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狄仁傑趁皇帝未醒之機,在朝中安插門生故舊,就令梁王武三思頗為不滿。
今天逮住機會,本來想在武則天的麵前,給狄仁傑找點難堪,誰知道將自己繞進去了。
他是不是大才,自己的心裏非常清楚,要說耍耍嘴皮子,打擊一下政敵還可以,若是親自征戰沙場,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陛下,狄仁傑用人失當,導致大軍慘敗,如今竟當著陛下的麵,公然推卸責任,實在是可惡至極,請陛下重處!”
“夠了!夠了!”
“大敵當前,你們僅剩的兩位閣臣,卻在這裏互相攻訐,推諉指責,成何體統!”
“如今朝堂大臣罹難,三十多萬大軍又一朝盡喪,漢部大軍步步緊逼,真可謂是內憂外患,此誠生死存亡之秋也!”
“你們二人,還不摒棄前嫌,通力合作,共保我大周江山,難道心中不慚愧嗎!”
“是,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是,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好了,我們君臣同心協力,共渡時艱!”
“懷英,此事你怎麽看?”
“陛下,此事定有蹊蹺!”
“左右龍武衛主力,士卒精銳,兵甲精良,乃是朝廷絕對的主力,臣實在不敢相信,到底是什麽樣的絕世猛將,才可以將其一舉擊潰!”
“但是張子龍沙場宿將,其天生神力,驍勇善戰,絕非不堪一擊之將,所以隻怕其所言非虛!”
“目前隻是信使的口頭轉述,難以窺見河北大敗的全貌,因此臣必須前往河北一趟,探一探漢部大軍的虛實!”
“嗯,目前形勢危急,確實隻有懷英才能擔此重任!”
“傳朕旨意,任命內史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調右威衛和左衛主力,前往河北平叛,所遇之事,不必請奏,可便宜行事!”
“謝陛下!”
“臣還有幾點建議,請陛下參詳!”
“懷英請講!”
“如今漢部勢大,兵鋒銳利,勢不可擋,我大周不可孤軍作戰!”
“請陛下派出使者,出使突厥,聯合吉利可汗,從西邊出擊漢部!”
“再派出使者,出使鐵勒諸部,許以厚利,讓他們從北邊出擊漢部!”
“再傳令新羅和百濟,讓這兩個藩屬國從東邊進攻,夾擊漢部!”
“我大周軍隊則分為兩部,由臣從南向北進攻,河東道主力大軍,出太行山向東攻其側後!”
“以臣想來,就算漢部大軍,再是驍勇精銳,也難以抵擋五路圍攻!”
“好,真是妙啊,懷英的五路圍攻之計,真是絕了!”
“準卿所奏!”
河北戰場,由於各州軍隊,都被抽調一空,所以張天麟很輕鬆,就接收了河北道諸州。
他率領的三千漢軍精騎,在後麵緊追不舍,最終將相王李旦,和假扮張子龍的影子,圍困在了魏州城內!
魏州城內有影子收攏的數萬潰兵,倒是不好強行攻城,所以張天麟下令,對魏州城圍而不攻,吸引大周援軍前來。
此時邱靜已經南下,北方由林永忠坐鎮。
魏州城外的中軍大帳中,邱靜正在向張天麟,匯報各處接收城池的情況。
“尊主,咱們漢部大軍,已經全據河北道諸州,雖然看似勢力大增,實則不然!”
“據咱們派去接管城池的官員匯報,各地的官員根本不配合,全部歸家觀望,導致各地政務已經停擺!”
“咱們目前沒有足夠的官吏,根本無法管理如此遼闊的疆土,而且現在戰線拉長,防禦的難度加大,導致兵力捉襟見肘!”
“整個河北道的西側,都暴露在河東道的兵鋒之下,後方已有數封戰報,言稱遭到河東兵馬襲擊,大軍後路堪憂!”
“而且屬下擔心,一旦大周聯合突厥、鐵勒諸部,對我們漢部四麵圍攻,那就大事不妙了!”
“縱然尊主力大無窮,武功蓋世,但是猛虎難敵群狼,到時候咱們雙拳難敵四手,隻怕是隻有覆滅一途!”
“哦,那你的意思是,放棄這好不容易到手的河北,然後撤迴幽州去!”
“尊主,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
“尊主在大周朝內,也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想必也是知道大周的情況!”
“中原大地,幅員遼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海量的物資和人才,可以為大周所用,可以源源不斷的組建大軍,和我們漢部死磕拚消耗!”
“但是我們不行,雖然我們兵強馬壯,但是人口基數太少,東北盡是貧瘠之地,物資匱乏,根本耗不過大周!”
“而如今我們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消化河北之地,反而會成為我們的累贅,被周軍四處攻擊,令我們自顧不暇!”
“以屬下之見,咱們不妨暫時讓出河北,和大周談談條件,等到漢部消化完幽州,再大舉南下,拿下河北之地!”
“就這樣放棄河北之地,本尊實在不甘心,這可是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王霸之基!”
“尊主不必憂慮,雖然咱們要放棄河北,但並不代表什麽都不做!”
“咱們可以將河北諸州的府庫,全部搬空運往幽州,在各地征發貧苦青壯,發往幽州和遼東,充實漢部的漢人基數!”
“這樣錢糧物資,必將堆積如山,可足夠十年之用,青年壯丁何止百萬,咱們隨時可以組建百萬大軍,便再也不怕四麵圍攻了!”
“妙,實在是妙不可言,就按照你說的辦!”
“還不止如此,尊主手下,還有蛇靈和天龍幫,這兩大江湖勢力,也可以幫助漢部,在河北埋下暗子,紮下根基!”
“如今河北諸州,都在我軍的控製之下,我們可以拿走籍冊,處置貪官汙吏,清洗土豪劣紳,將本土的勢力清除!”
“至於空出來的位置,正好讓蛇靈和天龍幫,直接填充進去,這樣即使我們撤軍,也可以實際掌控河北道諸州!”
“好,這真是一個精妙絕倫的計劃,本尊立刻傳令各地諸軍,立刻開始依計行事!”
今天逮住機會,本來想在武則天的麵前,給狄仁傑找點難堪,誰知道將自己繞進去了。
他是不是大才,自己的心裏非常清楚,要說耍耍嘴皮子,打擊一下政敵還可以,若是親自征戰沙場,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陛下,狄仁傑用人失當,導致大軍慘敗,如今竟當著陛下的麵,公然推卸責任,實在是可惡至極,請陛下重處!”
“夠了!夠了!”
“大敵當前,你們僅剩的兩位閣臣,卻在這裏互相攻訐,推諉指責,成何體統!”
“如今朝堂大臣罹難,三十多萬大軍又一朝盡喪,漢部大軍步步緊逼,真可謂是內憂外患,此誠生死存亡之秋也!”
“你們二人,還不摒棄前嫌,通力合作,共保我大周江山,難道心中不慚愧嗎!”
“是,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是,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好了,我們君臣同心協力,共渡時艱!”
“懷英,此事你怎麽看?”
“陛下,此事定有蹊蹺!”
“左右龍武衛主力,士卒精銳,兵甲精良,乃是朝廷絕對的主力,臣實在不敢相信,到底是什麽樣的絕世猛將,才可以將其一舉擊潰!”
“但是張子龍沙場宿將,其天生神力,驍勇善戰,絕非不堪一擊之將,所以隻怕其所言非虛!”
“目前隻是信使的口頭轉述,難以窺見河北大敗的全貌,因此臣必須前往河北一趟,探一探漢部大軍的虛實!”
“嗯,目前形勢危急,確實隻有懷英才能擔此重任!”
“傳朕旨意,任命內史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調右威衛和左衛主力,前往河北平叛,所遇之事,不必請奏,可便宜行事!”
“謝陛下!”
“臣還有幾點建議,請陛下參詳!”
“懷英請講!”
“如今漢部勢大,兵鋒銳利,勢不可擋,我大周不可孤軍作戰!”
“請陛下派出使者,出使突厥,聯合吉利可汗,從西邊出擊漢部!”
“再派出使者,出使鐵勒諸部,許以厚利,讓他們從北邊出擊漢部!”
“再傳令新羅和百濟,讓這兩個藩屬國從東邊進攻,夾擊漢部!”
“我大周軍隊則分為兩部,由臣從南向北進攻,河東道主力大軍,出太行山向東攻其側後!”
“以臣想來,就算漢部大軍,再是驍勇精銳,也難以抵擋五路圍攻!”
“好,真是妙啊,懷英的五路圍攻之計,真是絕了!”
“準卿所奏!”
河北戰場,由於各州軍隊,都被抽調一空,所以張天麟很輕鬆,就接收了河北道諸州。
他率領的三千漢軍精騎,在後麵緊追不舍,最終將相王李旦,和假扮張子龍的影子,圍困在了魏州城內!
魏州城內有影子收攏的數萬潰兵,倒是不好強行攻城,所以張天麟下令,對魏州城圍而不攻,吸引大周援軍前來。
此時邱靜已經南下,北方由林永忠坐鎮。
魏州城外的中軍大帳中,邱靜正在向張天麟,匯報各處接收城池的情況。
“尊主,咱們漢部大軍,已經全據河北道諸州,雖然看似勢力大增,實則不然!”
“據咱們派去接管城池的官員匯報,各地的官員根本不配合,全部歸家觀望,導致各地政務已經停擺!”
“咱們目前沒有足夠的官吏,根本無法管理如此遼闊的疆土,而且現在戰線拉長,防禦的難度加大,導致兵力捉襟見肘!”
“整個河北道的西側,都暴露在河東道的兵鋒之下,後方已有數封戰報,言稱遭到河東兵馬襲擊,大軍後路堪憂!”
“而且屬下擔心,一旦大周聯合突厥、鐵勒諸部,對我們漢部四麵圍攻,那就大事不妙了!”
“縱然尊主力大無窮,武功蓋世,但是猛虎難敵群狼,到時候咱們雙拳難敵四手,隻怕是隻有覆滅一途!”
“哦,那你的意思是,放棄這好不容易到手的河北,然後撤迴幽州去!”
“尊主,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
“尊主在大周朝內,也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想必也是知道大周的情況!”
“中原大地,幅員遼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海量的物資和人才,可以為大周所用,可以源源不斷的組建大軍,和我們漢部死磕拚消耗!”
“但是我們不行,雖然我們兵強馬壯,但是人口基數太少,東北盡是貧瘠之地,物資匱乏,根本耗不過大周!”
“而如今我們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消化河北之地,反而會成為我們的累贅,被周軍四處攻擊,令我們自顧不暇!”
“以屬下之見,咱們不妨暫時讓出河北,和大周談談條件,等到漢部消化完幽州,再大舉南下,拿下河北之地!”
“就這樣放棄河北之地,本尊實在不甘心,這可是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王霸之基!”
“尊主不必憂慮,雖然咱們要放棄河北,但並不代表什麽都不做!”
“咱們可以將河北諸州的府庫,全部搬空運往幽州,在各地征發貧苦青壯,發往幽州和遼東,充實漢部的漢人基數!”
“這樣錢糧物資,必將堆積如山,可足夠十年之用,青年壯丁何止百萬,咱們隨時可以組建百萬大軍,便再也不怕四麵圍攻了!”
“妙,實在是妙不可言,就按照你說的辦!”
“還不止如此,尊主手下,還有蛇靈和天龍幫,這兩大江湖勢力,也可以幫助漢部,在河北埋下暗子,紮下根基!”
“如今河北諸州,都在我軍的控製之下,我們可以拿走籍冊,處置貪官汙吏,清洗土豪劣紳,將本土的勢力清除!”
“至於空出來的位置,正好讓蛇靈和天龍幫,直接填充進去,這樣即使我們撤軍,也可以實際掌控河北道諸州!”
“好,這真是一個精妙絕倫的計劃,本尊立刻傳令各地諸軍,立刻開始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