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爺爺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一切,心中滿是敬佩。這一路或許荊棘滿布,但有爺爺在身邊,我便覺得無比安心。


    府城我們僅僅停留一夜,我們便迎著晨曦出城,車輪滾滾,朝著師爺的方向快馬加鞭地趕去。


    兩輛馬車在官道上揚起一路塵土,路上奔馳了四五天,像是與時間進行一場激烈的賽跑,終於在出發之前趕上了。


    當我們的馬車緩緩停下,師爺的住處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行李整整齊齊地堆放在一旁,顯然已收拾得差不多了。


    師爺站在庭院中,身姿挺拔,神色間雖隱隱透著幾分疲憊,卻難掩那矍鑠的精神氣,眼神依舊明亮而深邃。


    然而,一旁的嶽郎中卻讓人心生憂慮。他身形略顯佝僂,那曾經紅潤的臉頰如今也略顯蒼白,顯然這些日子也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在師爺處調養了兩日,嶽郎中的身體和精神都有了起色,我們便抓緊時機,在二月的凜冽寒風來臨前,毅然踏上了奔赴大雪山藏林的征程。


    起初,空氣中還殘留著些許溫熱的氣息,但隨著行程的推進,溫潤逐漸被幹冷取代,到後來,更是寒風刺骨,冰冷徹骨。


    行至半途,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不期而至,天地間瞬間銀裝素裹,仿佛進入了一個潔白無瑕的世界。


    師爺轉頭望向爺爺,眼神中帶著幾分調侃與迴憶,問道:“大師兄,此番景象,有沒有讓你想起當年在大雪山中迷失方向的驚險時刻?”


    爺爺微微仰頭,目光透過紛飛的雪花,仿佛陷入了往昔的迴憶,良久,才緩緩說道:“是啊,這漫天飛雪,像極了當年。不過,那大雪山深處的風雪,必定比這還要猛烈得多!”


    我能明顯看出爺爺眼神中的憂慮,畢竟他已多年未踏入那片險地,而此次還帶著我和師兄兩人,怎能不讓他憂心忡忡。


    嶽郎中則決定留下來照顧我們三個年紀尚小的徒孫。大雪山內部危機四伏,實在不適合孩子們涉足。


    二月初十我們抵達了大雪山,在山腳下附近的一個寧靜村落裏尋得一處住所,讓嶽郎中和孩子們暫居於此。


    師爺手中有一份關於大雪山和藏林更詳盡的資料,這一路上,我和嶽哥一有閑暇便仔細翻閱研習。


    那泛黃的紙頁上,清晰地繪製著蜿蜒進山的路線圖,細致地標注出藏林所處的精確方位,以及沿途那些極具標誌性的路標,有形狀奇特的巨石、曆經歲月的古樹,還有特定的山穀形態等。


    有了這些詳實的指引,無疑會極大地降低我們在漫長旅途中偏離正確方向的可能性,為我們的行程增添了幾分保障。


    不僅如此,考慮到行程中可能遭遇的種種突發狀況,譬如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掩蓋路徑、兇猛野獸的襲擊導致隊伍分散等,我們事先經過商議,確定了三個不同位置的集合點。


    第一個集合點設在進山不久後的一處開闊且顯眼的山坳,那裏有一塊巨大的平坦岩石,易於被發現。


    第二個位於山腰處一條清澈山溪的源頭附近,周圍環繞著幾棵高大的雲杉樹,辨識度極高。


    第三個則在臨近藏林的一片相對空曠的雪原邊緣,旁邊矗立著一座被風雪侵蝕卻依然屹立不倒的石塔。


    如此一來,即便不幸走散,大家也能有明確的目標地點去會合,不至於在茫茫雪山中迷失方向、孤立無援,為整個探險之旅增添了一份安心與從容。


    一切安排妥當後,我和嶽哥、爺爺、師爺,帶著裕王的暗衛,背上行囊和滿心的期待,朝著那神秘莫測的大雪山深處進發。


    嶽郎中的目光始終緊緊地黏在他徒弟身上,滿是關切與不舍,他的雙手微微顫抖著,從手腕上緩緩擼下了手串,拉過徒弟的手。


    神色凝重地叮囑道:“孩子,這手串裏的粉色珠子可用於治療內傷,朱紅色的那些是治外傷的,可口服,嚴重時也可研末成粉外敷,還有這深紅色的,是用來解各類毒症的,你此番前去,一定要多加小心,萬不可莽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境新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留青龍臥墨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留青龍臥墨池並收藏夢境新生最新章節