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頌迴去的時候,說巧也真是巧,剛好就是完整的五年後,又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山上的路,被大量的雪給掩蓋住,一時間,他也分不清,到底哪一條是上山的路。
一如他現在的心境,本以為起義是自己人生的追求,到頭來卻是一場空,連自己未來的路,何去何從,都不知道。
迷茫中,似乎是師徒兩人的心靈感應似的,他在大雪中,貌似看到了天明老和尚的身影,還是那一身土黃色的袈裟,站在山上,隔著老遠跟他揮揮手。
南頌一看是自己的師傅,鼻頭一酸,眼圈都紅了起來。
他一邊哭著,一邊順著天明所在的位置,一步步爬了上來。
隻可惜,等到他靠近的時候,迎接他的,並不是天明,而是一個小小矮矮的小土堆,上麵插著一個破舊的榆木牌子,寫著天明之墓。
這個角度,能夠一眼看到山下的路。他都能夠想象,自己的師傅,是如何每日都在這裏蹲守著,盼望著自己的歸來,直到逝去。
南頌跪倒在天明墓前,一如天明那時候撿到他的樣子,放聲大哭了起來。
之後,人世間少了一個叫天明的高僧,多了一個叫南頌的普通人,小山廟也因為他的到來,慢慢煥發了生機。
春去秋來,南頌也從一個衝動莽撞的少年,成長為一個穩重成熟的青年。
春天來的時候,天明的墳頭上,開始長出了綠草。
一日,山廟外的嘈雜聲,吸引了南頌的注意。
他出門一看,兩個身穿華服的男子,此時正想對一個身穿囚衣的女子行圖謀不軌之事,那嘈雜聲正是女子躲避而推倒屋外的工具所發出的。
南頌連忙出來大聲製止,卻遭到那兩名華服男子的唾罵,“你算個什麽東西,這是我們買迴來的人,我們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說罷,一人掄起一邊的斧頭,就朝著南頌砍來。
南頌是什麽人?那是戰場上親自殺敵的人,他一個側身,躲開那斧頭的攻勢,腿一伸,絆倒了那淺綠色華服男子。
“這是廟宇,容不得你們行如此苟且之事,快給我滾!”
被絆倒綠衣男子,一臉忿忿,“你怕是不知道我是誰吧?給我等著,我讓你改天知道,什麽是厲害的。”接著,在另外一名男子的攙扶下,罵罵咧咧,跌跌撞撞地下了山。
那白色囚衣女子,跪倒在地上,向南頌道謝,祈求他留下自己。
得罪了官家的人,加上自己家父是有罪之人,在這人世間,已然沒了去處。
南頌想都沒想就拒絕,經曆了種種的他,隻求生活裏多一分寧靜,再無他求。多一個人,就會多一分麻煩,更何況還是一個戴罪之人。
那女子也是剛烈之人,見南頌拒絕,也不生氣,“我見公子身手不凡,又身居山廟之中,想來也是高人。既然高人都無法為我指明前路,那我在這世間,也無活路可走了。”說罷,那女子走向天明墳墓所在的位置,準備跳崖。
不知為何,南頌的腦子裏響起了天明老和尚說過的話:“無論是妖物還是人,它都有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理由。”
眼前的女子,不也是像當初被遺棄的自己一樣,走無去路。
如若不是師傅的收留,他早也就凍死在那槐樹下了。
想到這,南頌看向天明的墳墓:這個,是不是也是師傅想要他做的?
他留下了那女子。
再後來,他與那女子結為夫婦,生下了一女嬰,取名為南洛天。
李洱聽完,也沒覺得哪裏特殊的,“這聽起來也沒啥奇怪的,那個南頌不是最後挺圓滿的嘛?”
林清南嗬嗬笑了起來,“要是如此,你我今日都不會在這裏相見了。你還記得那綠衣男子不,他正是明朝那常姓開國功臣的親戚,身價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人混出頭之後,就一直記恨著山上的兩人,當然,垂涎那女子的美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兩年後,他派官府來小山廟上抓人。
正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隻尋那苦命人。官府來人的那天,南頌剛好帶女兒進城裏購置生活用品,等到他迴家的時候,就看到被家裏物品如蝗蟲過境一般,全被毀了。
最關鍵的是,他的妻子消失了。
南頌發了瘋一樣四處尋找,一無所獲。那時候,已經是明朝的天下了。
他作為舊時紅巾軍中得力幹將,一時間竟也無處尋人。
直到,某日清晨,一輛牛車停在山下。
南頌看那牛車眼生,又尋思著是不是有自己妻子的消息,趕緊抱著自己的女兒下山。
那牛車上,有一草席子,從遠處看,像裹著什麽東西似的。
南頌放下自己的女兒,獨自一人走向那牛車,不知道是不是從小跟著天明的原因,冥冥之中,他感覺到那裏麵是他的妻子。
可是,他卻希望不是他的妻子。
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她隻是迴家了,隻是不願意過這山上的窮苦日子,或者是,有其他不得不消失的理由。
隻是掀開那草席的一角,看到那露出的手掌,南頌的心,就像裂開一樣,他知道,這就是他的妻子。
這就是他消失了大半年的妻子。
在天明和尚離開之後,南頌第二次感受到,心裂的感覺。像是一把刀硬生生插入心髒,再從裏麵,用力地擰著,血肉模糊。
那草席下,是衣裳破爛,渾身都是傷疤的妻子。那密密麻麻的傷痕,從手掌,手臂,胸前,肚子,大腿,再到小腿。
有被刀劃傷的,有被鞭子抽傷的,有燙傷的……
完全無法想象,這具身體的主人,生前到底經受了怎麽樣非人的待遇。
他麵無表情將自己的衣服脫了下去,蓋在自己妻子的身上,抱著她的屍體,迴到山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都感覺到他的悲傷,從那天之後,山下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這在幹燥的河南,是極其少見的情況。
自那以後,南頌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除了父女二人必備的吃食以外,終日都把自己埋在了書堆裏,研究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南氏一族的養屍之路,從此開啟。
山上的路,被大量的雪給掩蓋住,一時間,他也分不清,到底哪一條是上山的路。
一如他現在的心境,本以為起義是自己人生的追求,到頭來卻是一場空,連自己未來的路,何去何從,都不知道。
迷茫中,似乎是師徒兩人的心靈感應似的,他在大雪中,貌似看到了天明老和尚的身影,還是那一身土黃色的袈裟,站在山上,隔著老遠跟他揮揮手。
南頌一看是自己的師傅,鼻頭一酸,眼圈都紅了起來。
他一邊哭著,一邊順著天明所在的位置,一步步爬了上來。
隻可惜,等到他靠近的時候,迎接他的,並不是天明,而是一個小小矮矮的小土堆,上麵插著一個破舊的榆木牌子,寫著天明之墓。
這個角度,能夠一眼看到山下的路。他都能夠想象,自己的師傅,是如何每日都在這裏蹲守著,盼望著自己的歸來,直到逝去。
南頌跪倒在天明墓前,一如天明那時候撿到他的樣子,放聲大哭了起來。
之後,人世間少了一個叫天明的高僧,多了一個叫南頌的普通人,小山廟也因為他的到來,慢慢煥發了生機。
春去秋來,南頌也從一個衝動莽撞的少年,成長為一個穩重成熟的青年。
春天來的時候,天明的墳頭上,開始長出了綠草。
一日,山廟外的嘈雜聲,吸引了南頌的注意。
他出門一看,兩個身穿華服的男子,此時正想對一個身穿囚衣的女子行圖謀不軌之事,那嘈雜聲正是女子躲避而推倒屋外的工具所發出的。
南頌連忙出來大聲製止,卻遭到那兩名華服男子的唾罵,“你算個什麽東西,這是我們買迴來的人,我們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說罷,一人掄起一邊的斧頭,就朝著南頌砍來。
南頌是什麽人?那是戰場上親自殺敵的人,他一個側身,躲開那斧頭的攻勢,腿一伸,絆倒了那淺綠色華服男子。
“這是廟宇,容不得你們行如此苟且之事,快給我滾!”
被絆倒綠衣男子,一臉忿忿,“你怕是不知道我是誰吧?給我等著,我讓你改天知道,什麽是厲害的。”接著,在另外一名男子的攙扶下,罵罵咧咧,跌跌撞撞地下了山。
那白色囚衣女子,跪倒在地上,向南頌道謝,祈求他留下自己。
得罪了官家的人,加上自己家父是有罪之人,在這人世間,已然沒了去處。
南頌想都沒想就拒絕,經曆了種種的他,隻求生活裏多一分寧靜,再無他求。多一個人,就會多一分麻煩,更何況還是一個戴罪之人。
那女子也是剛烈之人,見南頌拒絕,也不生氣,“我見公子身手不凡,又身居山廟之中,想來也是高人。既然高人都無法為我指明前路,那我在這世間,也無活路可走了。”說罷,那女子走向天明墳墓所在的位置,準備跳崖。
不知為何,南頌的腦子裏響起了天明老和尚說過的話:“無論是妖物還是人,它都有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理由。”
眼前的女子,不也是像當初被遺棄的自己一樣,走無去路。
如若不是師傅的收留,他早也就凍死在那槐樹下了。
想到這,南頌看向天明的墳墓:這個,是不是也是師傅想要他做的?
他留下了那女子。
再後來,他與那女子結為夫婦,生下了一女嬰,取名為南洛天。
李洱聽完,也沒覺得哪裏特殊的,“這聽起來也沒啥奇怪的,那個南頌不是最後挺圓滿的嘛?”
林清南嗬嗬笑了起來,“要是如此,你我今日都不會在這裏相見了。你還記得那綠衣男子不,他正是明朝那常姓開國功臣的親戚,身價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人混出頭之後,就一直記恨著山上的兩人,當然,垂涎那女子的美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兩年後,他派官府來小山廟上抓人。
正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隻尋那苦命人。官府來人的那天,南頌剛好帶女兒進城裏購置生活用品,等到他迴家的時候,就看到被家裏物品如蝗蟲過境一般,全被毀了。
最關鍵的是,他的妻子消失了。
南頌發了瘋一樣四處尋找,一無所獲。那時候,已經是明朝的天下了。
他作為舊時紅巾軍中得力幹將,一時間竟也無處尋人。
直到,某日清晨,一輛牛車停在山下。
南頌看那牛車眼生,又尋思著是不是有自己妻子的消息,趕緊抱著自己的女兒下山。
那牛車上,有一草席子,從遠處看,像裹著什麽東西似的。
南頌放下自己的女兒,獨自一人走向那牛車,不知道是不是從小跟著天明的原因,冥冥之中,他感覺到那裏麵是他的妻子。
可是,他卻希望不是他的妻子。
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她隻是迴家了,隻是不願意過這山上的窮苦日子,或者是,有其他不得不消失的理由。
隻是掀開那草席的一角,看到那露出的手掌,南頌的心,就像裂開一樣,他知道,這就是他的妻子。
這就是他消失了大半年的妻子。
在天明和尚離開之後,南頌第二次感受到,心裂的感覺。像是一把刀硬生生插入心髒,再從裏麵,用力地擰著,血肉模糊。
那草席下,是衣裳破爛,渾身都是傷疤的妻子。那密密麻麻的傷痕,從手掌,手臂,胸前,肚子,大腿,再到小腿。
有被刀劃傷的,有被鞭子抽傷的,有燙傷的……
完全無法想象,這具身體的主人,生前到底經受了怎麽樣非人的待遇。
他麵無表情將自己的衣服脫了下去,蓋在自己妻子的身上,抱著她的屍體,迴到山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都感覺到他的悲傷,從那天之後,山下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這在幹燥的河南,是極其少見的情況。
自那以後,南頌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除了父女二人必備的吃食以外,終日都把自己埋在了書堆裏,研究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南氏一族的養屍之路,從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