動:“那,那明天我等你。”
那語氣,夏黎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裏說錯了?怎麽好像是見到成果一樣?
不過能為祖國做貢獻,在不影響自己的性命的前提下,夏黎也是願意努力努力的。
悄咪咪的迴到老房將各種資料整理好。
係統雖然很多東西不能買,但有個巨大的好處,什麽期刊、報紙、書籍都能買到。
自從高考信息判斷失誤後,她就有提前看各種報紙的習慣。
多少有印象,一般大的突破在報紙上都會有登,再加上相關書籍內容要整理出一些有用的資料不難。
就是係統還不能關鍵字搜索,不然效率還能更高一些。
好在她前麵就已經整理了不少資料,這會兒隻要歸類就成了。
用電腦打印出來的肯定不行。
抄?這麽多字她手抄斷了今天晚上也抄不完。
這時候覺得係統的定製功能還是挺好的,直接轉換為手寫文,就連紙張都轉換成這時候的信頁紙。
簡直就是完美。
至於上麵提到的一些技術現在還沒有……被問起的夏黎也是扶額。
“我知道。”沈靜現在就是一個絕對好婆婆,臉上笑得就跟一朵花一樣燦爛得不得了:“我讓你外公、舅舅他們過來這邊,一家人一起吃個飯。”
傅明暉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轉頭看著夏黎。
他其實是怕夏黎不願意。
從認識那天起,他就知道夏黎是個怕麻煩的人。
夏黎還好,她確實怕麻煩,現在不是想求人辦事嗎?
隻是吃頓飯的事情,總比打燈籠不知道去哪裏找人好。
傅明暉沒再說什麽,她想製新藥,為的不也是……自己。
下學期的學業不算輕,好在夏黎基礎好,很多東西還超前學了。
她的預產期在11月,期末考試在明年1月初。
夏黎的計劃是11月中旬就開始休假,到時候就中間去參加個期末考試,連著寒假一起休。
客觀情況在這裏擺著,老師們也沒意見,作為中等生,老師們也是沒關注沒忽視的狀態。
唯一的要求也隻有考試不要掛科。
“夏黎,我聽說是你研究出磷肥的提煉方法?”教化學的史老師這天主動找到了夏黎。
夏黎沒否認也沒往自己臉上貼金,道:“我隻是提出了設想和建議,具體的方法是我們雲城化工廠的技術人員們一起研究出來的。”
這時候消息很滯後,別說出省中間還隔了幾個省,就是不同的縣城之間消息傳遞都不通暢。
史老師知道自己的學生裏麵居然有這麽個人物的時候,第一時間就來確認。
華國現在的大趨勢是用農業來補給工業,靠的就是農業人口多。
但是糧食產量上不去,大家吃飽活下去都難,真的是從牙縫裏摳產能來促發展。
雜交水稻現在已經在南方推廣開來,加上磷肥的使用對產能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若是糧食的產能還可以再提高,那就能加快發展的進程。
改革開放初期,少有的外匯不少用來進口化肥和化纖的。
一個為了吃,一個為了穿。
跟後來糧食進口為了牲畜飼養,而服裝已經是大量出海獨占鼇頭相比,這時候的種種都感覺落後而艱難。
真正經曆 了,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不易。
不說別的,就簡單的說剩飯剩菜。
以前網上看的多的帖子是家裏的老人剩飯剩菜舍不得倒掉硬是吃了,然後住院花的醫藥費比那點兒剩飯剩菜的錢還要多,總覺得那些人節約得不科學而且固執。
但是不管是在穆家溝,還是雲城,還是京市,身邊的人,就沒一個舍得將剩飯剩菜白白倒掉的。
那些達官貴人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學校食堂打飯的,隻有吃不飽的,沒有把飯菜倒掉的。
那種害怕吃不飽,堅決不能浪費的的觀念完全是在經曆了艱苦歲月之後,深深的刻在大家的骨子裏。
所以提高糧食生產真的是重中之重。
史老師不知道以後的華國會是什麽景象,就覺得夏黎是個人才,從伴生礦裏麵提煉磷肥的技術都能想出來,“那氮肥的生產你有什麽想法嗎?”
這時候國家已經能夠自主生產氮肥了,不但能生產,還能生產幾種。
就是產量上不去,質量不夠理想,成本也下不來。
史老師想的是,能不能研究點什麽突破一下,哪怕是其中的一種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不得不說,華國能用最短的時間發展成以後的模樣,就是因為祖國一代代都有這些想要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人。
嗯,夏黎覺得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從無到有去搞研究她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她在研究磷肥的時候就順便了解了各種化肥的生產。
具體的實際操作肯定還是有門檻的,但是弄個“ppt”肯定沒問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不用摸著石頭一遍遍試錯的過河。
要知道華國後來好多軍事與科技領域的發展就是“看美國的ppt”研究出來的。
將正確的路標出來,她相信華國的科研人員們肯定能實現突破的。
雲城太小,能弄一樣已經不錯了,但是京市人才濟濟不說,實驗的機會也多很多。
“老師我是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都放在家裏,要不明天上課的時候我交給你看看?”夏黎想出力也不想搞得自己太突兀。
現在老師主動問自己了,自然是要借此發光發熱了。
史老師比她還要驚喜:“你真的已經研究了?”
夏黎道:“還是一些構想,理論上應該是能行的,但是實際的操作肯定是要跟專業人士們一起探討、實驗之後才能下定論。”
她覺得自己說得含蓄已經是周全,但在史老師聽的卻是另外一番意思——
他們探討的都是意向,哪種方法可能,夏黎探討的已經是“下定論”了。
忍不住就激動:“那,那明天我等你。”
那語氣,夏黎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裏說錯了?怎麽好像是見到成果一樣?
不過能為祖國做貢獻,在不影響自己的性命的前提下,夏黎也是願意努力努力的。
悄咪咪的迴到老房將各種資料整理好。
係統雖然很多東西不能買,但有個巨大的好處,什麽期刊、報紙、書籍都能買到。
自從高考信息判斷失誤後,她就有提前看各種報紙的習慣。
多少有印象,一般大的突破在報紙上都會有登,再加上相關書籍內容要整理出一些有用的資料不難。
就是係統還不能關鍵字搜索,不然效率還能更高一些。
好在她前麵就已經整理了不少資料,這會兒隻要歸類就成了。
用電腦打印出來的肯定不行。
抄?這麽多字她手抄斷了今天晚上也抄不完。
這時候覺得係統的定製功能還是挺好的,直接轉換為手寫文,就連紙張都轉換成這時候的信頁紙。
簡直就是完美。
至於上麵提到的一些技術現在還沒有……被問起的夏黎也是扶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