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裏,武澤玩得最好的就算魏建智了。
魏建智的爸爸和武澤的父母同在一個研究所工作,兩家人又同住一個小區,還是同一棟樓。也因為有同事這層關係,兩家人相處得比較融洽。更為關鍵的是,兩家男主人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時間有長有短,誰家有什麽事都互相照應。偶爾也有爸爸媽媽同時不在家的時候,武澤就住到建智家,由建智的媽媽負責他的生活。這樣的情況雖然不是太多,卻加深了兩家關係,應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的話。
魏建智比武澤大了3歲,長得比較結實,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偏大。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武澤自然也不例外,在男孩子們經常玩的“戰爭遊戲”隊伍裏,也會看到武澤在裏麵“衝殺”,不過他總是跟在“隊伍”的後麵,帶頭的自然就是和建智差不多大的幾個“頭頭”。
兩個人的關係是公開的,小朋友都清楚這一點。在孩子們的世界裏,並沒有成人世界的邪惡,自然也沒有啟蒙教育後的良善,更多時候表現出一種動物性的本能,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小孩之間,總會遇到分歧、爭吵甚至爭鬥,當然,這些事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武澤身後有了這一張保護傘,很少有人去招惹他。雖然兩人沒有天天纏在一起,但在武澤的童年生活裏,建智是接觸得最多的一個。
互助為友。武澤也喜歡這個異姓哥哥,自己有好東西一定會第一時間和建智分享。
上次武思遠出差迴來,給武澤帶了一個智能航天飛機玩具,兩個人在操場上玩得好不高興。操作電動玩具,建智比武澤更順手,很快就引來了一群好奇的小玩家,吵著都要玩,爭來搶去把一隻輪子弄掉了。一見玩具壞了,都鬆開了的手,玩具掉在了地上,再沒有人敢搶了。建智見此情景不禁大聲吼叫著,非要找到最後的責任人,但是,幾隻小手都在爭搶,混亂中很難分清究竟是誰弄壞的。也許是幾隻小手同時用力的結果。
武澤從建智手上拿過遙控器試了試,沒有反應,可能裏麵也摔壞了。武澤也有些為難,這是爸爸剛給他買的,還沒有怎麽玩就壞了,怎麽給爸爸交待呢?
武澤拿著摔壞了的航天飛機,無奈地看著建智。建智當然非常不願意,竟然有人從他手上搶東西,抓住這個問問,又拉住那個查查。遇到這種事情當然沒人承認。
“不是我,我隻是摸了一下。”
“也不是我,我又沒抓在手上。”
“我玩都沒玩。”
“肯定不是我啦,我都沒有看清楚呢,”爭來吵去,也沒有什麽結果。當大家都有責任的時候,其實都沒有責任。
建智氣得抓住他認為最後一個鬆手的小孩,“你……你賠一個!”
小孩當然不會承認,兩人就爭吵了起來,推搡之下,小孩倒在了地上,哇哇地大哭起來。建智停了手。
武澤見狀也有些害怕,計較吧,無法確認究竟是誰摔壞的,不計較吧,玩具又壞了。想來想去,武澤覺得還是自己想點辦法修一下吧,於是對建智說,“沒關係,我拿迴去修一下吧,實在不行找爸爸修一修,他肯定可以修好的。”
後來,摔倒小孩的家長找到了建智家,建智的媽媽賠禮道歉後才算了事。
所以,宗文茵讓武澤去建智家借萬能膠,如果是平常時間武澤早就去了,但現在這種情況,武澤怎麽會去呢?
那架摔壞了的航天飛機就放在書櫃上麵。
院子裏到處濕漉漉的,這個時間不會有人出來玩。武澤躺在床上有些心煩意亂,眼睛在房間裏漫無目標地掃視著,無意間看到書櫃上那架航天飛機,爸爸什麽時候才能迴來呢?他迴來了就可以讓他修一修,可是到現在還沒有迴來。如果今天修不好,明天就要出差了,那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修好呢?
這是爸爸給武澤買的生日禮物——製作非常逼真的航天飛機。銀灰色機身,機身兩側各印著一麵鮮紅的五星紅旗,在紅旗下麵還印有飛船型號。特別醒目的是機身尾部呈品字型的三個引擎,格外逼真,機身下有三組車輪。尾噴口還有模擬火焰的燈光,同時還會發出特殊的音效。
武澤沒有見過真正的航天飛機,印象比較深的是民用飛機。當第一次看見停機坪上巨大的飛機時,武澤真的有些驚呆了,“真大呀!”武澤問爸爸,“飛機有多重啊?”
“機型不一樣重量也不一樣,一般幾十噸到幾百噸不等吧。”
“那我們今天坐的飛機有多重呢?”武澤追問道。
“我們今天坐的飛機起飛重量大概有50噸左右!”
“那是多重呢?”武澤對50噸重量沒有概念。
爸爸想了想說道,“我們家的車空重是2噸,加上我、你媽媽和你,應該兩噸多,就按兩噸算吧,今天我們坐的飛機大概就有25輛車重,厲害吧!”
“厲害!厲害……這麽重的飛機是怎麽飛起來的呢?”好奇心特強的武澤總是喜歡刨根問底。
好奇產生疑問,疑問引發思考,思考得出結論。
其實爸爸也喜歡武澤這樣的性格,雖然他知道,很多知識武澤聽不懂,也理解不了,但能增加一點印象也是收獲,關鍵是要滿足他的好奇心,並使之保持下去。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耐心講解。於是就把飛機的飛行原理講了一遍。武澤確實也沒有聽懂,但記住了一個名詞,“伯努利原理”。
看著眼前摔壞的航天飛機玩具,武澤總覺得它的機翼和平常看到的飛機機翼不同,沒有那麽寬大,翼、身不成比例。爸爸說太空中沒有空氣,不需要機翼來產生升力,隻要有推力,就可以在太空中飛行。航天飛機的機翼隻需要保證在進入大氣層時有足夠的升力就夠了,太大會增加額外負擔。
爸爸是研究物理學的,不論什麽問題,總是可以說出一大套武澤根本聽不懂的原理。不管怎麽說,反正武澤是相信的。
“爸爸,什麽是物理呢?”
“物理嘛,先有物,後有理。物理就是研究物質的理論。”
“哦,”武澤若有所思,“那沒有物質,就沒有理論了吧!”
“哈哈哈,沒有物質,那研究的是什麽呢?”
“那……爸爸。遙控器和航天飛機玩具沒有線連接,是怎麽遙控的呢?”
“是通過無線電連接的,隻是肉眼看不見無線電,不然怎麽控製它呢,對吧。”
“無線電是啥?”
“無線電實質是電磁波的一種類型。電磁波也是物質,隻是看不見而已。”
“看不見的話,怎麽知道它有呢?”
“可以用其它辦法探測啊。這樣給你說吧,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有兩種物質,一種是看得見的物質,包括所有我們看得見的都是,另一種是看不見的,包括所有的電磁波。”
“你不是說燈光也是電磁波嗎,怎麽看得見呢?”
“……”博學的武思遠竟然被武澤這個問題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麽迴答。
兒子的問題還真有些道理,武思遠陷入了思考。
“哦,那你研究的暗物質也是電磁波吧,不是也看不見嗎?”幸好武澤沒有再問下去,還想著暗物質的問題。
“哈哈哈,那要找到了才知道,沒有找到之前不能確定。”
爸爸說的真有道理!在武澤眼裏,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
魏建智的爸爸和武澤的父母同在一個研究所工作,兩家人又同住一個小區,還是同一棟樓。也因為有同事這層關係,兩家人相處得比較融洽。更為關鍵的是,兩家男主人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時間有長有短,誰家有什麽事都互相照應。偶爾也有爸爸媽媽同時不在家的時候,武澤就住到建智家,由建智的媽媽負責他的生活。這樣的情況雖然不是太多,卻加深了兩家關係,應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的話。
魏建智比武澤大了3歲,長得比較結實,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偏大。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武澤自然也不例外,在男孩子們經常玩的“戰爭遊戲”隊伍裏,也會看到武澤在裏麵“衝殺”,不過他總是跟在“隊伍”的後麵,帶頭的自然就是和建智差不多大的幾個“頭頭”。
兩個人的關係是公開的,小朋友都清楚這一點。在孩子們的世界裏,並沒有成人世界的邪惡,自然也沒有啟蒙教育後的良善,更多時候表現出一種動物性的本能,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小孩之間,總會遇到分歧、爭吵甚至爭鬥,當然,這些事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武澤身後有了這一張保護傘,很少有人去招惹他。雖然兩人沒有天天纏在一起,但在武澤的童年生活裏,建智是接觸得最多的一個。
互助為友。武澤也喜歡這個異姓哥哥,自己有好東西一定會第一時間和建智分享。
上次武思遠出差迴來,給武澤帶了一個智能航天飛機玩具,兩個人在操場上玩得好不高興。操作電動玩具,建智比武澤更順手,很快就引來了一群好奇的小玩家,吵著都要玩,爭來搶去把一隻輪子弄掉了。一見玩具壞了,都鬆開了的手,玩具掉在了地上,再沒有人敢搶了。建智見此情景不禁大聲吼叫著,非要找到最後的責任人,但是,幾隻小手都在爭搶,混亂中很難分清究竟是誰弄壞的。也許是幾隻小手同時用力的結果。
武澤從建智手上拿過遙控器試了試,沒有反應,可能裏麵也摔壞了。武澤也有些為難,這是爸爸剛給他買的,還沒有怎麽玩就壞了,怎麽給爸爸交待呢?
武澤拿著摔壞了的航天飛機,無奈地看著建智。建智當然非常不願意,竟然有人從他手上搶東西,抓住這個問問,又拉住那個查查。遇到這種事情當然沒人承認。
“不是我,我隻是摸了一下。”
“也不是我,我又沒抓在手上。”
“我玩都沒玩。”
“肯定不是我啦,我都沒有看清楚呢,”爭來吵去,也沒有什麽結果。當大家都有責任的時候,其實都沒有責任。
建智氣得抓住他認為最後一個鬆手的小孩,“你……你賠一個!”
小孩當然不會承認,兩人就爭吵了起來,推搡之下,小孩倒在了地上,哇哇地大哭起來。建智停了手。
武澤見狀也有些害怕,計較吧,無法確認究竟是誰摔壞的,不計較吧,玩具又壞了。想來想去,武澤覺得還是自己想點辦法修一下吧,於是對建智說,“沒關係,我拿迴去修一下吧,實在不行找爸爸修一修,他肯定可以修好的。”
後來,摔倒小孩的家長找到了建智家,建智的媽媽賠禮道歉後才算了事。
所以,宗文茵讓武澤去建智家借萬能膠,如果是平常時間武澤早就去了,但現在這種情況,武澤怎麽會去呢?
那架摔壞了的航天飛機就放在書櫃上麵。
院子裏到處濕漉漉的,這個時間不會有人出來玩。武澤躺在床上有些心煩意亂,眼睛在房間裏漫無目標地掃視著,無意間看到書櫃上那架航天飛機,爸爸什麽時候才能迴來呢?他迴來了就可以讓他修一修,可是到現在還沒有迴來。如果今天修不好,明天就要出差了,那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修好呢?
這是爸爸給武澤買的生日禮物——製作非常逼真的航天飛機。銀灰色機身,機身兩側各印著一麵鮮紅的五星紅旗,在紅旗下麵還印有飛船型號。特別醒目的是機身尾部呈品字型的三個引擎,格外逼真,機身下有三組車輪。尾噴口還有模擬火焰的燈光,同時還會發出特殊的音效。
武澤沒有見過真正的航天飛機,印象比較深的是民用飛機。當第一次看見停機坪上巨大的飛機時,武澤真的有些驚呆了,“真大呀!”武澤問爸爸,“飛機有多重啊?”
“機型不一樣重量也不一樣,一般幾十噸到幾百噸不等吧。”
“那我們今天坐的飛機有多重呢?”武澤追問道。
“我們今天坐的飛機起飛重量大概有50噸左右!”
“那是多重呢?”武澤對50噸重量沒有概念。
爸爸想了想說道,“我們家的車空重是2噸,加上我、你媽媽和你,應該兩噸多,就按兩噸算吧,今天我們坐的飛機大概就有25輛車重,厲害吧!”
“厲害!厲害……這麽重的飛機是怎麽飛起來的呢?”好奇心特強的武澤總是喜歡刨根問底。
好奇產生疑問,疑問引發思考,思考得出結論。
其實爸爸也喜歡武澤這樣的性格,雖然他知道,很多知識武澤聽不懂,也理解不了,但能增加一點印象也是收獲,關鍵是要滿足他的好奇心,並使之保持下去。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耐心講解。於是就把飛機的飛行原理講了一遍。武澤確實也沒有聽懂,但記住了一個名詞,“伯努利原理”。
看著眼前摔壞的航天飛機玩具,武澤總覺得它的機翼和平常看到的飛機機翼不同,沒有那麽寬大,翼、身不成比例。爸爸說太空中沒有空氣,不需要機翼來產生升力,隻要有推力,就可以在太空中飛行。航天飛機的機翼隻需要保證在進入大氣層時有足夠的升力就夠了,太大會增加額外負擔。
爸爸是研究物理學的,不論什麽問題,總是可以說出一大套武澤根本聽不懂的原理。不管怎麽說,反正武澤是相信的。
“爸爸,什麽是物理呢?”
“物理嘛,先有物,後有理。物理就是研究物質的理論。”
“哦,”武澤若有所思,“那沒有物質,就沒有理論了吧!”
“哈哈哈,沒有物質,那研究的是什麽呢?”
“那……爸爸。遙控器和航天飛機玩具沒有線連接,是怎麽遙控的呢?”
“是通過無線電連接的,隻是肉眼看不見無線電,不然怎麽控製它呢,對吧。”
“無線電是啥?”
“無線電實質是電磁波的一種類型。電磁波也是物質,隻是看不見而已。”
“看不見的話,怎麽知道它有呢?”
“可以用其它辦法探測啊。這樣給你說吧,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有兩種物質,一種是看得見的物質,包括所有我們看得見的都是,另一種是看不見的,包括所有的電磁波。”
“你不是說燈光也是電磁波嗎,怎麽看得見呢?”
“……”博學的武思遠竟然被武澤這個問題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麽迴答。
兒子的問題還真有些道理,武思遠陷入了思考。
“哦,那你研究的暗物質也是電磁波吧,不是也看不見嗎?”幸好武澤沒有再問下去,還想著暗物質的問題。
“哈哈哈,那要找到了才知道,沒有找到之前不能確定。”
爸爸說的真有道理!在武澤眼裏,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