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傑納木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摩索巴,二兒子薩艾納斯,三兒子比倫納。


    按照傳統,由大兒子接班是名正言順的,既是傳統,也是規矩。但是,天下的事,往往就出在“但是”上。二兒子薩艾納斯常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立下了累累戰功,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關鍵的問題在於,二兒子的手下還有一幫忠實的部下,這些人都跟隨著薩艾納斯身經百戰,個個都是軍中猛將,如果處理不當,必將禍起蕭牆,摩索巴能否應對得了?一想起大兒子摩索巴,老國王就有些傷感。


    那一年,帕傑納木娶了一位名門望族的女兒。對於這門婚事,也許是原配的緣故,帕傑納木投入了較多的感情,他特別喜歡這個溫柔、精致的妻子。人品上,妻子也有母儀天下的風範。結婚一年後,漂亮的妻子就給他生下了兒子摩索巴,但不幸的是,沒過兩年,妻子就因病去世,這讓帕傑納木萬分悲痛。


    他內心裏總覺得對不起妻子,主要原因是那些年他四處征戰,大部分時間都過著軍旅生活,迴到家也把大部分精力處理日常事務,給予妻子的時間確實不多,一旦失去了以後,才意識到是丈夫的失職,於是他把更多的愛給予了大兒子摩索巴。


    帕傑納木也是有意培養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較多時間都在宮內幫助處理朝政。摩索巴不擅於舞刀弄槍,待成人後,很多事務都交由摩索巴處置,經過長時間的曆練,他成了帕傑納木的助手,摩索巴接替大位似乎已經成了遲早的事,自然而然地,在摩索巴身邊圍著一眾大臣,其中內務大臣西塞斯和乙支達就是摩索巴最重要的謀臣。


    但是,帕傑納木清楚地知道,摩索巴還缺少做為城主的胸懷與度量。他隻顧及眼前的利益。他還需要老城主扶持。


    與大兒子摩索巴相比,二兒子薩艾納斯與摩索巴相比小了六歲。那是因為自從愛妻去世後,帕傑納木一時難以從悲痛中解脫出來,眾臣勸他再婚,卻總擺脫不了對前妻的思念,婚事一拖再拖。


    但是,做為城主,怎麽能夠沒有妻子呢?城邦怎麽能夠沒有女主人呢?最後,在拖了幾年後又迎娶了一位貴族的女子。第二任妻子接二連三地給帕傑納木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新生命的到來,給帕傑納木帶來了新的快樂。


    與摩索巴不同的是,二兒子薩艾納斯從小就好動,長大後更是喜歡舞刀弄槍,膽大好為。帕傑納木也有意培養他帶兵打仗能力,長大後就隨軍出征,與帕傑納木出生入死,經過多年戰場上的曆練,成為帕傑納木的得力助手。在征服諸城邦的過程中,三分功勞有其一。


    長期統兵打仗,手底下自然也有一幫忠實部將,無形之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在帕傑納木眼裏,不論前妻後妻所生,都是自己的兒子,沒有內外。也曾經有那麽一刻,看到一文一武兩個兒子輔佐自己,帕傑納木頗為自豪。


    但是,在平靜的表象下麵卻暗流湧動。


    隨著薩艾納斯戰功越來越大,勢力也隨之加強,自然對大位有了覬覦之心。薩艾納斯不敢想象,在摩索巴手下做一個臣子是什麽樣的感受。作為有智慧又有缺陷的物種,人的狂妄程度與權力大小成正比。


    或許,薩艾納斯必須要像其他臣子那樣,隻有唯唯諾諾才能生存下去。即或這樣,以摩索巴的為人,再加上他手下那幾個陰險奸臣,估計薩艾納斯自己想要和平也不可得,到了那個時候,一切就由不得他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摩索巴的威脅,並不在於他做了什麽。


    試想,新君初登大位,手下有這麽一個手握重兵且功高蓋主的臣子,更何況還是可能頂替自己的親兄弟,還能睡得安穩嗎?這難道就是薩艾納斯餘下的生活?以薩艾納斯的性格,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他,怎麽能屈居人下呢?


    三兒子比倫納,從小與薩艾納斯一起長大,兩人也隻相差兩歲,加上又是一母所生,天生就有親近感,恰恰比倫納又屬於好靜之人,對於刀槍棍棒之事沒有興趣。長大後被帕傑納木安排在朝中任職,這對於薩艾納斯來說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薩艾納斯也非常關心這個小弟弟,經常送去大量的戰利品,讓比倫納心生好感,朝中之事就自然而然地毫無保留地傳到了薩艾納斯那裏。


    對於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老謀深算的帕傑納木早就看在眼裏。


    這種情況在帕傑納木還能掌控全局的時候,表現得還不那麽明顯。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兩人的勢力也隨之增長,這種表現也越發明顯。在帕傑納木內心裏,對於自己的左臂右膀他又能怎麽樣呢?更何況都是自己的親兒子,似乎都離不開他們。


    俗話說得好,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禍起蕭牆必生內亂,內亂必有外人幹政,自己建立的霸業有可能毀於一旦,類似這樣的事情曆史上並不少見。一想到這裏就不免有些傷心。


    不過,對於在權力中心遊戲多年的帕傑納木來說,也並非一籌莫展,也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他知道,如果對方是敵人的話,弱敵是最重要的手段,就要將其分化瓦解,使其不至於抱團之後難以攻破。而現在麵對的卻是自己的兒子,目的不是要戰勝他們,而是要盡力使其團結,不至於被外賊趁虛而入。


    盡管這很難做到,但他又能怎樣呢?隻有努力使兩個勢力保持著某種平衡。他相信,隻有當他們勢均力敵的時候,才不至於擔心的事情發生。


    在大局初定之時起,帕傑納木就陸續開始了他的計劃。他把薩艾納斯手下幾個重要的部將另行作了安排,或者封為將軍,負責城幫的防衛;或者調往邊境駐守,遠離權力中心;或者賜予豪宅財富,迴家怡誌養神。理由都是那麽冠冕堂皇——重用功臣,論功行賞。


    這些步驟,看起來是對有功之臣加官進爵,受到了重用。事實上也確實受到了重用。但明白人都能看得出來,帕傑納木演的是哪出戲,似乎也說不出什麽反對的理由來。


    對於那些有過失的部將自然就要降職處分,不再掌握軍權。當然,在他做出這些決定的時候,盡可能地把時間間隔拖得長一些,或者做得不那麽明顯。總之要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盡管在朝中沒有人反對,但明眼人都心領神會,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至少表麵上都表示讚同。


    這種做法確實削弱了薩艾納斯的勢力,但他在帕傑納木麵前表現出了大度,以眼前的形勢,他還不能與帕傑納木攤牌。但他相信,十個文臣也抵不過一個武將,隻要軍權在手就勝券在握,更何況,留在身邊的都是對自己絕對忠誠的心腹幹將,即或那些遠離都城的將軍們返城公幹時,也有不少人先進他的府第再進宮門。


    這種情況自然很快傳到了帕傑納木那裏,但這是私交,他似乎也沒有多少理由去指責,但在內心裏還是心存芥蒂?。


    唉,尾大不掉啊。


    就在這種情況下,從前方傳來了消息,有一支流浪的部族正向邊界走來——他們正是艾斯亞率領的部族。帕傑納木了解到,這支部族曾經以狩獵為生,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原居住地,正在尋找新的生存之所。


    得知這種情況,一個計劃很快就在帕傑納木腦子裏形成了。他們來的地方正好是摩索巴的領地,而那又是一片荒蕪之地,本來就沒有人耕種。如果這一族人願意留下來,並且效忠摩索巴,正好彌補他的不足,同時又可以開發那片荒涼之地,可謂一舉兩得。於是他馬上叫來了心腹乙支達,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乙支達得到指令後就帶人出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