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軍崩潰在即,但是狄仁傑絲毫不亂。
他的大腦快速轉動,瞬間就做出了緊急部署。
“權大將軍,你立刻率左衛主力結陣,擋住敵人的重騎兵,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孝傑,你立刻率右威衛主力,迅速後撤兩裏路,再次結成大陣,以接應左衛大軍後撤!”
“想來到了那個距離,敵軍的重騎兵早已乏力,若是他們還敢追擊,就直接將其殲滅!”
“是!”
“權大將軍,一定要保重!”
“大帥放心,末將誓死不辱使命!”
“兄弟們,迅速結陣,跟這該死的重騎兵拚了!”
看著轉身拚命的權善才,狄仁傑壓下沉重的心情,與王孝傑一起,率領右威衛主力,快速後退兩裏路結陣!
而此時張天麟率領的甲裝具騎,已經撞進了七零八落的周軍陣中,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左衛主力衝散!
看著正在指揮的權善才,張天麟直接一戟將他的兵器打飛,使用巧勁將他拍暈,讓手下將其俘虜!
隨後而來的漢部精騎,迅速將左衛主力分割包圍,勸其投降!
“左衛大將軍權善才,已被我軍俘虜,投降不殺!”
“狄仁傑已經逃走,你們被拋棄了,速速投降,不要做無謂的抵抗!”
果然,底層的士兵,並不知道狄仁傑的策略,以為自己被拋棄了,而且大將軍已經被俘,就直接放下手中的兵器,向漢軍投降了!
“尊主,斷後的周軍,除去戰死的,其餘的全部投降!”
“據斥候探報,逃走的周軍約有八萬多人,在前方兩裏處,重新又結成大陣!”
“尊主,我們要繼續進攻嗎?”
“不用了!”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天下僅此一人而已!”
“在本尊的連環計下,還能保持如此清醒的頭腦,快速做出準確判斷,讓權善才率領左衛主力斷後,從而保存了右威衛主力!”
“真可謂是臨危不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當機立斷,行事果決,有古之名將之風!”
“如今重騎兵已經乏力,周軍仍有八萬精銳,剛才的大戰,我軍已是人困馬乏,頗有傷亡,若是再強行攻擊,隻怕會得不償失!”
“隨著我們搬空河北的計劃展開,各處已有士紳豪傑,組織家丁遊俠,與我們作對,不可不防!”
“報!啟稟尊主,被圍困在魏州的張子龍,趁著我們大軍調走,與狄仁傑決戰之機,率部突出魏州,襲擊我軍側後!”
“嗯,本尊知道了!”
“傳令下去,大軍迅速打掃戰場,押送俘虜北撤,返迴幽州!”
“是!”
聽到斥候探報,張天麟知道,影子已經在開始執行計劃,整編各地的遊俠家丁,收複河北諸州之地!
在打掃完戰場之後,大軍押送俘虜開始北歸!
在撤退到魏州境內時,被張子龍率軍夜襲,救出了左衛大將軍權善才,還有部分左衛將士。
而張天麟也趁機和影子互換身份,再次以張子龍的身份,迴歸到大周陣營之中!
次日,狄仁傑率右威衛主力,趕到了魏州城下,張子龍趕忙前去拜見。
“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狄仁傑,參見相王殿下!”
“狄大帥,小王有禮!”
“罪將張子龍,參見大帥!”
“敗將權善才,參見大帥!”
“子龍,善才,快快請起,你們都辛苦了!”
“大帥,末將喪師失地,折損朝廷大軍三十萬,差點令相王身陷囹圄,請大帥治罪!”
“好了,子龍,快起來!”
“事情本帥都知道了,實在是敵軍太過強大,此非戰之罪也,你也不必太過自責!”
“是啊,大帥言之有理,末將不也是一敗塗地,連自己也被漢軍俘虜,張將軍就不要再介懷了!”
“權大將軍說的在理,子龍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麵對如此強敵,還能收攏數萬潰兵,保護相王退往魏州堅守!”
“隨後更是積極備戰,整編遊俠家丁,夜襲漢軍營地,救出大將軍權善才,真可謂是功莫大焉!”
“大帥不予以見責,末將已是羞慚萬分,如此誇功褒獎,末將實在是愧不敢當!”
狄仁傑又寬慰了一番,才隨眾人進入魏州城。
大元帥行轅就設在刺史府,眾人來到刺史府大堂,狄仁傑高坐主位,升帳點將。
“報!”
“稟告大帥,漢部大軍已撤退至定州、瀛洲一線,並調集大量俘虜,深溝高壘,正在修建永久防線!”
“再探!”
“是!”
“對於漢軍撤退,修建防線死守,大家有什麽看法!”
“大帥,漢軍戰線過長,定是被河東諸軍襲擾,後勤輜重已是不堪重負,故而退往幽州!”
“大帥,末將以為,漢軍劫掠河北諸州,致使各地遊俠四起,士紳組織家丁,紛紛奮起反抗,漢軍大勢已去,才不得不退!”
“......”
“子龍,你怎麽看?”
“大帥,末將以為,漢軍撤退有五點理由!”
“其一,我軍雖遭逢大敗,但是右威衛主力尚存,其他的府兵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人,對漢軍構成極大的威脅!”
“其二,其劫掠河北諸州,大失士紳人心,各地群起響應,紛紛奮起抵抗,漢軍根本待不下去!”
“其三,漢軍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輜重全都在河東兵馬的襲擊範圍,他們根本無法持久作戰!”
“其四,漢軍腹背受敵,他們草原的西邊有突厥,北邊有鐵勒諸部,都在虎視眈眈,他們不敢全力南下!”
“其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大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產富饒,可以源源不斷的組建軍隊,轉運糧草物資,他們根本耗不過我們,所以隻能撤退!”
“嗯,子龍言之有理!”
“孝傑、善才、子龍!”
“末將在!”
“你三人迅速率軍北上,趕往定州、瀛洲一線,建立營壘工事防線,與漢軍形成對峙狀態,穩住當前的局勢,切不可讓漢軍再次南下!”
“是,末將領命!”
三人領兵走後,狄仁傑快速穩定人心,恢複河北諸州的生產。
狄仁傑不愧是千古名相,不過短短三天時間,就已經將河北諸州穩定下來!
幾乎是傳檄而定,其名望之高,可見一斑!
他的大腦快速轉動,瞬間就做出了緊急部署。
“權大將軍,你立刻率左衛主力結陣,擋住敵人的重騎兵,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孝傑,你立刻率右威衛主力,迅速後撤兩裏路,再次結成大陣,以接應左衛大軍後撤!”
“想來到了那個距離,敵軍的重騎兵早已乏力,若是他們還敢追擊,就直接將其殲滅!”
“是!”
“權大將軍,一定要保重!”
“大帥放心,末將誓死不辱使命!”
“兄弟們,迅速結陣,跟這該死的重騎兵拚了!”
看著轉身拚命的權善才,狄仁傑壓下沉重的心情,與王孝傑一起,率領右威衛主力,快速後退兩裏路結陣!
而此時張天麟率領的甲裝具騎,已經撞進了七零八落的周軍陣中,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左衛主力衝散!
看著正在指揮的權善才,張天麟直接一戟將他的兵器打飛,使用巧勁將他拍暈,讓手下將其俘虜!
隨後而來的漢部精騎,迅速將左衛主力分割包圍,勸其投降!
“左衛大將軍權善才,已被我軍俘虜,投降不殺!”
“狄仁傑已經逃走,你們被拋棄了,速速投降,不要做無謂的抵抗!”
果然,底層的士兵,並不知道狄仁傑的策略,以為自己被拋棄了,而且大將軍已經被俘,就直接放下手中的兵器,向漢軍投降了!
“尊主,斷後的周軍,除去戰死的,其餘的全部投降!”
“據斥候探報,逃走的周軍約有八萬多人,在前方兩裏處,重新又結成大陣!”
“尊主,我們要繼續進攻嗎?”
“不用了!”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天下僅此一人而已!”
“在本尊的連環計下,還能保持如此清醒的頭腦,快速做出準確判斷,讓權善才率領左衛主力斷後,從而保存了右威衛主力!”
“真可謂是臨危不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當機立斷,行事果決,有古之名將之風!”
“如今重騎兵已經乏力,周軍仍有八萬精銳,剛才的大戰,我軍已是人困馬乏,頗有傷亡,若是再強行攻擊,隻怕會得不償失!”
“隨著我們搬空河北的計劃展開,各處已有士紳豪傑,組織家丁遊俠,與我們作對,不可不防!”
“報!啟稟尊主,被圍困在魏州的張子龍,趁著我們大軍調走,與狄仁傑決戰之機,率部突出魏州,襲擊我軍側後!”
“嗯,本尊知道了!”
“傳令下去,大軍迅速打掃戰場,押送俘虜北撤,返迴幽州!”
“是!”
聽到斥候探報,張天麟知道,影子已經在開始執行計劃,整編各地的遊俠家丁,收複河北諸州之地!
在打掃完戰場之後,大軍押送俘虜開始北歸!
在撤退到魏州境內時,被張子龍率軍夜襲,救出了左衛大將軍權善才,還有部分左衛將士。
而張天麟也趁機和影子互換身份,再次以張子龍的身份,迴歸到大周陣營之中!
次日,狄仁傑率右威衛主力,趕到了魏州城下,張子龍趕忙前去拜見。
“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狄仁傑,參見相王殿下!”
“狄大帥,小王有禮!”
“罪將張子龍,參見大帥!”
“敗將權善才,參見大帥!”
“子龍,善才,快快請起,你們都辛苦了!”
“大帥,末將喪師失地,折損朝廷大軍三十萬,差點令相王身陷囹圄,請大帥治罪!”
“好了,子龍,快起來!”
“事情本帥都知道了,實在是敵軍太過強大,此非戰之罪也,你也不必太過自責!”
“是啊,大帥言之有理,末將不也是一敗塗地,連自己也被漢軍俘虜,張將軍就不要再介懷了!”
“權大將軍說的在理,子龍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麵對如此強敵,還能收攏數萬潰兵,保護相王退往魏州堅守!”
“隨後更是積極備戰,整編遊俠家丁,夜襲漢軍營地,救出大將軍權善才,真可謂是功莫大焉!”
“大帥不予以見責,末將已是羞慚萬分,如此誇功褒獎,末將實在是愧不敢當!”
狄仁傑又寬慰了一番,才隨眾人進入魏州城。
大元帥行轅就設在刺史府,眾人來到刺史府大堂,狄仁傑高坐主位,升帳點將。
“報!”
“稟告大帥,漢部大軍已撤退至定州、瀛洲一線,並調集大量俘虜,深溝高壘,正在修建永久防線!”
“再探!”
“是!”
“對於漢軍撤退,修建防線死守,大家有什麽看法!”
“大帥,漢軍戰線過長,定是被河東諸軍襲擾,後勤輜重已是不堪重負,故而退往幽州!”
“大帥,末將以為,漢軍劫掠河北諸州,致使各地遊俠四起,士紳組織家丁,紛紛奮起反抗,漢軍大勢已去,才不得不退!”
“......”
“子龍,你怎麽看?”
“大帥,末將以為,漢軍撤退有五點理由!”
“其一,我軍雖遭逢大敗,但是右威衛主力尚存,其他的府兵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人,對漢軍構成極大的威脅!”
“其二,其劫掠河北諸州,大失士紳人心,各地群起響應,紛紛奮起抵抗,漢軍根本待不下去!”
“其三,漢軍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輜重全都在河東兵馬的襲擊範圍,他們根本無法持久作戰!”
“其四,漢軍腹背受敵,他們草原的西邊有突厥,北邊有鐵勒諸部,都在虎視眈眈,他們不敢全力南下!”
“其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大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產富饒,可以源源不斷的組建軍隊,轉運糧草物資,他們根本耗不過我們,所以隻能撤退!”
“嗯,子龍言之有理!”
“孝傑、善才、子龍!”
“末將在!”
“你三人迅速率軍北上,趕往定州、瀛洲一線,建立營壘工事防線,與漢軍形成對峙狀態,穩住當前的局勢,切不可讓漢軍再次南下!”
“是,末將領命!”
三人領兵走後,狄仁傑快速穩定人心,恢複河北諸州的生產。
狄仁傑不愧是千古名相,不過短短三天時間,就已經將河北諸州穩定下來!
幾乎是傳檄而定,其名望之高,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