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校史館之大,一時間,四人也不知道從何找起。
林寶珠倒是眼睛一亮,她這天天泡在圖書館跟史料館的人,找個資料還不是信手拈來。
不過,仔細觀察發現,這月花小學的校史排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也不是按照人名排列順序,而是由一些特殊的符號所分類。
從左往右,排列分布著三個符號,分別是圓圈,箭頭,跟一個叉。其中,圓圈的書架最多,也就意味著,這裏麵的史料也是最多的。
搞不清這三個符號的意思,但應該也是一種分類的方式。
林寶珠說道,“我知道怎麽了找了,這裏有三個符號,我們四個人分成三組,第一組兩個人負責圓圈書架,剩下的箭頭跟叉各自由一個人找,先找一下創校史,許秀芬。”
林寶珠還想補充點什麽,李洱嘿嘿一笑,插了一嘴,“我跟你去看圓圈那排。”
沒還來等林寶珠反應,李洱已經走在圓圈符號的那一排,催促著,“林寶珠,快,從哪一排開始看?”
林寶珠瞥向李洱,臉上雖看不出啥表情,心裏卻直打鼓:這李洱,積極得不對勁,反而好像是害怕她一個人,找出點什麽。
就這樣,四人在校史館內,繞著書架,開始了搜索。
李洱站在書架前,眼珠子繞著那些書籍轉,這裏的書籍檔案,奇怪得很,既沒有封麵名字,也沒有時間排序。
要想知道裏麵是什麽,隻能人工翻閱。
李洱走過一排,翻閱了好幾本,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書籍,例如什麽學校清潔工具采購記錄,校服製作設計圖稿……
直到,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本破舊的書籍上,書的折痕很明顯,書角翹了起來,書邊緣呈現蠟黃色,這都在說明,這本書,反複被查看。
一個校史館裏檔案,有什麽值得反複查看的。
李洱翻閱了看來,上麵的文字還是用行書撰寫,線條流暢自然,下筆渾然有勁,這寫書人,造詣頗深。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
林寶珠站在李洱身後,解釋道,“這是《莊子·天地》篇,大概的意思是講,宇宙初開的狀態,從“無”開始,逐漸分化出“有”。他認為萬物的生成是“德”的表現,而“德”是道的體現,萬物的本原是統一的。”
李洱對林寶珠的出現,也不驚訝,畢竟這小丫頭剛剛已經盯著他看了許久。
她眼裏發著亮光,看向李洱,興奮地問,“為什麽一個普通小學校史館內,會記錄莊子的東西?”
李洱看她樣子,那本打算忽悠的想法也隨之消散,這看起來多麽好學的孩子,“我猜,如果你之前找的那邊邊角料的記載是真實的話,那麽這裏的人,也許在複刻一些古老的東西。”
古老的東西?
李洱笑笑,“據說商周時期的巫師們,是能夠與天地鬼神之間溝通,結合你剛才說的,神秘的宗教儀式或者力量也好,想重新獲得,那隻能從老祖宗的曆史中去找,那麽最老的,也就是關於萬物本源的一些說法。”
林寶珠突然看向李洱,“你真的相信,人跟魂魄能溝通嗎?”
李洱繼續翻閱著手上的檔案,“你都來到這裏了,還有什麽不能相信的呢?”
一句話,震得林寶珠一身的雞皮疙瘩。
“李洱,那你是說,這月花小學的傳說,是真的?”
李洱點頭,“嗯,你知道《推背圖》嗎?”
“我知道。”
李洱接著說,“世人隻是知道推背圖是唐代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預言了從唐朝起至未來曆朝曆代在中國發生的大事。人們的注意力,隻在於這個上麵的預言準不準,是不是事後諸葛亮,但是,又有多少人去問過,他們是怎麽知道的呢?”
林寶珠陷入了沉思:有的時候,不是不想去問,而是不敢去問,那些超出目前科學框架內,可以解釋的東西。
“所以你問我,是不是真的,你其實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你無非就是找到一個你覺得可以相信的人,再通過這個人,進行你自己腦中的想法確認而已。”
林寶珠被李洱的一通話,說得腦袋嗡嗡響,好像封閉在腦海中的東西,被慢慢地揭開,想開口去反駁一些什麽,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突然,蘇磊的唿叫聲打斷了她的思緒。
“寶珠,李洱大哥,我找到創校人的記錄了!”
蘇磊手上拿著一個檔案本,小跑了過去。
“你們看,這裏有他們的照片跟資料。”
李洱跟林寶珠放眼望過去,那是一張典型的清末時期風格的照片,整體灰黃灰黃的色調,一共有四個青年人,兩個站著,兩個坐著,三個人保留著辮子,隻有一人穿著絲綢馬褂,鼻梁處還架著一副小圓眼鏡,活脫脫一副留學生模樣。
在照片下方,還寫有一排整齊的毛筆小楷。
月花小學創始合影:呂一慶,陳夼,趙天明,洛詳同。
李洱看著名字,眉毛間擰成了個大疙瘩,像是想起了什麽,他轉頭,“林寶珠,這上麵,對得上名字的人嗎?”
林寶珠被喊著,才迴了神,一邊從包裏掏出那些個資料,一邊說“有一些論文的署名是日本名字,其中那個華裔的名字叫智也三和,他的中文名字,我找找。”
林寶珠翻開到準確的頁數,嫻熟得跟自家的族譜似的,“有了,有了!這智也三和,原名洛詳同,河南人士,受洋學潮影響,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主攻自然科學。”
蘇磊大力拍了一下林寶珠,滿臉的興奮,“寶珠,你猜對了,就是同一個人。”
然而,與興奮雀躍的二人不同,李洱神情陡然有了變化,他眉宇間露出了冷冷的鋒芒。
河南,洛氏?
林寶珠倒是眼睛一亮,她這天天泡在圖書館跟史料館的人,找個資料還不是信手拈來。
不過,仔細觀察發現,這月花小學的校史排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也不是按照人名排列順序,而是由一些特殊的符號所分類。
從左往右,排列分布著三個符號,分別是圓圈,箭頭,跟一個叉。其中,圓圈的書架最多,也就意味著,這裏麵的史料也是最多的。
搞不清這三個符號的意思,但應該也是一種分類的方式。
林寶珠說道,“我知道怎麽了找了,這裏有三個符號,我們四個人分成三組,第一組兩個人負責圓圈書架,剩下的箭頭跟叉各自由一個人找,先找一下創校史,許秀芬。”
林寶珠還想補充點什麽,李洱嘿嘿一笑,插了一嘴,“我跟你去看圓圈那排。”
沒還來等林寶珠反應,李洱已經走在圓圈符號的那一排,催促著,“林寶珠,快,從哪一排開始看?”
林寶珠瞥向李洱,臉上雖看不出啥表情,心裏卻直打鼓:這李洱,積極得不對勁,反而好像是害怕她一個人,找出點什麽。
就這樣,四人在校史館內,繞著書架,開始了搜索。
李洱站在書架前,眼珠子繞著那些書籍轉,這裏的書籍檔案,奇怪得很,既沒有封麵名字,也沒有時間排序。
要想知道裏麵是什麽,隻能人工翻閱。
李洱走過一排,翻閱了好幾本,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書籍,例如什麽學校清潔工具采購記錄,校服製作設計圖稿……
直到,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本破舊的書籍上,書的折痕很明顯,書角翹了起來,書邊緣呈現蠟黃色,這都在說明,這本書,反複被查看。
一個校史館裏檔案,有什麽值得反複查看的。
李洱翻閱了看來,上麵的文字還是用行書撰寫,線條流暢自然,下筆渾然有勁,這寫書人,造詣頗深。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
林寶珠站在李洱身後,解釋道,“這是《莊子·天地》篇,大概的意思是講,宇宙初開的狀態,從“無”開始,逐漸分化出“有”。他認為萬物的生成是“德”的表現,而“德”是道的體現,萬物的本原是統一的。”
李洱對林寶珠的出現,也不驚訝,畢竟這小丫頭剛剛已經盯著他看了許久。
她眼裏發著亮光,看向李洱,興奮地問,“為什麽一個普通小學校史館內,會記錄莊子的東西?”
李洱看她樣子,那本打算忽悠的想法也隨之消散,這看起來多麽好學的孩子,“我猜,如果你之前找的那邊邊角料的記載是真實的話,那麽這裏的人,也許在複刻一些古老的東西。”
古老的東西?
李洱笑笑,“據說商周時期的巫師們,是能夠與天地鬼神之間溝通,結合你剛才說的,神秘的宗教儀式或者力量也好,想重新獲得,那隻能從老祖宗的曆史中去找,那麽最老的,也就是關於萬物本源的一些說法。”
林寶珠突然看向李洱,“你真的相信,人跟魂魄能溝通嗎?”
李洱繼續翻閱著手上的檔案,“你都來到這裏了,還有什麽不能相信的呢?”
一句話,震得林寶珠一身的雞皮疙瘩。
“李洱,那你是說,這月花小學的傳說,是真的?”
李洱點頭,“嗯,你知道《推背圖》嗎?”
“我知道。”
李洱接著說,“世人隻是知道推背圖是唐代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預言了從唐朝起至未來曆朝曆代在中國發生的大事。人們的注意力,隻在於這個上麵的預言準不準,是不是事後諸葛亮,但是,又有多少人去問過,他們是怎麽知道的呢?”
林寶珠陷入了沉思:有的時候,不是不想去問,而是不敢去問,那些超出目前科學框架內,可以解釋的東西。
“所以你問我,是不是真的,你其實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你無非就是找到一個你覺得可以相信的人,再通過這個人,進行你自己腦中的想法確認而已。”
林寶珠被李洱的一通話,說得腦袋嗡嗡響,好像封閉在腦海中的東西,被慢慢地揭開,想開口去反駁一些什麽,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突然,蘇磊的唿叫聲打斷了她的思緒。
“寶珠,李洱大哥,我找到創校人的記錄了!”
蘇磊手上拿著一個檔案本,小跑了過去。
“你們看,這裏有他們的照片跟資料。”
李洱跟林寶珠放眼望過去,那是一張典型的清末時期風格的照片,整體灰黃灰黃的色調,一共有四個青年人,兩個站著,兩個坐著,三個人保留著辮子,隻有一人穿著絲綢馬褂,鼻梁處還架著一副小圓眼鏡,活脫脫一副留學生模樣。
在照片下方,還寫有一排整齊的毛筆小楷。
月花小學創始合影:呂一慶,陳夼,趙天明,洛詳同。
李洱看著名字,眉毛間擰成了個大疙瘩,像是想起了什麽,他轉頭,“林寶珠,這上麵,對得上名字的人嗎?”
林寶珠被喊著,才迴了神,一邊從包裏掏出那些個資料,一邊說“有一些論文的署名是日本名字,其中那個華裔的名字叫智也三和,他的中文名字,我找找。”
林寶珠翻開到準確的頁數,嫻熟得跟自家的族譜似的,“有了,有了!這智也三和,原名洛詳同,河南人士,受洋學潮影響,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主攻自然科學。”
蘇磊大力拍了一下林寶珠,滿臉的興奮,“寶珠,你猜對了,就是同一個人。”
然而,與興奮雀躍的二人不同,李洱神情陡然有了變化,他眉宇間露出了冷冷的鋒芒。
河南,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