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被平定的靺鞨大營,張天麟的心中激動不已。
自來到這方世界,經過數年的努力和謀劃,終於成為了一方勢力,占據東北大部和遠東,為漢人拓展了生存空間。
隻要再向南平定渤海國,就可以一統東北,成為一方諸侯,就算是麵對著大周朝廷,也可以平起平坐!
“尊主,靺鞨主力已被全殲,我軍正在打掃戰場!”
“嗯,很好!”
“於將軍,你率領十萬大軍,打掃完戰場之後,即刻向北移動,將那裏的大周殘兵收服!”
“本尊即刻率領五萬精騎南下,趁著大周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渤海國吞並!”
“是!”
稍作休整一天之後,張天麟率領五萬精騎,疾速向南進發。
渤海國隻是個小國,地狹人少,不過才幾萬軍隊,以前都是向大周稱臣,在安東都護府的庇護下,才得以存在。
如今張天麟身為安東大都護,自然不會理會渤海國的求援,而且還會出兵攔截他派往神都的使者。
彈丸小國,如何能夠擋得住,五萬精騎的雷霆一擊,不過三天的功夫,張天麟就全殲渤海國的軍隊,吞並了渤海國的土地!
至此,張天麟的漢部,實際上已經一統東北和遠東。
張天麟如今的地盤,南達渝關(山海關),西抵突厥,東到大海,北至雪原,東西數千裏,南北數萬裏!
一個北方大國,正在暗中強勢崛起!
隻是遼東之地,明麵上仍是安東都護府治下,營州、崇州、平州,也都是暗中掌控!
主要是東北之地,才剛剛收服,並沒有完全掌控,還不是和大周硬剛,平起平坐的最佳時機!
再等個數年,將所有的土地人口,整合吸收消化,轉化成真正的力量,張天麟就再也不怕大周了!
如今整個東北全部歸於漢部,張天麟便將大本營,遷到安東城(遼陽),又派人將小清和雲姑兩姐妹,都給接了過來!
張天麟剛迴到大都護府邸,就差人叫來邱靜,欲要問問大周朝廷的動靜。
“參見尊主!”
“邱大人免禮!”
“自漢部大軍攻打靺鞨以來,大周朝廷有什麽動靜嗎?”
邱靜拱手道:“迴稟尊主,自漢部大軍調動起,屬下就以大都護府的名義,以六百裏加急向朝廷去函!”
“告訴朝廷,北方的漢部和靺鞨,兩部落大軍頻繁調動,隻怕兩部落之間,大戰將起!”
張天麟笑道:“邱大人果然是穩重老練之人,將漢部大軍進攻靺鞨,說成是兩部落集結大軍,欲要展開大規模的主力會戰!”
“隻怕朝廷不會自找麻煩,肯定會讓咱們按兵不動,甚至有可能坐山觀虎鬥,伺機居中調停撿便宜!”
邱靜笑道:“尊主英明,朝廷發來的公文,正是讓都護府暫且按兵不動,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情況,隨時向朝廷匯報!”
“甚至屬下聽聞,還有很多閣臣,認為安東都護府是苦寒之地,每年維護兩萬大軍的軍費,靡費甚廣!”
“他們紛紛向陛下進言,要求廢除六大都護府,將所有大軍撤迴關內,以減輕百姓和府庫的負擔!”
張天麟歎道:“這些閣臣都是國家的精英,居然也如此目光短淺!”
“須知土地乃是存身之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現在看著這些苦寒之地,有些微不足道,既靡費糧餉,又耗費人力,直接棄之如敝履!”
“但是中原的人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的在快速增長!”
“正如愚公移山中所說,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等到中原的人口,達到億萬萬數的時候,中原大地連插腳的地方也沒有,讓我們的子孫又能去哪裏呢!”
“如果今日不未雨綢繆,為我們的後世子孫,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等到將來子孫們無處可去之時,我們將成為民族的罪人!”
邱靜拜服道:“尊主警世名言,字字句句,聽之振聾發聵,讓屬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既然大周看不上這些苦寒之地,尊主必定可以繼往開來,為我漢人開創萬世之基!”
張天麟擺擺手道:“隻是有感而發,未來的路還很長,不過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後來開戰之後,大周朝廷又是什麽反應?”
邱靜道:“後來開戰之後,屬下每天都會向朝廷,發去兩部大戰的戰報!”
“隻是後來戰場越拉越遠,情報自然不易獲得,當朝廷爭吵討論之際,尊主已經全殲了靺鞨主力!”
“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師南下吞並了渤海國,朝廷也隻能無可奈何了!”
“屬下當即又以漢部首領的印信,給大周朝廷去函,說明此次事情的緣由,並表明漢部對大周絕無惡意,願意友好相處!”
“屬下僭越無狀,請尊主降罪!”
張天麟笑著扶起邱靜道:“你何罪之有,是本尊臨行之前,將印信交付與你,由你全權處置漢部和都護府的公文往來!”
“你做的非常好,果然是做過一州刺史,精明幹練的封疆大吏!”
邱靜謙虛道:“尊主誇獎,屬下愧不可言!”
“隻是有兩件事,尊主還要早做準備!”
張天麟奇道:“哦,是哪兩件事?”
邱靜道:“第一件事,便是北地發生了如此大事,朝廷必然會再召尊主,前往神都還朝述職,詢問漢部吞並靺鞨和渤海國之事!”
“第二件事,便是尊主的稱謂,尊主如今已是大國首領,必須要建國稱製,才能凝聚這數百萬人心,統治這東北和遠東的萬裏河山!”
張天麟道:“第一件事,本尊自然不懼,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至於第二件事,暫時還不是時候,咱們還需借助安東都護府,來獲取大周的人口物資,悄悄的壯大漢部!”
“如今吞並了靺鞨和渤海國,已是讓大周朝廷上下,緊張不已!”
“若是再建國稱製,隻怕會引起大周朝廷的過激反應,直接派遣大軍來到遼東,防備我們漢部!”
“那樣的話,就太得不償失了!”
“隻有韜光養晦,方能一鳴驚人!”
“尊主高瞻遠矚,屬下望塵莫及!”
自來到這方世界,經過數年的努力和謀劃,終於成為了一方勢力,占據東北大部和遠東,為漢人拓展了生存空間。
隻要再向南平定渤海國,就可以一統東北,成為一方諸侯,就算是麵對著大周朝廷,也可以平起平坐!
“尊主,靺鞨主力已被全殲,我軍正在打掃戰場!”
“嗯,很好!”
“於將軍,你率領十萬大軍,打掃完戰場之後,即刻向北移動,將那裏的大周殘兵收服!”
“本尊即刻率領五萬精騎南下,趁著大周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渤海國吞並!”
“是!”
稍作休整一天之後,張天麟率領五萬精騎,疾速向南進發。
渤海國隻是個小國,地狹人少,不過才幾萬軍隊,以前都是向大周稱臣,在安東都護府的庇護下,才得以存在。
如今張天麟身為安東大都護,自然不會理會渤海國的求援,而且還會出兵攔截他派往神都的使者。
彈丸小國,如何能夠擋得住,五萬精騎的雷霆一擊,不過三天的功夫,張天麟就全殲渤海國的軍隊,吞並了渤海國的土地!
至此,張天麟的漢部,實際上已經一統東北和遠東。
張天麟如今的地盤,南達渝關(山海關),西抵突厥,東到大海,北至雪原,東西數千裏,南北數萬裏!
一個北方大國,正在暗中強勢崛起!
隻是遼東之地,明麵上仍是安東都護府治下,營州、崇州、平州,也都是暗中掌控!
主要是東北之地,才剛剛收服,並沒有完全掌控,還不是和大周硬剛,平起平坐的最佳時機!
再等個數年,將所有的土地人口,整合吸收消化,轉化成真正的力量,張天麟就再也不怕大周了!
如今整個東北全部歸於漢部,張天麟便將大本營,遷到安東城(遼陽),又派人將小清和雲姑兩姐妹,都給接了過來!
張天麟剛迴到大都護府邸,就差人叫來邱靜,欲要問問大周朝廷的動靜。
“參見尊主!”
“邱大人免禮!”
“自漢部大軍攻打靺鞨以來,大周朝廷有什麽動靜嗎?”
邱靜拱手道:“迴稟尊主,自漢部大軍調動起,屬下就以大都護府的名義,以六百裏加急向朝廷去函!”
“告訴朝廷,北方的漢部和靺鞨,兩部落大軍頻繁調動,隻怕兩部落之間,大戰將起!”
張天麟笑道:“邱大人果然是穩重老練之人,將漢部大軍進攻靺鞨,說成是兩部落集結大軍,欲要展開大規模的主力會戰!”
“隻怕朝廷不會自找麻煩,肯定會讓咱們按兵不動,甚至有可能坐山觀虎鬥,伺機居中調停撿便宜!”
邱靜笑道:“尊主英明,朝廷發來的公文,正是讓都護府暫且按兵不動,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情況,隨時向朝廷匯報!”
“甚至屬下聽聞,還有很多閣臣,認為安東都護府是苦寒之地,每年維護兩萬大軍的軍費,靡費甚廣!”
“他們紛紛向陛下進言,要求廢除六大都護府,將所有大軍撤迴關內,以減輕百姓和府庫的負擔!”
張天麟歎道:“這些閣臣都是國家的精英,居然也如此目光短淺!”
“須知土地乃是存身之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現在看著這些苦寒之地,有些微不足道,既靡費糧餉,又耗費人力,直接棄之如敝履!”
“但是中原的人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的在快速增長!”
“正如愚公移山中所說,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等到中原的人口,達到億萬萬數的時候,中原大地連插腳的地方也沒有,讓我們的子孫又能去哪裏呢!”
“如果今日不未雨綢繆,為我們的後世子孫,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等到將來子孫們無處可去之時,我們將成為民族的罪人!”
邱靜拜服道:“尊主警世名言,字字句句,聽之振聾發聵,讓屬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既然大周看不上這些苦寒之地,尊主必定可以繼往開來,為我漢人開創萬世之基!”
張天麟擺擺手道:“隻是有感而發,未來的路還很長,不過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後來開戰之後,大周朝廷又是什麽反應?”
邱靜道:“後來開戰之後,屬下每天都會向朝廷,發去兩部大戰的戰報!”
“隻是後來戰場越拉越遠,情報自然不易獲得,當朝廷爭吵討論之際,尊主已經全殲了靺鞨主力!”
“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師南下吞並了渤海國,朝廷也隻能無可奈何了!”
“屬下當即又以漢部首領的印信,給大周朝廷去函,說明此次事情的緣由,並表明漢部對大周絕無惡意,願意友好相處!”
“屬下僭越無狀,請尊主降罪!”
張天麟笑著扶起邱靜道:“你何罪之有,是本尊臨行之前,將印信交付與你,由你全權處置漢部和都護府的公文往來!”
“你做的非常好,果然是做過一州刺史,精明幹練的封疆大吏!”
邱靜謙虛道:“尊主誇獎,屬下愧不可言!”
“隻是有兩件事,尊主還要早做準備!”
張天麟奇道:“哦,是哪兩件事?”
邱靜道:“第一件事,便是北地發生了如此大事,朝廷必然會再召尊主,前往神都還朝述職,詢問漢部吞並靺鞨和渤海國之事!”
“第二件事,便是尊主的稱謂,尊主如今已是大國首領,必須要建國稱製,才能凝聚這數百萬人心,統治這東北和遠東的萬裏河山!”
張天麟道:“第一件事,本尊自然不懼,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至於第二件事,暫時還不是時候,咱們還需借助安東都護府,來獲取大周的人口物資,悄悄的壯大漢部!”
“如今吞並了靺鞨和渤海國,已是讓大周朝廷上下,緊張不已!”
“若是再建國稱製,隻怕會引起大周朝廷的過激反應,直接派遣大軍來到遼東,防備我們漢部!”
“那樣的話,就太得不償失了!”
“隻有韜光養晦,方能一鳴驚人!”
“尊主高瞻遠矚,屬下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