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新風


    晨光熹微,宛如一層薄紗輕柔地披灑在翰林院的朱漆大門上,為王柏踏入這方聖地拉開了序幕。他懷揣著滿腔的熱忱與抱負,腳步沉穩地跨過那道門檻,本以為即將置身於智慧碰撞、思想激揚的學術殿堂,然而,剛一落腳,一股濃厚得近乎黏稠的迂腐氣息便撲麵而來,將他緊緊包裹。


    庭院之中,幾株蒼鬆翠柏傲然挺立,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可樹下圍聚的那群文人墨客,卻仿若沉浸在另一個時空維度裏,對周遭的變遷渾然不覺。他們身著素色長袍,頭戴方巾,或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詩詞歌賦,那聲調抑揚頓挫,宛如古樂奏響,卻又透著一股子刻板與機械;或為某句詩詞中的一個字、一個詞爭得麵紅耳赤,引經據典,唾沫橫飛,仿佛那一個字的斟酌便關乎著天下興衰、文脈傳承;又或是捧著古籍,在發黃的書頁間探尋著曆史的蛛絲馬跡,為遵循何種古法進行考證而滔滔不絕,眼神中閃爍著偏執且狂熱的光芒。


    王柏微微蹙起眉頭,心間猶如被一塊巨石壓著,沉悶不已。他暗自思忖:這便是傳承大乾朝文化精髓、為朝政建言獻策的翰林院?整日這般沉浸於故紙堆中,執著於華麗辭藻的堆砌,將古人的隻言片語奉為圭臬,固然能延續文化的火種,可於當下時政的革新、民生的改善又能有幾分助力?他深知,自己既已承蒙皇恩,踏入這關鍵之地,便肩負著打破陳規、開啟新局的重任,絕不能任由這般腐朽之氣繼續彌漫,侵蝕這大乾朝的智慧根基。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王柏每日與這些同僚們一同埋首於書海之中,整理典籍、校勘謬誤。看似平靜的學術交流背後,實則暗流湧動,一場思想的交鋒悄然醞釀。一日,眾人圍坐於一間寬敞明亮的書齋之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細碎的光影,映照在眾人臉上,仿若為這場即將到來的論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此刻,他們正探討一篇有關古代水利工程的詳盡記載。一位年逾花甲、胡須花白的老翰林,手撚長須,微閉雙目,仿若沉浸在對古人智慧的無限敬仰之中,良久,才緩緩開口,聲音沙啞卻透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諸位,依老夫之見,這古代水利工程之精妙,實乃我等後人難以企及。單看這築壩之法,古人憑借世代累積之經驗,選料、選址、施工,步步精準,方成就那般宏偉且經久耐用之水利奇觀。我等當潛心鑽研,力求還原古法,切不可妄加揣測,引入旁門左道,壞了這祖宗的規矩。” 言罷,他環顧四周,目光中滿是對眾人的警示之意。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附和之聲此起彼伏。王柏卻在一旁靜靜聽完,不動聲色。待眾人的目光如聚光燈般齊聚於他身上時,他才不緊不慢地站起身來,身姿挺拔如鬆,眼神清澈而堅定:“諸位先生,晚輩聽聞這古代水利工程確有諸多令人稱道之處,前輩所言,亦是真知灼見。然晚輩鬥膽以為,時代如滾滾洪流,奔騰向前,當下之形勢與古時已然大不相同。” 他微微頓了頓,目光掃視全場,見眾人麵露詫異之色,才繼續說道,“就拿水源的探尋來說,古人憑借肉眼觀察、經驗判斷,雖能覓得一些水源,可諸位試想,若如今借助一些新的工具,譬如特製的探測儀,運用物理之原理,便能深入地下,精準勘測水源方位、儲量,相較古法,豈不是事半功倍?如此一來,既能節省人力、物力,又能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成效,惠及萬民,豈不妙哉?”


    此語一出,仿若一顆重磅炸彈在這靜謐的書齋內轟然炸響。眾人先是一愣,仿若聽聞了什麽天外來音,眼神中滿是驚愕與茫然。緊接著,便有幾位資曆頗深的翰林麵露慍色,眉頭緊鎖,目光如利劍般刺向王柏,那眼神仿佛在說:這毛頭小子,怎敢在這神聖的翰林院大放厥詞,壞了我等研討學問的規矩!


    一位白麵書生率先發難,他 “嗖” 地一下站起身來,長袖一甩,滿臉漲得通紅:“王編修,你這話可就離譜了!這可是翰林院,是我大乾朝的學術聖地,你所言的什麽探測儀,莫不是從哪本野史雜記中看來的奇技淫巧,在此胡言亂語,混淆視聽!”


    王柏並未動怒,他早料到會遭遇這般狂風暴雨般的反對。隻是微微一笑,神色從容淡定,仿若一位智慧的禪師麵對懵懂的信徒:“諸位莫急,且聽我細細道來。這探測儀並非憑空臆想之物,實乃依據一些科學之理製成。就如同磁石吸鐵,世間萬物皆有其特性與規律,我們若能加以利用,便能開拓新的視野,解決諸多現實難題。” 說著,他信手拈來桌上的一支毛筆,以筆代儀,比劃著解釋起探測儀的工作原理,言辭簡潔明了,卻又句句切中要害。


    盡管多數人依舊眉頭緊鎖,滿臉狐疑,仿若頑固的磐石難以撼動,但王柏還是敏銳地捕捉到,有少數年輕學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之光。他們平日裏或許也對這陳腐的學風心生厭倦,隻是囿於資曆尚淺、環境威壓,未曾敢表露心聲。此刻,王柏的話語仿若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悄然照進了他們心底那處渴望變革的黑暗角落。


    又一迴,眾人圍坐探討治國理政之道,話題聚焦於賦稅征收。一位老翰林手捧一本泛黃的古籍,神情莊重肅穆,仿若那古籍之中藏著治國的終極密碼:“依古法,賦稅當按戶等征收,此乃祖宗成法,曆經數朝檢驗,既能維護階層穩定,確保朝廷財源,又能彰顯公序良俗。我等斷不可輕易更改,以免動搖國本。”


    王柏卻微微搖頭,輕聲歎息:“先生,晚輩以為,按戶等征收賦稅,看似公平,實則弊端諸多。如今民間貧富不均,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若一味照搬古法,貧者負擔過重,易生民怨,於國不利。不妨參考一種按土地實際占有量與產出征收賦稅的方法,既能保障朝廷收入,又能減輕貧民負擔,促進社會公平穩定,何樂而不為呢?”


    這一番話,再度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反對之聲如潮水般湧來,有人拍案而起,斥責王柏離經叛道;有人冷笑連連,質疑他是想借此嘩眾取寵,博取名聲。但王柏不為所動,他耐心地與那些願意傾聽的年輕學子交流,用通俗易懂的例子闡述現代稅收理念的合理性。


    在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王柏愈發清晰地意識到,改變這股根深蒂固的迂腐之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仿若一棵盤根錯節的古樹,紮根於翰林院的每一寸土壤,想要徹底拔除,非得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巧妙的策略以及長久的耐心不可。於是,他決定從那些年輕學子入手,私下裏與他們頻繁交流,分享更多的現代知識理念。從天文地理到數理化生,從工程技術到社會管理,他仿若一位無私的導師,傾囊相授。


    這些年輕學子,起初雖還有些懵懂迷茫,但在王柏的悉心引導下,仿若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貪婪地汲取著新知識的養分。他們的思維愈發活躍,眼中的光芒也越來越亮。漸漸地,在他們的日常研討中,開始不自覺地融入一些現代理念,雖隻是星星之火,卻足以讓這沉悶的翰林院泛起一絲希望的漣漪。


    而在朝堂之上,王柏引入現代知識理念的舉動,也悄然傳入了皇帝耳中。皇帝聽聞,心中頗為好奇,他深知大乾朝傳承數百年,諸多規矩、學問皆是祖宗所定,如今王柏卻欲破舊立新,究竟能闖出怎樣一番天地,他拭目以待。同時,嚴嵩一黨也察覺到了這股新風的湧動,他們視之為對自身權威的挑戰,心中暗恨,開始謀劃著如何打壓王柏,阻止這股翰林新風繼續蔓延。


    日子一天天過去,王柏在翰林院的努力,仿若在黑暗的土壤中埋下的種子,悄然生根發芽。盡管前路荊棘密布,阻力重重,但他堅信,隻要持之以恆,終能讓這棵代表著革新與希望的幼苗茁壯成長,為大乾朝的翰林院,乃至整個朝堂,帶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王柏獨自站在翰林院的庭院中,望著夜空,心中默默規劃著下一步的行動。他知道,自己已然點燃了一把火,接下來,便是要讓這火勢越燒越旺,照亮大乾朝前行的道路,哪怕要麵對狂風驟雨,也絕不退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警係統,助我縱橫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啊哦咦啊哦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啊哦咦啊哦咦並收藏紅警係統,助我縱橫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