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比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這天早上,隊員們提前趕到食堂吃了早飯,收拾好行裝後就在廣場集合完畢。在廣場的另一側,編了號的幾輛軍車一字排開,駕駛員正坐在車上待命。


    不一會,袁維群政委和王智銘主任等領導從辦公樓走了出來。到達操場後袁維群政委簡單地講了幾句後,所有人就開始登車。由隊員們組成的航天隊坐上大巴車,武澤和蘇菲以及醫療中心的幾個護士坐上了後麵的醫療救護車,最後在兩輛小車帶隊下,車隊向比賽場地駛去。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各地區比較流行。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迴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就以劃龍舟的方式,紀念屈原憂國憂民之情。在經曆了功利性、紀念性和競技性三種基本形態後,賽龍舟這種民俗活動演變成為一項水上運動。


    活動先後傳入鄰國,也曾被列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前在賽龍舟前都會舉行各種祭祀,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儀式已經被摒棄,隻保留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儀式,例如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用民間的話說是“圖個吉利”,用以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武澤一行到達時,比賽現場早已人山人海。


    醫療小組的位置在主席台的一側,這是會務組專門用鋼管和帆布臨時架設的一間小屋,小屋裏擺放了桌椅,還配置了一張小床用以急救之用。醫療小組的主要任務是保障隊員的安全。


    幾個人把隨車帶來的醫療用品從車上搬了下來,布置好了以後就坐在小屋裏閑聊著,等待著比賽的開始。小屋距河邊約十幾米的距離,寬闊的河流橫在前麵,視線非常好。


    主席台的兩邊是觀眾席,市裏各政府機關、企業人員和一些受邀代表已經陸續就坐;主席台上暫時還空著,一條白色的桌布覆蓋在台前的桌麵上,等待著主客就位;主席台的兩側,設置了兩個旗台,旗杆上飄揚幾麵國旗。


    武澤注意數了一下,從國旗上判斷,今天共有六個國家代表隊參加;在河的對岸也插上了彩旗,再配上現場廣播裏播放的音樂聲,現場一片節日的氣氛。


    幾個護士也被這熱鬧的場景所吸引,喜滋滋地拿出手機準備到外麵拍照。“別跑遠了,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喲,”蘇菲囑咐說。


    “知道了,就在旁邊,”剛要走,一個護士迴頭看到蘇菲正坐在桌子後麵用筆寫著什麽,就說,“蘇醫生你坐好,我給你拍一張。”


    “好吧,拍吧,”蘇菲說完整理了一下衣服,右手支撐著下巴,麵向左側雙唇微閉,擺出了深沉的造型。剛拍完,武澤正好從外麵迴來了,看見蘇菲在拍照就停下了腳步,心想,等她拍完再過去。


    “武醫生,和蘇醫生一起拍一張吧,作個紀念,”一個護士說。


    這一下真讓武澤有點進退兩難,不知道是拍還是不拍,蘇菲也沒有說話,既沒表示不拍,也沒說拍,隻是看著武澤,武澤還在躊躇間,隻聽護士催促道,“武醫生快點嘛,磨磨蹭蹭的。”


    蘇菲還是沒有說話,隻是稍微向旁邊讓了讓。


    “那好吧,”武澤說完就走到桌子後麵與蘇菲並排坐在了一起,他坐直了身子,擺出了拍照的架勢。


    護士舉起了手機剛要拍,看到兩人坐得比較開,就說,“你們靠近一點,太開了不好看。”


    “你們兩個不要這麽嚴肅好不好,高興一點,”另一個說。


    蘇菲說,“拍你的,哪有那麽多事,”嘴上雖這樣說,身體還是不自覺地稍微向武澤這邊靠了靠。武澤也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向中間靠近了一點。


    “好了。”


    “拿來我看看。”


    蘇菲拿過手機,隻見兩人端直了身體,麵帶微笑地看著鏡頭。屏幕上的蘇菲自然地微張著嘴,露出了半截雪白的牙齒。拍照時兩人都覺得已經坐得很端直了,但在照片裏,兩個人的頭都微微地向中間傾斜了一點。


    護士說,“好了,手機先給我,迴去再看吧,我要走了。”


    “記得發給我喲。”


    “也給我發一張哈。”


    “知道了,”說完就不見了人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