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著出城的隊伍,緩緩朝著北門移動。等待出城的隊伍如一條蜿蜒的長龍,大家神色各異,有的焦急張望,有的低頭沉默。時間在緩慢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感到煎熬。
終於,輪到我們通過城門。守城的士兵例行檢查,目光在我們一行人身上掃過,簡單詢問了幾句,便揮手示意放行。我們終於順利出了城門。
出了北城,馬車並未朝著既定方向直行,而是開始在周邊的小道上兜起圈子。
車輪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不斷顛簸,車窗外的景色走馬燈似的變換,起初我還能辨清大致方位,可幾圈下來,徹底迷失了方向。
隨著馬車一路彎彎繞繞,最終竟朝著南方行進。此時,我心裏“咯噔”一下,頓覺事有蹊蹺。
一路上的反常舉動,這兜圈子的怪異行徑,實在難以用尋常理由解釋。強烈的疑惑驅使我,非得弄個明白不可。
嶽郎中穩穩坐在駕轅的位置,專注地駕馭著馬車。我用力推開馬車門,一陣冷風“唿”地灌進車廂,我緊了緊身上的衣物,側身坐到一旁。
剛坐下,便瞧見師爺也在不聲不響間坐到了另一邊。車廂內,嶽哥身體還未完全康複,麵色依舊帶著幾分病後的蒼白,無力地靠在最裏麵的車廂壁上。
我將疑惑的目光投向師爺,問道:“師爺,咱們這是要去哪兒?為啥一會兒往北,一會兒又往南繞來繞去的?”
師爺神色凝重,眉頭擰成了個“川”字,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王爺的狀況看似良好,實則暗藏危機。”
“他現在的精氣神,全靠銀劍菊苦苦支撐。你瞧他麵色潮紅,那並非健康的氣色,而是迴光返照的跡象。”
“依我判斷,不出三四天,王爺的病情必定急轉直下,到時候局麵不堪設想。咱們再留下來,恐怕還會卷入這場風波,惹上大麻煩。所以,咱們走為上策啊!”
爺爺聽聞,臉上浮起一抹笑意,眼角的皺紋都透著溫和與打趣。他抬手輕輕拍了拍我的肩頭,緩聲說道:“孩子,這事兒啊,你得信你師爺的。”
爺爺頓了頓,目光滿含深意地看向師爺,接著打趣道:“你師爺呀,那是屬兔子的。”
“天生機靈,但凡瞧見事兒有個風吹草動,苗頭不對,跑得比誰都快。可別小瞧了他這‘跑得快’的本事,關鍵時刻,能保命呐 。”
說罷,爺爺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在顛簸的車廂裏迴蕩,似乎也衝淡了幾分因匆忙離開而籠罩的緊張氛圍 。
師爺聽了爺爺的話,佯裝無奈地搖了搖頭,嘴角卻也忍不住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意。
在接下來逃亡的日子裏,駕車的重任便落在了我和嶽郎中肩頭。每天天還沒亮,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我們就迎著凜冽的寒風,爬上吱呀作響的馬車駕駛座。
為避開可能的追捕與麻煩,我們盡可能地繞開那些規模較大的城池與縣城。遠遠瞧見城牆高聳的大城輪廓,便毫不猶豫地調轉方向,朝著人跡罕至的小道前行。
隻有在一些寧靜偏僻的小鎮,或是炊煙嫋嫋的村莊,我們才會稍作停歇。抵達小鎮時,馬蹄聲在狹窄的石板路上迴響,引來村民好奇的目光。
我們尋到街邊簡陋的車馬客棧,將疲憊不堪的馬匹安置妥當,給它們喂上充足的草料。走進客棧,點上幾樣簡單飯菜,匆匆填飽肚子。
短暫的休憩過後,又得踏上漫長旅途。在村莊歇腳時,情況也大致相同。我們在村口找處幹淨的農家院落借宿,向淳樸的村民買來新鮮蔬果,補充途中所需給養。
待稍作整頓,趁著天色尚早,便又駕馭著馬車,緩緩駛離,朝著下一段未知路程進發 。
這幾日,我們一路風餐露宿,繞小道、避大城,神經始終緊繃著。隨著時間流逝,眼見身後並無追兵,大家漸漸鬆了口氣,都以為我們成功躲過了危機。
終於,輪到我們通過城門。守城的士兵例行檢查,目光在我們一行人身上掃過,簡單詢問了幾句,便揮手示意放行。我們終於順利出了城門。
出了北城,馬車並未朝著既定方向直行,而是開始在周邊的小道上兜起圈子。
車輪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不斷顛簸,車窗外的景色走馬燈似的變換,起初我還能辨清大致方位,可幾圈下來,徹底迷失了方向。
隨著馬車一路彎彎繞繞,最終竟朝著南方行進。此時,我心裏“咯噔”一下,頓覺事有蹊蹺。
一路上的反常舉動,這兜圈子的怪異行徑,實在難以用尋常理由解釋。強烈的疑惑驅使我,非得弄個明白不可。
嶽郎中穩穩坐在駕轅的位置,專注地駕馭著馬車。我用力推開馬車門,一陣冷風“唿”地灌進車廂,我緊了緊身上的衣物,側身坐到一旁。
剛坐下,便瞧見師爺也在不聲不響間坐到了另一邊。車廂內,嶽哥身體還未完全康複,麵色依舊帶著幾分病後的蒼白,無力地靠在最裏麵的車廂壁上。
我將疑惑的目光投向師爺,問道:“師爺,咱們這是要去哪兒?為啥一會兒往北,一會兒又往南繞來繞去的?”
師爺神色凝重,眉頭擰成了個“川”字,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王爺的狀況看似良好,實則暗藏危機。”
“他現在的精氣神,全靠銀劍菊苦苦支撐。你瞧他麵色潮紅,那並非健康的氣色,而是迴光返照的跡象。”
“依我判斷,不出三四天,王爺的病情必定急轉直下,到時候局麵不堪設想。咱們再留下來,恐怕還會卷入這場風波,惹上大麻煩。所以,咱們走為上策啊!”
爺爺聽聞,臉上浮起一抹笑意,眼角的皺紋都透著溫和與打趣。他抬手輕輕拍了拍我的肩頭,緩聲說道:“孩子,這事兒啊,你得信你師爺的。”
爺爺頓了頓,目光滿含深意地看向師爺,接著打趣道:“你師爺呀,那是屬兔子的。”
“天生機靈,但凡瞧見事兒有個風吹草動,苗頭不對,跑得比誰都快。可別小瞧了他這‘跑得快’的本事,關鍵時刻,能保命呐 。”
說罷,爺爺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在顛簸的車廂裏迴蕩,似乎也衝淡了幾分因匆忙離開而籠罩的緊張氛圍 。
師爺聽了爺爺的話,佯裝無奈地搖了搖頭,嘴角卻也忍不住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意。
在接下來逃亡的日子裏,駕車的重任便落在了我和嶽郎中肩頭。每天天還沒亮,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我們就迎著凜冽的寒風,爬上吱呀作響的馬車駕駛座。
為避開可能的追捕與麻煩,我們盡可能地繞開那些規模較大的城池與縣城。遠遠瞧見城牆高聳的大城輪廓,便毫不猶豫地調轉方向,朝著人跡罕至的小道前行。
隻有在一些寧靜偏僻的小鎮,或是炊煙嫋嫋的村莊,我們才會稍作停歇。抵達小鎮時,馬蹄聲在狹窄的石板路上迴響,引來村民好奇的目光。
我們尋到街邊簡陋的車馬客棧,將疲憊不堪的馬匹安置妥當,給它們喂上充足的草料。走進客棧,點上幾樣簡單飯菜,匆匆填飽肚子。
短暫的休憩過後,又得踏上漫長旅途。在村莊歇腳時,情況也大致相同。我們在村口找處幹淨的農家院落借宿,向淳樸的村民買來新鮮蔬果,補充途中所需給養。
待稍作整頓,趁著天色尚早,便又駕馭著馬車,緩緩駛離,朝著下一段未知路程進發 。
這幾日,我們一路風餐露宿,繞小道、避大城,神經始終緊繃著。隨著時間流逝,眼見身後並無追兵,大家漸漸鬆了口氣,都以為我們成功躲過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