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姑姐家事
穿越五九年:開局就代嫁給妹夫 作者:榮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到打粥處,看到任百裏在排隊,他的前麵排著任百冬,小家夥的手上拿著一個打了粥的碗。
有些人看不過,沒好氣道:
“任百冬,你都打完粥了,還站在前麵幹什麽?”
任百冬翻著白眼,
“我替我三嫂站,怎麽的,不行啊?”
“當然不行,你嫂子是你嫂子,你是你,憑什麽替她站啊,該不會在家沒地位,被你三哥壓著在這裏排隊吹冷風吧!”
眾人聽著笑了起來。
任百裏眼睛一橫,
“要打架嗎?”
短短四字,把笑聲頓時壓了下去,村裏人都知道任百裏平時還好,笑嗬嗬的,人一但變臉,那就是你死我活,當時可能不會打,之後絕對小動作不斷,整都要整死你。
眾人隻能閉嘴,梅穀雨走了過去,任百冬把手上的粥往三嫂手上一放,
“三嫂,天冷,我喝我的粥,我替你排隊。”
梅穀雨笑著道:
“我來排吧,你都打過一次了,打飯大娘不會給你粥的。”
“可是——”
任百冬還想說,卻被梅穀雨拉出隊伍,看著三嫂頂上,小家夥隻能作罷。
“那就算了吧,嫂子,明天我打算去看易子木,你要去嗎?”
已經好久沒看好友了,任百冬有些想念了,任百裏在一旁道:
“易子木走了。”
任百冬有些聽不明白,疑惑的看著三哥,任百裏覺得這裏不是說話地方,
“迴去告訴你。”
任百冬沒有反對,也沒迴去,站在一旁等著,好不容易等哥嫂打完粥,三人往迴走,路上才聽明原因。
知道易子木有個將軍親爺爺,任百冬也替他高興,隻是好友的離開,他難免有些傷感。
說完正事,梅穀雨就問:
“大姐不是帶著鐵牛和銅牛迴來了麽,他們人呢?”
任百冬嘴巴一撇,
“背了一袋玉米麵就走了。”大姐迴來就是打秋風的。
任百裏卻有些擔心,“這次看大姐,她好像瘦了許多。”
梅穀雨也注意到了,確實瘦了許多,這年頭家家戶戶不好過,瘦是正常的。
迴家的路上碰到了往家走的婆婆,這位紅著眼睛被任百秋扶著。
梅穀雨心提了上來,難道大姑姐家裏出事了?
這可不妙啊!
想到公婆總是把麻煩往自己這邊推,幾個兒女她全都負責,就差任百春了,怕再次被公婆算計接手,想想,她還是不問了。
裝成沒看到的樣子,走在最後麵,一行人進了家門,梅穀雨為了自己肚裏兩個娃,總是躲在房裏,進空間吃飯,一迴到家就進自己房間休息。
任百裏陪著家人在堂屋吃飯,直到八點多才迴來。
跟梅穀雨講起了大姐的事情。
任百春當年學習不錯,但長了個戀愛腦,初三那年看上了同學洪大貴。
別看這家夥虎裏虎氣,但人家父母是鎮上的,吃的是公家飯,上麵有大哥,下麵有小弟,他這個夾在中間的往往就是被忽略的一個。
洪大貴父親是獨子,父母都在鄉下,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順,這個被忽略的孩子,就理所應當的送到了鄉下,理由是代替父母陪伴爺奶。
為了奔赴愛情,任百春初中一畢業就嫁人了。
自然就嫁到了鄉下,也就是附近的洪家村。
洪大貴爺奶性子還可以,再加上娘家幫襯,本來小夫妻倆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可有一天,洪大貴爹娘突然迴村,說老大要成婚要工作,手裏差錢,於是迴家找父母要。
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是老太太命根子,大孫子結婚還差錢,於是把家底全拿出來。
不夠,於是爺奶爹娘把主意打到了老二一家身上,洪大貴父母一頓餅畫下去,說隻要給兩百塊錢,就能在鎮上找份工作。
於是任百春他們信了,借錢給父母,為了早日得到工作,任百春還時不時的,從娘家拿些好東西送到婆婆家去。
結果幾年下來,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工作卻沒消息了。
問公婆,這倆就拖,結果夫妻倆欠了一屁股的債,隻能下死力的做。
轉眼到了荒年,債主紛紛找上門,任百春夫妻實在受不了了,二人一合計,找到鎮上婆家,把話敞開了問。
問他們錢也出了,工作為什麽幾年沒到位。
婆婆也不遮著藏著,直接把話說開,說工作給了大兒媳,至於他們的錢,就當孝敬父母了,以後不用他們夫妻養老。
這下把任百春氣得當場發威,自己借錢買工作,臨了工作是別人的,財產還不能繼承。
於是雙方打了起來,洪大貴為了維護媳婦,推了大嫂一下,把人推流產了,這下好了,人送到醫院,洪大貴也被公安抓走了。
任百春帶著孩子求著婆家人,最後倒賠大嫂五十塊,才把洪大貴放出來。
洪大貴出來人就病了,任百春帶著孩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迴娘家求助。
難怪這次這麽久才迴,難怪婆婆紅了眼睛,這是心疼閨女。
任百裏歎著氣,
“媳婦,你說我大姐該怎麽辦啊!”
梅穀雨躺在床上冷聲道:
“叫我說,幹脆讓洪大貴跟家人斷絕關係。”
任百裏又問,“我姐夫對家人很在意,他是不會答應的。”
人性就是這樣,越缺愛,就越想得到愛,洪大貴從小就缺親情,當然最在意親情,梅穀雨早猜到了,
“那就離婚唄,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離了再找個貼心的。”
拖後腿的婆家,就該快甩,免得拉進泥潭,跟著一起受苦受難。
任百裏不可置信的看著媳婦,腦中隻有那麽一句: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
我艸,老子打死也不去當兵。
萬一他犧牲了,她媳婦分分鍾找下家啊!
……
1960年的春節,掛山村特別的安靜,除了大鍋飯比平時濃了些,沒有更多的驚喜。
任家人除了愛睡覺的梅穀雨,這會兒都坐在堂屋的火堆旁守著年夜,李月娥看著外麵,歎了口氣,
“若是往年,這會兒早放鞭炮了。”
有些人看不過,沒好氣道:
“任百冬,你都打完粥了,還站在前麵幹什麽?”
任百冬翻著白眼,
“我替我三嫂站,怎麽的,不行啊?”
“當然不行,你嫂子是你嫂子,你是你,憑什麽替她站啊,該不會在家沒地位,被你三哥壓著在這裏排隊吹冷風吧!”
眾人聽著笑了起來。
任百裏眼睛一橫,
“要打架嗎?”
短短四字,把笑聲頓時壓了下去,村裏人都知道任百裏平時還好,笑嗬嗬的,人一但變臉,那就是你死我活,當時可能不會打,之後絕對小動作不斷,整都要整死你。
眾人隻能閉嘴,梅穀雨走了過去,任百冬把手上的粥往三嫂手上一放,
“三嫂,天冷,我喝我的粥,我替你排隊。”
梅穀雨笑著道:
“我來排吧,你都打過一次了,打飯大娘不會給你粥的。”
“可是——”
任百冬還想說,卻被梅穀雨拉出隊伍,看著三嫂頂上,小家夥隻能作罷。
“那就算了吧,嫂子,明天我打算去看易子木,你要去嗎?”
已經好久沒看好友了,任百冬有些想念了,任百裏在一旁道:
“易子木走了。”
任百冬有些聽不明白,疑惑的看著三哥,任百裏覺得這裏不是說話地方,
“迴去告訴你。”
任百冬沒有反對,也沒迴去,站在一旁等著,好不容易等哥嫂打完粥,三人往迴走,路上才聽明原因。
知道易子木有個將軍親爺爺,任百冬也替他高興,隻是好友的離開,他難免有些傷感。
說完正事,梅穀雨就問:
“大姐不是帶著鐵牛和銅牛迴來了麽,他們人呢?”
任百冬嘴巴一撇,
“背了一袋玉米麵就走了。”大姐迴來就是打秋風的。
任百裏卻有些擔心,“這次看大姐,她好像瘦了許多。”
梅穀雨也注意到了,確實瘦了許多,這年頭家家戶戶不好過,瘦是正常的。
迴家的路上碰到了往家走的婆婆,這位紅著眼睛被任百秋扶著。
梅穀雨心提了上來,難道大姑姐家裏出事了?
這可不妙啊!
想到公婆總是把麻煩往自己這邊推,幾個兒女她全都負責,就差任百春了,怕再次被公婆算計接手,想想,她還是不問了。
裝成沒看到的樣子,走在最後麵,一行人進了家門,梅穀雨為了自己肚裏兩個娃,總是躲在房裏,進空間吃飯,一迴到家就進自己房間休息。
任百裏陪著家人在堂屋吃飯,直到八點多才迴來。
跟梅穀雨講起了大姐的事情。
任百春當年學習不錯,但長了個戀愛腦,初三那年看上了同學洪大貴。
別看這家夥虎裏虎氣,但人家父母是鎮上的,吃的是公家飯,上麵有大哥,下麵有小弟,他這個夾在中間的往往就是被忽略的一個。
洪大貴父親是獨子,父母都在鄉下,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順,這個被忽略的孩子,就理所應當的送到了鄉下,理由是代替父母陪伴爺奶。
為了奔赴愛情,任百春初中一畢業就嫁人了。
自然就嫁到了鄉下,也就是附近的洪家村。
洪大貴爺奶性子還可以,再加上娘家幫襯,本來小夫妻倆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可有一天,洪大貴爹娘突然迴村,說老大要成婚要工作,手裏差錢,於是迴家找父母要。
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是老太太命根子,大孫子結婚還差錢,於是把家底全拿出來。
不夠,於是爺奶爹娘把主意打到了老二一家身上,洪大貴父母一頓餅畫下去,說隻要給兩百塊錢,就能在鎮上找份工作。
於是任百春他們信了,借錢給父母,為了早日得到工作,任百春還時不時的,從娘家拿些好東西送到婆婆家去。
結果幾年下來,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工作卻沒消息了。
問公婆,這倆就拖,結果夫妻倆欠了一屁股的債,隻能下死力的做。
轉眼到了荒年,債主紛紛找上門,任百春夫妻實在受不了了,二人一合計,找到鎮上婆家,把話敞開了問。
問他們錢也出了,工作為什麽幾年沒到位。
婆婆也不遮著藏著,直接把話說開,說工作給了大兒媳,至於他們的錢,就當孝敬父母了,以後不用他們夫妻養老。
這下把任百春氣得當場發威,自己借錢買工作,臨了工作是別人的,財產還不能繼承。
於是雙方打了起來,洪大貴為了維護媳婦,推了大嫂一下,把人推流產了,這下好了,人送到醫院,洪大貴也被公安抓走了。
任百春帶著孩子求著婆家人,最後倒賠大嫂五十塊,才把洪大貴放出來。
洪大貴出來人就病了,任百春帶著孩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迴娘家求助。
難怪這次這麽久才迴,難怪婆婆紅了眼睛,這是心疼閨女。
任百裏歎著氣,
“媳婦,你說我大姐該怎麽辦啊!”
梅穀雨躺在床上冷聲道:
“叫我說,幹脆讓洪大貴跟家人斷絕關係。”
任百裏又問,“我姐夫對家人很在意,他是不會答應的。”
人性就是這樣,越缺愛,就越想得到愛,洪大貴從小就缺親情,當然最在意親情,梅穀雨早猜到了,
“那就離婚唄,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離了再找個貼心的。”
拖後腿的婆家,就該快甩,免得拉進泥潭,跟著一起受苦受難。
任百裏不可置信的看著媳婦,腦中隻有那麽一句: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滿街跑。
我艸,老子打死也不去當兵。
萬一他犧牲了,她媳婦分分鍾找下家啊!
……
1960年的春節,掛山村特別的安靜,除了大鍋飯比平時濃了些,沒有更多的驚喜。
任家人除了愛睡覺的梅穀雨,這會兒都坐在堂屋的火堆旁守著年夜,李月娥看著外麵,歎了口氣,
“若是往年,這會兒早放鞭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